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后路椎间融合术与经椎间孔入路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疗效对比

2016-06-15刘青峰

当代医学 2016年11期
关键词:融合术后路椎间

刘青峰

后路椎间融合术与经椎间孔入路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疗效对比

刘青峰

目的 探讨和分析后路椎间融合术与经椎间孔入路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腰椎滑脱症患者60例,在患者知情同意的情况下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通过后路椎间融合术(PLIF)进行治疗,观察组通过经椎间孔入路融合术(TLIF)进行治疗。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手术时间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为(124.6±16.3)min,术中出血量为(500±44)mL,均分别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78.2±21.5)min、(800±50)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疗效为93.3%,对照组临床疗效为90.0%,2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植骨融合率上,观察组植骨融合率为93.3%,与对照组的90.0%,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后路椎间融合术与经椎间孔入路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症均有一定疗效,两种手术方式均能显著提高患者临床疗效,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植骨融合率,但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的对比上,经椎间孔入路融合术显著优于后路椎间融合术。

后路椎间融合术;经椎间孔入路融合术;腰椎滑脱症

腰椎滑脱症在骨科中属于常见的慢性疾病,先天性发育缺陷和慢性劳损是导致腰椎滑脱的主要原因[1]。其早期临床表现较轻,主要表现为下腰部酸痛,在劳累后加剧,但在服药或休息后有所好转。许多患者在早期会忽视自身疾病,从而造成疾病反复发作,严重可影响患者正常生活,发生坐骨神经痛等症状[2]。后路椎间融合术(posterior lunmar interbody fusion,PLIF)和经椎间孔入路融合术(transforminal lunmar interbody fusion,TLIF)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主要方式[3],由于其手术入路不同,在术后临床疗效也有所不同。本文选择腰椎滑脱症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和分析后路椎间融合术与经椎间孔入路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疗效,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6月~2015年6月郑州市骨科医院收治的腰椎滑脱症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观察组中男14例,女16例,年龄32~74岁,平均(56.2±4.5)岁,病程1~22年,平均病程(16.2±2.1)年;对照组中男13例,女17例,年龄30~71岁,平均(55.9±3.7)岁,病程1~23年,平均病程(15.6±3.4)年。其中所有患者均具有慢性腰背痛症状,18例伴有间歇性坡行,13例伴有一侧或双侧神经根痛,9例有慢性腰背痛症状,3例伴有马尾综合症。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2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严格的常规检查,对照组给予后路椎间融合术进行治疗,具体方法如下:患者取俯卧位,进行全麻,将患者滑脱椎体后方关节突和椎板暴露出,将相应椎弓根钉置入于此。对患者神经根进行探查,减轻患者神经根的压迫,并进行椎管的减压手术。牵开硬膜囊以及患者神经根,将患者椎间盘进行摘除,用铰刀摘去患者椎间隙的组织。在患者椎间隙置入融合器。提拉复位椎体,为防止融合器突出,应适度将患者椎间隙压紧。观察组则给予经椎间孔入路融合术进行治疗,具体方法如下:患者取俯卧位,进行全麻,将患者滑脱椎体后方关节突和椎板暴露出,置入椎弓根螺钉,将神经根痛一端的椎板与关节突出处关节去除,对患者神经根进行详细探查,将椎间隙显露出,再将患者椎间盘组织清除干净,填充自体骨粒于患者椎间隙前方,再置入TLIF椎间融合器。提拉复位椎体,为防止融合器突出,应适度将患者椎间隙压紧。

1.3 疗效观察 观察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对患者临床疗效改善率进行判定,判定标准为:[(术后评分-术前评分)/(15-术前评分)]×100%,并记录患者术后植骨融合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 观察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中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x±s)

2.2 2组患者临床疗效、植骨融合率比较 观察组临床疗效为93.3%,对照组临床疗效为90.0%,2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植骨融合率上,观察组植骨融合率为93.3%,对照组植骨融合率为90.0%,2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2组患者临床疗效、植骨融合率比较[n(%)]

3 讨论

腰椎峡部系指上、下关节突之间的狭窄部分,此处骨质结构相对薄弱。在峡部崩裂后,椎弓分为上、下两部分,两部之间失去骨性联结,上部因失去限制而向前移位,表现为椎体在下方椎体上向前滑移,称为腰椎滑脱[4]。腰椎滑脱症患者早期症状不明显,程度较轻,许多患者往往会忽视自身疾病,故腰椎滑脱症患者均具有较长的病史,许多患者则在出现严重并发症时才进行治疗,如果治疗不及时,对患者的生活和工作有严重影响,疼痛可同时向骶尾部、臀部或大腿后方放射。若合并腰椎间盘突出症,则可表现为坐骨神经痛症状。腰椎滑脱症的诊断通常由临床表现、X线片或CT、MRI检查[5],检查过程中还需注意患者是否伴有其他下腰痛的体征,例如腰椎间盘突出,背肌或韧带的扭伤与劳损等。许多研究显示,后路椎间融合术和经椎间孔入路融合术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主要方式[6],两种手术均具有较高的临床疗效,能显著提高患者植骨融合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在腰椎滑脱症的临床治疗上疗效显著。但后路椎间融合术由于其难度高,易造成硬膜囊撕裂,故不适于做过后路减压术的患者[7-8]。

本次研究发现,观察组手术时间为(124.6±16.3)min,与对照组的(178.2±21.5)min相比,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且在术中出血量中,观察组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是由于经椎间孔入路融合术在操作中是从患者单侧椎间孔入路,从而能够避免过度牵拉患者神经根以及硬囊膜,从而保留了侧椎板以及关节突的整体性,能够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患者的创伤。在临床疗效中,观察组临床疗效为93.3%,与对照组的90.0%相比,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植骨融合率中,观察组为93.3%,与对照组的90.0%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明后路椎间融合术和经椎间孔入路融合术在临床疗效中均具有显著作用,且能增加患者植骨融合率。

综上所述,后路椎间融合术和经椎间孔入路融合术在临床中均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有效方法,两者在患者临床疗效以及植骨融合率中均具有一定积极作用,但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的对比上,经椎间孔入路融合术显著优于后路椎间融合术。

[1] 殷建伟.通用型脊柱内固定系统治疗腰椎滑脱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刊,2015,42(3):79-81.

[2] 王心宽,冯国英,孙海波.成人峡部裂型腰椎滑脱症术中减压复位对术后神经功能的影响[J].中国医药,2015,10(7):1006-1008.

[3] 郝庆英,刘楚吟,付婵娟.腰椎内固定术后间断夹闭和持续负压引流法引流量的比较[J].中华护理杂志,2015,50(4):411-414.

[4] 盛晓文,陈兵乾,薛峰.后路椎间融合术和经椎间孔入路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临床比较[J].颈腰痛杂志,2015,36(1):25-28.

[5] 朱海波,马南,蔡海康.腰椎前路椎体间融合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的治疗分析[J].实用骨科杂志,2015,21(2):97-100.

[6] 李岩,王利民,王卫东.腰椎后路融合术中自体血回输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刊,2015,42(6):14-15.

[7] 匡凌浩,徐冬,李广庆.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疗效观察[J].中华医学杂志,2014,94(29):2293-2296.

[8] 李水胜,黄黎.后路椎间cage置入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效果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4,21(15):193-194.

10.3969/j.issn.1009-4393.2016.11.044

河南 450000 郑州市骨科医院(刘青峰)

猜你喜欢

融合术后路椎间
经斜侧方入路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应用
脊柱椎间孔镜治疗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价值
蚕宝宝流浪记
后路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生物力学研究
椎管减压并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疗效分析
经皮对侧椎间孔入路全脊柱内镜椎间盘切除治疗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和关节融合术治疗Lisfranc损伤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单侧和双侧内固定联合髓核摘除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比较
脊髓型颈椎病前路减压融合术的预后因素分析
“猎狐”断掉贪官外逃后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