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附加值农产品流通渠道模式特征、关键瓶颈及未来导向

2016-06-15胡钰

商业经济研究 2016年9期

胡钰

内容摘要:高附加值农产品需要较强的流通专业性,对流通渠道的选择更为苛刻。本文以草莓为代表,通过典型区域样本调查方法,讨论了高附加值农产品的5类典型流通渠道模式,并分析了各类模式存在的关键瓶颈,最后指出了高附加值农产品流通渠道模式转型的有益导向。

关键词:高附加值农产品 流通渠道模式 关键瓶颈 未来导向

中图分类号:F724 文献标识码:A

农产品流通渠道是连接农产品生产与消费的重要纽带,是农产品生产者实现农产品价值、保障收入提升的关键环节。农产品流通渠道的发展,是我国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基础保障。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城乡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共同提高,以水果、肉蛋禽类食品、奶制品等为主的高附加值农产品需求量显著提升,促使了大量种粮大户由简单种粮转为生产经营高附加值农产品。与粮食相比,高附加值农产品更具生鲜保障要求,对贮藏、运输、包装等的要求较高,流通专业性更强。目前,国内高附加值农产品供求不均、流通渠道不畅的问题普遍存在,“买难”、“卖难”的现象较为常见。现阶段,如何疏导高附加值农产品流通渠道,促进产品供求均衡,是农业转型升级的重大任务。

样本选择

草莓是我国生产规模较大、分布较广、附加值較高的水果之一,目前我国草莓生产量居世界首位,在国际市场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2013年我国草莓种植面积达到10.6万公顷,总产量达到292.2万吨。鉴于此,本文选择草莓作为高附加值农产品的代表,进行实地调查和分析。

按照省区划分,当前河北和辽宁两省是我国草莓产量最高的地区,其次山东、江苏、浙江、吉林等地的草莓产量也相对较高。河北保定、辽宁丹东是我国最早的两大草莓生产基地,目前又崛起了山东烟台、江苏句容、浙江建德等草莓生产基地。本文以抽样调查为主,选择河北、辽宁、山东、江苏、浙江5个地区,对草莓种植户、合作组织、交易市场和龙头企业等进行实地调研,共完成调查问卷996份,其中以上5个地区调查数量占比分为27.4%、25.9%、18.9%、13.3%和14.5%。根据调查数据,笔者总结了存在的草莓流通渠道模式。

高附加值农产品流通渠道模式的特征

综合被调查地草莓的流通渠道情况,可以发现当前我国草莓的流通渠道模式主要有5大特征(见图1)。

(一)“草莓种植户+草莓经纪人”的传统型流通模式

这种以农产品经纪人为核心的模式,是最早的农产品流通模式之一,是农产品市场发展过程中自发形成的,以小规模流通、无序性为特点。小规模生产一直是我国农业发展特点,而随着市场不断变革,小农户与大市场矛盾日趋凸显,因而对承担草莓生产与销售的流通组织产生巨大需求。该流通模式主要加速了我国草莓种植户的“小生产”与草莓“大市场”之间的衔接,为我国草莓市场向外开拓创造了良好条件。据统计,目前我国已形成了具有600多万人的农产品流通经纪人队伍。

(二)“草莓种植户+顾客”的直接型流通模式

这种流通模式就是在位于草莓生产地附近的城市郊区、乡村结合部等地的草莓种植散户,通过在路边、集市等处设立小卖点的自选式草莓流通渠道模式。与市场销售相比,这种流通渠道模式因为不需要参与中间环节,直接能通过种植户将草莓销售给顾客,因而承担了较低的流通费用,可以以更低的价格销售,即价格优势明显。通过这种流通渠道模式,所得到的收入明显高于通过市场销售所得收入,因而这种模式的生命力较强。与其他流通渠道模式相比,“草莓种植户+顾客”的直接型流通模式进入和退出门槛都很低,且对草莓的数量和质量要求都不严格,对草莓流通经营户的性别、年龄要求都较低,自由性较大。

(三)“草莓种植户+专业合作社+农产品批发市场”的中介型流通模式

这种流通渠道模式是以专业合作社为中介机构、以农产品批发市场为核心的模式。在这种模式中,农产品批发市场充当了一个草莓集中现货批发交易的规模场所,是草莓进市场的桥梁,是缓解“小农户”和“大市场”矛盾的重要途径。在我国草莓主要生产地区,也相继建立了具有一定辐射能力的专业草莓批发市场。以农批市场为核心的草莓流通渠道模式,为草莓产地与销地间的供求关系构建重要流通道路,同时也为草莓的生产规模提升以及防范经营风险等带来重要作用。伴随草莓批发市场的不断壮大,进入市场的批发商也不断找到固定的草莓货源地,形成了较为稳定的草莓供销渠道。

(四)“草莓种植户+专业合作社+草莓采购商+农产品交易市场”的定向型流通模式

这种流通渠道模式就是固定的采购商通过草莓专业合作社这一环节,与草莓种植户形成充分对接,直接为供应链终端的交易市场提供生鲜草莓,从而使整个流通渠道实现良性循环的模式。草莓采购商一般要与草莓专业合作社签订有效协议,保证草莓种植户的相关利益。草莓专业合作社通过契约,与下游的采购商确定草莓的采购规模与品质,专业合作社也能与上游草莓种植户直接对接,为草莓生产提供技术、农资和教育等服务。这种流通渠道模式的优点在于,一是提高了草莓种植户的谈判话语权,二是降低流通成本,促进草莓种植户、流通商与顾客的多赢,三是通过建立以契约为主的机制,一定程度上约束草莓种植户以及流通商的经营行为。

(五)“草莓种植户+草莓生产基地+龙头企业”的一体流通模式

在这种流通渠道模式中,草莓流通龙头企业将具有专业化水平的草莓种植户引入自建草莓生产基地,通过对草莓进行清洗、分类、包装,然后将草莓运至自身的直营店、外部零售店等地。通过这种流通渠道,流通企业与草莓种植户可以内化在一个整体框架中,流通过程的一体化程度非常高,草莓流通的各个环节形成无缝对接,不仅能获得较大的规模优势,也有利于促进草莓流通的标准化、品牌化。

高附加值农产品流通渠道模式的关键瓶颈

(一)“草莓种植户+草莓经纪人”

这种流通渠道模式的主要缺陷在于草莓种植户和草莓经纪人之间的关系仅为简单的交易关系,而两者的产权、责任关系不够明确。这种关系的不明确,导致运营主体之间的竞争较大,协同程度较低,进而导致了获取的市场信息不对称,对草莓种植户的生产带来一定负面效应。

(二)“草莓种植户+顾客”

这种流通渠道模式的主要瓶颈在于地理位置的约束性较高。而正是由于对草莓种植户的地理位置要求高,而且草莓的交易随机性强,导致了草莓流通主体之间的组织性、规范性偏弱。而且,这种仅仅以草莓种植户为直接卖方的简单流通渠道模式,决定了其难以在大范围进行推广,对草莓流通格局的影响力甚微。

(三)“草莓种植户+专业合作社+农产品批发市场”

这种流通渠道模式的主要瓶颈在于农产品批发市场,包括存在经营设施落后、质量安全监管不集中、市场信息管理功能薄弱等问题,这直接导致了草莓的流通服务功能单一,而且责任关系也不明确,难以形成规范化的市场组织。“十二五”时期,我国中央和草莓生产基地所在地方政府虽然格外重视草莓流通中心的建设,但是在草莓批发市场节点选择上忽略了草莓交易的惯性,同时受管理体制不健全等因素影响,导致一些地区的草莓批发市场无法发挥应有功能。

(四)“草莓种植户+专业合作社+草莓采购商+农产品交易市场”

这种流通渠道模式的主要瓶颈在于两点:一是权力结构不对称,合作社与交易市场在谈判中缺少话语权;二是合作社承担着较高的市场风险,不易有效转移风险。简单来说,合作社向交易市场供货时往往是多次供货,这就使得合作社加强对草莓的贮藏,承担起一定的贮藏成本,因此草莓流通过程中合作社的风险较高。出于这种风险,国内许多合作社与沃尔玛、乐购等大型交易市场也仅仅采取单期交易的合作。

(五)“草莓种植户+草莓生产基地+龙头企业”

这种流通渠道模式的主要瓶颈在于两点:一是在权力结构方面存在明显偏向于龙头企业的特征,草莓种植户对龙头企业的依赖感非常强,龙头企业主导地位过分突出,合作社的劣势也较为显现;二是在治理结构方面存在多层治理共存的局面,导致渠道治理成本被抬高,流通效率有所降低。

高附加值農产品流通渠道模式的未来发展导向

(一)加速推进高附加值农产品的生产集中化、块状化以及流通规模化

由于草莓等高附加值农产品产业具有季节性、集散性、区域性以及冷鲜贮藏性等天然特征,因此为了加快这些高附加值农产品流通渠道模式升级,政府部门应当通过一系列有力的政策措施,引导高附加值农产品产业不断块状化发展,积极向优势区域集中,为农产品流通的集中化提供可能,从而提高流通效率。同时,也应引导农业合作社、农产品批发市场等运营主体不断集聚发展,形成良好的规模效应,并发挥空间溢出效应。

(二)引导高附加值农产品的生产和流通组织向集团化、专业化发展

我国高附加值农产品的种植单位或组织存在规模普遍偏小的问题,而且农产品流通组织规模也存在同样的特征,这种“小农户”和“大市场”的衔接过程中存在诸多矛盾,对高附加值农产品的流通带来较大困难。为此,应引导小规模的农产品生产组织以及流通组织通过合作经营、兼并重组等方式,不断提高经营主体规模,形成大型农产品经营集团,增强市场竞争力。扩大自身规模的同时,也要积极培育专业化的农产品流通和营销组织,全面提升流通服务水准,为构建完善的高附加值农产品流通体系带来更大支撑。

(三)加快高附加值农产品流通渠道向短链化、一体化发展

由于农产品专业合作社、农产品专业协会等组织在草莓等高附加值农产品流通过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服务补给作用,所以政府部门应进一步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建设具有多种特殊功能的农产品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等,其中特殊功能包括农产品技术服务、病虫防治、农业经营资本供应、农产品销售等。通过一类组织提供多种功能服务,促进高附加值农产品流通渠道向短链化发展。同时,政府应强化对龙头企业的扶持,通过构建高附加值农产品龙头企业引领的一体化流通渠道,降低流通过程中的耗费,提高流通效率的经营者收入水平。

(四)鼓励高附加值农产品市场管理与配套服务信息化

随着我国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推进,未来信息技术在草莓等高附加值农产品的流通过程中必将扮演重要角色。所以现阶段就应加强高附加值农产品流通渠道的现代化建设,积极完善现代信息服务体系。应不断提高基本流通服务和公共营销服务基础设施的信息化水平,特别是在高附加值农产品相关市场信息的收集、处理、发布、共享等方面加强建设,为高附加值农产品的生产经营活动提供多元信息支撑,以高附加值农产品流通的信息化促进产业化。

参考文献:

1.黄洁.基于农超对接的浙江省鲜活农产品流通模式优化分析[J].商业时代,2013(3)

2.杨宜苗,肖庆功.不同流通渠道下农产品流通成本和效率比较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2011(2)

3.龚梦,祁春节.我国农产品流通效率的制约因素及突破点—基于供应链理论的视角[J].中国流通经济,2012(11)

4.徐振宇,刘天宇,王雪峰.我国鲜活农产品流通五大命题的质疑与反思[J].商业经济研究,201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