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与制定
——基于创新创业教育的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

2016-06-16王映红李传伟威海职业学院工业系山东威海264210

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2期
关键词:人才培养方案现代学徒制高职教育

王映红,李传伟(威海职业学院 工业系,山东威海264210)



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与制定
——基于创新创业教育的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

王映红,李传伟
(威海职业学院工业系,山东威海264210)

摘要: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是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纲领性文件,其直接决定了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质量。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是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促进就业为导向,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其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除了考虑常规要求外,还需要将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融入到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方案之中,促进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挖掘和充实专业课程的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在传授专业知识过程中加强创新创业教育。

关键词:高职教育;创新创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方案

2015年5月4日,国务院办公厅以国办发〔2015〕36号印发《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1]。文件要求“完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健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强化创新创业实践;加强教师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能力建设等”。

2015年10月19日教育部印发的《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进一步强调支持地方和行业引导、扶持企业与高等职业院校联合开展“现代学徒制”培养试点。文件要求校企共同制定和实施人才培养方案,试点学校主要负责理论课程教学、学生日常管理等工作,合作企业主要负责选派工程技术人员(能工巧匠)承担实践教学任务、组织实习实训[2]。

一、基本概念

创新创业教育是以培养具有创业基本素质和开创型个性的人才为目标,不仅仅以培育在校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创新创业能力为主的教育,而是要面向全社会,针对那些打算创业、已经创业、成功创业的创业群体,分阶段分层次的进行创新思维培养和创业能力锻炼的教育,创新创业教育本质上是一种实用教育。

“现代学徒制”是将传统学徒制与现代职业教育相融合,真正意义实现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现代学徒制有利于促进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全过程,实现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针对性。现代学徒制是融创新创业教育于职业教育之中,推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和劳动就业体系互动发展,打通和拓宽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和成长通道,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战略选择;是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进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有效途径;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把提高职业技能和培养职业精神高度融合,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重要举措。

但是目前“现代学徒制”在我国职业教育中真正实施得少,也就是口号喊得响,而具体细做得少。部分院校只是将原有的人才培养模式作简单的改造,至于增加创新创业教育内容,就更是少之又少。要想基于创新创业教育的现代学徒制能够有效开展与实施,首要问题是制定校企认可的,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形成科学先进、广泛认同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方案。

作为山东省特色专业,威海职业学院重点建设专业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一直致力于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威海广泰空港公司合作培养学生,经过几年的试运行,效果良好,具体运行见图1所示[3]。

图1 机电专业现代学徒制运行模式

人才培养方案是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对人才的知识结构、培养环节、课程体系的设计、配置与构建,是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要素之一。人才培养方案是教学工作的纲领性文件,是人才培养的总体设计蓝图,也是组织教学、安排教学任务、开展专业教学活动的总体规划。我们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坚持立德树人,以教育部发布的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标准为准绳,明确高职创新创业教育目标要求,充分进行校内外调研,把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作为评价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细化创新创业素质要求,形成一年级训练创新思维、二年级培养创业意识、三年级提升创新创业能力的递进教育体系,结合威海广泰空港集团的具体情况,修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方案。

图2 人才培养方案的编写流程

基于创新创业教育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方案是指在人才培养时采取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整个过程始终贯穿着创新创业教育。通过学校、企业的深度合作与教师、师傅的联合传授,对学生以技能培养为主的现代人才培养模式。充分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通过学校和合作企业双向介入,将在校的理论学习、基本技能训练与在企业实际工作经历的学习有机结合起来,为生产、服务第一线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这就要求人才培养方案也需要体现其双重性,培养主体的双重性(学校和企业),培养对象的双重性(学生和学徒),培养人员的双重性(教师和师傅)。

二、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原则

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应主动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特别是基于创新创业教育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方案,更应体现所在地区行业情况和合作企业的需求;人才培养方案要体现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需求;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方案更需要体现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更能突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针对合作企业的实际情况,针对性地增加相关培养内容;人才培养方案要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即使有变化也是局部的完善修改[4]。

三、人才培养方案的编制

(一)成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

专业(群)必须组建由行业企业专家和教育教学专家等组成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经常性指导专业建设和专业人才培养工作。基于现代学徒制的专业指导委员会不同于以往的专业指导委员会,成员既要有学校专业教学专家,也要有行业企业专家,更要有合作企业技术人员(企业指导师傅)参加,我校机电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共有11人组成,其中行业企业专家3人,现代学徒合作企业(威海广泰空港公司)3人,校内教育教学专家5人,通过召开专业指导委员会会议,界定人才培养方案的内涵,突出人才培养的企业性,充分体现人才培养的双主体模式(学校和企业)。

(二)教学计划的制定

教学计划是人才培养方案的核心部分,决定着教学内容总的方向和总的结构,并对专业的教学、教育活动,生产劳动、课外活动和校外活动等各方面作出全面安排,具体规定了专业的课程设置、课程的教学顺序、教学时数以及各种活动等[5]。我院机电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方案的教学计划包括如图2所示,其中招生对象与学制、培养目标、人才培养规格或职业能力等与通常的机电专业基本相同,本部分重点描述基于创新创业的课程体系和课程设置情况。

1.课程体系构建

课程体系构建遵循规范、引领、实用的原则,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使专业教育更加注重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不断完善具有现代职教特色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全面进行机电专业课程的系统性改革,要以合作企业的人才定位、岗位任务所涉及到的知识、技能、素养和典型职业活动为中心,同时还要兼顾社会的普遍需求,考虑到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情况。用先进的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理念和方法,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培养为重点,进行课程设计[6]。从岗位分析入手,以典型工作任务为主线,注重与产业、企业、岗位对接,与行业规范和职业标准对接,整合课程,确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课程体系[7]。

图3 教学计划包括的内容

现代学徒制的主体是学校和企业,因此课程体系的构建也需要体现二重性,应包括校内学习领域和校外(合作企业)学习领域课程两部分,注重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8]。其中校内学习领域课程包括公共必修(选修)课程和专业基本技能课程,校外(合作企业)学习领域课程包括专业必修(选修)课程和合作企业专业课程,这些课程直接反映的就是专业内容,其中主要内容是合作企业技术技能人才所需的岗位基本技能,将岗位工作任务有机地融入到课程体系内。

2.课程设置与教学要求

课程设置与教学要求原则是上级主管部门有统一要求的按照上级统一安排进行,没有统一安排的,根据专业委员会意见进行课程设置。课程设置以表格的形式体现出来,分别列出现代学徒制机电专业开设的公共课、专业课和其他课程的名称及教学要求,注意课程之间的逻辑关系[9]。课程类别分为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公共选修课、专业选修课、企业课程五种类别,并标注课程类型(A、B、C三类)。明确每门课程的学分、总课时、实践课时以及每门课程的开设学期、理论/实践周课时分配等。我院现代学徒机电专业共开设40门课程,其中公共必修课程10门,专业必修课程18门(含企业课程4门),公共选修课6门,专业选修课6门(含企业课程2门),其中专业核心课程5门,企业核心课程4门。除开设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创业指导必修课(48课时,3学分)之外,还开设创新创业、拓展思维类选修课达到80课时、5学分以上。

图4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课程体系

(三)师资配备标准

现代学徒制是一种跨界教育,它是学校教育和企业带徒培训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因此其师资队伍既要有学校专任教师,也需要有企业带徒师傅,也就是我们所讲的“双导师”。双导师中的校内专任教师多数理论层次较高,但实践能力较差,而企业带徒师傅往往是具有较高的操作水平,但其执教能力较弱。因此需要对校内专任教师加强实践锻炼,提高教师的技能水平,可以采取脱产方式,与学徒制学生一起顶岗实习。2016年上半年威海职业学院共安排了8个系的12名新教师,分别前往一汽大众、大连船舶重工、中建八局、大连机床、威高集团等知名企业,按照“真顶岗、顶真岗”的要求,从3月18日开始,参加为期半年的顶岗实践。对于企业带徒师傅,一是加强专业理论知识培训,二是强化带徒师傅的执教能力。受传统因素影响,专业教师的创新创业教育能力水平不高,可以采取岗前培训、课程轮训、顶岗锻炼、专题培训、假期专班、骨干研修、指导竞赛等多种形式,全面提升教师的创新创业教育意识和能力。鼓励教师考取“创业咨询师”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建立一支优秀的创业咨询师队伍,指导学生开展创业[10]。

(四)实验(实训)基地及设备配备标准

现代学徒制学生实训基地包括校内和校外实训基地,校内主要是用来完成专业基本技能的训练,校外实训基地,即现代学徒制合作企业,主要是来完成学生(学徒)的专业岗位技能的训练[11]。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一定要注重提升基本技能的培训,这也就要求校内实训基地要强化专业教学功能。合作企业在注重生产的同时,要配套相应的教学设备,加强教学功能。对提升创新创业能力方面,需要增加相应的实训设备,提供一定的场地,如大学生创新实验室,大学生创业基地等,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创新创业活动,让学生参与创新产品设计,将其参与的创新创业实践活动认定为课堂学习,让学生在校园里就可以接受真实企业文化,提高自身适应社会的能力。

威海职业学院校内实训基地是威海市市级职业技能实训中心,具有“五位一体”的实践教学条件,完全满足创新创业教育的需要。与威海职业学院合作培养现代学徒的威海广泰空港设备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家级高新企业,有国家级技术研发中心。现已形成空港地面设备、消防装备、特种车辆和电力电子四大经营板块,另新兴军工产业、进出口、融资租赁等业务,公司产业格局已初步形成。空港地面设备是广泰规模最大、成熟度最高、实力最强的产业板块。产品达29个系列140余种型号,覆盖机场的机务、地面服务、飞机货运、场道维护、油料加注和客舱服务六大作业单元,能为一架飞机配齐所有地面设备,部分主导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达40% ~60%,是全球空港地面设备品种最全的供应商。

(五)教学质量监控评价与反馈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需要按照课程教学质量、实践性环节教学质量、学生考试测试环节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等四个层面综合设计监控评价与反馈的举措。现代学徒制现在处于试点阶段,其创新教育是否成功,取决于教学质量的高低。因此需要对教学质量有一个正确的评价,这就需要有正确的评价方法[12]。

我们根据学生(学徒)的实际情况,考核分两大部分的内容。一是校内考核,主要是考核学生对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二是企业顶岗实习考核,主要是由企业带徒师傅进行的考核,上述两部分考核注重过程考核。结业考核通过第三方进行考核,也就是由职业技能鉴定机构对学生(学徒)的应知和应会能力进行考核,合格者将会获得职业资格证书。

四、结语

创新创业教育不是一两门课程就可以实现的,需要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还处于试点阶段,因此在做人才培养方案时需要进行综合分析。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是严密有序科学系统的工作,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合其中,是制订人才培养方案的关键,要制订出高水平高质量的人才培养方案,需要我们不断探索与实践,不断改革与创新,在方案构建的方式方法与路径不断成熟的同时,结合具体专业的特点,深入探讨方案构建存在的具体问题及解决办法,这将是今后研究的主要方向。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EB/OL].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5-05/13/content_9740.htm.

[2]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的通知[EB/OL].http://www.moe.edu.cn/srcsite/A07/ moe_737/s3877/201511/t20151102_216985.html.

[3]李传伟,董先,姜义.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之育人机制研究与实践[J].职教论坛,2015(9):75-77.

[4]傅伟.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成人教育,2008(9):106-107.

[5]李长智.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化设计探讨[J].辽宁高职学报,2011(10):1-3.

[6]杨新宇,张秦伟,吕玉梅,韩向阳.陕西地市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优化的研究与实践[J].职业教育研究,2014(2):27-29.

[7]付云.高职人才培养方案与专业教学标准对接探析[J].高教论坛,2014(5):105-107.

[8]张阳,王虹.现代学徒制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中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11):77-80.

[9]朱丹丹.高职人才培养方案构建的综述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14(11):13-16.

[10]李传伟,董先,姜义.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之双师队伍建设研究与实践[J].包头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55-58.

[11]李传伟,董先,高云亭,姜义,谭在仁,崔荣章.基于工学结合的高职学生顶岗实习调研报告[J].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2):26-29.

[12]陈海峰.现代学徒制多元主体利益平衡分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11):74-76.

On Talent Training Scheme of Cultivating Innovative Ability for Students in Mechatronics Technology Specialty Based on Modern Apprenticeship

WANG Ying-hong,LI Chuan-wei
(Weihai Vocational College,Weihai 264210,China)

Abstract:Modern apprenticeship training mode is an effective way of cultivating creative ability;and professional talent training scheme is the framework of modern apprenticeship training,which determines personnel training quality of the modern apprenticeship. Modern apprenticeship personnel training follows the guidance of fundamental moral education and employmentorientation,and adheres to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production and education as well as between industry and university. It also adheres to the combination between work and study and the unity between knowledge and practice. Besides considering general requirements for the establishment of its talent training scheme,it is necessary to involve innovation,entrepreneurial spirit and the cultivation of innovative entrepreneurial ability into the talent training scheme of modern apprentice system,to promote effective integration of professional education and creative education,and to enrich education resources of innovation entrepreneurship in professional curriculum,so as to strengthen innovation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n the process of imparting professional knowledge.

Key words: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innovation;modern apprenticeship;talent training scheme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8153(2016)02-0004-05

收稿日期:2016-02-28

基金项目:山东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重点项目“基于现代学徒制的机电类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2015050)阶段研究成果;山东省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科研“十二五”规划课题“基于现代学徒制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2015zcj075)阶段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王映红(1970-),女,威海职业学院工业系副教授,维修电工高级技师,硕士;李传伟(1969-),男,威海职业学院工业系教授,维修电工技师,硕士。

猜你喜欢

人才培养方案现代学徒制高职教育
物联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探讨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
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对大学生绿色消费观进行全过程培育的研究
艺术设计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人文主义视野下的高职教育研究
微商思维在高职市场营销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厌学现象及应对措施
论高职生未来职业发展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基于“现代学徒制”的高职防雷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