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颅内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栓塞研究

2016-06-15袁宜荣李伯和贺建雄陈飞军张小军

当代医学 2016年11期
关键词:开颅栓塞情况

袁宜荣 李伯和 贺建雄 陈飞军 张小军

颅内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栓塞研究

袁宜荣 李伯和 贺建雄 陈飞军 张小军

目的 研究颅内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颅内动脉瘤患者5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情况分为手术夹闭组20例和介入栓塞组32例。比较2组患者治疗效果和术后复发情况。结果 手术夹闭组治疗良好19例(95.00%),不良1例(5.00%);介入栓塞组治疗良好31例(96.88%),不良1例(3.13%),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手术夹闭组患者完全夹闭19例(95.00%),部分夹闭1例(5.00%)。介入栓塞组患者完全栓塞28例(87.50%),瘤颈残留3例(9.38%),瘤体残留1例(3.13%),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手术夹闭组20例患者,动脉瘤消失18例(90.00%),残留稳定1例(5.00%),复发1例(5.00%)。介入栓塞组32例患者,动脉瘤消失27例(84.38%),残留稳定4例(12.50%),复发1例(3.13%),2组患者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颅内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效果较好,而且不用开颅,可以达到同手术夹闭同样的效果。

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手术夹闭;临床疗效

颅内动脉瘤是一种危害较大的脑血管病,动脉瘤破裂出血又是神经外科最难处理的急症之一[1]。经过约70年的临床探索,现阶段对于动脉瘤的治疗方法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开颅显微外科手术夹闭,另外一种是血管内介入栓塞,这两种方法各有优缺点,临床上可以用作互补[2]。在治疗时,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治疗方式。介入治疗属于微创治疗,因此更受患者的青睐。现将宜春市人民医院通过大型DSA机进行的介入治疗研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1月~2015年6月宜春市人民医院收治的颅内动脉瘤患者52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20例,女32例;年龄15~67岁,平均年龄(45.55±4.87)岁;SAH急性起病50例,小脑脑内出血起病2例,CT检查证实。患者动脉瘤Hunt-Hess分级:I级10例,II级28例,III级11例,IV级3例。患者临床均表现为突发剧烈头痛,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症状,经DSA或CTA检查确诊:大脑中动脉瘤12例,颈内动脉瘤8例,小脑后下动脉远端动脉瘤1例,椎基底动脉瘤1例,前交通动脉瘤16例,后交通动脉瘤14例。患者根据情况分为手术夹闭组和介入栓塞组,手术夹闭组20例,介入栓塞组32例。2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手术夹闭组:手术入路,标准冀点入路16例,扩大冀点入路4例;手术过程中将侧裂池及颅底诸池充分解剖,以减少脑组织的牵拉,使载瘤动脉近心端、远心端和动脉瘤颈显露出来,将动脉瘤完全夹闭;与此同时,要做好动脉分支和穿支血管的保护工作。完成动脉瘤夹闭后,如果周围组织遭到压迫,需要将其切开,清除其内血块,经罂粟碱生理盐水冲洗。介入栓塞组:32例患者经右股动脉穿刺,将6F或8F导引导管引入,导引导管头端置于患侧颈内动脉岩骨段,输入微导管,分别采用GDC、Axiumtm、Obit、MicroPlex等弹簧圈进行动脉瘤囊内栓塞,其中11例采用SolitairetmAB型支架辅助。术后常规低分子肝素抗凝1d。根据患者情况进行高血压和降低血液粘滞度治疗,配合抗血管痉挛药物治疗。对于有明显蛛网膜下腔积血患者,术后行侧脑室外引流或腰大池引流。

1.3 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出院时治疗情况、动脉瘤腔闭塞情况,术后随访3个月,观察患者术后复发情况。

1.4 疗效评价标准 显微手术后1周根据患者CTA结果进行判断,了解夹闭是否完全,载瘤动脉是否通畅。根据夹闭情况分为完全夹闭和部分夹闭。介入栓塞术后全脑血管造影判断:100%栓塞,动脉瘤完全不显影;95%栓塞,动脉瘤瘤颈少许残留;90%栓塞,动脉瘤瘤颈残留;80%栓塞,瘤颈残留,有少许瘤体残留;低于80%栓塞,瘤体残留将其归类为完全栓塞(100%栓塞)、次完全栓塞(95%~100%栓塞)、瘤颈残余(80%~95%栓塞)和瘤体残余(<80%栓塞)四类[3]。

1.5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数据均采用SPSS18.0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患者出院时治疗情况比较 手术夹闭组和介入栓塞组患者出院时治疗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2组患者出院时治疗情况比较[n(%)]

2.2 2组患者动脉瘤腔闭塞情况比较 手术夹闭组患者完全夹闭19例(95.00%),部分夹闭1例(5.00%)。介入栓塞组患者完全栓塞28例(87.50%),瘤颈残留3例(9.38%),瘤体残留1例(3.13%)。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67,P>0.05)。

2.3 2组患者随访结果比较 手术夹闭组和介入栓塞组患者动脉瘤消失、残留稳定、复发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

3 讨论

颅内动脉瘤破裂是引起成年人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主要原因之一,患者在大量出血的情况下可引起颅内压急剧升高,处理不及时则危及患者生命[4]。目前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主要措施为手术夹闭和血管内栓塞治疗[5]。有些患者只适合手术夹闭,而有些患者则只适合介入栓塞治疗,也有两种方法都可以的情况[6]。因此,选择合理有效的手术治疗方式对治疗颅内动脉瘤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有研究结果显示,在临床治疗时,需要根据根据实际情况选取适当的治疗措施,可有效减少手术治疗对患者的损伤和提高临床疗效[7]。而魏郢等研究[8]结果显示,介入治疗因其微创的特点而逐步成为治疗的首选方式,尤其对于Hunt-Hess分级较高的患者,手术夹闭风险高、难度大,故其选用介入治疗更适合,但其疗效与常规手术夹闭治疗无显著性的差异。对此,本院通过分别给予颅内动脉瘤患者介入治疗和手术夹闭治疗,发现手术夹闭组和介入栓塞组患者出院时治疗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明介入治疗和手术夹闭临床疗效无显著差异性,均可有效治疗颅内动脉瘤,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此外,治疗后手术夹闭组和介入栓塞组患者动脉瘤消失、残留稳定、复发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明介入治疗可以达到开颅手术夹闭同样的效果,对颅内动脉瘤具有良好的抑制和稳定作用。本研究结果提示,颅内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可达手术夹闭同样的效果,具有良好的临床治疗疗效和安全性,且由于该手术方式为介入治疗,仅需对患者进行小范围的穿刺即可,有效减少了对患者的创伤面积和程度,有利于患者术后身体的恢复,使患者更快恢复至正常活动水平,故介入治疗具有更广泛的适用性,临床应用具有更大的优势。

综上所述,颅内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效果良好,而且不用开颅,可以达到同手术夹闭同样的效果,值得临床作进一步推广。

[1] 万刚,朱安林,陈锐锋,等.颅内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术中预防出血并发症的经验探讨[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3,16(18):27-29.

[2] 杨立军.血管内介入与显微外科夹闭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效果比较.[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15,22(B22):55-56.

[3] S.Stampfl,S.Rohde.Comment on:Mechanical Thrombectomy with the Solitaire AB Device in Large Artery Occlusions of the Anterior Circulation[J].Clinical Neuroradiology,2010,20(4):267-268.

[4] 朱卿,孙超,兰青.支架辅助技术在颅内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栓塞中的应用[J].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2013,18(9):406-408.

[5] 马建军,徐丽娟,马忠华,等.手术夹闭和血管内介入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的疗效分析[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13,30(3):262-264.

[6] 常枫.颅内动脉瘤夹闭手术患者围手术期免疫功能分析[J].中国医学工程,2015,23(12):100.

[7] 张行泉.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早期行显微手术夹闭的临床疗效[J].浙江创伤外科,2015,20(5):857-858.

[8] 魏郢,唐从峰.介入栓塞与开颅瘤颈夹闭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破裂的对比研究[J].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2016,11(1):69-71.

江西 336000 宜春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 (袁宜荣 李伯和贺建雄 陈飞军 张小军)

猜你喜欢

开颅栓塞情况
水蛭破血逐瘀,帮你清理血管栓塞
脱发 养“老金”
一周融资融劵情况
高血压脑出血应用小骨窗开颅术与骨瓣开颅术治疗的效果对照分析
大骨瓣开颅减压术在对冲性颅脑损伤治疗中的应用观察
快速开颅技术在外伤性颅内血肿合并脑疝抢救治疗中的效果
开颅手术后继发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和治疗方法
介入栓塞治疗肾上腺转移癌供血动脉的初步探讨
体外膜肺氧合在肺动脉栓塞中的应用
特殊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