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壮语动词重叠式

2016-06-15赵颖会

红河学院学报 2016年3期

赵颖会

(云南民族大学,昆明 650000)



浅析壮语动词重叠式

赵颖会

(云南民族大学,昆明 650000)

摘 要:重叠无论在普通话还是方言中,都是一种普遍的语言现象,而壮族作为我国少数民族最庞大的一员,壮语中的动词重叠现象更是形式多样,并且具有很强的语法功能和语义表达功能。文章以语言事实为依据对壮语中动词重叠结构进行分析,主要揭示壮语动词重叠的形式、基式和重叠式语法功能的异同、重叠的语法意义及重叠的“量”范畴变化。

关键词:壮语动词;重叠的形式;语法功能;重叠的语法意义

重叠是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尤其在汉藏语系中,不但形式丰富,而且具有很强的表义和语法功能。汉语重叠式主要有三类:音节的重叠、语素的重叠和词的重叠,前两类属于词法重叠,第三类属于构形重叠。词的重叠往往在基式的基础上添加某种附加的意义。

壮语中大部分的词类都能形成重叠,如名词、动词、形容词、量词等。壮语动词的重叠不仅形式多样,还具有很强的语法功能和语义表达。朱德熙先生曾在《语法讲义》指出:在研究重叠式的时候,应该注意一下几个方面:1、重叠式的结构类型的语音特征(重音、变调);2、基式和重叠式的语法功能的异同;3、重叠式的语法意义。本文以壮语动词重叠的语言事实为依据从这三个方面来分析壮语动词的重叠。

一 壮语动词的重叠形式

(一)AA式

壮语动词重叠AA式从音节形式上来看,重叠的动词基式都是单音节动词,重叠后成为AA 式。从词性来看,A组这些词大部分属于兼类词,包含动词词性和形容词词性,这些动词重叠形态的外在特征与人之间是“间接”的关系,表现为“使动态”;B组的动词所体现的外在特征是“自动态”,与人之间有“直接”关系。

(二)ABB式

上述重叠形式大多是普通动词加上描绘性后附音节构成ABB式的重叠。

(三)AAB式

(四)ABA式

ABA式的动词重叠主要有两类:一是与否定副词“bou3不”构成选择疑问的形式;二是与连词“va:n2归”构成重叠形式。A组通过插入副词“bou3不”形成肯定否定相叠的选择疑问的形式,构成重叠;B组通过插入连词(va:n2归),构成重叠。这两种重叠都属于嵌插式重叠结构,壮语中大多数动词都能用A组这种肯定否定相叠的方式构成重叠表示选择疑问。

(五)AABB式

AABB式的重叠在壮语中比较常见,一般都是两个对立的趋向动词构成重叠,重叠后意义基本与重叠前相同,都表示动作的重复。

(六)ABAC式

(七)BACA式

这种重叠格式与ABA式都属于嵌插式重叠结构。

(九)其它重叠形式

以上重叠形式都是以tiu5(跳)为例,juk7是描绘跳的状貌,它的重叠式表示连续跳的状貌。A组中当构成“—i1juk7i1juk7”形式时表示有节奏的动作,当构成“—i1i1juk7juk7”形式时表示无节奏的动作。B组tiu5juk7向前一跃中间可插进固定音节tak7、pai2,如上面的例子,都表示有节奏的动作。类似这样的还有tiu5jek7(轻轻一跳)、tiu5ja:t7(像青蛙那样跳)、 tiu5pup8(跳时落地噗的一声响)这些后附音节都可以形成像juk7那样的重叠格式。

综合上述壮语动词出现的重叠形式,我们可以概括出壮语动词的重叠式主要有:AA式、ABB式、AAB式、 ABA 式、AABB 式、ABAC式、 BABC 式、式等等。

二 基式和重叠式语法功能的异同

壮语动词的重叠结构基本上都属于二次重叠(有些方言中有三次重叠,如谁谁谁,厦门话有AAAA式四次重叠),包含基式和重叠式。壮语中的基式包括语素、词、词组,重叠式一般具有词组的语法功能,在句子中充当不同的句法成分。各个重叠式的语法功能与基式的语法功能有时可能相同。如,表示动作的动词重叠后都可以加壮语中的普通动词大都能加描绘性的后附音节构成类似于juk7的重叠形式。ABAC式重叠中A组重叠的格式,X代表与动词相同的声母,表示催促的意思,B组重叠“A+ pai1+A+tau3”的格式,表示动作、变化的多次反复。B式的重叠结构描绘动作的状态。这三种重叠式以独特的结构表达某种语法意义,但它与基式的语法功能是相同的。有时基式与重叠式的语法功能不完全相同。如ABB式和AAB式的重叠结构在句中做谓语时则不能带宾语,表达的是动作发出者发出动作的状态,原来的基式可以带宾语。

三 壮语动词重叠式的语法意义

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密不可分,一定的语法意义通过一定的语法形式表达出来。那么壮语动词不同的重叠式也表现出不同的语法意义。李宇明(1996)认为:“词语重叠的主要意义功能是‘调量’,使基式所表达的物量、数量、动量、度量上加大或减少两个维度上发生变化……对于动量,词语重叠可让它向减少和加大两个相反的维度发生变化。”下面结合以上谈到的壮语动词重叠形式,具体分析不同的重叠式表现的动量变化以及语法意义。

ABB式重叠大都是普通动词加上描绘性的后附音节构成,后附音节描绘动词的状态,(微微笑)、pan5la:u1la:u1(飞快地转)、tiu5juk7juk7(不断地向前跳)等词都表示某种状态的动作。但有的ABB式重叠因不同附加成分而表现出附加意义动作、状态的不同,如(快速跑)、(小步跑)、 pu:t7juk7juk7(慢慢跑)等,(快速跑)带有“果断、迅速”的意思,(小步跑)、 pu:t7juk7juk7(慢慢跑)带有“随意、随性”的含义。AAB 式通常是表示动作的壮语动词重叠后加表示动作发生的时间短,有尝试、试一试的意味,如tok8(读 读 看)、(尝尝看)。ABA式重叠在A组插入成分B(bou3不),通过肯定否定相叠的方式,表示疑问;B组插入成分B(va:n2归),如(借归借)、(送归送),表示一种对举,有一种干脆利落、不含糊的意义。

AABB式重叠具有基式AB的基本意义,重叠又增加了一些附加意义,表示动作反复或持续交替进行。如 pai1 pai1ma1ma1(来来去去)表示人们来和去动作的反复,但不一定交替进行,(摇摇晃晃)表示来回摆动,动作连续交替进行。ABAC式重叠中A组重叠式,译为“快点+V吧”,如(快洗衣服吧)、(快织布吧),表示催促的意思。B组重叠“A+ pai1+A+tau3”式,译为“V+来+V+去”,如(想来想去)、ta2pai1ta2tau3(涂来涂去),表示动作的重复。式表示动作状态的持续,动量增加,且时间延长。如(孤零零地吊着)、(缄默地微笑)。

动词重叠的其它形式中A组当构成“—i1juk7i1juk7”形式时表示动作有节奏地进行,当构成“—i1i1juk7juk7”形式时表示动作无节奏。B组tiu5juk7向前一跃中间可插进固定音节tak7、pai2,表示有节奏的动作。

综上所述,壮语动词的重叠式类型多样,语法意义丰富。从音节特点上看,语音由单音节向双音节甚至多音节的形式发展,促进了语言的多样化发展。重叠后词汇意义更为丰富,描绘性的语义表达更为活泼。

参考文献:

[1]韦庆稳.覃国生.壮语简志[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9:25-32.

[2]李宇明.论词语重叠的意义[J].世界汉语教学,1996(1):10-20.

[3]韦景云.试论壮语动词的形态[J].民族教育研究,1999:65-68.

[4]王红梅.汉语方言动词重叠比较研究[D].广州:暨南大学,2005.

[5]李宇明.双音节形式形容词的ABAB式重叠[J].汉语学习,1996(4):24-27.

[6]覃静.壮泰重叠式对比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11.

[7]陈立民.论动词重叠的语法意义[J].中国语文,2005(2):110-122.

[责任编辑 刘贵阳]

On Overlapping Structure ofVerbs ofZhuang Language

ZHAO Ying-hui

(Yunnan Minzu University, Kunming 650500, China)

Abstract:Overlapping both in mandarin and dialect, is a common language phenomenon.And the Zhuang, a member of ethnic minority in China's largest family, words of verb overlapping phenomenon not only has a variety of forms, but also has a strong function of grammatical function and semantic expression.This article based on language facts to the words of verb overlapping structure is analyzed, mainly reveal the words in the form of a verb overlapping, base type and superimposed the grammatical meaning and grammatical function of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overlapping overlap "quantity" category.

Key words:Words verbs;The form of overlapping;Grammatical functions;Grammatical meaning of overlap

中图分类号:H2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128(2016)03-0093-03

DOI:10.13963/j.cnki.hhuxb.2016.03.024

收稿日期:2015-06-12

作者简介:赵颖会(1989-),女,河南新密人,硕士生,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和少数民族语言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