APP下载

企业转型升级的基本思路及对策
——以泰州医药高新区为例

2016-06-16中共泰州市委党校225300

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2期
关键词:转型升级互联网

徐 月(中共泰州市委党校225300)



企业转型升级的基本思路及对策
——以泰州医药高新区为例

徐月
(中共泰州市委党校225300)

摘要:经济转型的实质是效率和质量的提高。泰州医药高新区是全国唯一一家国家级医药高新区,选择医药高新区这一经济转型升级先导区为例,在经济发展遇到的国内国外条件与环境的变化的大环境以及“互联网+”等新环境下,高新区只有做好“培育发展一批、创新提升一批、限制淘汰一批”,同时政府引导、企业主导积极探索低投入、高效益的质量型发展模式实现转型升级,完善创新体系,做好保障,方能实现企业的转型升级。

关键词:医药高新区;转型升级;互联网+

当前工业发展阶段是从工业化中前期向中后期迈进的关键时期、加快推进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的攻坚时期。面临需要优化工业结构,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推动工业发展再上新台阶,以经济转型升级先导区医药高新区为例,思考企业如何实现转型升级,具有现实意义以及典型示范作用。

泰州医药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面积115.42平方千米,占比泰州面积的1.99%,人口18万人,占比泰州总人口的3.54%。作为经济转型升级的先导区,2013年医药高新区的三次产业的比重为0.98:65.90:33.12,第一产业几乎为零。2013年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168亿元,较之2012年增长33.3%,高于泰州市平均增幅9.6个百分点。作为经济先导,高新区的确取得了一定的发展,高新区是由海陵、高港的边缘地带划出来,基础较低,有着全国最为先进的技术、设备、企业,但是这一座拔地而起的区域,相关人才大部分是拆迁安置,“哑铃式”的人才模式,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区域发展。因此,医药高新区企业的转型升级面临着更为复杂的内外部环境。

一、当前企业发展基本情况。

截至2014年底医药高新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136家,工业总产值485.36亿元,增加值107.73亿元,主营业务收入466.40亿元,比上年增加21.4%、 17.3%、21.4%。136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54.64亿元,利润总额24.92亿元。

从企业规模来看,如图1所示,2014年度医药高新区共有48家企业年工业总产值超过1亿元,6家企业年工业总产值超过10亿元,1家企业年工业总产值超过100亿元。可胜科技(泰州)有限公司、纬创资通(泰州)有限公司、泰州杨湾海螺水泥有限责任公司、泰州市德通电气有限公司、江苏南瑞泰事达电气有限公司、中海油气(泰州)石化有限公司这6家企业2014年工业总产值达342.54亿元,主营业务收入329.83亿元,利润总额18.7亿元。

图1 2014年高新区规模以上企业工业总产值

从高新区医药、石化、电子信息、新能源四大主导产业来看,2014年医药高新区四大主导产业企业数为32家,工业总产值达345.94亿元,企业总数不多但是其工业总产值占比规模以上企业工业总产值的71.24%。9家医药产业、5家石化产业、7家电子信息产业、11家新能源产业企业。2014年工业总产值分别为53.55亿元、141.33亿元、144.03亿元、7.02亿元。不足1/4企业完成全区2/3的工业总产值。

从企业性质来看,民营企业也是医药高新区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2014年全区共有民营企业4275户,注册资本241.01亿元,非名营企业606户,注册资本246.68亿元,民营企业量大规模小,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民营企业的户数分别占总量的1.33%、44.94%、53.73%。二、三产业是民营经济的主力军,其中,第二产业以制造业为主,包括医药高新区的传统优势产业,消防器材制造、体育器材制造、绳网带制造,以及新兴的医药制造业等。第三产业以批零售业和科技服务业为主。

从区域来看,野徐镇、凤凰街道、明珠街道、寺巷街道、医药园区、沿江街道(滨江工业园区)、经济开发区规模以上企业共有14家、8家、11家、19家、5家、16家、63家,2014年工业总产值分别达到21.33亿元、4.5亿元、10.71亿元、19.21亿元、2.88亿元、189.37亿元、237.62亿元。沿江街道16家企业中泰州广越衬布有限公司、江苏新嘉高科建材有限公司、泰州万邦无纺业有限公司、泰州市宏远新型材料有限公司、江苏迈世达电子有限公司、泰州金泰环保热电有限公司、江苏菲思特新能源有限公司、扬子江药业集团江苏海慈生物药业有限公司、泰州建业化工有限公司、泰州杨湾海螺水泥有限责任公司、中海油气(泰州)石化有限公司11家企业年工业总产值超过1亿元,尤其是中海油气(泰州)石化有限公司2014年工业总产值高达133亿元,因此沿江街道16家企业2014年共完成了全区工业总产值的39%。而经济开发区63家企业完成全区48.93%的工业总产值。

二、企业发展的特点及经验

1.载体特色越发明显。泰州医药高新区是全国唯一一家国家级医药高新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快,项目集聚效应不断显现,综合配套功能不断完善,已成为国内乃至世界上都有一定影响力的医药产业集聚区。泰州出口加工区已被国务院批准设立,成为泰州市第二个“国字号”对外开放载体。中国药城目前已经集聚国内外高校和科研机构56家,进区企业与国内外80多家高校、院所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高新技术企业的集聚,形成了人才的聚集,使得企业更容易获得所需人才,同时专业人才选择留在园区更是因为有众多的企业选择面更宽。企业的聚集带来人才的聚集,人才的集聚导致更多企业愿意入住园区。万全亚洲研发中心、南京大学研发中心、浙大默乐、江苏省公共卫生研究院等创新型企业和研发架构进驻;疫苗工程中心、到小分析筛选、分子诊断、基因测序等16个公共技术平台相继投入使用;近500家国内外医药企业先后落,其中世界知名跨国医药企业8家;EV71疫苗、化学药海姆泊芬、基因测序技术、免疫细胞治疗技术、靶向治疗技术、干细胞应用等400多项医药创新成果成功落地;24名千人计划、64人江苏省双创人才等1730多名海内外高层次人才正式加盟。

2.重大项目纷纷落户。近年来高新区引进了医药、食品、电子等方面的一系列重大项目,为园区经济发展注入了巨大的潜力。但“引进来”不应是工作的终点,医药高新区注重对项目的培养,促进医药企业由研发向生产转型,鼓励大企业将核心研发中心放置在园区。园区始终坚持项目强区战略,按照集中、集约、集群理念,已经成功引进400家国内外医药企业,初步形成了疫苗、诊断试剂以及高端医疗器械、生物制药、化学药新型制剂、中药现代化、保健品等六大产业基地。另外,医药高新区秉承着传统产业不等于夕阳产业,只有夕阳技术,没有夕阳产业。与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相比,传统产业有着天然性、文化性、结构简单、更易于普及开展并且吸纳大量的劳动力、解决当地老百姓的创业和就业等作用,医药高新区不仅仅拥有高科技的医药企业,同时拥有消防设备、绳网带等传统行业。这些传统行业从登记政策、赋税征收等方面都得到了一系列扶持,使其能够与新兴产业重大项目一起成为拉动高新区经济增长的两架马车。

3.药品研发和制造业同发展的特色。泰州医药高新区作为当今中国唯一的国家级医药高新区,药品研发和制造业是我区企业发展的特色,目前全区共有医药制造企业51户,占全市医药制造企业总数的30.91%。药品研发周期长,且新药必须经过基础研究、动物实验和人体临床实验等三期临床实验程序后才能投放市场,使得企业发展初期,尤为艰难。医药高新区很多企业规模较小、产品技术含量较低、产品雷同现象普遍,新药研发困难加上药品生产大多以引进、仿制为主,缺乏市场竞争力。融资环境并不宽松,投资方愈发谨慎,园区不少企业研发后,选择卖断研发解决资金回笼。同时,从企业性质看,医药高新区企业不仅仅局限在医药研发,相配套的制造企业落户园区,两者互动良性发展。

三、企业转型升级面临的内外部环境

1.园区企业转型升级迫在眉睫。首先,高附加值产品比例偏小。突出表现为医药产品、化学药品以低附加值的原料药为主,高附加值的制剂发展不充分,化学药制剂与原料药产值比不高。目前江苏约为2:1、山东约为1:1、广东约为7:1[1],医药高新区还很大的空间。其次,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偏弱。虽然在新药申报数量和专利拥有一定数量,但在国家一类新药等核心技术和重大新产品创新成果数量不足,原始创新成效不显著。产品以仿制药为主,产品同质化竞争严重。再次,技术装备和安全环保水平偏低。医药产业尤其是化学原料药的污染和能耗相对较大,现有工艺技术装备自动化、管道化、密闭化率不高,一些污染重、附加值低的传统老产品尚未完全被替代,环保安全、节能等问题较为突出。最后,行业领军型企业偏少。2014年,医药高新区规模以上企业136家,但行业领军型企业数量和地位不突出。

2.“互联网+”的到来使得企业转型升级面临更为复杂的环境。从医药高新区来看,作为全国较少的以医药为主的国家级医药高新区,高新区在产业政策方面独得头筹,具有其他开发区、园区无法比拟的政策优势。在省部共建体系下,国家和省每年拿出很多资金、项目和其他产业发展的要素来支持中国医药城的发展。相比其他开发区和园区,许多国家在医药领域限制的内容会率先在泰州医药高新区适度开放,先行先试,这些都是医药高新区企业发展强有力的政策保证。但是由互联网技术为代表的新一轮技术革命已经深刻地改变了产业运营方式、企业组织方式、资源整合方式、投资消费方式和社会组织方式,其中既孕育着巨大的发展动力,同时又面临着许多不可预见、不确定性大为增加的技术、社会风险,给医药高新区企业发展面临机遇,但是挑战也不小。

3.经济社会发展将进入新时期,经济发展遇到的国内国外条件与环境的变化是前所未有。经过长时间的高速增长后,我国经济开始进入中速稳定增长的新时期,特别是随着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能够保持7%左右的经济增长速度也是国际经济领域的一朵奇葩[2]。经济增长速度的变化对经济发展大局将引起一定程度的影响。另外,随着环境保护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将越来越高,单纯地为经济发展而经济发展,结果是引起了诸多的社会矛盾与生态环境问题。企业如何在实现自身利益的同时,顾好全局,跟社会一同进步这些问题值得我们思考。

从国际大环境看,当前,以美国、欧洲为主的发达经济体宏观经济指标总体上趋于不断改善状况,而部分新兴市场国家的经济增长也开始有所趋稳,整体上世界经济恢复的步伐有望略有加快,这是对我国开放型经济发展十分有利的。但另一方面,影响全球经济复苏的不确定性、不稳定性因素依然较多,如美国量化宽松政策退出节奏仍不明朗、欧元区债务危机和失业率高企问题依然存在、日本短期刺激政策效应递减、新兴市场国家中俄罗斯和印度存在滞胀风险。同时,国际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贸易投资保护主义加剧以及我国出口传统竞争优势减弱等,也将对企业转型升级形成一定的制约。

四、企业转型升级的基本思路及对策

在“一带一路”、“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等发展浪潮下全球正面临着以互联网、新材料、新能源相结合的科技革命。这场科技革命及其引起的产业变革,重要的时间节点是2020年。医药高新区企业必须紧紧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提供的重大机遇。

1.要切实做好“培育发展一批、创新提升一批、限制淘汰一批”。面对新形式,医药高新区紧紧围绕争创国家级经济开发区总目标,更加突出项目招引、创新引领,提升区域服务环境、优化服务,抢抓发展新机遇,落实工作新举措。切实做好“培育发展一批、创新提升一批、限制淘汰一批”,强势推进企业的转型升级,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创业创新为动力、科技进步为支撑、结构调整为主线,以生产布局合理化、产业发展融合化、经营管理现代化、资源利用国际化、企业结构梯队化为导向,以大平台、大产业、大项目、大企业为抓手,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企业,限制淘汰落后产能,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企业转型升级,继续发挥医药高新区在全市、全省示范、领跑、带头作用。

一是培育发展一批。结合高新区区位特点和产业基础,分类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结合重点打造医药园区高端服务业板块、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板块、经济开发区北部新城和汽车交易中心、周山河街区商务板块、高教园区商贸、创业孵化板块、数据产业园区软件和服务业外包办款、滨江工业园港口物流板块等疙瘩板块,培育一批企业。

二是创新提升一批。立足现有企业规模优势和竞争优势,把握市场需求,以技术为核心、以生产型服务业为支撑,加快产业融合互动,创新提升传统优势产业。着力提升园区企业信息化水平,推动信息技术研发设计、生产过程、产品流通、企业管理等各个环节的广泛应用,加大信息技术产品和传统工业产品集成力度,使传统工业产品成为数字化、智能化产品。

三是限制淘汰一批。建立完善落后产能淘汰和退出机制,综合运用经济、法律、行政手段,依法强化对资源依赖强、能源消耗高、环境影响大的行业限制淘汰工作力度。提高新建项目的环评、能评要求,抬高企业进入门槛。加快嫁接合作、改造提升和企业转型等进程,积极盘活存量资产,优化产业布局,提升产业层次。

2.政府引导、企业主导积极探索低投入、高效益的质量型发展模式实现转型升级。制造业升级理念仍是“制造领先、成本控制”,缺乏对产品价值的系统思考。企业要真正实现升级改造,需要实现四个转变,即从“劳动密集”向“资本密集”转变、从“贴牌生产”向“品牌效益”转变、从“生产车间”向“总部基地”转变、从“规模数量”向“内涵高端”转变[3],进一步提高企业制造业水平,向高端制造业发展。依靠高新技术和高端装备的竞争优势,园区企业形成和巩固高附加价值的经济增长模式。

新一轮互联网+、现代服务业的商业已然呈现[4]。构筑生产性服务与先进制造相融合、生活性服务与消费需求相契合的现代服务业体系,加快实施“一核双轴多片多点”楼宇经济空问布局,不断扩大高端和新兴服务业比重。进一步提升医药科创园发展水平,建立和完善医药产品销售、医药成果及专利技术交易、基本药物招投标三大营销中心。支持汽车城加快发展,建成以汽车营销、汽车文化休闲为主题的市级服务业集聚示范区。扩大与医药产业相关联的软件和服务业外包规模,建成网上医药销售平台,把数据园区打造成专业的省级服务业集聚示范区。启动康健医疗区规划建设,重点发展特色医疗服务业,争创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健康服务业集聚区。

3.突出要素集聚,增强企业转型升级在人才、平台、融资方面的竞争力。构筑人才集聚高地,做好人才支撑。积极争取省医药产业人才特区政策,继续做好国家千人计划、省双创人才计划申报,打造国际一流的医药产业人才聚集区。以中国医药城为核心,充分发挥中国国际医药人才市场载体功能,建立多层次人才招聘体系,满足企业对各类实用人才的需求。加大对劳务中介企业的补助,加快建设泰州市人力资源产业园。同时,加大对企业家的培训力度,不断提高创新创业能力,鼓励企业家与高校开展互动交流,开展形式多样的培训活动。

搭建平台,为企业发展的提供完备的基础配套。以部省共建平台为核心,放大部省共建效应,构筑高端发展平台,全面融入国家发展体系,形成适应中国医药城发展的新机制。创建国家新药创制重大专项成果产业化基地,建成国家药品进口口岸城市、国家健康服务业集聚区、国家高端医疗器械聚集区、国家级疫苗临床评价工程中心、中国医药城临检中心,用足用好新型疫苗及特异性诊断试剂产业集聚发展试点政策。

投融资保障,拓展企业融资服务。深化金融创新,切实解决企业负债结构不合理尤其是短贷长投问题,引导和支持更多企业走上市融资、资本经营之路。着力扩大企业上市融资规模,到2020年,全区新增上市企业2-3家、新三板挂牌企业30家以上。探索设立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母基金,试点建立金融信贷风险基金,为企业融资提供政府增信服务。努力提升政府投融资平台管理和运营水平,更好地服务金区经济和社会发展。

4.完善创新体系,提升企业创新能力水平。完善自主创新体系,增强企业创新意识,培育具有核心竟争力的科技型企业。搭建中小企业创新服务平台,建设并用好16个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促进人才、成果、信息化应用技术和资本的有效结合。梳理我区企业关键共性技术,通过科技计划项目组织攻关,解决企业自主创新过程中遇到的难题。

推动企业科技创新,进一步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推进产学研联合。探索发放科技创新券,改革科技项目管理体系,把单纯的拔款向员占息、参股、有偿支持、事后补助等多方联动转变,把有限的经费向高新技术企业、初创期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和公共服务平台、高端中介机构倾斜,以财政科技专项资金撬动全社会科技资源向重点项目集聚,有效发挥政府引导的杠杆作用。

完善科技服务体系。积极推进科技投入、科技创新社会化服务、创新成果分配、科技人员激励机制和知识产权管理运营新机制等改革。进一步畅通科技信息沟通渠道,提升知识产权保护水平。遵循产业发展规律,进一步完善覆盖医药研发、解化、生产全过程的现代资本体系,探索建立无形资产登记评估平台和投资风险补偿制,建成省级科技金融示范区。

5.思想再解放、完善各项政策保障,为企业转型升级营造良好的环境。进一步增强发展意识、危机意识,牢固确立产业先行的工作理念、引领发展的自觉担当、跨越追赶的不懈追求。主动放眼全国、调高标杆,重点在园区发展模式、产业集聚方式、开发投入机制等方面大胆探索、创新突破,努力做到敢为人先、反骄破满、开放开明、真抓实干,以思想解放强化发展动力,更新发展观念,破解发展难题,推进升级提速,全力打造泰州转型升级综合改革最具影响和带动作用的优势板块。高新区政府应该重视企业转型升级,推进重点项目、产业发展规划、典型经验推广等工作。

提升服务水平。深化政务服务管理改革,建成高新区政务服务中心,构建重大项目审批“绿色通道”制度,实施“四证(照)一体”登记制度改革。集中公布行政权力和服务事项清单,开通企业投诉热线,畅通政企信息渠道。规范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社团管理收费,开放中介服务市场,保障企业“安静生产”。抓好税收优惠等惠企政策落实,强化安全生产和社会管理,不断创优产业发展的社会环境。针对企业税收、生产场地、品种落户、注册申报等做好服务工作。

健全统计制度,加大政策支撑。加大发展政策状持力度,整合现有政策资源,对于企业转型升级中项目审批建设、土地供应、金融支持、人才支撑,提供优先及时的政策支持。在技术贴息、财税返还、培大做强、延伸产业链条,发展配套服务等方面给子重点扶持。同时,有关部门应该健全统计制度。科学界定统计范围,建立和完善各企业分类统计、监测,及时分析全区企业情况,进行合理的指导,促进全区企业良性有效的积极发展。

[参考文献]

[1]黄卫剑.向现代制药发展模式转型——浙江医药产业转型升级路径研究[J].浙江经济,2014(10):38-39.

[2]谢京辉.对“十三五”经济发展趋势的分析[J].现代经济探讨,2014(9):15-18.

[3]黄岳钧,帅建华.东莞台资企业转型升级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惠州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46-51.

[4]陈占葵,汤幼平.转型升级新时期中小企业提升竞争能力的路径[J].企业经济,2013(2):91-93.

Research on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Enterprises——A Case Study of Taizhou Medical New & Hi-tech Zone

XU Yue
(Taizhou Party School of Municipal Committee of the CPC,Taizhou 225300,China)

Abstract:The essence of the economic transformation is the improvement of efficiency and quality. Taizhou Medical New & Hi-tech zone is the only national medical hi-tech zone. Take the Medical New & Hi-tech zone as an example,when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ushers in a new period,the environment change about economic development both at home and abroad is unprecedented under the new internet plus situation. The Medical New & Hi-tech zone have "To develop,to innovate,and to weed out a batch of enterprise",at the same time the government and the enterprise have to explore the latter development mode of low investment and high benefit,and the government also have to improve the innovation system and improve its security to realize th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the enterprise.

Key words:Medical new & hi-tech zone;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internet plus

中图分类号:F42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8153(2016)02-0058-05

收稿日期:2015-12-28

作者简介:徐月(1983-),女,中共泰州市委党校教师,经济教研室副处长,经济学硕士,研究方向:产业经济、区域经济。

猜你喜欢

转型升级互联网
乡村传统财会工作转型升级的思考
关于支持小微企业转型升级路径的思考
“互联网+”环境之下的著作权保护
“互联网+”对传统图书出版的影响和推动作用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房地产开发模式转型升级路径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地面电视频道“新闻立台”的一次转型升级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