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临床心理护理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理健康的影响

2016-06-15胡蓉

当代医学 2016年11期
关键词:维持性针对性血液

胡蓉

临床心理护理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理健康的影响

胡蓉

目的 研究心理护理干预对于维持血液透析患者心理健康状态的影响。方法 将62例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1例。2组均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加行针对性护理干预,比较2组的心理健康状态与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HAMD、HAMA评分分别为(17.33±4.21)分、(19.24±5.03)分,对照组分别为(21.45±6.19)分、(22.65±6.67)分,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t=3.064、2.273,P<0.05);2组生活质量(SF-36)评分均显著提高,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对性心理护理干预有利于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状态,并提高其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维持性血液透析;心理干预;心理健康;生活质量

维持性血液透析是临床治疗终末期肾脏疾病的主要手段,但由于治疗手段的特殊性及病情影响,患者多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悲观甚至绝望等负性情绪,不仅影响患者的透析质量,还将影响其生活质量以及生理功能[1]。因此,对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在完善临床诊疗护理及健康教育等常规护理措施的同时,还应加强心理护理,以改善患者的身心健康状态。本研究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实施针对性心理护理干预,获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1月~2014年12月山东省淄博市中医医院住院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者62例,维持透析时间≥6个月。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1例。观察组中,男21例,女10例,年龄35~80岁,平均(50.71±3.22)岁;原发疾病:14例慢性肾炎,8例高血压肾病,6例糖尿病肾病,3例狼疮性肾炎肾病;文化程度:5例小学,21例中学,5例专科及以上。对照组中,男22例,女9例,年龄35~76岁,平均(51.18±3.45)岁;原发疾病:15例慢性肾炎,9例高血压肾病,5例糖尿病肾病,2例狼疮性肾炎肾病;文化程度:4例小学,20例中学,7例专科及以上。2组的年龄、性别、原发疾病及文化程度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包括病情监护、健康教育、透析护理及并发症护理等,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针对性心理干预:(1)护患沟通:以平和得体的语言主动与患者沟通交流,通过娴熟的护理技巧与热情的态度,争取患者的信任与配合。针对性地开展病情、诊疗方案、注意事项等进行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对疾病的正确认识,获得其理解、支持与配合,建立和谐融洽的护患关系。(2)针对性心理指导:通过与患者一对一访谈、与患者家属沟通交流等,充分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以及生活中的良性应激事件,针对性地开展心理疏导、安慰、鼓励,耐心解答患者的疑虑,以解除患者的心理压力。(3)家庭社会心理支持:了解患者的家庭生活、社区生活与工作环境等情况,协助进行家庭成员沟通、社区沟通乃至工作单位沟通等,鼓励患者亲友主动关心和照顾患者,尽量避免对患者的不良刺激,为患者树立精神支柱。(4)集体心理干预:组织血液透析病友进行集体健康教育,鼓励护患沟通并进行机体心理辅导,邀请治愈患者现身说法,改善患者的症状心理状态。(5)康复干预:指导并协助患者进行康复治疗与锻炼,促进其学习、工作及社会生活功能的康复,有利于改善其心理状态。

1.3 观察指标 分别于干预前后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D)与抑郁量表(HAMA)评价患者的心理状态,得分越高表示心理健康状况越差;采用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价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分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8.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干预前后心理状态比较 2组干预后HAMD及HAMA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2组干预前后心理状态比较(x±s,分)

2.2 2组干预前后生存质量评分比较 干预后2组的SF-36评分均显著提高(P<0.05),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2组干预前后SF-36评分(x±s,分)

3 讨论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多具有病程长、病程反复、透析治疗不适感、医疗费用高、饮食限制、社会生活活动受限等问题,极易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且将影响透析效果[2-3]。随着医疗模式的转变,“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已成为现代医疗服务的主流方向,心理健康在临床治疗护理中获得了广泛重视。诸多临床研究表明,对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而言,开展科学合理的心理干预对于改善患者的精神与躯体健康状态具有重要意义,这也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关键之所在[4]。

心理护理是一种以心理学理论作为行为指导的护理方法,其结合心理因素对于疾病病理生理过程的影响,通过建立良好护患关系,并通过护理人员的正确言行举止及护理技术,矫正、改善或者消除患者对于疾病的认知误区、行为异常、情绪障碍及其所致躯体变化,增强患者的胜病信心,促进病情康复[5-7]。本研究中,观察组充分结合患者的病情、学历、心理状态、日常工作生活状态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护理干预,通过增强护患沟通,改善护患关系;实施针对性心理指导、集体心理护理、家庭社会支持以及康复干预等,提高患者的正确认知,促进患者的心理、生理及社会生活状态的改善,进而改善其身心健康状态。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后HAMA及HAMD评分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而SF-36评分较对照组显著提高,生存状态得以显著改善,与杨卫萍[8]报道结果相似。

总之,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开展针对性心理护理干预有利于改善患者的心理健康状态,提高其生存质量,促进患者的生理、心理、社会全方面康复,值得推广应用。

[1] 董风,王锋,金飞,等.心理护理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理健康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10,11(10):899-900.

[2] 沈华娟.尿毒症患者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心理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27):52-53.

[3] 肖太玲,王鑫,王爱华,等.48例维持性透析患者的心理问题分析与心理干预[J].中国全科医学,2010,13(z1):62-63.

[4] 郑武红.健康教育与心理护理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影响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1,9(31):438-440.

[5] 许月季,王晓妮,戴榕娟,等.长期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护理[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3,30(10):49.

[6] 崔岩,魏丽丽,李琳,等.个体及集体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3(44):7815-7820.

[7] 肖太玲,王鑫,王爱华,等.48例维持性透析患者的心理问题分析与心理干预[J].中国全科医学,2010,13(z1):62-63.

[8] 杨卫萍.心理社会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理健康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19(17):2183-2184.

10.3969/j.issn.1009-4393.2016.11.063

山东 255299 山东省淄博市中医医院 (胡蓉)

猜你喜欢

维持性针对性血液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现状及研究进展
应时而著,为事而作——议论要有针对性
晓有机化学必考方向 提升备考针对性
学会“针对性”写作
有的放矢,始得鲜明——议论要有针对性
多彩血液大揭秘
神奇血液
维持性血液透析并发红细胞增多症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透邪止痒汤治疗维持性血液净化患者皮肤瘙痒疗效观察
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皮肤瘙痒与炎症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