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全民阅读的学习型社会指标体系*

2016-06-15隗静秋王云峰

中国出版 2016年6期
关键词:学习型全民指标体系

□文│隗静秋 王云峰

编者按



基于全民阅读的学习型社会指标体系*

□文│隗静秋王云峰

编者按

阅读是一个民族精神发育和文化传承的基本途径,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基础。从2006年中宣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等部门倡导和开展以来,全民阅读活动已走过了十个年头。

十年来,全民阅读活动不断深入,社会影响日益深远。作为一项国家发展战略和中央部署的重要工作,全民阅读被列入党的十八大报告,并已连续三年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十三五”规划等多个中央文件也对开展全民阅读提出了明确要求。2016年1月11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公布今年全民阅读“十大重点”,明确提出将建立全国性的书香社会指标体系,各地要加快建立和完善全民阅读状况监测评估机制。

为此,本刊特推出“书香社会指标体系”专题,从全民阅读下的学习型社会指标体系构建、书香社会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新闻出版业推进书香社会建设指标体系、中外全民阅读建设的对比研究四个不同方面,试图构建书香社会指标体系的不同层面,期待政界、业界、学界同仁共同参与探讨,以为我国书香社会构建建言献策。

[摘要]全民阅读学习型社会构建指标体系具有监测与引导、管理与规范、整合与激励的重要作用,文章以“保障—投入—过程—目标”模式来设计全民阅读学习型社会指标体系,保障要素主要指立法、制度、组织等方面,投入要素分解为基础设施建设、文化资源供给、相关经费投入、专项人员配置等方面,过程要素主要涵盖阅读氛围营造、阅读参与热情、知识产权认知等方面,目标要素主要指全民阅读学习型组织建设、文化创新力、社会凝聚力等方面,并对各指标含义进行解释。

[关键词]全民阅读书香社会学习型社会阅读立法

*本文系浙江省临港现代服务业与创意文化研究重点基地基金资助项目的阶段性成果、2013年浙江省社科联社科普及立项课题“出版文化读本”(课题编号13ND54)的阶段性成果

阅读不仅与个人修养与素质密切相关,而且对国家文化软实力与核心竞争力的培育与提升影响重大。全民阅读作为一项国家发展战略,已连续两年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在2015 年3月15日回答中外记者提问时指出,全民阅读2016年继续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足见国家对国民阅读的重视程度。《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体制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等多个中央文件都对开展全民阅读提出了明确要求,指明了工作方向。为将全民阅读活动引向纵深,使全民阅读的理念深入人心,建设“人人皆学、处处可学、时时能学”的学习型社会,大力推动基于全民阅读的学习型社会的创建,并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笔者尝试构建基于全民阅读的学习型社会指标体系。

一、研究综述

“学习型社会(learning society)”又称学习化社会或教育化社会,是关于未来社会、教育及其相互关系所构想的社会理论。此理论最早缘于西方,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是学习型社会概念的产生与初步探索时期。美国学者赫钦斯(R.H.Hutchins)率先提出学习型社会概念,指明了学习型社会的形式,在于为成年人的每个人生阶段提供教育机会,旨在“自我实现,做一个有意义的人”。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了一份报告,指出公民应当享有在任何情况之下都可以自由去学习、训练和培养自己的权利;教育已不再是一种义务,而是一种责任。

1.学习型社会研究

上世纪90年代以来,学习型社会理论渐成主流趋势。学界提出了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社区、学习型社会等衍生概念。尤其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学习型社会已成为发达国家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英、美、日等发达国家还相继发表了有关学习型社会的白皮书,完成了本国的立法程序,将学习型社会上升为国家战略。

中国引入学习型社会概念较晚,但成效显著。1993年,中国政府提出了终身教育体系计划。党的十六大、十七大都不同程度地强调了发展学习型社会的迫切性与必要性。2010年,学习型社会写入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2015年,学习型社会正式纳入政府工作报告。与此同时,国内学者也纷纷开展了相关领域的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2.学习型社会指标体系研究

缘于各国对学习型社会内涵理解的差异性,各国所订立的指标与权重亦各不相同。国际组织或国外发达国家多侧重于从个体发展的角度进行系统评估,国内相关学者与研究机构则侧重于从城镇、社区等社会整体发展水平进行全面评估。

本世纪以来,各国结合经济社会发展情况,针对本国、本地区的国民素质状况,构建了符合本国国情的学习型社会指标体系。国际社会有关学习型社会指标体系的研究也步入了快速发展时期。

2002年,欧盟提出了15项有关终身学习的质量指标,从“技能、能力与态度”“途径与参与”“终身学习资源”“策略与制度”等四个维度对学习型社会指标进行了初步研判。2006年,加拿大开发了“综合学习指数”,借以准确掌握本国城镇居民在终身学习方面的情况,该指数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个以统计学指标来评价终身学习的测量工具。2008年,欧盟在参照加拿大指标的基础上,创立了“欧洲终身学习指数”,这一指数较以往更具量化性。

中国关于学习型城市、学习型社区、学习型组织的评估指标体系相对较多,而学习型社会的评估指标体系相对较少。目前已有的全民阅读指标体系有《张家港市“书香城市”建设指标体系(试行)》(2012年11月)《北京市全民阅读综合评估指标体系》(2013年)《“书香苏州”建设指标体系》(2014年5月) 《武汉市全民阅读综合评估指标体系》(2015年4月)等,以及《“书香江苏”指标体系》(2015年8月进入试测试评阶段)。

尽管中国已开展了有关学习型社会指标体系的相关研究,但学界的研究略显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未将全民阅读与学习型社会相结合进行研究。全民阅读作为一项国家战略,是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指标,也是构建学习型社会必备要素,因此,需将两者统筹考虑,并进行深入研究。二是各地已开展了一些全民阅读指标体系构建的研究,但在综合指标方面未达成统一认识。因此,为今后更加有力推进全民阅读学习型社会的建设,笔者认为有必要结合当前的实际情况,对基于全民阅读的学习型社会指标体系进行深入探究。

二、指标体系构建重要意义

构建全民阅读学习型社会指标体系重要意义主要表现在如下三点。

一是监测与引导。通过构建全民阅读学习型社会指标体系,旨在科学评估全民阅读学习型社会创建的现状,有利于更好地制定全民阅读学习型社会创建的工作目标,从而更好地引导全民阅读学习型社会的创建工作,使之不断深化与持续发展,并沿着科学、正确的轨道迈进。

二是管理与规范。囿于各地区、各阶层对全民阅读学习型社会的认识存在差异,而且各地经济与社会发展水平不一,导致在管理与运作上的不规范,特别是在职责体系与目标任务等方面,需要与之相配套的政策、法规加以规范,目前这一研究领域尚处起步阶段。在这种情况下,亟须对指标体系下的社会组织、社区、城市乃至于全民阅读学习型社会进行整体评估,逐步予以规范,并为全民阅读立法及相关配套政策的出台积累经验。

三是整合与激励。全民阅读学习型社会是一项组织严密、内容复杂的系统,需要各方面、各领域的通力合作。因此,构建这一体系,亟须整合多方资源。此外,通过评估,可以对各学习型社会创建工作的成效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估,这本身就是一种无形的竞争,是一种有力的激励,有利于形成新一轮的创建热潮,并鼓励更多的组织、社区和城市加入到创建全民阅读学习型社会的行列中来。

三、指标体系构建逻辑基础

全民阅读学习型社会是具有广泛性、组织性、计划性,且具备相应配套机制与系统,通过保障与促进手段,力求全民享有自主阅读能力、享有便利阅读条件、拥有终身阅读机会,并最终实现“读有所需、读有所得”的社会。在知识经济与知识社会急遽变革的当下,以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为支撑,借助互联网通讯技术与手段,运用电子阅读设备、手持电子设备等现代化工具,民众的阅读更具广泛性,阅读途径更加多样化,阅读空间更为广阔,为营建基于全民阅读体验下的学习型社会提供了充分保障。构建全民阅读学习型社会指标体系的逻辑基础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构建全民阅读视域下的学习型社会,需要打破既有的封闭性壁垒。全民阅读学习型社会指标体系不是一个个孤立的指标,它与学习、教育、工作以及社会融为一体,将个体与组织、个人与国家紧密联系在一起,使全民阅读突破阅读时段、阅读空间、阅读样式等束缚,进而创造一个崭新的阅读方式与生活方式;力求将阅读与学习的功能超越传统阅读的范畴,延展至社会的各个领域,并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及社会发展共融共存。因而,倡导全民阅读是实现这一目标最便捷、最高效的途径之一。

第二,满足社会成员多样化的阅读需求,使阅读更具个性化色彩。全民阅读学习型社会尽管是一项有组织、有目的的全民性活动,但并非要泯灭个性化差异及需求。全民阅读体验下的学习型社会,应当为个体提供以自身教育背景、工作背景、个人需求为基准,且与之相适应的阅读环境及系统,旨在丰富个性化阅读需求,实现个人价值的需要。这一多样化的需求,涵盖了阅读目的、阅读内容、阅读方式、阅读路径,以及取得相应的阅读能力、条件和机会等。无论各个阶层、各个群体,都应充分享有利用社会教育资源、社会阅读资源的权利。而且全社会有义务、有责任满足不同社会阶层、不同群体的正当阅读需求与学习要求。

第三,“人人皆读、时时皆读、处处皆读”是基于全民阅读体验下的学习型社会的主要标志。倡导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升自我阅读意识,在全社会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是学习型社会的内在追求,也是全民阅读的核心所在。在何种程度上实现“人人成为乐于阅读之人、时时拥有阅读之机、处处皆有阅读之所”,是判断全民阅读学习型社会水平的重要依据。

第四,政府与社会协同运作的模式,是推动全面阅读活动深入开展的基石。在西方发达国家,阅读活动或阅读日活动的开展大多由图书馆协会组织承担,推广经费亦多来自出版商的捐赠,政府与媒体则处于宣传与辅助的角色。相比较中国而言,出版机构、图书馆、民间阅读机构的阅读推广活动方兴未艾,各地相继举行的“读书节、读书周、读书月”等活动,多依靠“政府倡导、社会支持、媒体推广、专业运作”的模式。因此,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而言,全民阅读活动的开展,不仅需要国家政策层面的大力倡导与指引,还需要政府相关机构的主导与扶持,更需要全社会的高度认同与积极配合,需要更多的民间人士与阅读者的广泛参与。只有这样,才能将全民阅读活动持续推进下去。

四、指标体系构建设计原则

一是科学性原则。全民阅读学习型社会指标体系,既具有学习型社会的共性特征,又存有全民阅读的个性特点。因此在指标遴选的过程中,笔者始终紧紧围绕两个前提展开:一是全民性的特点;二是广泛阅读或深度阅读的特点。在综合考虑各方要素后,笔者提出了“保障(Security) —投入(Input)—过程(Process)—目标(Attainment)”模式,简称SIPA模式,以此作为理论模式。指标设计既要反映SIPA模式,又应可操作性强,简洁明了。

二是系统化原则。指标体系涵盖范围广、容纳层次多,各指标之间、分指标与分指标层次之间需要有清晰的逻辑关系,且各具体指标之间尽量做到无重叠。为此,笔者将指标分为四个层次,分别是:目标层(一级指标层)、准则层(二级指标层)、方案层(三级指标层)、执行层(四级指标层)。按照SIPA模式,分为保障要素、投入要素、过程要素、目标要素等。每一个要素,按照具体的内容,细分为不同的指标,使得各个要素及结构均能满足系统化要求。

三是实用性原则。每一项指标在遴选时,应当具备实用性且易操作。首先,力求各项指标简洁、明了,要尽可能的利用现有的相关数据,以免做生硬的定性描述,从而使各项指标过于空洞。指标还必须符合国内实际,不能盲目照搬别国经验。指标在择取时,还应充分考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着重指标的可操作性,便于基层组织、相关机构等具体实施。其次,在指标遴选方面,与全民阅读学习型社会指标相配套的要素特别多,并非每一项要素都可充当为指标。指标在遴选时必须具有广泛的代表性,且反映主流需求。

四是目标导向与弹性原则。设计指标体系时,并非单纯的评品名次与评价优劣程度,主要是引导和激励全社会朝着既定的目标前进。在设计指标时,必须考虑弹性原则。目前,我国处于经济快速发展时期,社会各领域、各层面都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在推进全民阅读学习型社会建设之中,有许多预料不到的问题与困难会发生,也存有诸多不确定因素。因此,在设计指标时,应遵循弹性原则,以免将规划僵化,留有应变余地。

五、全民阅读学习型社会构建指标体系

一级指标(目标层)二级指标(准则层)三级指标(方案层)四级指标(执行层)A.保障要素(24.7%)A.1 立法保障(34.1%)A.1.1 全国人大通过的全民阅读法(52.1%)A.1.2 地方人大通过的全民阅读配套法规 (47.8%)A.1.1.1 实施全民阅读法所制定的各项政策及完成率(50.5%)A.1.2.1实施全民阅读配套法规的各项举措及完成率(49.5%)A.2 制度保障(32.1%)A.2.1各级政府建设全民阅读学习型社会的发展规划制度及考核体系(18.8%)A.2.1.1各级政府针对不同职业、不同年龄、不同区域、特殊群体推出的建设学习型社会的举措及完成率(100%)A.2.2各级政府建设全民阅读学习型社会的保障条件制度及考核体系(20.9%)A.2.3各级政府建设全民阅读学习型社会的鼓励引导制度及考核体系(20.2%)A.2.4各级政府建设全民阅读学习型社会的检查评价制度及考核体系(19.7%)A.2.5各级政府建设全民阅读学习型社会的专项研究制度及考核体系(20.1%)A.3 组织保障(33.7%)A.3.1 官方成立的全民阅读学习型社会组织机构(44.0%)A.3.2 民间成立的全民阅读学习型社会组织机构(56.0%)B.1.1各级各类学习组织建设(19.8%)B.1.1.1基础教育组织数量及覆盖率(20.7%)B.1.1.2职业教育组织数量及覆盖率(18.9%)B.1.1.3高等教育组织数量及覆盖率(20.7%)B.1.1.4各类培训机构数量及覆盖率(18.9%)B.1.1.5民间学习团体数量及覆盖率(20.8%)

B.投入要素(26.1%)B.1基础设施建设(25.9%)B.1.2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27.2%)B.1.2.1 图书馆的数量及人均拥有率(17.3%)B.1.2.2 博物馆的数量及人均拥有率(13.1%)B.1.2.3 美术馆的数量及人均拥有率(12.8%)B.1.2.4 纪念馆的数量及人均拥有率(12.3%)B.1.2.5 文化馆(站)的数量及人均拥有率(15.1%)B.1.2.6 农家书屋的数量及人均拥有率(14.6%)B.1.2.7 社区文化活动室的数量及人均拥有率(14.6%)B.1.3出版物发行载体(26.7%)B.1.3.1 新华书店数量及覆盖率(35.8%)B.1.3.2民营书店数量及覆盖率(39.3%)B.1.3.3图书批发市场数量及覆盖率 (24.9%)B.1.4 网络通信设施建设(26.2%)B.1.4.1 固定宽带的基础性投入情况及覆盖率(21.0%)B.1.4.2无线宽带的基础性投入情况及覆盖率(21.0%)B.1.4.3 互联网宽带家庭接入率(21.2%)B.1.4.4 互联网宽带企事业单位接入率(18.6%)B.1.4.5较高速率宽带接入产品的用户占比(18.2%)B.2 文化资源供给(25.3%)B.2.1出版物(27.0%) B.2.1.1 纸质出版物的数量及人均拥有率(51.0%)B.2.1.2 数字出版物的数量及人均拥有率(49.0%)B.2.2广播电视节目(36.8%) B.2.2.1 电视节目播出时长及人口覆盖率(51.6%)B.2.2.2 广播节目播出时长及人口覆盖率(48.4%)B.2.3 文化活动(36.2%) B.2.3.1文化展览数量及人口覆盖率(55.7%)B.2.3.2文艺演出数量及人口覆盖率(44.3%)B.3相关经费投入(25.7%)B.3.1各级政府对学习型组织机构的扶持(48.9%)B.3.1.1税收优惠减免政策的制定及完成率(31.4%)B.3.1.2配套专项资金数额及占比(37.5%)B.3.1.3相关奖励资金数额及占比(31.1%)B.3.2其他组织机构对学习经费的投入(51.1%)B.3.2.1各级党政机关对学习经费的投入数额及比例(21.2%)B.3.2.2各级企事业单位对学习经费的投入数额及比例(24.4%)B.3.2.3各级人民团体或基金会对学习经费的投入数额及比例(26.0%)B.3.2.4 家庭对学习经费的投入数额及比例(28.4%)B.4专项人员配置(23.0%)B.4.1新闻出版机构人员(19.0%) B.4.1.1新闻出版机构从业人员的数量、构成及服务人群的占比(100%)B.4.2广播电视机构人员(16.4%) B.4.2.1广播电视机构从业人员的数量、构成及服务人群的占比(100%)B.4.3公共文化服务机构人员(19.6%) B.4.3.1公共文化服务机构从业人员的数量、构成及服务人群的占比(100%)B.4.4阅读管理组织推广工作人员(23.2%) B.4.4.1 阅读管理组织推广工作人员的数量、构成及服务人群的占比(100%)B.4.5各级教育机构人员(21.7%) B.4.5.1教育机构师生配比率(100%)C.1阅读氛围营造(27.3%)C.1.1 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示范(18.3%)C.1.1.1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自身阅读量(35.8%)C.1.1.2党政机关读书活动举办次数(33.2%)C.1.1.3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参加阅读活动自愿服务次数(31.0%)C.1.2新闻媒体宣传引导(20.2%) C.1.2.1新闻媒体宣传全民阅读活动的次数及参与率(100%)C.1.3户外媒体展览展示(18.7%) C.1.3.1户外媒体展览(展示)参与全民阅读活动次数及参与率(100%)C.1.4互联网氛围营造(20.9%) C.1.4.1互联网举办参与全民阅读活动的次数及参与率(100%)C.1.5阅读活动组织(21.6%)C.1.5.1官方组织的论坛、讲坛、讲座、评选活动等次数及占比(48.4%)C.1.5.2民间组织的读书会、读书沙龙等次数及占比(51.6%)

C.过程要素(22.1%)C.2阅读参与热情(25.6%)C.2.1阅读机构的流通人次及阅读量(33.9%) C.2.1.1 公益性阅读机构的流通人次及阅读量(49.6%)C.2.1.2 营利性阅读机构的流通人次及阅读量(50.4%)C.2.2个人阅读情况及与阅读相关的消费支出(35.4%)C.2.2.1 人均购买纸质读物的支出及占消费支出的比例(33.9%)C.2.2.2 人均购买数字读物的支出及占消费支出的比例(33.3%)C.2.2.3 人均文化消费的支出及占消费支出的比例(32.8%)C.2.3阅读组织机构的活动(30.6%) C.2.3.1 各类阅读组织机构举办的活动次数、参与人数(52.4%)C.2.3.2不同群体参与阅读活动的比例(47.6%)C.3知识产权认知(20.2%)C.3.1知识产权的认知度(34.3%)C.3.2购买正版出版物的比例(32.5%)C.3.3阅读正版出版物的比例(33.2%)C.4全民阅读学习型组织建设(26.8%)C.1.1各级全民阅读学习型党政机关创建情况(23.8%)C.1.2各级全民阅读学习型企事业单位创建情况(23.1%)C.1.3各级全民阅读学习型人民团体创建情况(25.4%)C.1.4各级全民阅读学习型家庭创建情况(27.5%)C.1.1.1各级全民阅读学习型党政机关创建率及参与人数(24.7%)C.1.2.1各级全民阅读学习型企事业单位创建率及参与人数(24.0%)C.1.3.1各级全民阅读学习型人民团体创建率及参与人数(25.2%)C.1.4.1各级全民阅读学习型家庭创建率及参与人数(26.1% )D.目标要素(27.1%)D.1个人发展力(33.4%)D.1.1个人学习能力(28.1%)D.1.1.1非正式学习时间在整个学习时间的占比(31.6%)D.1.1.2掌握新知识新技能所使用的时间(33.8%)D.1.1.3人均最低受教育年限和文盲率(34.6%)D.1.2 个人适应能力(21.1%) D.1.2.1个人应聘新工作所需要的平均时间( 40.1%)D.1.2.2个人幸福指数提升(59.9%)D.1.3个人管理能力(24.6%)D.1.3.1个人时间管理能力(31.9%)D.1.3.2个人情绪管理能力(31.6%)D.1.3.3个人知识管理能力(36.5%)D.1.4个人创新能力(26.2%)D.1.4.1个人科技创新能力(33.6%)D.1.4.2个人文化创新能力(34.9%)D.1.4.3个人艺术创新能力(31.5%)D.2自主创新力(35.1%)D.2.1知识创造能力(34.2%)D.2.1.1专利申请授权量及每万人专利申请量(32.2%)D.2.1.2发明专利量及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34.4%)D.2.1.3三大科技文献检索系统论文发表量及每百万元科研经费支出论文发表量(33.4%)D.2.2知识产出能力(32.6%)D.2.2.1 新产品产值(22.0%)D.2.2.2高新技术产业新产品产值及其占产业总产值的比重(25.6%)D.2.2.3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及其占GDP的比重(25.6%)D.2.2.4文化创意产业产值及其占GDP的比重(26.8%)D.2.3知识扩散能力 (33.2%)D.2.3.1技术市场成交金额(31.7%)D.2.3.2技术引进金额(31.0%)D.2.3.3科技成果转化率(37.3%)D.3社会和谐度(31.5%)D.3.1公众对政府满意度(24.5%)D.3.2文明社区数量与比重(27.0%)D.3.3 环境质量指数(25.7%)D.3.4公安机关立案的刑事案件数/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22.8%)

六、全民阅读学习型社会构建指标解析

笔者将指标分为四个层次,分别是:目标层(一级指标层)、准则层(二级指标层)、方案层(三级指标层)、执行层(四级指标层)。同时按照SIPA模式,将目标层分为:保障要素、投入要素、过程要素、目标要素四类。

1.保障要素

在一级指标(目标层)的保障要素中,其二级指标(准则层)主要分为三类,分别是:立法保障、制度保障、组织保障。

立法保障是建设全民阅读学习型社会的根本,也是构建全民阅读学习型社会的顶层设计。依据我国立法原则,在国家层面需出台由全国人大审议并通过的“全民阅读法”及各级政府贯彻本法所推出的各项政策;在地方层面需出台按照各地经济与社会发展现状,推出由地方人大审议并通过的适应本地区的“全民阅读配套法规”,从而构成立法层面的一体两翼格局,使得全民阅读学习型社会的建设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制度保障是推进全民阅读学习型社会建设的依托。各级政府在贯彻、执行相关法律的基础上,制定一系列适应本地区发展实际的制度及考核指标,从而有序推进全民阅读学习型社会的建设。这些制度涵盖:发展规划、保障条件、鼓励引导、检查评价、专项研究等制度及其考核体系。此外,各级政府应针对本地区不同职业、不同年龄,以及针对城镇居民、农村居民、特殊群体(包括残障人士、少儿群体、困难群体等)等推出的相应举措及考核体系。

组织保障是推进全民阅读学习型社会建设的关键。全民阅读学习型社会作为一项有组织、有计划的活动,需要有专职机构及人员从事相应的工作,以确保全民阅读学习型社会各项建设任务的顺利实施。按照机构性质可以将全面阅读学习型社会组织机构分为官方与民间两类,两类机构职责各有不同,官方机构主要以协调、调配各类社会资源,强化宣传为主;民间机构主要以具体举办各项公益活动等为主,两者相互融合,互为补充。

2.投入要素

在一级指标(目标层)的投入要素中,其二级指标(准则层)主要分为基础设施建设、文化资源供给、相关经费投入和专项人员配置。

就基础设施建设而言,主要从四个方面入手,分别是:各级各类学习组织建设、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出版物发行载体建设及网络通信设施建设。各级各类学习组织主要是指各类学校、培训机构和民间学习团体。公共文化服务设施中,按照机构的类别分为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纪念馆、文化馆(站)、农家书屋、社区文化活动室等。出版物发行载体主要是各类书店和图书批发市场。网络通信设施主要是基于在线学习、数字阅读考虑而设计的指标。

就文化资源供给而言,按照文化资源的形式,分为出版物、广播电视节目、文化活动等。出版物是日常接触到的最直接的阅读物,包括纸质书报刊、电子书、电子杂志、各类学习网站、各类资源网站、各类数据库等。广播电视节目主要分为广播和电视两大类别。文化活动也是重要的文化资源,主要分为文化展览(图书博览会、图书订货会、书画作品展、各类主题文化展等)、文艺演出等。

就经费投入而言,主要分为政府对学习型组织机构的专项经费投入和其他组织机构对学习经费的投入。政府利用公共权力的优势,通过对阅读相关产品及活动的税收优惠减免政策、阅读产品及活动的配套专项资金,以及对先进人物、专题活动的奖励资金等方面强化投入,从而有力支撑相关活动的开展。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或基金会,以及家庭或个人等对学习经费的投入,同样是阅读活动开展的有力保障。值得一提的是,前者主要是政府对公众活动的专项经费投入,后者主要是对本单位或个人的经费投入,两者所涵盖的范围有所不同。

此外,还应当有一批专项从事与阅读活动相关的人员,即专项人员配置情况。按照机构的类别,分别是新闻出版广播电视机构人员、公共文化服务机构人员、阅读管理组织推广人员、各级教育机构人员。他们的数量、构成及服务人群占比是衡量全民阅读学习型社会建设水平的重要指标。

3.过程要素

在一级指标(目标层)的过程要素中,其二级指标(准则层)主要分为四大类,即阅读氛围营造、阅读参与热情、知识产权认知和全民阅读学习型组织建设。

就阅读氛围营造而言,主要从五个方面入手,分别是: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示范、新闻媒体宣传引导、户外媒体展览展示、互联网氛围营造、组织活动等。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作为从事公务活动的人员,代表的是国家形象,更需响应政府号召,从而达到身先垂范的作用。因此,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自身阅读量、自愿服务次数以及党政机关读书活动举办次数,都是营造良好阅读氛围的重要因素。此外,新闻媒体的宣传与引导、户外媒体展览展示、互联网氛围营造以及官方与民间举办的论坛、讲座、评选、读书会、读书沙龙活动等营造良好阅读氛围的必备条件。

就阅读参与热情而言,主要分为阅读机构的流通人次及阅读量、个人阅读情况及与阅读相关的消费支出、阅读组织机构的活动等三方面。阅读机构主要指各级各类书店、图书馆、农家书屋、社区书屋等。个人阅读情况可以从人均购买纸质读物的支出及占消费支出的比例、人均购买数字读物的支出及占消费的比例,以及人均文化消费的支出及占消费支出比例等方面予以衡量。此外,作为专门从事阅读活动相关的组织机构,其活动次数、参与人数及不同群体参与比例等对评价民众阅读参与热情具有重要作用。

民众对文化产品知识产权的认知度、购买与阅读正版读物的比例等,是衡量全民阅读学习型社会建设水平的重要因素。

全民阅读学习型组织建设是全民阅读学习型社会建设的根基和载体,在全民阅读学习型社会建设过程中,要推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家庭等单位的建设。

4.目标要素

在一级指标(目标层)的目标要素中,其二级指标(准则层)主要分为三大类,即个人发展力、自主创新力、社会和谐度等。

个人发展力主要包括学习能力、适应能力、管理能力和创新能力。这些能力除了常规教育和基础教育外,更多需要个体在整个人生过程中通过非正式学习锻炼和提升。个体保持学习的持久性和延续性,最终保证国家的竞争动力和创新活力。

自主创新力主要包括知识创造、产出和扩散能力。知识创造能力主要通过专利、论文予以衡量。发明专利最直观反映企业的产出状态,是企业研究开发的重要成果,论文则是科研院所研究开发成果的体现。知识产出能力主要通过新产品、高新技术产业新产品、高新技术产业、文化创意产业四个方面的产值予以考核。知识扩散能力主要通过技术成交金额和引进金额予以衡量。在考察三个方面能力的同时,通过各方面的比重来考察三个方面的效率。

社会和谐度主要通过公众对政府的满意度、文明社区数量与比重、环境质量指数、公安机关立案的刑事案件数(包括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四个方面予以衡量。前三个方面主要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人与自然进行正向考核,第四个方面主要是从经济社会进行逆向考核。

七、全民阅读学习型社会指标体系权重说明

对全民阅读学习型社会指标体系的权重的确定采用的是层次分析法。层次分析方法的原理是把复杂的问题分解为若干组成因素,将这些因素进行两两比较,确定同一层次中诸因素的相对重要性,并综合专家的判断以决定各因素相对重要性的总顺序。

在完成全民阅读学习型社会指标体系的构建之后,笔者以问卷调查的形式,按照层次分析法的原理,由数位专家在相互比较的基础上对各个指标进行打分。通过专家的打分,给出判断矩阵,并不断修正评判结果,最终使得各指标评分结论趋向一致。在此过程,结合专家的打分情况,笔者运用Matlab数学软件对判断矩阵的一致性进行检验,不断调整判断矩阵的元素取值,直至其满足层次分析法一致性检验的要求,最终来确定各层级指标权重。

对全民阅读学习型社会指标体系权重的确定方法如下:

步骤1:(构造判断矩阵)针对m个指标(元素),根据某一准则,将这m个指标进行两两比较,把第i个指标(i=1,2,…m)对第个指标的相对重要性记为aij(i=1,2,…m),这样构造的m阶判断矩阵如下,记作A=(aij)m×m

其中,aij代表相对于与其相关的一个层级元素ai较元素aj的重要性比例标度,在进行元素的两两比较时,通常采用1~9标度法。

表1 层次分析法数量标度

步骤2:(确定权重)计算判断矩阵A=(aij)m×m的最大特征值及其对应的特征向量W,将特征向量归一化,即可得相应的层次单排序的相对重要性权重向量w,对于单一准则下,需要进行一致性检验。

计算一致性指标CI:

计算一致性比率CR:

其中RI为随机指标,其取值如表2:

表2 随机指标及取值表

八、结语

开展对全民阅读学习型社会指标体系的研究,是推进全民阅读学习型社会、实现“以学习求发展、以阅读为体验”的重要方式。事实上,全民阅读学习型社会建设是一个全社会参与的,一个动态、渐进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发展、逐步完善的过程。尽管各国在设计指标时,在具体的规模、范围、层次的指标或指标值、权重等问题上,存在差异性或数值的偏差,但其核心指标具有共通性。因此,制定全民阅读学习型社会指标体系,稽考权重,既需参照一般规律,又需符合国情,才能真正构建起科学、有序、易操作的指标体系。

(作者单位:浙江万里学院)

参考文献:

[1]朱孔来,李俊杰.国内外对学习型社会研究的现状评述及展望[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9(4):136-144.

[2]朱敏,高志敏.终身教育、终身学习与学习型社会的全球发展回溯与未来思考[J].开放教育研究,2014(1):50-66.

[3]叶忠海.构建学习型城市评价指标体系框架的探讨[J].高等继续教育学报,2013(05):2-19.

[4]周素萍.学习型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的理论及构建[J].职教论坛,2014(03):45-49.

[5]朱新均.学习型社会建设的理念、路径和对策[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1 (1):3-11.

[6]顾明远,石中英.学习型社会:以学习求发展[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5-14.

[7]顾明远,石中英.学无止境:构建学习型社会研究[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06.

[8]王鹏,李健,张亮.中部地区自主创新能力评价及提升路径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 2011(5):37-46.

猜你喜欢

学习型全民指标体系
2022城市商业魅力指标体系
全民·爱·阅读
五环节自主学习型教学模式改革初探
网络空间攻防对联合作战体系支援度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做学习型父母 和孩子共成长
层次分析法在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应用
可持续全民医保
供给侧改革指标体系初探
全民健身 参与快乐
新时期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思考和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