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许印芳《滇诗重光集》的编纂体例及文献价值

2016-06-15茶志高

红河学院学报 2016年3期
关键词:体例

茶志高

(云南民族大学民族文化学院,昆明 650500)



许印芳《滇诗重光集》的编纂体例及文献价值

茶志高

(云南民族大学民族文化学院,昆明 650500)

摘 要:许印芳《滇诗重光集》网罗散佚,搜集丛残,对存传道光至光绪间云南文献贡献尤大。《滇诗重光集》例仿《滇诗嗣音集》,诗人小传的文献史料价值较高,知人论世,评价中肯,且富有文学性。集中所收诗人与作者多有诗文往来,在其《五塘诗草》及传主诗作中有反映,给许氏诗学思想、诗歌创作、总集编纂以综合性观照,可以弥补学界前期对其研究的单一视角。揭示《滇诗重光集》的编纂体例、内容、特色及文献价值,有助于认识许印芳在各领域的成就、贡献和地位。

关键词:许印芳;《滇诗重光集》;体例;文献价值

许印芳(1832-1901),字茚山,一字麟篆,号五塘。石屏人。许印芳《滇诗重光集》是继黄琮《滇诗嗣音集》后续之作,所收为道光至光绪年间云南本土作家作品。许印芳除了在编纂文献方面的成就之外,在诗学批评领域卓有建树,最负盛名者,为《诗法萃编》。许氏之诗歌以朴实沉厚著称,被称为“诗豪”“诗雄”,有《五塘诗草》。许印芳博览群书,著作等身,刻书尤多。其门下英才济济,是清代滇中著名文化人物之一,被称为“硕学通儒”“黉门名流”。目前学界对许印芳著作的研究,主要以《诗法萃编》为中心兼对其诗学思想进行探讨,而忽视了许印芳的诗歌创作、文献编纂方面的重要成就和贡献。许印芳编《滇诗重光集》,在体例上有借鉴,有自己独特的小编撰写,也有目录错误、摘句格式不一等问题,但这些问题并不影响《滇诗重光集》的文献价值,集中所收录诗歌吉光片羽,极为难得。《滇诗重光集》所收诗作体现出许印芳平日留心诗文搜集、摘录,有很强文献辑录意识。从所收录诗人诗作看,也可反映出作者交游唱和之情形。

一 文学与文献价值并重:诗人小传中见编纂真功

王先谦在为许印芳写的《〈滇诗重光集〉序》中提到许印芳刊刻《滇诗重光集》的缘由、计划以及编纂体例甚为清楚:

石屏许麟篆广文寄示近所刊滇诗若干卷,且告曰:吾滇文学,代不乏人,国朝尤盛。嘉庆初,保山袁广文、文典昆季有《滇诗文略》之刻,而乾隆前作者赖以有传。咸丰初,昆明黄文洁公琮刻《滇诗嗣音集》,道光以上风雅略备。丙辰后毁于兵。大乱初平,文物凋丧,学人间作雅音未衰,率以无力梓行,旋就湮佚。吾为此惧,辑光绪以前文踰十家,诗踰四十。先刻诗,编仿《嗣音》例,命曰《重光集》。前之遗者补,略者增。次辈行坿事实,俾论世者有考。已编而毁者,重刻之。[1]1

王先谦所引许印芳的这段话,为我们展示了一个在他之前的清人编纂云南诗文总集脉络,编排的事先考虑以及目的。此“编仿《嗣音》例”之语,可以明确知道《滇诗重光集》在编纂上是借鉴了黄琮《滇诗嗣音集》的体例。许印芳《滇诗重光集》收录当诗兵火肆虐、社会动荡时期的诗歌,尽己之力避免文物凋丧,其价值和贡献不言而喻。

就总集中的小传而言,就体现出许印芳在总集编纂中对文学与文献价值的高度重视。《滇诗重光集》按序、跋、目录、诗人小传、诗作的顺序排列,与《滇诗嗣音集》一样,没有每卷卷首的子目录,避免了重复。如卷一为孙谦小传、诗作1首。《滇诗重光集》的小传一般分为两部分,前部为姓氏、字号、里爵、中举时间、代表著述;后部为更加详细的生平介绍和相关评论。两部分中间用“○”隔开以示区分。详细者,两者皆有,简略者,只有前部内容。所不同的是,《滇诗重光集》的大部分作者小传比《滇诗嗣音集》作者小传要详细得多,传主的字号、籍贯、科第仕历、性格、师承关系等更加清楚。如卷一孙谦小传云:

孙谦,字撝吉。永善人。恩贡生。○先生原籍江南,博学笃行,负经济才。乾隆中入滇,穷困韬晦,赁作于永善之桧溪李氏。作苦久之,会李氏有戚友之丧,丐馆师为祭文,馆师难之。先生窃笑其旁,馆师怒,强之执笔,不得已代属草稿。词翰并美,馆师大惊,荐之代馆。井田大姓葛氏聘以厚币。复开馆井田,教人先行后文,日变月化。县属岁科试,学使拔取者多出其门,来学愈众,教思愈广。八九年间,化洽远迩,讼息盗止,金江上游号为乐土。先生既无归志,生徒劝之入籍应试。食饩后,绝迹城市,以明经终其身。教授三十余年,束修所入,凡数千金,制薄产外,悉捐置义田于西乡六,大村建文昌庙七,设义学十三。岁有余赀,则备生童应试路费卷金,士林永赖,称道弗衰。生平践履笃实,以文章为末技,故诗不多作,有作旋即弃稿。惟《漫兴》示及门,诗门人传钞,尚有存者,亟取付梓,读之者亦可知其为人云。[1]4

又如卷而第二位诗人魏定一小传:

魏定一,字元伯,号不坡。恩安人。乾隆壬子举人,著有《松竹吟稿》。○不坡为诸生时,受知汪云鹤学使,岁试拔取古学第一。旋领乡荐,而礼闱下第,绝意进取。家居奉母,教子课徒,游心载籍,手不释卷。所居有“松竹草堂 ”,自号“松竹居士”,晚慕魏仲先为人,更号也野。尝有句云:“惟愿百年依我母,纷纷世事有何论?”钱南园侍御赠句云:“护门草亦芝兰味,掷地词成金石声。”刘大守禧祖赠句云:“石上坐消无事福,花间补读未完书。”其志行可想见矣!咸丰辛亥卒,年九十有三。教授乡里七十年,弟子常数十百人,黜华崇实,多笃行之士。讲学余力,为诗文无虑数十卷,兵火后大半零落。诗稿古体散失,存律诗二卷,以自然为宗,无艰深语。易箦前,知交有征诗付梓者,皆固辞。高淡之怀,近代所罕见也。[1]6

魏定一卒年,《滇南碑传集》作“年八十有三”,二者必有一误,待考。[2]709再如第三位作者范仕义小传:

范仕义,字质为,号廉泉。保山人。嘉庆甲戌进士,官如皋县知县。著有《廉泉诗钞》。○嘉庆中顾南雅先生视学吾滇,以道义文章激励多士,凡所识拔,皆茂异材,廉泉亦其一也。通籍后,莅官江南。先生殁,廉泉首捐俸,刻其遗集,又刻乡先生《钱南园文集》以传。其自为诗,规抚唐人律体尤胜。道光壬寅,编诗四卷刻之,金陵戴云帆虞部为之叙,仪征吴铠为之跋。铠称其古文、骈体文皆真挚博雅,是其可传不独在诗矣。有子延祚等六人。校刻诗集未审,文集付梓否?他日搜访有得,当附《滇南文略》后以垂不朽云。[1]10

《滇诗重光集》作者小传中也有涉及作家作品的风格,擅长作古体或者近体诗,以至论及使人流派、地位等,如卷八戴絅孙小传:

戴絅孙,字袭孟,号云帆。昆明人。五华五子之一,道光己丑进士,官御史。告归 ,掌教育才书院。著有《昆明县志稿》、《味雪斋文钞》、《诗钞》。○先生才高学博,能为古文,兼工古今体诗,在五子中足称巨擘。昆明为滇首善之区,前人修《通志》者,但采事实而县无专志,先生纂旧续新,始终创《志稿》,后人据为蓝本云。[1]67

同一人物在后面出现时,则仅署名而小传不再列出,避免重复,以归简便。《滇诗重光集》中的部分小传则涉及诗人的性情、交游、结社以及作选诗作的来源、稿本刊刻流传情况等,如卷十二陆应谷小传:

陆应谷,字稼堂,蒙自人。道光壬辰进士,官河南巡抚。著有《抱真屋诗钞》。○先生诗骨气最清,性情亦极真挚。官京师时,与戴云帆、杨毅山、欧阳米楼、施鲁卿诸君结吟秋诗社,又尝与黄矩卿先生唱和,切磋锻炼,格律老成。逮出守山西,辑少壮所作八卷付梓,云帆为之叙。今得是集,选钞百余首。其四十以后诗未见传本,无从选入。又先生同里邓虹桥名学先者,素能诗,云帆交契日久,称其激扬抗厉,有变雅遗音。壬午科邓君及先生同登宝书。先生日与渐摩,得其旨趣,始学为古今体诗。而邓君早卒,诗亦散佚,云帆深惜之。[1]108

卷十四孙清元小传:

孙清元,字亨甫,一字仲初,号菊君。呈贡人。道光甲辰举人。军功保知县,入赀候选同知。著有《抱素堂诗存》。○君为筠坡先生少子,才气超迈,童年已娴吟咏。长而博学多师,模古逼肖,缗思自成,风骨始除。结习参酌,变化未及即赴玉楼,得年三十有九。惜之者比于明之高季迪。筠坡先生教授临郴时,兼掌崇正书院,印芳肄业院中,从君讲声韵之学。君示以正法眼藏,无妄无隐。文行有失则亲面相规退,无后言窃欢,为今世古人。先生下世,君常应聘,为人掌书记,而撰著益多。燕人王公亮逋先宦滇南,与君交好,许为刻诗。君举全稿千余篇付之。未梓行而君卒。王亦以转饷浙江,半道死,家人捆载其稿而去。孙氏索之不得,诗无副本。儿辈搜求遗草,仅得百余篇。印芳旧钞初集《菊隐草》、《北游草》凡数十篇,兹辑滇诗,合而择其尤雅者,乃得百余篇,亟付剞劂,告慰九泉。究以不获全稿为恨也。呜呼![1]127

诗人小传言及许印芳与孙清元的交往,对其生平遭际及诗稿传存介绍得非常清楚,这是作者亲身经历,因而写得非常动人,在孙清元下世后,还为他搜集、整理散落的诗篇。在许氏《五塘诗草》中,有《寄怀孙菊君孝廉(清元)》《赠孙菊君》《补送孙菊君二首》《菊君别诗中忆及先筠坡师读之怆然赋此追感即呈菊君》《挽孙菊君二首》7首写孙清元。《赠孙菊君》中就提及他们在临安时的交往,“往年聚首读书台,梅月松雪淡相对。张灯翠幕细论文,黄河走海示真源。赏奇析疑加勉励,结交意气干青云。”[3]605他们之间的交谊同样在孙清元的诗歌中有反映,如《滇诗重光集》卷十四《题许茚山诗稿》:“听雨泸江几度春,别来魂梦屡相亲。交游我自惭孙楚,才谓谁能俪许询。桂榜功名仍落拓,茶陵乐府最精神。豫章此日论宗派,社内如君得几人。”诗注曰:“卷内多怀鄙人之作,黄矩卿年丈甚称许乐府诸篇。”[1]133又如《留别许茚山》:“怜才最忆无君子,门下风流尚剩君。每到重逢还洒泪,却缘留滞细论文。江湖我愧孙宾硕,乡里谁知扬子云。分手来朝备惆怅,何如相伴学从军。”[1]135《滇诗重光集》中另有些诗人小传中论及编选者的编次顺序安排和选诗的缘由。如卷十八张申巽小传:

张申巽,字简之,号印山。蒙自人。光绪乙亥举人,官南安州学正。著有《双桂花馆诗钞》。○先生通古今之学制,举业外尤善诗画。印芳童年受业门下,见其对景吟哦,乘兴挥洒,有翛然自得之趣,意以为乐。窃效之,继以画,苦应酬且不耐久,舍而专学古今体诗。当时东涂西抹,未尝请益于先生,然诗始萌芽,未敢忘所自也。先生年近六旬始登贤,书科目晚而辈行先,故推尚齿之意,编次在前云。[1]156

许印芳曾在张申巽门下,像这样的小传,非常真实可靠,在了解传主的同时,也可以掌握许印芳的师承。当然,《滇诗重光集》中有些作者小传也较为简略,如卷十八苏侗小传:“苏侗,字守愚,石屏人。诸生。著有《古桧斋诗钞》。”[1]159卷十七李珣小传:“李珣,字琴山,蒙自人。道光乙巳进士,官武宁县知县。”[1]153这些较为简略的小传,遵循了人详我略的原则。

《滇诗重光集》无具体诗作的评点,但所选诗作的注释却保留了原注。注释包括了人名、地名以及一些典故。如卷三范仕义《挽刘湘帆先生》诗注:

先生讳平骄,临安建水人。大挑分发江苏,补官萧县,缘事误,侨寓金陵。余乙酉岁来南,始得相晤。尝以女公子择壻见委,时同年杨芝舫在京,需次有续弦之举,致书作合,而芝舫已订钱执车。先生孙女挈眷赴奉贤,任未逾年,继配下世。余与保少庭再作蹇修,一语遂定,诚奇缘也。后芝舫终养旋里,先生灵柩及眷属亦得同归。先生可以瞑目矣![1]22

同卷《哭杨苍门太史同年》诗注“杨太史”:“名峻,太和人。余乡试榜首,官翰林编修。”又如地名注释,卷三《题黄孝子向坚自绘〈滇黔十景图〉即和元韵十首》第十首注“石虬亭”:“滇南圣境坊有石虬亭。”[1]28注释得当,为理解诗歌提供了很好的信息。

二 瑕不掩瑜:《滇诗重光集》目录和摘句的疏漏

《滇诗重光集》在编纂体例上仿照《滇诗嗣音集》,所收诗家也并不多,《滇诗重光集》的目录,对其中存在的诗人诗作统计错误进行订正。

《滇诗重光集》收录道光以后至光绪间20家1473首诗歌,附摘句28句。《滇诗重光集》目录只有总目,共十八卷,在编纂和统计诗作数量的过程中,亦有一些疏漏。现将有疏漏情况的各卷列出,并重新统计。卷一,总目为63首,实为64首,漏记1首。卷五,总目为116首,实为114首,多记2首。卷八,总目为54首,实为55首,漏记1首。卷九,总目为80首,实为81首,漏记1首。卷十,总目为51首,实为49首,多记2首。卷十四,总目为94首,实为92首,多记2首。卷十七,总目为108首,实为109首,漏记1首。全部十八卷收诗人诗作详细情况如下表所示:

表1 《滇诗重光集》各卷收诗人诗作统计表

通过对许印芳《滇诗重光集》中20位诗人籍贯的考察,具体情况为云南府3人,永昌府1人,晋宁州1人,临安府7人,石屏州4人,景东直隶厅1人,昭通府3人。其中临安府和石屏州加起来就有11人,超出了一半,这可能与上述几个地方诗歌的发展程度及许印芳作为石屏人熟悉、重视乡梓诗人诗作有关。

《滇诗重光集》在体例上的特殊之处,在于卷一和卷十五后所附的摘句,包括魏定一诗摘句16句,孙清元诗摘句12句。许印芳在魏定一和孙清元的小传中交代了之所以附摘句的缘由,“前人选诗有摘句例,菊君诗既失全稿,予旧钞《初集》有摘句者,今无从得其全章,仍摘录于后。”[1]137其一为两位诗人的诗稿或毁于兵火、或辗转他人之手而不复得,只能搜求零章残句,有些还是许氏自己旧时所钞。其二,前人亦有于总集中附摘句之例。因此,置于诗后也合情合理。具体如卷一诗人魏定一诗摘句:

《黄矿山万人冢》:红花血黦青山暗,碧草烟迷白日寒。

《花朝》:一树红桃争灼灼,千茎白发故萧萧。

《守城舅氏山居》:石磴有云风未扫,柴门无事日常关。

《和恬田先生》:千古红尘蜗角战,一天清梦蝶魂回。

《梦中得句》:花亭雨过红逾润,竹院风来缘亦香。

《秋杪闲述》:三径黄花筛酒地,千竿翠竹读书楼。

《同内人侍母小饮》:莱子纵贫欣有母,孟光虽老敬如宾。

《闲适》:竹外闲行人影淡,花间碎语鸟声香。

《中元》:苦海金银能度戹,冥途官吏亦愁贫。

《外舅杨恬出羽猎》:千顷绿苗翻鹭影,一园红杏关烽烟。

《钓鱼》:酬他景物惟诗句,误我功名是钓竿。

《野望》:立自依朋双百鸟,行犹唤犊一青牛。

《晚景》:河水放声收野水,后山移影上前山。

《宿长城穴居人家》:歧途不识全从马,古洞深居果是蜗。

《雪望》:万壑松杉饶有色,九天珠玉碎无声。

《冬日偶成》:室中事业惟图史,户外知交有竹松。

此处为前诗句后诗题,而卷十五中所附孙清元诗摘句则为前诗题后诗句:

《昆湖泛月》:停船四顾莽空阔,山如攒螺树如荠。横吹玉笛弄秋声,半湖凉烟荡为水。

《画竹》:截江拕转云涛翻,擂鼓手均风雨急。

《翠湖》:荷气凉昏晓,蘋香杂雨晴。

《出门》:麦风村路静,荷雨市桥香。

《山馆月夜》:树古惊秋早,庭空得月多。

《万松山慈光寺》:高风卷竹翠,骤雨落松云。

《华盖寺》:云扶岩磴转,花让寺门开。

《湖上遇雨》:水草绿沉烟气湮,风荷香乱雨声多。

《暂园梅花初开》:月华才上影俱好,雪意欲来香转清。

《上华盖寺》:云际片幡当树静,雨中疏磬度花莲。

《普安道中》:作客最怜荒徼路,忆家多在夕阳时。

《次安平县》:吟闭舆帷如嫁女,倦逢驿店似还乡。

摘句的这个细节上的处理,其实是可以避免的。许氏一人冷官薄俸,编成十八卷本的总集,刻书至六七十卷,毕竟百密一疏,倒也在所难免。《滇诗重光集》所附摘句为许印芳平日摘抄所得,有些已经无法找到原作,因此也极来之不易。

三 万丈光仍腾李杜——《重光集》的文献价值

单就《滇诗重光集》十八卷论,许印芳“继袁氏《诗略》、黄氏《嗣音集》后,网罗散失,搜集丛残,对于滇南文献,关系尤大”,[2]744许氏对乡梓文献的评价是极高的,并且以搜集整理滇诗文作为他一生的追求,《五塘诗草》卷六有《题〈滇诗重光集〉》,可谓许氏的心声,诗云:“逸足出滇河,五色龙文炳蔚多。万丈光仍腾李杜,一心苦不负阴何。天中日月再华旦,身后云山无坎坷。东汉风追西汉美,千秋传诵《白狼歌》。”[3]657-658许印芳对道光、光绪间的云南诗歌的搜集投入了大量的心血,并且从心底认同这些诗歌,认为只要这些诗还在,其光辉就像李杜文章一样光芒万丈,滋养后人。

许印芳编纂《滇诗重光集》原来搜集的资料除刊刻成书的20家之外,另外未编完进《重光集》的尚有百七十余家,袁嘉谷《〈滇诗重光集〉跋》:“五塘师卒后之一年,嘉谷归石屏,登师门检遗书于已刻《重光集》十八卷外得未刻诗稿百七十余家,寄之赵樾村先生,今又十三年矣。”[1]2许印芳在世前嘱托赵樾村(藩)来刊刻书稿,后来经商议之后,剩下的“百七十余家”刻入由赵藩、陈荣昌、袁嘉谷等人主持的《滇南丛书》。许印芳原刻《重光集》卷数没有分目录,并阙板,存于云南省图书馆。赵藩等人与图书馆何小泉补编目录,厘次卷数。何小泉对许印芳著作的保存刊刻功不可没,根据袁嘉谷跋文,许氏的《五塘诗草》《五塘杂俎》《诗法萃编》《诗谱详说》《律髓辑要》《陶诗汇注》《滇秀集》《三字经》的板片,都是何小泉藏存的。

许印芳在诗学理论、文献辑存、诗文创作等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他任经正书院第一任山长,以其深厚学识倡导后进,重视本土人才的培养,都值得深入研究。许印芳诗歌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和写实性,史料价值很高。诗歌集唐宋诸名家之长,其纪乱诗真实地记录了道、咸间云南各地兵乱以及战乱之下文人、百姓的颠沛流离的生活状态。“麟篆当咸同之际,目睹滇中文玩武媮,奸顽奋张,大乱已成。哀身世之仳离,斯民之无与拯恤。往往中夜起立,慷慨悲歌。集中感时伤乱诸篇,识者以为不减老杜夔州后作。光绪间,兵祸渐定,麟篆亦时出游。则纪行投赠之什为多,大都隽旨曲包,精思独诣。信乎其诗豪也!”[3]591王先谦的这个“诗豪”评价实不为过。袁嘉谷也说“吾师许茚山先生,近古诗人之雄也”。因此,研究许印芳其人其诗,必须从道、咸、同及光绪年间诗人生活的时代和环境入手,用他在各领域取得的成就进行全面的研究评价,从而扩展到这时期与许氏有密切关系的的云南作家如黄琮、戴綗孙、孙清元等一批诗人,可以为我们展示出较为客观的、深广的清后期云南诗坛景象和社会形势。从这些意义上讲,《滇诗重光集》收录道光至光绪以前诗人诗作,其文献价值不言而喻。

参考文献:

[1]许印芳.滇诗重光集[M]//丛书集成续编:集部151册.上海:上海书店,1994.

[2]方树梅.滇南碑传集[M].李春龙,刘景毛,江燕,点校.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2003.

[3]许印芳.五塘诗草[M]//丛书集成续编:集部141册.上海:上海书店,1994.

[责任编辑 张灿邦]

The Compiling System and Literature Value of"DianShiChongGuangJi"

CHA Zhi-gao

(School of Ethnic Cultures, Yunnan Minzu University, Kunming 650500, China)

Abstract:DianShiChongGuangJi snares missing, collect many residue present, to save the DaoGuang to GuangXu between Yunnan especially big contribution to the literature.The DianShiChongGuangJi set modeled on the DianShiSiYinJi style, poet biography of literature and historical higher value, reflection of Life, fair evaluation, and rich literature.Concentrated received the poet and the author has more poems, it is reflected in its WuTangShiCao and pass the main poems, to XU's poetic thought, poetry, collections compiled in a comprehensive contemplation, can make single view of their pre-academic studies.Reveal the compilation style, content, features and literature values of DianShiChongGuangJi, it helps us to understand his achievements in various fields, the contribution and status.

Key words:XU Yin-fang;DianShiChongGuangJi;Compiling system;Literature value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128(2016)03-0080-05

DOI:10.13963/j.cnki.hhuxb.2016.03.021

收稿日期:2015-06-18

作者简介:茶志高(1986-),男,云南巍山人,博士,讲师,研究方向:民族古籍文献与明清云南文学。

猜你喜欢

体例
本刊稿件体例要求
本刊稿件体例要求
本刊稿件体例要求
本刊稿件体例要求
注释体例
注释体例
注释体例
注释体例
来稿体例
来稿体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