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渭南各县(市)地方志所收古体诗歌指误

2016-06-15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7期
关键词:县志渭南古诗

严 安 政

(渭南师范学院 人文学院,陕西 渭南714099)



渭南各县(市)地方志所收古体诗歌指误

严 安 政

(渭南师范学院 人文学院,陕西 渭南714099)

摘要:渭南市各县(市)20世纪80至90年代所编撰并公开出版的新中国成立后首批县(市)志中“艺文志”等所收录的古代诗歌作品,存在着错别字、字句残缺、诗体错误、作者误植等诸多问题,为避免类似错误再次发生起见,就能找到典籍和旧县志进行对比校勘者,以出版年代先后为序,将其存在问题予以勘误。

关键词:渭南;县志;古诗;指误

一个偶然的机会,笔者接触到渭南市各县(市)20世纪八十到九十年代所编的新中国成立后首批县(市)志,发现其“艺文志”等所收录的古体诗,在文字、作者年代、诗体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颇多。考虑到这些入选的诗歌多来自有关典籍和旧县志,笔者于是将二者对照比勘。现仅就能找到典籍和旧县志进行比勘者,将其存在问题胪列如下(虽无典籍可比勘但明显错误者亦列入),以就教于方家。

一、《渭南县志》

《渭南县志》(渭南县志编纂委员会编,三秦出版社1987年6月版)[1]是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首批县市志之一,出版后曾被评为优秀作品。其《艺文志》第一章“诗歌”共收唐代至民国古体诗134首。其中可与相关典籍比勘的103首中,错误40余处。

1.错别字(异文、异体字、繁体字不在此例,下同)

唐代杨炯《昊天观》句15“道书藏行简”中的“行简”,《全唐诗》中和南大吉《渭南志》中均作“竹简”[2],清雍正《渭南县志》中作“行简”[3],从诗意看,当以前两者为是;句19“石楼纷似盖”中的“盖”,明南大吉《渭南志》中作“尽”[2],《全唐诗》中作“画”,梁玉珍、姜继业校注的南大吉《渭南志》中亦认为应作“画”[4];句20“地境杳如空”中的“杳”,《全唐诗》中、南大吉《渭南志》中均作“淼”[2];句17“牵马过危树”中的“危树”,《全唐诗》中作“危栈”;句21“石台铺紫花”中的“石台”,《全唐诗》中作“石苔”;句25“兴中贤大夫”中的“兴中”,《全唐诗》中作“县中”;句26“一向前此游”中的“一向”,《全唐诗》中作“一月”;句30“远寄灵山俦”中的“灵山”,《全唐诗》中作“寻山”;句31“清泠玉响泣”中的“玉响”,《全唐诗》中作“玉涧”。

唐代钱起《题士元半日村别业》句2“间门高柳乱飞鸦”中的“间门”,《全唐诗》中作“闲门”。

钱起《仲春燕王补阙起城东小池》,《全唐诗》题中无“起”字,句8“目送归鸿笑后歌”中的“后”作“复”。

钱起《沋川雪后送僧粲临还东时避世卧疾》句1“连步青溪几万里”中的“里”,《全唐诗》中作“重”。

钱起《宿灵台寺寄郎士元》句6“塔院空闻松柏声”中的“声”,《全唐诗》中作“风”。

唐郎士元《酬王季友题半日村别业》句6“马饮春泉露浅沙”中的“露”,《全唐诗》中作“踏”。

郎士元《赠钱起》句5“苍台古道行应遍”中的“苍台”,《全唐诗》中作“苍苔”。

唐代白居易《渭上偶钓》句6“嫋嫋千尺长”中的“千尺”,《全唐诗》中、南大吉《渭南志》中均作“十尺”[2]。

白居易《孟夏思渭村旧居寄弟》句16“天晴蚕折簇”中的“折簇”,《全唐诗》中作“拆簇”;句32“仍嗟易风俗”中的“易”,《全唐诗》中作“异”。

白居易《新构亭台示(诸)弟侄》句21“况有好群众”中的“群众”,《全唐诗》中作“群从”。

白居易《渭村退居寄崔侍郎钱舍人》(此诗《全唐诗》题作《渭村退居寄礼部崔侍郎翰林钱舍人诗一百韵》,计200句,此处仅48句,同雍正《渭南县志》[5]),句14“农心愿岁稂”中的“稂”,《全唐诗》中作“穰”;句16“移竹下前罔”中的“前罔”,《全唐诗》作“前冈”;句30“霆芜过雨荒”中的“霆”,《全唐诗》作“庭”。

白居易《东墟挽歌》句1“凉风冷落萧索天”中的“冷落”,《全唐诗》中作“冷露”。

白居易《观稼》句18“未种妻儿获”中的“未种”,《全唐诗》中作“夫种”。

明南居益《宿灵台禅院同明生尔仁》句6“千秋月自明”中的“千秋”,清雍正《渭南县志》中作“千林”[3]。

明贾屿《灵台寺秋眺》句13“寥寥山响流”中的“寥寥”,清雍正《渭南县志》中作“翏翏”[5]。

明郭郁《渭上》句1“廖落疏星千里月”中的“廖落”应为“寥落”。

清张瑞《沋川风景人事古迹咏》句22“白鹭戏乎红连”中的“红连”,应为“红莲”。

清尚九迁《渭景八胜》“沋水夜月”句4“细鱼动鱼鲕”中的“细鱼”清雍正《渭南县志》中为“细雨”[5];“象山雨霁”句4“树梢泛春潮”中的“树梢” 清雍正《渭南县志》中为“树杪”[5];“丰原秋眺”诗前小序句“陟其尖”中的“尖”,清雍正《渭南县志》中为“巅”。

清朱可衧《尚明府万里桥成赋志》句6“还从凫舁识王乔”中的“凫舁”,清雍正《渭南县志》中作“凫寫”[5]。

清岳冠华《渭南八景》“密畤晚霞”句5“清牛今已矣”中的“清牛”当为“青牛”;“泰宁晨钟”句2“噌吰应侯鸣”中的“应侯”应作“应候”。

清张卫献《孙明府明光桥成赋志》句3“入渭一泓明晓月”中的“明”,清雍正《渭南县志》中作“流”[3];句7“莫道实梁称独胜”中的“实梁”,清雍正《渭南县志》中作“石梁”[3];句8“闲心看鹤自飘飘”中的“飘飘”,应作“飘飖”。

清朱英帜《春日同诸公游灵台寺》句3“绮杂三川雨”中的“雨”,清雍正《渭南县志》中作“丽”[5];句5“椎歌尘听外”中的“椎歌”,清雍正《渭南县志》中作“樵歌”[5]。

清杨鸾《渭南绝句六首》其五句2“白传乡心太剧生”中的“白传”应为“白傅”(白居易赠太子太傅,故称“白傅”)。

2.作者时代错误

误《登寇公楼》一诗作者薛纲为宋人。按:薛纲为浙江山阴(今绍兴)人,明天顺八年(1464)进士,官至云南布政使,曾巡按陕西。该县志在“宋”字前加一点,其惯例则是在作者时代和名字之中加一点隔开,疑此一点应在“宋”字和“薛纲”二字之间,即以薛纲为宋人。其诗列陆游之后、明人南大吉之前,也可为编者错认其为宋人之一证。

3.诗体错误

误南逢吉《渭上行》绝句二首为一首七律。这两首诗所押韵分别为“蘋”“人”和“鹂”“儿”,韵部明显不同,不应致误。

梁玉珍、姜继业校注的南大吉《渭南志》是渭南市旧县志整理的一部力作,但由于影印的原文字迹不清和残缺,导致标点断句仍有令人遗憾的失误,仅举三例:

石珏《过渭水》应标点为:“逝者如斯曲何愧,朝宗万里下秦川。乾坤有此真文脉,愿听沧浪学正传。”[4]46误被标点为:“逝者如斯曲,何愧朝宗。万里下秦川,乾坤有此真文脉,愿听沧浪学正传。”

收周宁《密畤晚霞》和《象山雨霁》两诗各二句,分别是“落同飞鹜天边影,闪映归鸦背上光”和“连屏如洗雨初过,晓翠欲流天正明”[4]47,因为误把“象山雨霁”四字题目植入诗句,又误“象山”为“众山”,所以这原本是两首诗各二句的诗就误被标点为一首半通半不通的《密畤晚霞》:“落同飞鹜天边影,闪映归鸦背上光。众山雨霁云连屏,如浩(洗)雨初过,晓翠欲流天正明。”连韵都不押了。

收郝增《瑞泉瀑布》和《象山雨霁》两首诗各二句,分别是“屡饮晴虹低华□,□拖素练映归鸦”和“鸿逐云飞平沙渚,鸟惊风落改枝柯。”[4]47和周宁的诗一样,也误被标点为《瑞泉瀑布》“屡饮晴虹低,华鸿逐云飞。平沙渚鸟惊,风落改枝柯”,也是连韵都没有了。

二、《白水县志》

《白水县志》(白水县县志编纂委员会主编,西安地图出版社1989年12月版)[5]“文化志”第三章“文化、艺术”第六节“艺文”收古代至民国古体诗词56首,其中可以以《全唐诗》和旧县志比勘者27首,错误20余处。

唐代杜甫《崔少府十九翁高斋三十韵》句7“崇冈相枕戴”中的“枕戴”,《全唐诗》、清乾隆《白水县志》中均作“枕带”[6];句27“为我吹雕胡”中的“吹”,《全唐诗》、清乾隆《白水县志》中均作“炊”[6];句35“烟氛蔼崮崒”中的“崮”,《全唐诗》、清乾隆《白水县志》中均作“崷”[6];句47“长歌及屋梁”中的“及”,《全唐诗》、清乾隆《白水县志》均作“激”[6]。

杜甫《彭衙行》句28“剪纸招我欢”中的“欢”,《全唐诗》、清乾隆《白水县志》中均作“魂”[6];句31“众刍烂漫睡”中的“众刍”,《全唐诗》、清乾隆《白水县志》中均作“众雏”[6];句32“唤起霑盘飧”中的“盘飧”,《全唐诗》、清乾隆《白水县志》中均作“盘餐”[6];句35“遂居所坐堂”中的“居”,《全唐诗》、清乾隆《白水县志》中均作“空”[6]。

明代曾省吾《秋日早行》句1“旌旆摇摆促晓程”中的“摇摆”,清乾隆《白水县志》中作“摇摇”[6];句4“万树秋叶霜畏生”中的“霜畏”,清乾隆《白水县志》中作“霜威”[6]。

明代吴子龙《游飞泉寺》:句19“好月不重满”中的“重满”,清乾隆《白水县志》中作“常满”[6];句28“各隐无人传”中的“各”,清乾隆《白水县志》中作“名”[6];句30“乃为构数橼”中的“数橼”,清乾隆《白水县志》中作“数椽”[6]。

明代王黉《前题六韵》(前题指《游飞泉寺》)句3“湍激春汨汨”中的“汨汨”,清乾隆《白水县志》中作“汩汩”[6]。

明赵世英《白龙潭、齐云洞二首并序》诗前小序误“却立”为“却玄”,误“崇祯”为“祯崇”。

明代井斗《龙山夕照》句5“云头驰采峰疑动”中的“驰采”, 清乾隆《白水县志》中作“驰彩”[6]。

明代何学《神岭朝云》句6“玉叶金枝影更重”中的“玉叶”, 清乾隆《白水县志》中作“玉蕊”[6]。

明代邓山《白水怀古》句8“为问何人继微音”中的“微音”应为“徽音”。徽音,德音,指令闻美誉。

明薛纲《前题次韵》(前题为《白水怀古》)句8“晓钟敲散村头鸦”中的“村头”,清乾隆《白水县志》中作“树头”[6]。

清代梁善长《游飞泉寺二首》句5“天地常潴水”中的“天地”,清乾隆《白水县志》中作“天池”[6]。

清董获麟《白龙潭》句1“一水冷冷昼夜过”中的“冷冷”,清乾隆《白水县志》中作“泠泠”[6]。

三、《澄城县志》

《澄城县志》(澄城县志编纂委员会主编,陕西人民出版社1991年4月版)[7]“艺文志”第一章收古体诗90首,可与《全唐诗》和清咸丰《澄城县志》比勘者28首,错误8处。另明显错误两处。

元代潘汝劼《游玉泉》句1“十月游山归未能”中的“十月”,清咸丰《澄城县志》中作“十日”[8];句3“长林未许入人意”中的“入”应作“如”。

元代曹琏《按察司题壁和韵》句8“祀中遗像凛如生”中的“祀”,清咸丰《澄城县志》中作“祠”[8]。

明代梁璟《赈贫》句6“妻孥奔走道途难”中的“难”,清咸丰《澄城县志》中作“艰”[8]。

明代张廷用《普济寺》句3“碑石岂知曹景俭”中的“碑石”,清咸丰《澄城县志》中作“碑古”[8]。

清代王用杰《分水岭》句6“龙飞上下汇云多”中的“汇云”,清咸丰《澄城县志》中作“汇奫”[8]。

清代姚钦明《县景八首》“云门素练”句3“石门夜永锤绡幕”中的“锤”,清咸丰《澄城县志》中作“垂”[8]。

清代路世龙《小西湖咏》句16“行乐太守卢陵公”中的“卢陵”,清咸丰《澄城县志》中作“庐陵”[8]。欧阳修为江西庐陵人,故称“庐陵公”。

清代张秉直《照盆》句4“心巾昏为老欺”中的“巾昏”,应为“惛”。

清代香林僧《题墨莲》句2“直斡亭亭疏更好”中的“直斡”应为“直幹(干)”。

四、《潼关县志》

《潼关县志》(潼关县志编纂委员会编,陕西人民出版社1992年4月版)[9]附录“艺文”部分收古代至民国诗词33首,对照有关典籍比勘其中19首,错误近10处。

1.错别字

宋元之际汪元量《潼关》句6“愁来没上望乡台”,“没上”应作“莫上”。

清代季振宜《潼关有感》(选自《清诗别裁集》)中句6“秦川万里秋”中的“秦川”,《清诗别裁集》中原文作“秦山”[10]。

民国于右任《月夜宿潼关,见孤雁飞鸣而过》(选自《于右任诗词选注》)句5“严关月落天将晚”中的“天将晚”,马天祥、杨中州《于右任诗词选注》中原文作“天将晓”[11]。

于右任《归陕次潼关作》句1“迟我遗梨有几何”中的“遗梨”, 马天祥、杨中州《于右任诗词选注》中作“遗黎”[11];句2“天饕人疟两难过”中的“疟”, 马天祥、杨中州《于右任诗词选注》中作“虐”[11]。

于右任《浪淘沙·潼关感赋》句2“古国神游”中的“古国” 马天祥、杨中州《于右任诗词选注》中作“故国”[11];末句“白尽鸟头”中的“鸟头”, 马天祥、杨中州《于右任诗词选注》中作“乌头”[11]。

2.作者时代错误

《过潼关》一诗作者石介为北宋人,误为唐代人。

3.出处错误

张鸿绩《蝶恋花·登潼关城楼》为词,言选自《清诗选》,《清诗选》未选该词作。

五、《蒲城县志》

《蒲城县志》(蒲城县志编纂委员会编,中国人事出版社,1993年7月版)[12]卷二十二“艺文著述”第一章“艺文选粹”第一节“诗词”和第二节“歌谣”,共收唐至民国古体诗52首,附录《贾曲八景》收诗8首,共计60首,其中可与有关典籍比勘者29首。错误6处。

唐代杜甫《桥陵诗三十韵因呈县内诸官》句24“洪河左滢濙”中的“滢濙”,《全唐诗》中作“滢潆”;句49“轗軻辞下社”中的“下社”,《全唐诗》中作“下杜”。下杜,地名,在唐长安县南十五里。

元代赵晋《重过泰陵有感》句3“山腹龙盘佳气在”中的“龙盘”,清乾隆《蒲城县志》中作“龙蟠”[13]。

清代屈复《三月十八日登东城楼感往事作》句74“欲向忽沾衣”中的“欲向”,《弱水集》中作“欲问”*参见清代屈复《弱水集》,资益馆1875年版。。

清代龚自珍《饮少宰王定九丈鼎宅少宰命赋诗》句26“毋乃大官表师趋跄”中的“师”字后少一“空”字。

权作楫《贾曲八景》“射雉纹石”句1“疑是织机下九阁”中的“九阁”,清乾隆《蒲城县志》中作“九阍”[13]。

六、《大荔县志》

《大荔县志》(大荔县志编纂委员会编,陕西人民出版社1994年6月版)[14]第二十篇“文化艺术”第七章“艺文”第一节“名人名作选”、第二节“诗歌”,共收民国以前古体诗31首,错误5处。

唐代杜甫《沙苑行》句16“倜傥权极难具论”中的“权极”,《全唐诗》中作“权奇”;句19“角壮翻腾麋鹿游”中的“翻腾”,《全唐诗》中作“翻同”。

清代金培生《阅黄河恸关民受河害》句4“人家多旁钓鱼船”中的“旁”,民国《大荔县志》中作“傍”[15]。

清代朱斗南《岱祠岑楼》句1“华岳高耸岱祠超”中的“华岳”,清乾隆《朝邑县志》中作“华原”。严按:句5“南瞻华岳三峰渺”有“岳”字。按律诗一般不重字,且岱祠所处地古称“华原”。

清代黄大绅《黄河秋涨》句4“祗挥不缘细流多”中的“ 祗挥”“不缘”,清乾隆《朝邑县志》中分别作“祗缘”“不择”[16]。

七、《富平县志》

《富平县志》(富平县地方志编撰委员会编,三秦出版社1994年10月版)[17]第二十一编《文化》第三章“文学创作”第一节“诗词”共收入明代至民国古体诗歌32首。其中可与有关典籍比勘者21首,错误20余处。

1.错别字:

明张紞《石鼓词》句20“败舫或遗掳”中的“遗掳”当作“遗橹”;句29“辜今依喾宫”中的“辜”当作“幸”,“喾宫”当作“学宫”;句35“深詹白昼永”中的“深詹”当作“深檐”;句37“晴连昼戟阴”中的“昼戟”当作“画戟”;句59“如亲与田猪”中的“田猪”当作“田猎”。

明孙继鲁《斛山歌》句3“俯瞰簧河下砥柱”中的“簧河”,清乾隆《富平县志》中作“黄河”[18]。

清韩文《温泉春浴》句5“傍柳鱼矾人影乱”中的“鱼矾”,清乾隆《富平县志》中作“鱼矶”[18]。

韩文《岔口道中》句1“才经鹤鹊别宜州”中的“鹤鹊”,清乾隆《富平县志》中作“鹳鹊”[18];句6“树杂云岭渭北秋”中的“岭”,乾隆《富平县志》中作“怜”[18];句7“浪涌晴崖声似雨”中的“晴崖”,清乾隆《富平县志》中作“晴巌(岩)”[18];句8“波添漆沮白龙秋”中的“白龙秋”,清乾隆《富平县志》中作“自龙湫”[18]。

清李樟《温园》句2“浩荡漆水清”中的“清”当作“注”;句9“居人谈东西”中的“谈”当作“误”;句17“数载莹素心”中的“莹”当作“萦”;句21“白云家漆浒”中的“白云”当作“自云”;句24“正佘向所欣”中的“佘”当作“余”。

清乔履信《富平八景诗》“五陵秋色”句5“光弼有心配痉玉”中的“痉玉”,清乾隆《富平县志》中作“瘗玉”[18];“石洞书声”句3“几案生苔文亦缘”中的“缘”, 清乾隆《富平县志》中作“绿”[18]。“石洞书声”句8“神鵰阿护读书声”中的“阿护”,清乾隆《富平县志》中作“呵护”[18]。清陈觉《荆山铸鼎篇》句10“漆沮遗其前”中的“遗”当作“遶(绕”);句19“寿可后天志”中的“志”当作“老”。

2.作者时代错误

误明代人孙继鲁为清代人。孙继鲁(1498—1547),字道甫,河阳府人(今澄江),明嘉靖二年(1523)中进士,曾任陕西右布政使。该志却在其名字前标其时代为“清”。

八、《华阴县志》

《华阴县志》(华阴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作家出版社1995年10月版)[19]《文化篇》第二章“文学艺术”第二节“诗词选”收古体诗歌31首,“华山篇”第三节“诗选”收入古今古体诗歌57首,总计88首。错误40余处。

(一)文化篇·诗词选

1.错别字

隋杨广《饮马长城窟行·示从征群生》句4“模漠筑长城”中的“模漠”应作“横漠”。

唐杨炯《有所思》句5“不掩翠红楼”中的“翠”,《全唐诗》中作“嚬”。

唐许浑《经敷水》句3“五夜无情随暮雨”中的“无情”,《全唐诗》中作“有情”;句4“百年有节待秋霜”中的“有节”,《全唐诗》中作“无节”。

唐白居易《罗敷水》句2“一条流水呈罗敷”中的“呈”,《全唐诗》中作“号”。

唐杨容华《临镜晓妆》句8“欲去复排徊”中的“排徊”,《全唐诗》中作“徘徊”。

梁江淹(应为沈约)《华山馆为国家营功德》句1“沐浴涛灵岳”,《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中作“沐芳祷灵岳”[20];句2“稽首参上元”中的“参”,《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中作“恭”[21];句5“丹友缄洞府”中的“丹友”, 《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中作“丹方”[20]。

宋宗泽《华阴道上二首》其一句3“马渡急流行小齿奄”中的“小齿奄”,《全宋诗》中作“小崦”[21]其二句1“管茅作屋几家居”,《全宋诗》中作“菅茅作屋细家居”[21]。

清顾炎武《谒希夷先生祠》句7“果哉百荷篑”中的“百”,卢兴基《顾炎武诗译释》中作“非”[22]。

清李楷《杨四知墓》句11“对君良汉颜”中的“汉颜”应作“汗颜”。

民国于右任《二华道中》其一句4“苦影人耕华下田”中的“苦影”,马天祥、杨中州《于右任诗词选注》中作“苦劝”[11]。

2.作者错误

《华山馆为国家营功德》一诗作者为南北朝时人沈约,误为其同时代人江淹。且将其时代置于唐代之后,并标江淹为梁人,显系误其为五代时后梁人。

误《闻钦叔在华山下》一诗作者元好问为“元好”。

3.残缺

唐杨炯《广溪峡》一诗,《全唐诗》在该书所收8句后尚有“汉氏昔云季”至“当无贾生哭”等12句。(如系节选,应在题后注明“节选”,下同)

(二)华山篇·诗选

1.错别字

唐李白《西岳云台歌送丹邱子》句4“盘涡谷转秦地雷”中的“谷转”,《全唐诗》中作“毂转”。句18“丹邱谈天与地语”中的“地”,《全唐诗》中作“天”。

唐刘禹锡《华山歌》句5“灵纵露指爪”中的“灵纵”,《全唐诗》作“灵迹”。

唐李隆基《途径华山》(《全唐诗》题作《途径华岳》)句12“从此诏灵仙”中的“诏”,《全唐诗》作“记”。

唐白居易《旅次华州赠袁右丞诗》句10“囹圄千人空”中的“千人”,《全唐诗》中作“千日”。

宋刘德仁(应为唐刘得仁)《监试莲花峰》句2“岩峣只此峰”中的“岩峣”,《全唐诗》中作“岹峣”;句3“当秋倚寥穴”中的“寥穴”,《全唐诗》中作“寥泬”。

宋陆游《感赵宗印事》(《剑南诗稿》题作《赵将军》)句6“氛祲于太宁”中的“于”,《剑南诗稿》中作“干”[23];句11“山河消五气”中的“五气”,《剑南诗稿》中作“王气”[23];句12“原野失天刑”中的“天刑”,《剑南诗稿》中作“大刑”[23]。(此诗最后二句“何必东都外,此处可抽簪”则系从隋孔德绍《行经太华》误置)

明冯从吾《太华书院》句7“此会无言闲眺玩”中的“眺玩”,明《华岳全集》中作“眺远”[24]。

明李攀龙《宿玉井楼》句5“琥珀侵灯出”中的“琥珀”,《沧溟集》中作“虎魄”[25]。

清顾炎武《谒希夷先生祠》(此诗与《文化篇》诗词选重出)句2“身压五代余”中的“身压”,卢兴基《顾炎武诗译释》中作“身更”[22]。

清桑调元《镇岳宫》句1“岩峣镇岳宫”中的“岩峣”,清《陕西通志》中作“岹峣”[26]。

民国于右任《太华》句2“人间美秀欲无遗”中的“美秀”,马天祥、杨中州《于右任诗词选注》中作“灵秀”[11]。

2.作者错误

误《监试莲花峰》一诗作者唐文宗时人刘得仁为宋代大道教的创立者刘德仁。此诗见《全唐诗》545卷第五首。

误《观华山瀑布》一诗作者清代人吕履恒为唐代人。吕履恒,字元素,清河南新安县人,康熙三十三年(1692)进士,曾官至户部侍郎。

误《华山》一诗作者金代人王特起为清代人。王特起,字正之,崞县(今山西原平)人,金章宗泰和三年(1203)进士。《中州集》录其诗7首。

3.残缺

《全唐诗》在该书所收隋孔德绍《行经太华》8句之后,尚有“何必东都外,此处可抽簪”二句。此二句被误置于宋代陆游《感赵宗印》一诗之后。

唐李白《登华山》(《全唐诗》中原题为《古风》(其十九)),原诗14句,在该志所收10句之后,尚有“俯视洛阳川”至“豺狼尽冠缨”4句。

唐柳宗元《水帘诗》在《全唐诗》中题为《界围岩水帘》,共20句,在该志所收4句之外前后还各有8句。且诗题中的“界围岩”虽所指诸说不一,但均无在华山之说,收入此处似欠妥。

九、《合阳县志》

《合阳县志》(合阳县志编纂委员会编,陕西人民出版社1996年10月版)[27]第二十编《艺文志》第一章收先秦至民国古体诗词59首。可与有关典籍和旧县志比勘者49首。错误近10处。

1.错别字

唐岑参《送崔主簿赴夏阳》句3“境中绕白鸟”中的“绕”,《全唐诗》作“饶”。

明赵维藩《合阳胜景》“梁山暮雨”句3“雁寒云连有路通”中的“雁寒”,清顺治《重修合阳县志》中作“雁塞”[28];“夏阳晚渡”句6“人看烟树晋天愁”中的“晋天愁”,顺治《重修合阳县志》中作“楚天秋”[28];“金泉烟柳”句2“满堤绿柳带轻烟”中的“绿柳”,顺治《重修合阳县志》中作“杨柳”[28];句4“莘野流来一派贤”中的“流来”, 清顺治《重修合阳县志》中作“流将”[28];“榆林晚钓”句7“世平主圣非难仕”中的“主圣”,顺治《重修合阳县志》中作“圣王”[28]。

明叶梦熊《华云台歌》句15“罗浮四百峰恋矗”中的“峰恋”当作“峰峦”。

明韩邦靖《洽阳怀古》句9“邱园谁忆耒弓旌”中的“耒”当作“来”。

清张大有《子夏读书洞》句5“胜地山川水”中的“水”当作“永”。

清顾曾烜《合阳杂咏》第三首句8“要知女则传来礻巽”中的“礻巽”应为“襈”。

此外,这一年代出版的各县县志,文字均用已经规范的简化汉字,但不规范的汉字仍然存在,略举如下:

《渭南县志》中王建《酬柏侍御闻与韦处士同游灵台寺见寄》句5“薝蔔”应为“薝卜”;白居易《渭村退居寄崔侍郎钱舍人》句37“踈放”应为“疏放”;王琰《重修莱公祠》其二句2“山爼”应为“山俎”;杨鸾《渭南绝句》其一“茅菴”应为“茅庵”。

《白水县志》中杜甫《崔少府十九翁高斋三十韵》句44“銕马”应为“铁马”。

《澄城县志》中香林僧《题墨莲》句14“柸”应为“杯”。

《蒲城县志》中杜甫《桥陵诗三十韵因呈县内诸官》句49“轗軻”应为“坎坷”。

《富平县志》中李樟《温园》句15“南邨”应为“南村”;乔履信《富平八景诗》“锦屏列翠”句3“捲”应为“卷”;“灵湫夜月”句3“驚”应为“惊”;孙继鲁《斛山歌》句15“祇”应为“只”。

《华阴县志》中袁宏道《擦耳崖》句3“迳”应为“径”。

参考文献:

[1] 渭南县志编纂委员会.渭南县志[M].西安:三秦出版社,1987.

[2] [明]南大吉.渭南志[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10.

[3] [清]雍正.渭南县志[M].北京:国家图书馆文献缩微中心,1986.

[4] 梁玉珍,姜继业. 渭南志[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10.

[5] 白水县县志编纂委员会.白水县志[M].西安:地图出版社,1989.

[6] [清]乾隆.白水县志[M].北京:国家图书馆文献缩微中心,1986.

[7] 澄城县志编纂委员会.澄城县志[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1.

[9] 潼关县志编纂委员会.潼关县志[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2.

[10] [清]沈德潜.清诗别裁集[M].北京:中华书局,1981.

[11] 马天祥,杨中州.于右任诗词选注[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4.

[12] 蒲城县志编纂委员会.蒲城县志[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1993.

[13] [清]乾隆.蒲城县志[M].北京:国家图书馆文献缩微中心,1986.

[14] 大荔县志编纂委员会.大荔县志[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4.

[15] [民国]大荔县志[M].台北:成文出版社,1976.

[16] [清]乾隆.朝邑县志[M].北京:国家图书馆文献缩微中心,1986.

[17] 富平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富平县志[M].西安:三秦出版社,1994.

[18] [清]乾隆.富平县志[M].北京:国家图书馆文献缩微中心,1986.

[19] 华阴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华阴县志[M].北京:作家出版社,1995.

[20] 逯钦立.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M].北京:中华书局,1983.

[21] 傅璇琮.全宋诗[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

[22] 卢兴基.顾炎武诗译释[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4.

[23] [宋]陆游.剑南诗稿[M].北京:国家图书馆文献缩微中心,1986.

[24] [明]张维新.华岳全集[M].明万历时刻本.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8.

[25] [明]李攀龙.沧溟集[M].长春:吉林出版集团,2005.

[26] [明]马理.陕西通志[M].西安:三秦出版社,1990.

[27] 合阳县志编纂委员会.合阳县志[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6.

[28] [清]顺治.合阳县志[M].北京:国家图书馆文献缩微中心,1986.

Pointing out the Errors of Archaism Poetry in Weinan Local Chorography

YAN An-zheng

(School of Humanities, Weina Normal University, Weinan 714099, China)

Abstract:Records of Art and Literature is among the counties’ (cities) annals of Weinan which were written and published in the 1980s to 1990s and belonged to the first annals since 1949. In the ancient poetry included in the book, there are different kinds of problems, such as spelling mistakes, incomplete or fragmentary phrases and expressions, wrong styles of the poems, the authors’ typographical errors, etc. Therefore, in order to avoid the similar problems, by comparing, contrasting and collating the ancient books and records and the former counties’ annals, in the year of publication sequence, the correct answers about the existing problems are listed as follows so that they will be paid close attention to by the authorities concerned and the author’s ideas could be shared with the experts in this field.

Key words:Weinan; counties’ annals; ancient poetry; correction of errors

中图分类号:K29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5128(2016)07-0019-07

收稿日期:2015-04-10

作者简介:严安政(1946—),男,陕西大荔人,渭南师范学院人文学院教授,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和地方文化研究。

【秦地文化研究】

猜你喜欢

县志渭南古诗
陕西渭南:开展农资打假“百日行动”
县志里的乡贤
“拟古诗”之我见
品读古诗
品读古诗
品读古诗
三国渭南之战
缠访者入县志
县志
新常态下的渭南文物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