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行关节后方复合松解的效果与可行性
2016-06-15骆雷锋
骆雷锋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行关节后方复合松解的效果与可行性
骆雷锋
目的 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行关节后方复合松解的应用效果及可行性。方法 对46例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指定具有专业知识及丰富经验的临床医生完成其全膝关节置换术并关节后方复合松解外科手术操作。记录其膝关节HSS评分(术前、术后)变化情况及安全性(不良反应)数据,分析后获得结论。结果 4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行关节后方复合松解外科手术操作(手术成功率100.00%),术后膝关节HSS评分较之前获得显著提高(P<0.05));46例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仅为10.87%,与术后未发生并发症率(89.13%)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行关节后方复合松解有利于患者获得满意疗效及预后,保障其生活质量。
全膝关节置换术;关节后方复合松解;应用效果;可行性
全膝关节置换术是治疗骨性关节炎(晚期)、类风湿性关节炎等膝部关节常见疾病的有效方法,通过手术可达到减轻膝关节疼痛程度、屈曲畸形有效矫正的的治疗目的[1]。本文将选取46例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给予临床研究,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行关节后方复合松解的应用效果及可行性,为提高患者疗效及预后提供可靠依据,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2014年12月期间河南省周口市中心医院收治的46例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其中男21例,女25例;年龄49~83岁,平均年龄(67.89±2.11)岁;病程1~14年,平均病程(5.21±0.71)年;疾病类型:创伤性关节炎9例,膝骨性关节炎21例,类风湿性关节炎16例;发病部位:左22膝,右24膝。1.2 方法1.2.1 研究方法 对46例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指定具有专业知识及丰富经验的临床医生完成其全膝关节置换术并关节后方复合松解外科手术操作。记录46例患者治疗效果[膝关节HSS评分(对膝关节功能进行评价,共100分,其中疼痛30分、肌力10分、屈曲畸形10分、稳定性10分、功能22分、活动度18分,得分与膝关节功能呈正相关)术前、术后变化情况]及安全性(不良反应),将数据经统计学分析后获得结论。1.2.2 全膝关节置换术并关节后方复合松解外科手术[2]经常规硬膜外麻醉后入路选取髌骨旁内侧关节囊,常规膝关节定位并截骨后若屈曲畸形在15°~30°范围内则对其增加2 mm截骨量(股骨远端)、若屈曲畸形在30°以上者则增加截骨量4 mm(股骨远端)。将髌骨前脂肪垫切除后分离内侧副韧带深层(关节面下约1 cm),将骨赘切除。待胫骨、股骨截骨完成后将关节囊充分显露于手术视野下,将后方骨赘及籽骨彻底清除并松解后关节囊胫骨、股骨侧(骨膜剥离器),将胫骨平台骨床修整完成后将内侧残余骨赘清除。若膝内侧副韧带紧张者(手指触诊呈条索样结构,表现为内侧较窄间隙)则给予松解膝内侧副韧带浅层(选择性),即屈膝位内侧紧张者将其膝内侧副韧带浅层前束有效松解;伸膝位内侧紧张者将其膝内侧副韧带浅层后斜束松解。待假体试模(Gemini Ⅱ旋转平台全膝关节假体,由德国Link公司提供)安装成功后根据下肢力线及髌骨运动轨迹将两侧软组织调节平衡,根据相关标准(No Thumb Test)判断是否松解髌外侧支持带。
1.3 统计学方法[3]将上述研究所得数据经专业软件包(SPSS)给予相关分析(统计学),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 46患者均顺利完成外科手术操作(手术成功率100.00%),术后膝关节HSS评分较之前均获得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46例患者膝关节HSS评分对比(术前、术后)(s,分)
表1 46例患者膝关节HSS评分对比(术前、术后)(s,分)
注:与术前对比,aP<0.05
时间例数HSS术前4636.79±3.07术后46 87.94±4.35a
2.2 安全性 46例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仅为10.87%与术后未发生并发症率(89.13%)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发生相关并发症后经临床对症治疗均好转或痊愈出院,无死亡等严重后果发生。见表2。
表2 46例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分析
3 讨论
骨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是临床骨科常见病及多发病,患者大多存在膝关节运动受限、疼痛等临床表现,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近年来,由于人们生活压力、习惯等因素不断变化,膝关节疾病发生率呈显著上升趋势,已引起广大医务工作者高度重视[4]。
以往临床医生对膝关节疾病患者主要给予药物保守治疗但并未获得满意疗效,随着医学水平不断提高,全膝关节置换术已广泛应用于膝关节疾病患者中并取得显著效果。研究表明[5],全膝关节置换术虽可使膝关节疾病患者获得满意疗效,但术后高达50%患者存在髌骨相关并发症,如髌骨假体磨损、髌骨不稳定、髌骨骨折、髌骨关节疼痛等,将严重影响患者预后效果及生活质量。有学者提出[6],全膝关节置换术此类并发症发生原因大多为髌骨假体受力不均匀、髌骨关节界面应力增高、外侧软组织紧张等,提示软组织平衡是保障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预后及降低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的关键因素。本文中研究组经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行关节后方复合松解治疗,其HSS评分[7]较之前显著提高(P<0.05),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仅为10.87%,提示患者疗效及预后均较为理想。
综上所述,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行关节后方复合松解有利于患者获得满意疗效及预后,保障其生活质量,值得今后推广。
[1] 唐帅,徐仲煌,黄宇光,等.连续股神经阻滞和静脉患者自控镇痛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影响的比较[J].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10(5):574-578.
[2] 唐成,严俊伟,王黎明,等.选择性软组织松解技术在重度膝外翻畸形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4(6):547-549.
[3] 张明,孙华强,袁振,等.X线和MRI预测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内侧软组织松解范围研究[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1(10):3050-3052.
[4] 聂志奎,李林.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的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11(4):111-112.
[5] 姚建华,黄炎,李海鹏,等.后内角松解在膝关节屈曲内翻畸形行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J].解放军医药杂志,2013(9):29-31.
[6] 杨博宇,张弛,叶琦,等.髌骨置换与否对全膝关节置换术疗效影响的Meta分析[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1(4):272-276.
[7] 刘丹,闵苏,何开华,等.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超声联合神经刺激器引导下连续股神经阻滞的镇痛效果[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3(22):2477-2481.
10.3969/j.issn.1009-4393.2016.2.034
河南 466000 河南省周口市中心医院关节外科 (骆雷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