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R&D投入与绩效的相关性研究
——基于创业板信息技术企业的实证分析
2016-06-15冯琳洁
冯琳洁
(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福建 福州 350108)
企业R&D投入与绩效的相关性研究
——基于创业板信息技术企业的实证分析
冯琳洁
(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福建 福州 350108)
[摘要]R&D投入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是国内外学者所关注的问题。以R&D投入信息披露完整的创业板信息技术企业为样本,对投入与企业绩效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R&D资金投入与企业绩效呈正相关关系,具有显著的滞后效应,而R&D人员投入与当期企业绩效正相关,与滞后两期业绩负相关。企业在加大研发资金投入的同时也应当保持投入的连续性,以获得最大程度的累积效应;在研发人员投入上要结合实际情况招揽人才,防止出现人才闲置、效率低下的现象。
[关键词]R&D资金投入;R&D人员投入;企业绩效
经济全球化使得全球在科学技术领域创新的竞争愈发激烈,各国都在研发上逐步加大投入,以期在核心技术方面占领制高点。我国研发经费支出中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支出所占比重偏低,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明显,科技发展根基不够坚实,企业自主研发水平不高。面对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变革和日益强化的资源环境约束,自主创新能力薄弱的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加快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增强我国综合国力和竞争力的迫切需要。企业作为科研创新的重要主体,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必须通过持续的投入来培育自主研发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最终形成持续的盈利模式。企业研发投入不仅能够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还能形成顾客忠诚度,抢占市场份额,从而提高企业绩效。此外,由于研发成果到产品研制需要较长的转化阶段,因此,从理论上来说,企业R&D投入与绩效应当是呈正相关关系且具有一定滞后性。
一、文献综述
近年来,诸多学者对企业研发投入与绩效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大量研究,结论呈多样化。多数学者认为研发投入与企业绩效呈正相关关系,且存在一定的滞后期。郭岩、刘博一(2011)利用2007年600家高新技术企业的截面数据和从中匹配出的92家企业2005-2007年的面板数据,得出各类实收资本比例与企业研发绩效正相关,且存在两年滞后期[1]。金颖(2011)以2007-2009年研究信息披露完整的高新技术上市企业为样本进行实证分析,得出随着R&D 投入的增加,其与公司绩效的相关关系越明显,且具有较短的滞后期[2]。梁莱歆、金杨(2010)等人以2007-2009年深市上市公司为样本,从企业生命周期角度进行实证分析,认为成长期、成熟期企业的投入对绩效影响显著,且存在滞后效应,滞后期为两年,而衰退期则无明显相关关系[3]。周艳、曾静(2011)以2002-2009年沪深两市信息披露完整的上市公司为样本,发现各期研发资金投入与人员投入均与企业经营利润正相关且存在滞后期,资金投入存在两年滞后期,研发人员投入存在一年滞后期[4]。陈海声、卢丹(2011)以2003-2007年披露研发信息的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发现企业研发强度与业绩呈显著正相关,且非国有上市公司存在一年的滞后期,国有上市公司则不存在滞后期[5]。丁勇(2011)、杜勇(2014)利用不同的样本数据进行实证,得出研发投入与企业绩效正相关[6-7]。
此外,还有许多学者持有不同的观点。朱卫平、伦蕊(2004)以2003年F市全部197家高新技术企业为样本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的科研资金投入以及人员投入与企业绩效之间不存在显著相关关系[8]。王君彩、王淑芳(2008)以电子信息技术行业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得出企业研发投入与绩效并无明显正相关关系,但是存在滞后关系的结论[9]。张济建、李香春(2009)以我国71家高新技术企业上市公司2002-2007年面板数据为样本,得出研发投入对企业绩效有积极影响,但是并不存在滞后关系[10]。程宏伟、张永海(2011)以96家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结果表明R&D投入对公司业绩有正贡献,研发投入在之后1~2年中对公司业绩的影响没有表现出滞后性[11]。
虽然以上不乏对高新技术上市公司的研发投入与绩效关系的研究,但是以创业板上市公司为样本的文献极少。创业板市场培育和推动了成长型中小企业的成长,是支持国家自主创新核心战略的重要平台。本文研究创业板企业研发投入与绩效的相关关系以及滞后性,以期对行业发展有所帮助。
二、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取
创业板于2009年10月23日上市,是指主板之外的专为暂时无法上市的中小企业和新兴公司提供融资途径和成长空间的证券交易市场。由于创业板公司大多从事高科技业务,在研发投入方面也高于主板的中小企业板,所以选择创业板公司中的信息技术类企业作为研究研发与绩效的样本更加具有针对性。
本文对创业板信息科技类上市企业进行筛选,最终选取2010-2014年研发信息披露完整的41家企业作为样本。研发资金投入、研发人员投入等数据来源于巨潮资讯网中公布的企业年报,企业规模、资产负债率等数据通过国泰安数据库获取,数据均为原始获得或经过简单计算处理,实证分析采用eviews 6.0软件。
(二)变量的引入
1. 解释变量
(1)研发资金投入强度
由于公司规模、产品等的影响,采用研发投入资金绝对额来衡量研发强度可能会造成差异性过大,不利于回归分析研究。因此,国际上通行的标准是采用研发资金投入强度指标,即研发资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额的比重。
(2)研发人员投入强度
在研发活动中,创新思想直接来源于研发人员。本文采用研发人员占总员工的比重来衡量研发人员投入强度。因各公司年报披露详情略有不同,因此将技术人员与研发人员统一划分为研发人员。
2.被解释变量
R&D活动的经济效益主要体现在增加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或者降低主营业务成本上,因此,R&D活动的经济效益最终会体现在主营业务活动成果的财务指标上。之所以不选择企业净利润,主要是因为其还与其他业务收入有关,不能准确衡量研发带来的企业绩效增长。因此,采用主营业务利润率——主营业务利润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来衡量企业绩效。选择单一经济指标衡量组织绩效,虽然不如多指标全面,但是客观、定量化,可操作性较强。
3.控制变量
(1)企业规模
企业规模是影响企业研发投入强度的一大原因。大规模企业由于资金充足能够推动研发的进行,但是因为组织结构复杂,往往会造成创新研发审批等过程的阻碍;小规模企业在资金上有不足,但是组织灵活,利于创新。因此将企业规模列入控制变量中,并用主营业务利润作为衡量组织规模大小的指标。
(2)资产负债率
研发活动风险大,收益期不确定,因此多以自有资金投入为主。高负债率会阻碍研发活动的进行,用企业年末总负债与总资产的比值计算出企业资产负债率。
(3)资产报酬率
资产报酬率表示企业全部资产获取收益的能力,全面反映了企业的获利能力,将极大程度上影响企业的业绩。以净利润占总资产的比重来计算资产报酬率。各变量及其赋值见表1。
表1 变量名称及其赋值
(三)模型设定
从研发投入对企业业绩影响的角度来研究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构建多元回归模型如下:
OMit=αi+β1RDMit-j+β2RDPit-j+β3SIZEit+β4LEVit+β5ROAit+μit
(i=1,2,3…I;j=0,1,2;t=1,2,3)
i代表样本公司,总共有I个样本公司;j=0,1,2,各自代表当期、滞后一期、滞后二期的研发投入强度;t代表年度,μit为误差项。
模型只考虑到滞后两期的原因主要是:根据以往文献对滞后期的研究,研发投入对滞后三期或三期以上的绩效影响非常不显著;另外由于数据创业板开通于2009年,数据收集受限,导致样本面板数据的时间跨度只有5年,因此只考虑滞后一期和滞后二期的情况。
三、实证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分析
为了对企业研发投入与绩效之间的相关关系有定性的认识,以下列出各描述性统计表格并进行分析。
国际上一般认为企业的研发经费投入需要占到企业销售收入的5%以上,才会在竞争中具有优势。表2结果显示,近5年来每年约有20%的企业没有达到国际上认定的竞争水平,说明部分信息技术企业仍然要在研发上加大投入。
2010-2014年,企业平均R&D研发投入强度呈稳定态势,各强度范围的企业比例也基本稳定。表2数据显示,随着R&D经费投入强度的增大,企业的平均主营业务利润率呈上升趋势。
2010-2014年间,样本公司R&D人员投入强度在40%以上的范围有小幅度增长(见表3)。在60%水平以前,随着人员投入强度增加,企业平均主营业务利润率呈增长趋势,超过60%水平后,除2010年,其余年份的利润率反而有小幅度下降。这可能是由于过多的研发人员(技术人员)造成人员冗杂,带来了积极性不高和效率低下的问题。
2010-2014年期间,企业研究资金投入强度在15%左右(见表4),但是标准差在减小,说明企业之间的研究资金投入差距在慢慢减小。R&D人员投入平均强度处于50%左右。
此外,在研究期间,样本公司经营状况良好,主营业务利润率全部为正值。
表2 2010年~2014年样本企业研发资金强度分布情况
表3 2010年~2014年样本企业研发人员强度分布情况
表4 R&D投入强度描述性统计
(二)回归结果
为了确定面板数据的模型,利用eviews6.0在随机效应模型下做Hausman检验,所得P值为0.0055<0.1,拒绝原假设,即说明固定效应优于随机效应,因此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做回归分析。回归结果见表5。
表5 固定效应模型回归数据结果
***,**,*分别代表在1%,5%,10%水平下显著
1.R&D资金投入强度RDM除t-1年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其余都通过了1%的显著性检验;R&D人员投入强度RDP除t-1年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其余都通过了10%的显著性检验;其余控制变量除企业规模影响不显著之外,负债率与报酬率影响均通过5%的显著性检验。
2.当期的研发资金投入对主营业务利润率有正贡献,且存在在明显的滞后效应,滞后期为二期。当期研发投入每增加1%就能给当期带来0.17%的利润,给滞后二期带来0.14%的利润。
3.研发人员对当期利润也存在正贡献,但是对滞后二期则产生负影响。当期每增加1%的人员投入会带来当期0.08%的绩效增长,带来滞后二期0.06%的绩效降低。研发人员对当期绩效影响的弹性系数小于研发资金投入的弹性系数,可能是由于人员投入往往产生的是创新的思维,转化为商品的过程较长。
4.企业资产报酬率与负债率对企业绩效存在显著的影响。ROA与企业绩效正相关,LEV则呈负相关。规模对企业绩效影响不显著。
5.当期模型修正后的R2为0.9644,表示解释变量可以解释企业营业利润总变差的96.44%;滞后二期模型修正后的后的R2为0.9962,表示解释变量可以解释企业营业利润总变差的99.62%。说明构建的多元回归模型可以很好地解释研发投入强度与企业绩效的相关关系。
四、研究结论与启示
基于创业板信息技术类上市公司面板数据实证分析的结果表明,企业研发资金投入与企业绩效呈正相关关系,且存在滞后效应,滞后期为二期;企业人员投入强度与当期企业绩效正相关,与滞后二期的企业绩效负相关;研发人员滞后的负效应可能是由于样本公司研发人员投入普遍偏高,而研发人员过多会给企业带来人员冗杂、效率不高的问题,在长时间后得以显现。
针对以上研究结论,提出几点建议。
首先,政府应当激励企业研发创新。我国研发投入比例较低,与发达国家还有较大的差距,提高国家综合竞争力的关键是提高企业的研发创新能力。政府应加大科技研发经费的投入,对企业进行适当的支持;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保护企业的创新研发成果不受侵害,提高企业自主研发的积极性。
其次,企业应当加强研发成果的转化能力。建立完善的体制,加大研发费用的投入力度并建立研发中心,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平台,把企业与科研紧密结合起来,使科技成果快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最后,基于研发经费投入滞后效应的存在,企业的投入应当保持连续性。投入具有累积效应,断断续续的研发投入使得企业创新不能保持常态,可能失去累积效应,持续的研发投入才会给企业带来最大收益。在研发人员投入方面,企业应当提高科技人才管理水平。要结合企业实际情况招揽人才,防止出现人才闲置、浪费现象。强化企业内部管理,制订详尽、科学的岗位说明,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参考文献:
[1]郭研,刘博一.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投入与研发绩效的实证分析[J].经济科学,2011,(2):117-128.
[2]金颖.高新技术上市公司R&D投入与绩效的实证研究[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11,11(3):40-47.
[3]梁莱歆,金杨,赵娜.基于企业生命周期的R&D投入与企业绩效关系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0,31(12):11-17.[4]周艳,曾静.企业R&D投入与企业价值相关关系实证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1,32(01):146-151.
[5] 陈海声,卢丹.研发投入与企业价值的相关性研究[J].软科学,2011,25(2):20-23.
[6]丁勇.研发能力、规模与高新技术企业绩效[J].南开经济研究,2011,(4):137-152.
[7]杜勇,鄢波.研发投入对高新技术企业经营绩效的影响研究[J].科学进步与对策,2014,31(2):87-92.
[8]朱卫平,伦蕊.高新技术企业科技投入与绩效相关性的实证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04,(5):7-9.
[9]王君彩,王淑芳.企业研发投入与业绩的相关性[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8,(11):57-62.
[10]张济建,李香春.R&D投入对高新技术企业业绩的影响[J].江苏大学学报,2009,11(2):73-78.[11]程宏伟,张永海,常勇.公司R&D投入与业绩相关性的实证研究[J].科学管理研究,2006,24(3):110-113.
(责任编辑:杨成平)
A Correlation Study of Enterprise R&D Investment and Performance Based on GEM IT Enterprise
FENG Lin-jie
(School of Economics, Fujian Normal University, Fuzhou 350108, China)
Abstract:The impact of R&D funding on enterprise performance is a matter of concern for scholars. This paper studies R&D investment information disclosure of GEM information technology enterprise and researches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investment and performance. The result shows R&D funding and enterprise performance has a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a significant lag effect. While R&D staff and current enterprise performance has a positive correlation. Enterprise should maintain the investment on R&D, and attract talents.
Key words:R&D capital investment; R&D staff input; enterprise performance
*收稿日期:2016-03-17
作者简介:冯琳洁(1992-),女,福建建瓯人,研究生。研究方向:公司治理与企业运营。
[中图分类号]F27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940(2016)02-003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