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面对“互联网+”中国高校教育该如何发展

2016-06-16刘颖王晓光

课程教育研究·中 2016年4期
关键词:翻转课堂互联网+互联网

刘颖++王晓光

【摘要】随着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同志在2015年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将“互联网+”行动计划提升为国家战略。“互联网+”将迅速的与传统行业进行高度融合,那么“互联网+教育”又将给高校教育带来些什么变革呢?不断更新的教育内容、不断改变的教育样式、多元化的教育评价。简言之,中国教育正在进行一场基于信息技术的大变革中。那么“互联网+教育”具体会对哪些教育结构产生影响呢?本文从“互联网+课程”、“互联网+教学”、“互联网+学习”等多个方面进行分析,详述“互联网+”给教育领域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以及教育工作者应该如何面对挑战积极改变自我以适应即将到来的新时代。

【关键词】互联网+ 互联网+教育 翻转课堂 强交互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4-0022-02

随着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同志在2015年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将“互联网+”行动计划提升为国家战略。中国社会在社会形态上已经进入了一个崭新的信息化时代。凭借着云计算、大数据、便携式移动互联终端以及人工智能等技术,“互联网+”在各个行业都掀起了巨大的革命性浪潮。

那么什么是“互联网+”?“互联网+”中的互联网指的是一种新技术,这种技术融合了云计算、大数据以及人工智能等所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而“+”是代表互联网对其他各行各业的催化作用,通过新形态的互联网来激发传统行业的变革和发展。例如:“互联网+银行”,出现了支付宝;“互联网+集市”,出现了淘宝、京东等;“互联网+交通”,出现了滴滴打车……那么“互联网+教育”又将给高校教育带来些什么变革呢?不断更新的教育内容、不断改变的教育样式、多元化的教育评价。简言之,中国教育正在进行一场基于信息技术的大变革中。

其实,将互联网引入教育教学这种理念在很早之前就已经提出了。但是,大部分的教育模式都是“教育+互联网”的模式,早期的在线教育、远程教育就是非常典型的“教育+互联网”的产物,这种模式是将互联网渠道嫁接在传统教育基础上,但是占据主导地位的仍然是传统的教育思维。虽然在形式上实现了多媒体化,但是教学内容仍然单一,并且不具备针对性,将传统的教学内容照搬到线上,根本无法实现教育的交互性,更谈不上趣味性和功能性。而“互联网+教育”不应该是一个简单的叠加,而应该是两者合作,互相促进,实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那么“互联网+教育”具体会对哪些教育结构产生影响呢?我们可以从“互联网+课程”、“互联网+教学”、“互联网+学习”等方面去分析。

“互联网+课程”,需要将整个学校的课程从组织结构到基本知识内容都做彻底调整,这并不仅仅是把课程网络化,而是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将课程进行根本的重组。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美国的MOOC“慕课”。“慕课”的出现使得优质的教学资源在全球范围内实现了极大化的共享,这些资源均由优秀的教师录制而成,学生可以随时随地的进行学习。慕课与传统的视频课程不同,它的课程都是由10分钟左右时长的“微课程”构成,而且整个课程是由一条主线贯穿始终的,每个视频都是一个知识点,视频结束就会紧跟着一个考核,只有通过考核才可以进行下一个视频的学习。这种学习模式有点像游戏通关,让学生在学习的同时又享受学习带来的乐趣,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我们今后在课程上的改革,不仅要采纳“慕课”教育中的优秀部分,而且还要体现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的学生群体,将课程内容做适当的区分,使得学生学有所用。

“互联网+教学”模式的产生,使得教师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有了很大的创新和变革,出现了像网络课程、网络教学系统、网络教学评价软件等全新的手段和方法。由此,教师的教学理念有了新的改变,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手段更加的多样化,从而大大提升了教师的教学素养。正是因为互联网技术的不断融合和发展, “翻转课堂”,这种以先学后教为特征的新鲜教学方式才真正变成了现实。与此同时,“教学互动”不再是一句空话,课堂上,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和其他同学进行交流,也可以跟教师进行实时互动,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问题灵活的调整教学内容,有侧重点的进行讲授,这种互动真正落到了实处,再也不受课堂上的时空限制。这样的课堂才会真正调动学生们的上课参与性和积极性。学生们可以随时随地随心地与老师交流,与同伴沟通。在互联网的世界中,通过移动终端等设备,教师可以借助互联网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给予及时的指导,这极大的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同时,教师也不再是重复性单一性地进行知识的灌输,而是在进行备课时,有目的的、带着问题的进行准备,需要准备的内容更加宽广,资源更加丰富,从而达到引领学生学习的目的。这样,学生的课堂上也许就不再是单一的知识学习,而是通过互联网,将教学的触角伸向了社会科学的任何一个领域。拥有了这样的教学手段的课堂,内容会更加丰富,气氛会更加热烈,学生也会更加积极的参与进来。这样的课堂,相信学生会更愿意更主动的去加入,也会更加激发了学生课下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互联网+学习”,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随时随地可移动学习,而是一种全新的学习理念和行为方式的转变,通过这种极具有挑战性的转变,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在互联网世界中,学生们搜寻着自己想要的一切资源,更寻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一切信息,慢慢的,学生们提高了学习的兴趣,也找到了不需要死记硬背啃书本的高效的学习方式,从而将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更能得以提升。研究性自主性学习倡导了很多年,却一直没能得到切实的推广和落实,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它受太多因素的限制,但随着互联网技术日新月异的变革,那些影响因素将会被一一化解。将学生从单一死板的课堂上解放到自由的互联网的海洋里,这样,学生可以对研究对象做出主动性的全面的多角度的观察,从而引导学生的发散思维。学生这样才能真正摆脱被动的学习,从而增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自主学习才能从口号变为实际行动。“互联网+”,不仅对学生的学习有着巨大的影响,对于教师的影响也是非常深远的,尤其对于我们教计算机相关知识的教师,影响就更为明显了。随着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教师曾经所拥有的书本上的教学知识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这就使得教师需要不断的学习新的知识,了解最新的信息,教师终身学习的理念也在互联网世界里变得现实,让教师真正懂得了“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道理。“互联网+”不仅彻底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态度和教学手段,同样也改变了教师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教师不再以自我为中心,高高在上的在讲台讲授知识,而是真正走下讲台,走到学生们中间,与他们共同进行探究式学习,真正承担起“授人以渔”的重担。

我们需要冷静应对“互联网+”给我们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转变思想,将传统教育慢慢从知识教育向思维教育转变。虽然“互联网+”给传统教育带来了很大的冲击,但我们仍要坚持“教育为本,网络为用”的理念。无论互联网技术如何发展,我们始终要牢记“教育是核心目标”,而互联网只是用来提升和变革教育的技术手段。我们所做的一切变革,都是为了让教育的效果更好,让学生能更好更高效的学习知识。总之,面对“互联网+”的挑战,教育应该从改革本质出发,提出真正的需求,充分利用飞速发展的互联网技术,让我们的教育事业在“互联网+”的推动下,更快更稳健长远的发展下去。

参考文献:

[1]蔡伟.“互联网+”时代的教育变革[N].中国教育报.2015. 4.9.

[2]王乔峰,曹效英,路璐.中国教育信息化:高教职教[J].北京: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2015.8.

[3]刘东梅.互联网经济[J].北京:中国电子信息发展研究院.2015.7.

[4]林莉君,俞敏洪.互联网+教育[N].中国科技日报.2015-3-10.

[5]赵国庆.“互联网+教育”:机遇、挑战与应对[N].光明日报.2015-6-9.

作者简介:

刘颖(1982.03-),女,满族,山东省烟台市,硕士,吉林大学公共计算机教学与研究中心讲师,研究防线:智能控制与嵌入式系统。

王晓光(1975.10-),男,汉族,山西省平遥县人,硕士,吉林大学公共计算机教学与研究中心讲师,研究方向:测试计量与仪器仪表。

猜你喜欢

翻转课堂互联网+互联网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翻转模式在“液压与气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翻转课堂在英语语法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