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引领,让数学课更有数学味儿
——以“6的乘法口诀”为例
2016-06-15杨丽君
◇杨丽君
问题引领,让数学课更有数学味儿
——以“6的乘法口诀”为例
◇杨丽君
课前思考
在日常教学中,如何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呢?我们尝试以问题引领课堂,既有教师预设的大问题,更鼓励顺应学生的思维路径,发现学生的真问题,引导学生经历一个从头到尾思考问题的过程。
北师大版教材二年级上册“6的乘法口诀”一课,是在学生初步掌握2~5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前测,我们发现80%的学生能够流利地背诵出6的乘法口诀,其中有20%的学生知道乘法口诀的意义。由此看来,我们的教学活动应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充分利用知识的迁移规律,引导学生在经历编制乘法口诀的过程中,逐步发现乘法口诀中隐藏的规律。同时,可以引导学生借助点子图、数线等模型以及运用画图等策略,帮助学生直观理解乘法口诀的意义,充分经历、体验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那么,需要思考的是,如何在看似风平浪静的学习中,发现学生的真问题,拓展学生的思维广度呢?
表格里的规律与6有关
课始,我出示教材情境图(如图1),提出问题:看到这么多小贴画,你会想到哪些数学问题?
图1
生:有多少张小贴画?
生:一行有几张?有几行呢?
生:一行有 6张,2行有多少张?3行呢?4行呢?9行呢?
……
鼓励学生根据情境提出数学问题是问题引领的最初环节。面对学生多样的数学问题,如何有效地开展教学,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呢?我选择了学生提出的“有多少张小贴画”这一问题展开讨论,以聚焦问题,理解意义。
师: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有多少张小贴画”这个问题。你能结合这个表格(如下表),告诉大家有多少张小贴画吗?
(学生填表,然后反馈)
师:在填写表格的过程中,你有什么想法?
生1:我想问个问题,54是怎么填出来的?
师:谁能解决这个问题?
生2:我觉得是数出来的,6张6张地往上数就行了,数9个 6就得出来了。
生3:我同意生2的意见,我发现这些得数之间每次都增加6。
生4:为什么每次都增加6呢?
生2:因为一行有6张小贴画。
生3:因为每增加 1行,就要增加6张小贴画。比如,1行有6张,2行就是12张,增加了6张;3行就是18张……
生4:这样的表格里藏着规律呢,藏的规律就与6有关。
在这个过程中,原本的设计是我要提出引领性的数学问题:“这些得数之间有什么规律吗?”“为什么每次都增加6?”为了使学生从会算、会背到深入思考其中的算理。但在实际教学中,我几乎没有机会开口说话,学生的讨论推进问题的深入,发现表格中的规律与6有关,其实这既是学生对已掌握口诀的再回顾,也是对已掌握口诀意义的建构,是数学味儿加深的开始。
口诀里的秘密原来这样用
接下来,我鼓励学生借助表格与点子图,独立编制口诀。在学生编完口诀,并进行核查后,提出问题 “仔细想想,6的乘法口诀里藏着什么秘密”,让学生在小组里说说自己的发现,并进行全班交流。
师:下面我们来交流一下你发现的6的乘法口诀中的秘密。
生1:我们组发现积都是双数,6、12、18、24……一直到54,都是偶数。
生2:是的,积的个位上是6、2、8、4……都是双数。
生3:我们组发现,得数,也就是积都依次相差6。比如,6和12差 6,12和 18差 6,18和 24差6……
师:真有这样的规律吗?
生4:是啊!乘数中都有6,大家看 1×6、2×6、3×6……另一个乘数还是按照 1、2、3……9,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的!
师:谁听懂他的意思了?
生5:他的意思是说,一个乘数是6不变,另一个乘数每增加1,积就增加6。
这时候,一个学生走上讲台,用红粉笔画出算式里的6,并提出问题:你们知道为什么到6×7、6×8、6×9,口诀就拐弯了吗?
生6:因为乘法口诀把小的数放前面,读起来会朗朗上口!
(全班立即响起赞许的掌声)
讨论与交流6的乘法口诀中的规律,是鼓励学生将识记性知识与乘法的意义理解相结合,增加其思维的深度,为后续多途径表达乘法口诀的意义做准备。
师:如果我忘记了6×7的结果是多少,你有什么好办法来帮助我吗?请你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一画,用点子图摆一摆,也可以用算式来写一写。
(学生开始独立思考,尝试梳理思路。教师在巡视的过程中,请有不同方法的学生到黑板上呈现自己的方法)
师:很多同学都把自己的想法写在了黑板上,快来看一看,你能读懂谁的方法?又想到什么问题?
师:谁看懂方法1了?
图2 (方法1)
生1:他的意思就是如果您忘记了6×7等于几,您可以想加法,7个6加起来是多少?也可以想:6个 7加起来是多少呢?这样就可以得出42。
师:也就是说6×7既可以表示6个7相加,也可以表示7个6相加。哪种方法表示的是6个7相加?
生2:方法2表示的就是6个7相加。如下图。
图3 (方法2)
生3:也可以画图,用下面的两种方法,数一数、算一算就知道了。
图4 (方法3)
图5 (方法4)
师:通过刚才的交流,你又想到新的问题了吗?
生4:我发现如果您忘记了乘法,就想加法,乘法和加法是一对好朋友。画图,也是可以的。
师:太感谢了!你们真会思考!继续看,方法5你能看懂吗?
图6 (方法5)
生5:方法5说的是如果您忘记了6×7,就想6×6=36,再加上1个6就是42了。
师:方法6谁能看懂?如下图。
图7 (方法6)
生6:这种方法就是您如果记得6×8=48,再减掉1个6就可以了!大家有问题吗?
生7:为什么要减掉1个6呢?
生6:6×8表示8个6,老师忘记的是7个6,8个6减掉1个6就是7个6。
师:你们是利用口诀前一句与后一句之间的关系来解决问题的,对吗?
生:对!
师:方法7(如下图)是怎么想到的?谁给大家讲讲?
图8 (方法7)
生7:这个方法,是把 6个7,分成了5个7加1个7。
生8:其实还可以把6×7分成2个6加5个6。
生9:7个 6还可以变成 4个6加3个6。
师:我明白了,你们这样一分,就把新知识转化成了旧知识,可真了不起!如图9,这把尺子是做什么用的?
图9
生10:我明白,尺子上不仅有加法、减法,还有乘法口诀呢?一六得六,二六十二……六七四十二!
师:真是太神奇了!那我们看看,这么多方法,哪些方法是好朋友?哪些方法说的是同一件事儿?
生11:方法1和方法3,方法2和方法4,说的都是忘记了乘法,可以想到以前学的加法!
生12:还可以把新知识变成旧知识去解决。如方法5、方法6、方法7都是根据口诀的上一句和下一句之间的关系推出来的。
师:说得真清楚,推理在我们数学的学习中经常用到。点子图、数线,也是我们研究问题的好伙伴。谢谢大家为我出的好点子!
如何把学生的学习引向深入?借助教材中的问题串,我提出了引领性问题:“如果我忘记了6×7的结果是多少,你有什么好的办法吗?”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乘法的意义,把之前停留在观察、分析、口头描述层面上的口诀引向深入,使学生系统、深入地思考口诀的意义,并尝试着建立起口诀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通过多样化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思考,将其思维外显化,从而提升学生思维的深度与广度。从“会背”到“会解释”,再到“会表达”,能提高学生不同层次的发展水平。
(作者单位:北京中关村第三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