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桑”字解读氓弃其妇的原因

2016-06-16何立明

课程教育研究·中 2016年4期
关键词:周礼

【摘要】《氓》是语文传统篇目,写一位女子遭丈夫遗弃。女子遭遗弃的原因解释,一直含混不清。如果考查“桑”的文化民俗源流以及语用修辞和历史,可读解出氓之弃妇是其失去生育而然。

【关键词】桑 生殖崇拜 周礼 语用修辞

【中图分类号】H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4-0059-02

《诗经·氓》是语文传统篇目,写一位女子哭诉丈夫遗弃。为何遗弃?一般都说因为人老珠黄,根据是“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桑之落矣,其黄而陨”的色变。但问题是《氓》为何不拿“桃”说遗弃事,如有“桃之夭夭”,而偏偏举“桑”?有人认为桑是弃妇归途所见,故以实物起兴。(《诗经鉴赏集》,人民文学出版社)其实,从文化民俗考查“桑”,可获弃妇遭弃根本原因。考查《国风》带“桑”字十多篇,与男女情爱密切,看不出关联的仅仅二篇。下面试从文献、训诂及考古诸面,对桑义源流作一番探讨,解出弃妇之因。

首先,桑与男女情爱有关,源于上古先民太阳神崇拜。《卜辞》有载,《尚书·尧典》亦有“宾日”、“饯日”记载。《汉书·匈奴传》有“单于朝出营,拜日之始生”,郭沫若《殷墟粹篇·粹篇考释》说“殷人于日之出入均有祭”。这展示了万物有灵的古老观念,因先民把自己看作太阳神子孙。《淮南子·说林》高诱注文“黄帝,古天神也。始造人之时,化生阴阳”。黄帝乃人祖,黄帝即皇帝,又黄皇亦通。张舜徽《郑学丛着》训“皇,煌也”,“皇之本义为日,犹帝之本义为日”。黄、皇、煌、日、帝同宗同源,这里边有太阳神崇拜,也有人之始祖神崇拜,始潜含着生殖崇拜。姜亮夫《古文字学·第二章》训“帝是花蒂,犹人之始生曰胎,胎帝双声,又相邻之韵转,花萼为帝,花房为不(胚),亦象花房形。甲文金文作■”。又引郭沫若,“知帝为蒂之初字,则帝之用为天帝义者,亦生殖崇拜之一例也”。

其次,崇拜必祭神,其建制和意识又是怎样的呢?姜亮夫《古文字学》说“神字甲文中无之,当即示字”,是人祖先精灵之寄所。大石文化时期,大石纪念物menhir之制,是立一块或几块大石,上盖一块大石,作祖灵居所,“示字正是象其形。”祭神就是对这个祖灵居所(石或木)进行崇祀。今天四川、辽宁等地,还有其遗址。这个场所便是“社”,《礼记》说“家主中溜而国主社,示本也。”社中祭石称为“主”。《礼记》载“天子建国,左庙右社,以石为主。”姜亮夫《古文字学》训“亦指木主。”这样,社由“类上帝”的主(石或木)组成,以应祈求。《周礼·大司徒》载“设其社稷之坛,而树之田主”。古文字祖、且同源,主即祖,亦即且。姜亮夫《古文字学》训“■(且)表男性;■(匕,亦胚)以表女性,两字实男根和女阴象形,在人则祖妣原始字”。郭沫若说甲骨文且(祖)是男性生殖器的象形。(转引何新《诸神的起源》)总之,社主建制或石或木,观念中一身二职:一是太阳神(始祖神)象征;一是生殖器象形。崇祀中,先民不知太阳神何形,因功能类通而象人类生殖器之形,立主作祭祀对象。由此,太阳(始祖)神和生殖神,观念与行为合一。

最后,令人感兴趣的是,社中作为主木的是一种什么树?答:正是桑树。《说文》有“叒,日初出东方旸谷所登榑桑”,桑树最早为神话中太阳树。神树在人间不可得,先民选定一种树替代,名之太阳神树“桑”。《路史余记·之六》曰“桑林者,社桑。”到此,桑林成为社会祈求之所。《吕氏春秋·慎大》有“以奉桑林”。桑树乃太阳(始祖)神树,桑木是阳具之象征,桑林便是促进生殖的地方。《淮南子》高诱注文“桑林者,桑山之林,能兴云作雨也”,是性爱隐语。桑林是男女先民性爱场所,孔子乃桑林“野合”而生。中国神话中男女也爱桑林,马骕《绎史》写帝子、圣母行“桑中之戏”。(转自《中国神话》,民间文艺出版社)男女冶游桑林,《诗经》有大量描写。《桑中》写“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宫,送我乎淇之上矣”。此遗风,在今天云南白族依然,年农历四月男女盛装“绕山林”:“千余年来,绕山林的主题始终是社交游乐。……最初桑林很多,称绕桑林”。(乌丙安《中国民俗学》)

综上所述,“桑”有促进两性交媾、强化繁殖之意,渊远流长。“桑木”始是神木,后是社木,再后普通树木。由此《国风》桑字有归属,或性爱,或爱情,或促进生殖力。回到本文开头:《氓》为什么偏举“桑”起兴?答案是,意向上相联爱欲,意识中关乎繁衍,而历史中关系生育。男女婚姻,在今天是爱情;在西周是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下以继后世的大事。《礼记·哀公问》云“大昏,万世之嗣也”,周礼认为男女结合目的是传宗接代。弃妇当是不育,氓停之再娶并无不妥。故才有弃妇敢怒不敢言,转以“其叶沃若”至“其黄而郧”之象起“兴”说事。兴既是诗经时代之惯常表达方式,也是弃妇不能违礼直言之语用修辞。故,《氓》中弃妇咏叹,看似“沃若”不再而遭弃之毒誓,实是“黄而郧”不能生育之感伤。这就提醒我们,在语文教学与阅读欣赏中,注意体会字词的文化丰富性。

作者简介:

何立明,中文副教授,从事中国文学和大学语文教学,著有《中国士人》一书(获2015省社科基金资助)和《大学语文是一门安静的课》论文多篇。

猜你喜欢

周礼
《周礼》 “三物” 之教的教育启示
张满菊 周礼平作品选
还好,我们没有放弃
还好没放弃
如何看待儒家学说的宗教性
百花齐放的先秦规划思想对当代城市规划的启迪
读上博九《陈公治兵》小札
《左传》礼制与《周礼》合异探析
《周礼·考工记》与秦汉都城规划制度的联系探究
宋儒对《周礼》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