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协同护理模式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2016-06-15王燕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神经内科湖南长沙410000

中国现代医生 2016年10期
关键词:协同护理生活质量神经功能

王燕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神经内科,湖南长沙 410000



协同护理模式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王燕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神经内科,湖南长沙410000

[摘要]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接受协同护理模式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5年4月收治的脑梗死患者122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1例。对照组行优质护理服务,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协同护理模式,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生活质量及心理状况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前神经功能缺损情况、生活质量及心理状况无显著差异(P>0.05),经护理干预后均得到明显改善,观察组护理后NIHSS评分及BI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护理后SDS、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协同护理模式在脑梗死患者护理中应用,能有效提高其自护能力,可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对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值得推广。

[关键词]脑梗死;协同护理;神经功能;生活质量

脑梗死是临床较为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具有较高的死亡率与致残率。由于脑梗死的发生可导致神经功能缺失,因此存活患者生活功能可出现不同程度下降,生存质量较差。研究发现[1],对于脑梗死患者,在早期给予优质、全面的护理配合,能有效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改善预后。协同护理是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通过鼓励与协调患者及其家属参与护理过程,提高其自我护理能力,从而改善护理质量。本研究主要探讨协同护理模式的临床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6月~2015年4月收治的脑梗死患者122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61例,男34例,女27例,年龄53~76岁,平均(65.3±3.2)岁;发病至入院时间3~72 h,平均(26.1±2.2)h;梗死部位:脑干9例,小脑11例,脑叶18例,基底核区23例。对照组61例,男36例,女25例,年龄56~78岁,平均(66.1±3.4)岁;发病至入院时间2~72 h,平均(26.4±2.1)h;梗死部位:脑干8例,小脑10例,脑叶17例,基底核区26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符合脑梗死诊断标准[2];发病至入院时间≤72 h;经治疗后生命体征稳定;与本研究配合。排除标准:重要脏器严重功能不全;意识不清或昏迷者;精神疾病患者。

1.2方法

1.2.1对照组对照组实施优质护理,采用护理责任制,给予患者优质的心理护理、饮食护理、舒适护理及康复训练等,具体方法:①心理护理:责任护士对患者心理状况进行了解,根据具体情况同患者积极交流,向患者介绍疾病相关知识,消除患者焦虑与紧张情绪。多安慰、鼓励患者,耐心倾听患者诉求,并列举以往成功康复病例,帮助患者建立康复信心。可以通过播放患者喜欢的音乐、培养患者兴趣等方式,使其保持舒畅的心情。②饮食护理:给予患者高维生素、高蛋白与高纤维素饮食,尽量减少高胆固醇、高盐及高脂食物的摄入,鼓励患者多进食新鲜水果与蔬菜,为患者提供可口、丰富的菜食。存在吞咽困难者,可使用鼻饲给养方式,提供机体所需的营养成分。③舒适护理:每周为患者剪指、趾甲,协助患者更换衣物及翻身,每日为患者进行擦浴,骨突出处给予软垫保护,防止褥疮发生。尽量保持病室安静,在护理过程中减少噪音,将室内温度设置为22℃,湿度设置为65%,为患者创造良好的病室环境,使患者保持良好睡眠。④康复训练:患者病情稳定后,实施早期综合康复训练,由专业康复人员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康复计划,在护理人员指导下实施起坐训练、翻身训练、肢体被动与主动运动训练、语言训练、上肢功能训练等,康复训练需循序渐进,在训练过程中可对患者进行推拿按摩,提高康复效果。

1.2.2观察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协同护理干预,具体方法为:①对患者情况进行全面评估,同患者及其家属积极交流,对病情进行讨论,并明确患者所需的护理服务,安排责任护士对协同护理的概念、作用及具体内容进行介绍,增强患者关于协同护理的认知,取得患者信赖。每周定期对患者家属进行集体宣教,通过发放画册、健康手册和播放图片、视频等方式对脑梗死的相关知识进行宣传,提高家属的配合度。②组织病友及家属联谊,邀请患者及其家属、康复医师、内科护士等参与联谊会,可让康复效果显著的患者进行榜样说教,传输自身配合护理的经验。以患者家属为主导,并制作病友联系卡,使患者能更方便地交流与相互鼓励。③积极动员患者及其家属参与护理过程,责任护士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脑梗死康复训练的内容及目的,指导家属监督患者康复训练的完成情况,并指导家属如何激励患者,使患者能积极配合训练。鼓励患者与患者家属在遇到问题时与护理人员及病友讨论,集思广益。

1.3观察指标

分别在护理开展前与护理后2个月对两组患者进行评估。通过NIHSS(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对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进行评价,NIHSS采取10分制,分值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呈正相关性。通过BI(日常生活能力量表)对患者生活质量进行判定,共包括10个项目,满分100分,分值与生活质量呈正相关性[3]。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心理状况,采用SAS(焦虑自评量表)与SDS(抑郁自评量表)进行评价,SAS采用100分制,50分为临界值,分值与焦虑呈正相关性;SDS采用100分制,53分为临界值,分值越高,抑郁程度越严重[4]。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神经功能比较

两组患者护理前NIHSS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经护理干预后均有明显改善,观察组护理后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NIHSS评分比较(±s,分)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NIHSS评分比较(±s,分)

组别 n 护理前 护理后 t值 P值观察组对照组t值P值61 61 5.92±1.23 6.02±1.18 0.458 0.647 4.11±0.89 4.85±1.06 4.175 0.000 9.311 5.761 0.000 0.000

表3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SDS、SAS评分比较(±s,分)

表3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SDS、SAS评分比较(±s,分)

组别 n SDS护理前 护理后 t值 P值观察组对照组61 61 14.384 8.573 t值 P 值56.35±4.82 55.91±4.76 0.507 0.612 43.21±5.26 48.18±5.19 5.253 0.000 SAS护理前 护理后 t值 P值0.000 0.000 52.47±5.01 52.47±5.01 0.189 0.849 40.18±5.63 44.25±5.52 4.031 0.000 12.736 8.612 0.000 0.000

2.2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比较

两组患者护理前生活质量无明显差异(P>0.05),经护理干预后均得到显著改善,观察组护理后BI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BI评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BI评分比较(±s,分)

组别 n 护理前 护理后 t值 P值观察组对照组61 61 11.306 8.121 0.000 0.000 t值 P值60.42±8.74 60.14±8.68 0.177 0.859 76.38±6.72 72.11±7.56 3.297 0.001

2.3两组患者心理状况比较

两组患者护理前心理状况相似(P>0.05),经护理干预后均有显著好转,观察组护理后SDS、SA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均明显较低,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3。

3 讨论

脑梗死具有较高的危险性,对患者健康及生活质量有严重影响。脑梗死患者由于神经功能受损,可出现不同程度的肢体功能障碍,需接受长期康复训练。有研究发现[5],在脑梗死患者康复过程中,通过应用优质、全面及合理的护理服务模式,可提高护理质量,增强患者依从性,改善康复效果及患者生活质量。

协同护理是指在护理过程中,患者及其家属积极参与的一种新型模式,该模式能鼓励患者及其家属充分发挥自护能力,同时发挥护理人员的协调功能,将护士、患者、家属有机结合,最大限度提高护理质量[6]。有学者指出[7],协同护理能有效提高患者及其家属对脑梗死的认知水平,增强其康复意识,从而提高其护理依从性。有研究发现[8],协同护理模式可为护患双方建立相互信任、相互依靠的关系,可充分调动患者及其家属的积极性,从而避免被动接受护理的弊端。同时在协同护理模式中,能够将心理护理、健康宣教、康复训练等护理方法进行结合,还可以实现院外护理。国内较多报道对协同护理的临床效果进行了分析,发现该模式能有效提高患者自我护理能力,促进功能恢复,改善生活质量[9,10]。本研究中,对观察组患者实施协同护理,结果显示护理后NIHSS及BI评分同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果与相关文献报道一致[11]。

目前国内对于协同护理模式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临床护理方面,而对于该模式应用于心理干预方面的研究报道较少。有学者指出[12],脑梗死患者生活质量下降,易出现多种负性情绪,需要更多的心理护理。有研究发现[13],协同护理模式还能对患者心理状态进行改善,减少其不良情绪与心理障碍,从而更有利于临床康复。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护理后SDS、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可能与该模式能使患者与家属共同面对疾病、患者自身得到认可与鼓励有关。

协同护理模式以现有的医疗资源,最大程度地调动患者及其家属的护理能力,通过对健康护理集体的协同作用进行强化,使护理质量得到有效提高,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14]。但同发达国家比较,我国协同护理方法较为单一,对整体格局的把握不足。另有学者认为[15],国内协同护理模式还存在一定不足,如护理团队涉及范围较小,对多学科联合策略的重视度不足等,还需在实践中不断改进。不断对协同护理的理念及知识进行普及,成立专业的协同护理团队,培养高素质的护理人才等,可使协同护理模式在临床中更好开展。

综上所述,在脑梗死患者护理中应用协同护理模式,能有效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但本研究观察时间较短,且纳入样本量小,需更多大样本前瞻性研究对所得结论予以进一步证实。

[参考文献]

[1]顾冬梅,任燕,单君,等.协同护理模式在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锻炼中的应用[J].江苏医药,2014,40(15):1835-1836.

[2]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撰写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J].中国全科医学,2011,14(35):4013-4017.

[3]崔沐,韩纯洁.脑梗死患者生存质量的效果分析[J].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2012,11(4):356-358.

[4]段泉泉,胜利.焦虑及抑郁自评量表的临床效度[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2,26(9):676-679.

[5]余爱华,夏寒英,唐亚兰,等.协同护理模式对脑梗死患者生活质量及心理状态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3,32(7):1578-1579,1619.

[6]程坤,陈雯,沈朋,等.协同护理模式在外伤性颅脑损伤术后并发脑梗死临床护理中的应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5,34(6):751-753.

[7]李铀氢,钟玉杰,杨明珠,等.协同护理模式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展望[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3,29(29):63-64.

[8]陈鸿芳,吕媛,尹薇,等.协同护理模式对脑卒中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陕西医学杂志,2015,44(8):1101-1102,1103.

[9]赵雪萍,薛小玲,卢珏,等.协同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生活方式影响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18):1664-1666.

[10]贺艳霞,葛卉玲,张丽,等.协同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障碍恢复的影响[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3,26(2):198-199.

[11]翟程花.协同护理对住院脑卒中患者主要照顾者照顾负担的影响[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4,17(18):133-134.

[12]秦蕾,冀蓁.协同护理模式对偏瘫患者躯体、心理及生活方式的干预[J].职业与健康,2015,31(8):1093-1095.

[13]刘燕,崔永生.医护协同模式对医护关系影响的研究[J].中国保健营养,2015,25(15):8-9.

[14]陆乔玉.协同护理模式对脑卒中康复患者自理能力的影响[J].辽宁医学院学报,2014,35(4):89-91.

[15]常红娟,高敏,桑文凤,等.协同护理模式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13,27(11):966-967.

The effect of collaborative care model on the recovery of neurological function and the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

WANG Yan
Department of Neurology,Xiangya No.2 Hospit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Changsha 4100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collaborative nursing model on patients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 Methods A total of 122 patients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une 2013 to April 2015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and divided into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according to the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61 cases in each group.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given high quality nursing service while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nursed with collaborative nursing model on the basis of the nursing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recovery of neurological function,quality of life and the improvement of psychological status of the patients in the two groups were observed before and after care. Results The neurological deficits,quality of life and psychological status of the patients in the two groups showe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fore nursing care(P>0.05),but they were significantly improved after the nursing intervention. After nursing,the NIHSS score and BI scor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1). The scores of SDS and SA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highly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1). Conclusion The collaborative care model in the nursing care of patients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ir self-care ability and promote the recovery of neural function and is significant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which is worthy to be popularized.

[Key words]Cerebral infarction;Collaborative care;Neurological function;Quality of life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9701(2016)10-0160-04

收稿日期:(2015-12-01)( 2016-01-06)

猜你喜欢

协同护理生活质量神经功能
间歇性低氧干预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协同护理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围手术期的疗效评价
协同护理模式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及心理状态的影响
协同护理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管理作用
协同护理模式预防产后抑郁症的效果观察
不同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的脑梗死患者血尿酸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辛伐他汀对脑出血大鼠神经功能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探讨
针刺改善血管性痴呆神经功能缺损和日常生活能力2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