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化检验在糖尿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2016-06-15肖剑锋
肖剑锋
生化检验在糖尿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肖剑锋
目的 探讨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检验在糖尿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初次诊断为糖尿病的人群作为研究对象,定义为研究组,共计100例;对照组为同期来本院进行健康体检的100例正常人群。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测定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比较研究组和对照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以及研究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阳性率。结果 研究组和对照组空腹血糖分别为(7.5±0.5)、(6.5±0.4)mmol/L,糖化血红蛋白分别为(5.2±0.6)、(4.3±0.8)mmol/L,2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阳性率分别为90%、9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空腹血糖相比,糖化血红蛋白诊断糖尿病方法简单,干扰因素少,阳性率高。
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糖尿病
我国2型糖尿病患病率在2000~2010年增加了近12倍,据不完全统计,我国2014年的2型糖尿病患者达到8000多万,而且每年呈10%的速度递增,糖尿病已位于心血管疾病、肿瘤之后的第3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1]。因此,选择敏感性高、特异性强的指标对筛查糖尿病人群显得尤为重要。空腹血糖是指在空腹8~10小时后,早餐前采的血糖值,为糖尿病最常用的检测指标,糖化血红蛋白是人体血液中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与血糖结合的产物。基本反映120天左右前的血糖浓度。糖化血红蛋白于1958年被使用色谱法首次从其它类型的血红蛋白中分离出来,并于1968年被分类为一种糖蛋白。因此本研究收集初次诊断为糖尿病人群的临床资料,探讨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的临床诊断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3年2月~2015年1月湖南省地矿医院初次诊断为糖尿病的人群作为研究对象,定义为研究组,共计100例;对照组为同期来本院进行健康体检的100例正常人群。研究组平均年龄(48.6±8.7)岁,男58例,女42例;对照组平均年龄(49.5±9.7)岁,男52人,女48人。2组性别、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入选标准 (1)年龄18~60周岁;(2)糖尿病的诊断符合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2];(3)自愿参加试验,签订知情同意书。
1.3 排除标准 (1)纳入研究时脑、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不全者、恶性心律失常者;(2)患有恶性肿瘤或精神病患者,入组前3个月参加过其他研究者。
1.4 方法 对所有患者进行测定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
1.4.1 检测方法 对空腹大于8h的研究对象采集5mL静脉血,抽血时间在早晨8:00~9:00。血样抗凝,放入离心机内,3000转/min,离心10min,去除上清液,取下层血浆,置-15℃冷冻冰箱保存,集中使用生化分析仪进行测定。空腹血糖用氧化酶法测定;糖化血红蛋白采用亲和层析法测定。
1.4.2 诊断标准 空腹血糖正常参考值为小于7.0mmol/L;糖化血红蛋白正常参考值为小于6%。超过上述标准认定为阳性。
1.5 评价标准 比较研究组和对照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以及研究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阳性率。
1.6 统计学方法 将资料录入Econometrics Views6.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采用“x±s”描述,使用Student’s t检验。两样本率的比较用χ2检验法,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研究组和对照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比较 研究组和对照组空腹血糖分别为(7.5±0.5)、(6.5±0.4)mmol/L,糖化血红蛋白分别为(5.2±0.6)、(4.3±0.8)mmol/L,2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研究组和对照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比较(x+s,mmol/L)
2.2 研究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阳性率比较 研究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阳性率分别为90%、9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研究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阳性率比较(n)
3 讨论
有研究统计,目前中国的糖尿病人数已位于全球的第2位,我国糖耐量受损人群约6000万,1亿人血糖异常,每年有10%的人转为糖尿病患者,以这样的增长趋势,预计到2030年,此类患者例数将达到4320万[3]。糖尿病可以影响体内多脏器的功能,如诱发冠心病、高血压、高脂血症等,而且部分早期糖耐量受损人群无明显自觉症状,在初次就诊是常发生漏诊[4]。
本研究发现,研究组和对照组空腹血糖分别为(7.5±0.5)、(6.5±0.4)mmol/L,糖化血红蛋白分别为(5.2±0.6)、(4.3±0.8)mmol/L,2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虽然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对于鉴别糖尿病人群和非糖尿病人群有均有较好的鉴别价值,但是进一步研究发现,研究组中糖化血红蛋白阳性率显著高于空腹血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目前,各大医院多使用空腹血糖作为初次筛查糖尿病的生化指标。空腹血糖测定原理为葡萄糖在氧化酶作用下,产生过氧化氢,并与苯酚等物质生成醌亚胺,测定仪器根据吸收峰色泽颜色判断葡萄糖水平[5]。但是糖尿病患者进食没有规律、随意吃喝,造成血糖忽高忽低,此时的空腹血糖不能反映真实病情。研究指出,若患者检查前天晚餐有意较平时吃得少一些,那测得的空腹血糖就比平常的要低[6]。而对于正常人群若在上午9:00~10:00之后才测血糖,此时患者虽然处于空腹状态,但是受到生物钟的影响,升糖激素在8:00之后已逐渐增高,此时的血糖不能称作空腹血糖,造成空腹血糖升高。而且随着空腹血糖标本放置时间的延长,可以造成血糖浓度降低,影响临床医生的判断[7]。
糖化血红蛋白主要是指血红蛋白和血糖两者之间结合而形成的产物,可以准确地显示患者近期2个月血糖保持水平。目前在临床中多使用亲和层析法检测糖化血红蛋白。其检测方法为利用糖化血红蛋白与硼酸结合并被层析柱吸附,再次加入山梨醇后,糖化血红蛋白从柱子上洗脱下来。有学者指出,糖化血红蛋白检验方法简单、快速、影响因素少。而且糖化血红蛋白有利于医生对患者进行血糖调整,对于怀孕的妇女,其诊断意义更高,可以较好地区别应激性血糖增高或妊娠糖尿病[8]。
综上所述,与空腹血糖相比,糖化血红蛋白诊断糖尿病方法简单,干扰因素少,阳性率高。
[1] 苏贻华.标本放置时间对血糖测定结果的影响[J].实验与检验医学,2013,332(24):767-773.
[2] 欧阳清,石青峰,刘健,等.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血清果糖胺、糖化血红蛋白测定的研究[J].华夏医学,2012,78(11):427-430.
[3] 赵家坤.脑梗塞患者空腹血糖、血清果糖胺、糖化血红蛋白75例的测定研究[J].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2013,379(9):15-18.
[4] 李继红,陈晓薇,朱锋.糖化血红蛋白测定在妊娠糖尿病诊断中的临床意义[J].中国妇幼保健,2013,21(1):111-113.
[5] 时春燕,杨慧霞,董悦,等.对8665例人群进行糖尿病筛查的临床研究[J].中华内科杂志,2013,38(3):136-139.
[6] 赵怿,杨慧霞,马海燕.糖代谢异常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的研究[J].中国医师杂志,2012,9(5):306-307.
[7] 国春玲,崔秀娴,吕洪波.糖化血红蛋白在早期糖尿病肾病的诊断价值[J].黑龙江医药,2011,21(5):90-91.
[8] 李海霞,张春丽,徐国寅,等.健康人群血清糖化血红蛋白与肌酐分布及其评价慢性肾脏病患者肾小球滤过功能的比较研究[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3,29(11):970-974.
10.3969/j.issn.1009-4393.2016.11.018
湖南 410000 湖南省地矿医院(肖剑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