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正畸联合修复治疗牙缺损伴牙颌畸形临床疗效观察

2016-06-15熊连珠

中国医疗美容 2016年10期
关键词:牙列前牙畸形

熊连珠

正畸联合修复治疗牙缺损伴牙颌畸形临床疗效观察

熊连珠

(驻马店市第一人民医院 口腔科,河南 驻马店 463000)

目的 研究分析正畸联合修复治疗牙缺损伴牙颌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8月至2015年8月我院收治的牙缺损伴牙颌畸形患者92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采用正畸治疗,观察组采用正畸联合修复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有效率。结果 观察组临床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正畸联合修复治疗牙缺损伴牙颌畸形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减轻患者病情,值得推广。

正畸;修复治疗;牙缺损;牙颌畸形;临床效果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现如今对于美的要求也在不断上升,而采用正畸治疗牙颌畸形的患者比率逐渐增加[1]。而牙颌畸形通常会伴有牙缺损,对于牙缺损患者可以采用义齿修复手术,但是通常很难取得令患者满意的效果,因此采取何种有效措施治疗牙缺损伴牙颌畸形成为研究的热点[2]。在本次研究中对我院收治的92例牙缺损伴牙颌畸形患者,分别给予正畸联合修复治疗和单纯正畸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现将结果示下。

1 资 料 与 方 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8月至2015年8月我院收治的牙缺损伴牙颌畸形患者92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6例。对照组男28例,女18例;年龄18-47岁,平均年龄为(29.9±3.1)岁;其中由事故引发的外伤牙缺损13例、由牙齿磨损引起的牙缺损5例、由龋病引起的牙缺损10例、由牙齿受酸蚀引起的牙缺损9例、由先天性牙齿发育引起的牙缺损9例;牙颌畸形患者中双颌前突10例、单颌前突8例、闭锁颌5例、前牙反颌9例、后牙锁颌3例、上前牙扭转7例、下第二磨牙前倾4例。观察组男29例,女17例;年龄17-46岁,平均年龄为(29.3±3.3)岁;其中由事故引发的外伤牙缺损12例、由牙齿磨损引起的牙缺损6例、由龋病引起的牙缺损9例、由牙齿受酸蚀引起的牙缺损11例、由先天性牙齿发育引起的牙缺损8例;牙颌畸形患者中双颌前突11例、单颌前突6例、闭锁颌3例、前牙反颌10例、后牙锁颌4例、上前牙扭转7例、下第二磨牙前倾5例。两组性别、年龄、缺损原因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知情并自愿签署同意书,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为审核通过,具有研究价值。

1.2 方法 观察组首先对患者进行口腔检查,然后拍摄全口曲面断层片和头颅侧位定位片,然后制作口腔牙齿的模型,在进行全面分析后进行先修复后正畸的方法治疗。对于有龋洞的患者需要首先治疗龋齿然后再进行牙齿形态修复;对于具有外伤、牙齿磨损以及受到酸蚀后出现的牙缺损需要采取相同方法先恢复牙齿形态后进行正畸治疗。具体方法为:首先使用直丝弓进行固定矫正,然后在1年的正畸治疗后使得患者牙齿排列整齐,前牙覆盖正常,后牙咬合正常。如果患者在正畸时修复的患牙出现正畸阻碍可以将其修复体取出,在正畸1年后对其进行重新修复,治疗时间为1.5年。对照组对所有具有龋齿,牙齿出现外伤、酸蚀以及发育异常的患牙直接进行正畸治疗,采用直丝弓进行固定矫正,治疗时间为1.5年。

1.3 疗效判定标准

(1)显效[3]:患者治疗后修复体形态、体积和同名牙相同,其外形美观,前牙覆盖关系和后牙咬合关系均基本恢复,正畸后牙部位稳定,未出现松动感,语言和咀嚼功能恢复正常,部分原有颞颌关节紊乱等症状显著缓解。(2)有效:患者治疗后修复体形态、体积和同名牙相同,其外形美观,前牙覆盖关系和后牙咬合关系均有所好转,正畸后牙部位稳定,未出现明显松动,语言和咀嚼功能有所恢复,部分原有颞颌关节紊乱等症状有所减轻。(3)无效:患者治疗后修复体形态一般,前牙覆盖关系、后牙咬合关系、语言和咀嚼功能无任何好转,各项临床症状无改善,甚至严重。总有效=显效+有效+好转。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8.0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用n(%)表示,行χ2检验,P<0.05表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观察组临床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治疗有效率对比[n(%)]

3 讨 论

牙颌畸形的主要发生原因为先天遗传因素、后天环境因素所导致儿童在发育时出现牙齿、颌骨以及颅面发生畸形。在后天环境因素中,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①可能为患者在胎儿时期,母亲接受了过量的放射线、外伤以及患病等原因从而使得胎儿出现先天性牙颌面畸形;②患者出现佝偻病等疾病促使发生先天性牙颌面畸形;③患者在婴儿时期母亲在进行人工喂奶时,奶瓶的位置或喂奶姿势不正确使得发生天性牙颌面畸形;④患者幼时具有咬下唇、吮指等不良生活习惯所致;⑤患者在替牙时出现乳牙早失、多生牙等情况所致。对于此类患者治疗的主要需要根据患者缺牙的情况、前牙错位情况以及患者对于牙齿美观的需求来进行系统全面的考虑,从而制定出有效治疗方案[4-5]。

成年患者的骨组织代谢比较慢,并且牙齿移动的范围很小,所以通常只能够移动很小距离,在治疗后还需要保证前牙间隙的美观。在对患者进行修复治疗后,后牙因为对于美观的影响不大,因此在能够满足咬合功能后关闭间隙,从而尽可能减少修复治疗的发生率,而对于成人陈旧性拔牙间隙关闭困难,所以只能够进行修复治疗。对于牙缺损伴牙颌畸形患者采用正畸联合修复治疗不仅能在满足咬合功能的情况下有效关闭间隙,尽量避免正畸移位后出现反弹复位,所以需要控制好烤瓷牙的修复时机[6-7]。一般需要在正畸移位到正常位置并且保持一端时间等到稳定后进行烤瓷牙修复,但是对于一端基牙位置正常,另一端在治疗后出现固定桥修复的患者可以将保持时间减少,其主要原因为修复体能够具有显著永久性保持器的作用。在本次研究中,采用正畸联合修复治疗的观察组临床治疗有效率达到97.83%,显著高于采用单纯正畸治疗对照组的80.4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与刘本昭[8]的研究结果相类似。说明采用正畸联合修复治疗牙缺损伴牙颌畸形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帮助患者矫正排齐牙列,纠正牙列偏斜的中线,调整好咬合关系。

综上所述,正畸联合修复治疗牙缺损伴牙颌畸形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减轻患者病情,值得推广。

[1] 邱华刚.牙列缺损伴牙颌畸形患者的正畸与修复治疗安全性研究[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7(15):42-43.

[2] 赵连章,杨海清.观察正畸与修复联合治疗牙列缺损伴牙颌畸形的疗效[J].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5,2(02):52,55.

[3] Enright S, Humphrys A K, Rea G, et al. Globodont ia in the Otodental Syndrome: A Rare Defect of Tooth Morphology Occurr ing with Hearing Loss in an Eight-Year-Old[J]. Dental Update, 2015, 42(10):116-136.

[4] 刘柳芳,黄文荣,王世清.正畸联合修复治疗牙列缺损伴牙颌畸形的临床效果分析[J].吉林医学,2013,34(34):7170-7171.

[5] 吴细霞,顾梦.正畸联合修复疗法在牙列缺损伴牙颌畸形中的应用[J].中国美容医学,2014,23(22):1919-1921.

[6] Jie W, Xie F, Liu G, et al. Fatigue failure study of resin inlays in the restoration of tooth defect[J]. Journal of Practical Stomatology, 2013, 29(1):86-89.

[7] 阮姝婕,张智勇,唐晓军,等.先天性下唇下颌正中裂的手术治疗及文献回顾[J].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2014,25(04):221-223.

[8] 刘本昭.牙缺损伴牙颌畸形的联合治疗效果分析[J].中外医疗,2013,32(13):5-6.

熊连珠(1967-), 女,汉族,河南上蔡人,本科学历,副主任医师。

猜你喜欢

牙列前牙畸形
平山病合并Chiari畸形1例报道
口腔正畸治疗牙周病致前牙移位患者的效果探讨
实时动态四维超声产前诊断胎儿畸形的临床意义
牙列间隙患者正畸与修复治疗后复发的临床分析
口腔正畸联合修复治疗在牙列缺损合并牙颌畸形患者中的应用
托槽类型对前磨牙拔除病例前牙转矩控制的比较
口腔正畸治疗牙周病致前牙移位的临床疗效
正畸与修复联合治疗牙列缺损伴牙颌畸形的应用效果分析
腹痛难忍:生殖道畸形惹的祸
玻璃纤维桩在前牙残根残冠修复中的临床应用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