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白马人百褶衣后背图案生殖崇拜的文化意蕴

2016-06-15曾维益

红河学院学报 2016年3期
关键词:文化意蕴图案

于 丹,曾维益

(四川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艺术系,四川江油 621709)



白马人百褶衣后背图案生殖崇拜的文化意蕴

于丹,曾维益

(四川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艺术系,四川江油 621709)

摘 要:白马人是现今生活在甘肃和四川两省交界处的依山而居的一群富有神秘气息的人们。因为地理位置特殊并信奉原始宗教,且很长时间不与外族通婚的习俗,造就了白马人保留了独特的民族文化,而其中服饰文化极为重要。白马人服饰款式独特,其中以妇女百褶衣后背的图案独具地方特色。这些图案是白马人地域文化的符号载体,它不仅体现了白马原始先民的图腾崇拜意识,而且从中可以窥探早期人类深厚的思想内涵。通过拜访文化传承人和当地群众,发现白马妇女百褶衣的后背图案上体现出的图腾崇拜功能,是原始先民图腾崇拜发展的结果,具有独特的文化意蕴。

关键词:白马人;百褶衣;图案;生殖崇拜;文化意蕴

第一作者:于丹(1984-),女,河南漯河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中国语言文学、古代文学、白马人民间文学。

白马人是主要分布在四川省平武县,九寨沟县(原南坪县)以及甘肃省文县等交界处的一个族群。白马有民族语言但没有本民族的文字。由于特定的地理环境等因素,白马人至今还保留了古老的原生态特征。

“我国的少数民族服饰,无论是色彩、样式还是图案,都不同程度地保留了其先民们图腾崇拜的遗迹,承载着各少数民族悠久的历史和深层的文化意识。”[1]白马人的服饰款式独特,色彩艳丽,尤以服饰图案独具特色,是其文化的符号载体,有着深厚的民族历史文化寓意。特别是白马人的女性服饰较多保留了本地区原始的文化底蕴。

白马人主要信仰自然神和祖先神。服饰上面的图案也集中反映了他们独特的宗教信仰和民族文化特色,是原始宗教下自然崇拜、祖先崇拜和图腾崇拜融合的结果。

在“原始社会和后进民族中,由于医疗条件差,生活环境险恶,人口生产呈现出搞生产率,高死亡率,极低增长率的模式。”[2]特别是人口数量决定生活质量,决定战争胜负和生存或者死亡的漫长的时期。在其他国家早期也有类似的情况。例如在墨西哥的阿兹特克人眼中:“母亲的天职与作战同等重要。母亲多生一个婴儿,就等于战士从敌人那里捕俘了一个俘虏。”[3]

在中国早起的绘画和雕塑艺术中,体现了原始先民的生殖崇拜观念。“中国史前的雕塑流行将器物和女性人体造型相结合,极度夸张了女性的生殖功能。”[4]

服饰是一个民族文化之根。白马人的百褶衣是妇女手工纺线制作完成,手艺世代流传。透过色彩鲜艳、工序繁琐的服饰表面,可以发现,白马人的服饰,不仅体现了原始先民的图腾崇拜意识,而且从中可以窥探早期人类的生存状态。其中,白马藏族妇女百褶衣后背图案上,体现了原始先民的生殖崇拜意识。

一 “米”字和“△”,“△”图案生殖崇拜的文化意蕴

在我国四川平武县,九寨沟县和甘肃文县境内生活着一群白马人。在这些白马人传统服饰百褶衣的背部经常能看到一个图案:背部正中中央为两条直线相交为十字的图形,是左右对称结构的分界线。中间用传统刺绣手法装饰近似于“米”字图案(如图1)。

图1 妇女背部米字图案

这种“米”字形图案白马妇女在百褶衣整体上以抽象的线条形装饰为主的服装上,显得异常醒目。白马妇女百褶衣后背服饰图案中的“米”字等抽象的几何图案都不是简单的图形。它是心灵手巧的白马妇女一代一代传承下来的图案,具有一定象征性的含义。

由于白马人并没有本民族的文字,因此,妇女百褶衣后背服饰图案上的“米”字也绝非我们平常说的大米的“米”字的意思。在这里,变了形的“米”字更像是一条光线,衣服上的米字构成的比划是长短不一的,因为光线就是长短不齐的,是不对称的。图案上面的光束象征太阳发出的光,体现了白马人对日神的崇拜。因为在白马人聚居的地区,“一年四季雨雪多天晴少,即使是晴天也变化莫测,极少连续数日连续晴朗的天气。白马人认为,天上有一个主管晴天下雨的神,就是日神,每年冬月十九,是祭祀日神的日子。”[5]因此,把对太阳的崇拜放入民族服饰,是对日神的敬仰。

(如图2),白马妇女“服饰背面的团花刺绣图案则代表月亮。部分服饰图案中还穿插点缀一些小圆点,根据当地白马藏族人的解释,小圆点也象征星星。”[6]

图2 妇女背部团花图案

白马人“崇尚光明,恐惧夜晚,他们认为,在晚上如果有月亮,鬼邪就少了,因此,白马人崇尚月神。每年的中秋节都要敬月神。”[5]圆形团花图案象征太阳和月亮,太阳和月亮是一阴一阳的象征。在平武白马故事《太阳姊妹和月亮兄弟》中记载:“从前有个太阳姊妹和一个月亮兄弟。他们在谈论什么时间出来值班。月亮兄弟说:“太阳姊妹,你晚上出来吧?” 太阳姊妹说:“晚上我怕黑啊?” 月亮兄弟说:“那你白天出来吧?” 太阳姊妹说:“白天我怕羞啊!” 月亮兄弟说:“那你白天出来吧,出来的时候周围射针,让人们觉得刺眼。于是太阳姊妹就白天出来了。”这个故事中的太阳归属是女性,月亮归属为男性。

圆形团花图案虽然象征太阳和月亮,体现了白马藏族自然神崇拜意识,但这种相对固定的格式从其民族文化的源头来考察,应该具有更为原始和本体的寓意。在上面的图形上面,除了团花图案,我们可以看到贯穿中轴线的是一个近似菱形的图案。在它的四个角上,分别有四个三角形。每个角上各有一个正三角形。在《云雨阴阳中国性文化象征》书中说:“花,鱼象征女阴,用正三角形来象征男根(男性生殖器一般呈正三角形),用倒三角形象征女性,(女性生殖器一般呈正三角形)。”[7]“△”是男根的象征,在百褶衣背后图案(如图3)中可以看到,中间是十字交叉,周围是四个三角形。两个为一组,每组一个是“△”,一个是“▽”。

图3 妇女背部三角形图案

询问这个图案代表的意义,现在的白马地区很多人已经无法给出明确的回答。白马人由于没有自己的文字,图案又是一代代人流传下来的图样,现在会手工制作百褶衣的人也越来越少了,所以大多数人只记得这些图案的美丑效果而忘却了他们本身具有的文化底蕴。但这些图案实际上保留了原始先民的生殖崇拜意识。

最早的生殖崇拜都是女性崇拜。在新石器时代的彩陶上多有倒三角形的花纹,即是崇拜女子生殖器的象征。后来父系氏族社会,象征符号作为男根崇拜对象,以正三角形作为男根符号。在父系氏族社会得到较充分的发展。

总之,白马妇女部分百褶衣背后的图案体现了原始先民的生殖崇拜意识。

二 葫芦形图案的生殖崇拜的文化意蕴

我国有56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服饰。服饰的千变万化不仅体现在不同的民族之间,即使是同一民族内部也会因为生活的地域、习惯的不同而不同。由于地域的不同和漫长时间的磨砺,在白马藏族生活的不同地方也出现了服饰变异。在九寨沟妇女百褶衣背后的图案中还有近似于葫芦形状的图案。暂且不去追溯这个图形是何时出现,是否是后期发展而来。我们姑且先研究图形本身的文化意蕴。

在这幅百褶衣后背图案(如图4)中,可以看见整体上它是由一个大的葫芦所构成。

图4 妇女背部葫芦形图案

《辞海·语词分册》中这样解释道:“葫芦,一年生攀援草本,果实因品种不同而形状多样。果壳可入药,亦可做盛具和玩具。”[8]而据调查发现,在白马人早期聚居的区域,很早就有葫芦这种植物种植。

远古时候的人类不具备生理科学的知识,葫芦这种植物的外形上面小的部分像女性的头,下面像怀孕后期分娩期妇女的肚子。而早期人类信奉自然神,认为世界上的万物皆有灵,因为缺乏生理知识,他们认为植物或动物也能生人。我国很多神话传说如《山海经》中也有类似的情况。和现在的计划生育不同的是,在古代,生产力发展水平十分低下,拥有人多的部落就相对强大,无论是捕食还是对抗外敌。葫芦这种能盛物品,外形与女性相似,内部又多籽的植物慢慢变成某些部落的图腾。后来将葫芦当作女性生殖器的象征从而进行崇拜。最后“葫芦作为生殖崇拜的载体形式出现,到后来便将葫芦与妇女的子宫联系在一起,希望妇女能够像葫芦一样多子多孙。”[9]实际上,先民对葫芦的崇拜,是对葫芦的繁殖能力的崇拜。

在(图4)中可以看出,大葫芦图案的正中心还有一个近似于心形的稍微小一些的图案套在葫芦的中心,而这个心形图案和里面的团花就是女性子宫的象征,花的图案是女阴的象征。最初花与生育联系在一起是因为花的外形和女阴相似。

在《圣经》的《创世纪》篇中,以色列的祖先雅各娶了利亚和拉结两个妻子,但是拉结无法怀孕,利亚生了四子一女后也怕无法怀孕,于是用曼陀罗花最后都成功受孕。印度史诗《罗摩衍那》中也记载,十车王因为没有儿子,通过五百罗汉,求得鲜花最终得子。花在人类的生育史上扮演者重要的角色。

(如图4),在心形图案的下方,有一个正三角形的图案。正三角形是作为男根符号而存在的。因此,白马藏族九寨沟地区妇女百褶衣背后的葫芦形图案完整再现了原始先民的生殖崇拜。

与白马藏族百褶衣中葫芦图形的生殖崇拜配套的还有一个白马故事。按照平武白马人的说法便是“葫芦兄妹创世神话”。说的是“从前,山神发怒,地震引发了大洪水,把白马寨子的人都冲走了,幸运的是白马寨子只有躲在葫芦里的两个兄妹成功逃生。后来,两兄妹长大成人。为了人类的繁衍兴旺,两兄妹遵循上天的旨意成亲,有了后来的白马子孙。”

先民们相信白马老爷,相信祖先有灵,渴望得到祖先护佑,使子孙后代繁衍不息。从上面的故事的描述以及后来的动画片《葫芦娃》,即葫芦里面生人的传说中也能看出我国先民有着浓厚的宗教观念,从而形成了原始的生育文化观念。“在原始万物有灵的原始理念下,先民把这两类不相干的事情很好的联系在一起。祈祷人类和葫芦一样,人们能够借助自然界其它力量来不断地繁衍壮大自己的族群。”[10]

各个民族对葫芦的崇拜绵延不绝。例如在《生殖崇拜的文化解读》一书中列举了彝族、黎族、基诺族、布朗族、白族、阿昌族、德昂族、傣族、壮族等多个少数民族的创世神话中,都有葫芦的参与的事例。据“考古资料也已表明,远在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中,都出土过葫芦的种子。在一些文化遗址出土的陶器,也有不少是以葫芦作为对象的。”[11]特别是葫芦形陶罐用夸张的手法(图5)表现人们对女性的生殖崇拜意识。

图5 葫芦形雕塑

现在白马人把葫芦这个图案绣在衣服上,因为时间已经久远,许多人已经不了解这个图案丰富的文化内涵。也许白马妇女觉得把它穿在身上装饰效果好,美观,寄托着美好的愿望。作为审美属性,葫芦形图案发挥着它现在的功能。

三 “蝴蝶+贝壳”图案的生殖崇拜的文化意蕴

在白马妇女百褶裙后背图案上,腰饰也极其重要。蝴蝶形图案在白马妇女的后背腰间用金线串联位于贝壳图案的上方。(如图6)

图6 妇女背部蝴蝶和贝壳图案

蝴蝶,外表很美丽,繁殖的能力强。在原始社会初期,人们都希望自己如蝴蝶产卵那样可以繁殖能力大。“蝴蝶作为氏族部落人际间认同的图腾文化符号,这应当是先民在求生存中对它们的崇敬、求同和认亲心理所使然。”[12]

贝壳又是女阴的象似物。用贝壳装饰,含有女阴崇拜的寓意。因为海蚌、贝壳的形状,都与女性外生殖器有相似之处。因此,蝴蝶和贝壳的组合运用到白马妇女的传统服饰百褶裙的装饰上,应该都不是随意而为之,它流传至今,体现了白马先民的生殖崇拜意识。

因此,这些图案上包含了白马藏族原始的祖先崇拜、图腾崇拜与自然神崇拜的综合文化含义。后来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服饰文化的发达,随着社会的发展,历史的变迁。原有的崇拜内涵也发生了变化和发展,但是在服饰的装饰性图案样本上,后人虽然忘却了图案丰富的文化意蕴,但在某种程度上因为审美等其他原因还遗留至今,因为妇女们在制作服饰时继承是无意识的。虽然其中丰富的文化意蕴可随着时间久远被人们逐渐淡忘,但是保留下来的图案样本还是在缓缓地诉说遥远的故事,等待着我们进一步去挖掘,去发现。服饰上小小的图案上面,体现出的是历史的积淀,是文化的传承。

综上所述,生殖崇拜的意蕴保留在白马妇女百褶衣后背的图案当中,它已经深深地烙印内化在了白马人的文化中。同时,这些图案的组合设计理念对现代服装的设计,提供了新的借鉴和参考。

参考文献:

[1]吴锡标,陈莹静.少数民族服饰中的图腾崇拜遗存[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2003(6).

[2]中国各民族宗教与神话大词典[M].北京:学苑出版社,1990:751.

[3]穆达克.我们当代的原始民族[M].成都:四川民族研究所,1980:243.

[4]张朝阳,张艳荣.中外美术史[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1.

[5]曾维益.色尔藏族[M].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2012:388.

[6]余永红.论白马藏族服饰图案的文化意蕴 [J].民族论坛,2011.

[7]刘达临,胡宏霞.云雨阴阳中国性文化象征[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5:29.

[8]夏征农.辞海语词分册[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1979:574.

[9]杨光明.台江施洞苗族服饰中生殖崇拜图案的教育内涵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05.

[10]受志敏,赵远.《诗经》中葫芦祖灵崇拜之文化内涵 [J].河北金融学院,2014(19).

[11]廖明君,生殖崇拜的文化解读[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06:258-278.

[12]杨鸽国,鱼·盘钡·枫木一蝴蝶——苗族生殖崇拜文化研究三题[J].贵州社会科学,1993(3):79.

[责任编辑 贺良林]

Reproduction Worship Cultural Implication of the Pleated Dress Design ofBaima People

YU Dan, ZENG Wei-yi

(Arts Department of Sichuan Preschool Educators College, Jiangyou 621709, China)

Abstract:Baima people’s clothing style is unique, including women's pleated dress back design is unique, is symbol of Baima Tibetan ethnic culture carrier, not only embodies the white horse sense of the pioneers of the original totem worship, and we can see early human profound thought connotation.The author from May 2013 to May 2015 times deeper parts of Sichuan Pingwu and charming Jiuzhaigou and Wenxian county in Gansu province and other places, inspection tour.By visiting cultural heritage and the local people,found that women's charming pleated dress in the back of the m word and delta del and hoist and butterfly pattern above reflects the function of reproduction worship, with early human cultural implication of totem worship.

Key words:Baima people;Pleated garments back design;Cultural implication of reproduction worship

中图分类号:I2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128(2016)03-0057-04

DOI:10.13963/j.cnki.hhuxb.2016.03.015

收稿日期:2015-06-15

项目基金:四川省教育厅多元文化研究中心2013年立项课题:白马人民间文学研究(DYWH1329)

猜你喜欢

文化意蕴图案
画中谜
画中谜
画中谜
画中谜
品读余秋雨散文的文化意蕴和艺术魅力
云南南传上座部佛教壁画艺术及其文化意蕴
言外之意话“红”色
法语俗语、 俚语的特点及文化意蕴
元杂剧爱情婚姻剧文化意蕴探究
画中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