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读不可辜负
——谈晨读的有效利用
2016-06-16谭能楣
谭能楣
晨读不可辜负
——谈晨读的有效利用
谭能楣
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天之计在于晨。”清晨,空气清新,思维活跃,正是朗读背诵的好时光。中小学校的晨读时间,一般会安排语文或英语两个语言类学科的教师到场进行辅导。根据笔者近几年的调查与观察,晨读管理亟待加强,晨读内容亟待改进,晨读效率亟待提高。如何做到低耗高效,向40分钟的晨读要效率?
一、重形式,更重落实
多数学校的语文晨读,对教师的要求是及时到堂管理纪律,登记迟到等违纪情况,对学生的要求是读书时大声、整齐、热闹。笔者认为这些都是形式上的,未必能产生较高的效率。语文晨读,重形式,更要重内容。如何做到这一点呢?笔者认为要做到“四有”:有任务布置,有时间限制,有落实措施,有检查反馈。
首先是分段式管理的时间分配。把晨读时间40分钟分成几个时间段,每个时间段安排具体的内容。如果前20分钟是预习新课,要达到什么效果,事先做好说明。接下来10分钟可要求学生完成同步练习,练习的内容可以是教师自主设计的作业,也可以是课文后面的习题,还可以是配套资料或个性学案上的练习,老师把任务、问题与时量写在黑板上,让学生做到心中有目标,做事不慌张。
接着就是检查反馈。这个环节大约需10分钟,如果布置的作业较为简单,可以同桌之间互批互改;如果学生在做题时有疑问,可问同学或老师,也可让学生先存疑,留待课堂上向老师提出,当堂释疑。如果设计的问题有较强的思想性、探究性,则可以在同桌、小组之间相互讨论,得出结论,课堂上老师把这个问题作为互动环节的中心议题,由各组选派学生展示,老师适时加以点拨、校正与评价。
二、重朗读,更重默写
晨读在多数学生和教师的心目中就只是一个“读”字,因此要求学生一读到底。其实这是片面的理解。因为缺少巩固的环节,学生在晨读能背下来的课文,在考试中还是失分较多,失分点主要体现在串句、错别字等方面。写作文时,课文里的名言佳句虽然背下来了,却不知道学以致用。背出来与写出来之间还有相当大的距离。
俗话说得好:“光说不练假把式。”我让学生准备一个专用的默写本,晨读指导背诵课文时,对于较短的诗词,要求学生晨读时背下来后便默写,然后同桌之间互批互校,如果有写漏的句子或错别字,要求用红色的笔在失误处写五遍以上,以引起重视,吸取教训。对于像《赤壁赋》《陈情表》《过秦论》《归去来兮辞》这类篇幅较长的重点文章,则背一段默一段,段段过关。同时在班上设计奖优罚劣措施,激发学生的好胜心和荣誉感,学生在背书时便能做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到,因为怕出错,朗诵时便心无旁骛,更加专心致志。默写本保存下来,在月考、期中、期末考试前再翻阅一遍,吸取教训,减少失误。
三、重课内,更重课外
常言道:“熟悉的地方没风景。”晨读,天天读课文,久而久之易引发审美疲劳导致低效。当代社会,信息量大,知识更新速度之快超出人们的想象,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的接班人,知识的广度与深度对他的一生影响很大。笔者以积累名言和开阔眼界为目标,积极地开发晨读资料,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名著名段进入晨读。古今中外经典名著对学生成长成人成才的影响之大是不容置疑的。高中阶段学习时间紧,任务重,课外看完太多的名著不太现实,如果让名著中的名句名段像一泓清泉来滋润学生的心田、滋养学生的心灵也是明智之举。把《论语》《庄子》《平凡的世界》《活着》《文化苦旅》《穆斯林的葬礼》《三国演义》《红楼梦》《围城》《百年孤独》等作品中的经典段落精选出来,当作晨读资料,印发给学生,琅琅的读书声中多了一些名著的味道,听起来别有一番风味。
精彩句段进入晨读。学生作文要做到语言优美,与对好词好句好段的感悟、品鉴、记忆是分不开的。几年来,我多次搜集整理了作文开头、结尾的精彩句段,编成晨读资料,印发给学生背诵,对丰富学生的语言、提高写作水平大有帮助。
精彩时文、满分作文进入晨读。近年来,余秋雨等名家的优美散文,中考、高考满分作文中颇具典型性、示范性的美文,我精选出来编成资料,供学生借鉴、仿写,有很好的示范作用。
新闻人物进入晨读。屠呦呦、李彦宏、马云、刘伟、郭敬明、莫言等名人事迹,有正能量,有代表性,让学生多一些了解,能开阔视野,拓宽知识面。如2015年10月,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医学奖当天,我就在课堂上向学生发布了这一消息,待到12月她从瑞典领奖后,我以她为专题设计了一张晨读资料。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学生把屠呦呦当作偶像和榜样,整个班级充满了正能量,学生学习的动力也更加充足。
(作者单位:永州市东安县天成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