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伊斯特伍德影片中的英雄形象分析

2016-06-14张煜吕黛

电影文学 2016年11期
关键词:电影艺术

张煜 吕黛

[摘要]在美国电影史上,很多优秀的电影艺术家创作出一部又一部经典作品。这些影片不但能够超越时代,具有恒久的审美价值,也清晰地标注了电影艺术的发展脉络。克林特·伊斯特伍德的作品便是如此。在半个多世纪的从影生涯中,他塑造了许多经典的英雄形象。伴随着这些形象的变迁与审美内涵的多样化,伊斯特伍德的影片也从浪漫主义逐步走向现实主义。本文从西部与城市牛仔形象、“反英雄”人物、女性英雄三方面,分析了伊斯特伍德影片中的英雄人物。

[关键词]伊斯特伍德;电影艺术;英雄形象

在美国电影史上,很多优秀的电影艺术家创作出一部又一部的经典电影作品。这些影片不但能够超越时代,具有恒久的审美价值,也清晰地标注了电影艺术的发展脉络与趋向。克林特·伊斯特伍德的电影便是如此。他与大银幕结缘半个世纪之久,作为演员兼导演的他,曾塑造出很多生动可感、性格分明的人物形象,而其中尤以英雄人物给人印象最为深刻,也集中体现了伊斯特伍德的电影成就。

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伊斯特伍德凭借三部镖客电影,在大银幕上建构起美国影史上最经典的西部牛仔形象。随着西部电影的由盛转衰,伊斯特伍德影片中的人物形象也开始呈现多元化发展,随着一系列以都市为背景的优秀犯罪片的出现,伊斯特伍德的电影不但成为动作电影的典范与风向标,也塑造出许多充满正义感与传奇色彩的硬汉英雄。同时,由于影片融入了更多社会现实内容,影片的审美维度也进一步丰富和拓展。20世纪90年代开始,伊斯特伍德的影片仍以“英雄路线”为核心,但其影片更具现实主义风格。其英雄人物形象也更加多元化、复杂化。这一变化既体现了伊斯特伍德本人电影艺术的成熟,也表明当代电影审美文化的变迁。本文从西部与城市牛仔形象、“反英雄”人物以及女性英雄三方面,分析伊斯特伍德影片中的英雄人物。

一、西部与城市牛仔形象

伊斯特伍德既是一个成功的演员,也是一名优秀的导演。他参演和执导的多部影片都获得了很大的成功。他为观众塑造了许多经典的人物形象,特别是“牛仔”这一极具符号特征的英雄类型。从西部片到城市犯罪片,虽然“牛仔”的视觉符号在变化,但属于牛仔的精神内核却始终存在。

伊斯特伍德的银幕生涯从西部片开始。他的几部经典影片,即“镖客三部曲”,都是出现在美国西部片呈现衰落的时期。与伊斯特伍德合作的意大利导演塞尔乔·莱昂内打破了模式化已久的西部电影。虽然牛仔、马、手枪、荒漠等视觉符号以及个人英雄主义叙事仍在影片中占据着核心位置,但影片突破了西部片一贯的浪漫情调、炫技表现和鲜明的道德立场,而是在渲染氛围,表现人物精神世界以及丰富人物形象上进行了更多的审美拓展。伊斯特伍德为西部牛仔影片带来新的审美质素。牛仔从高高在上的英雄人物,走向世俗化;人物从扁平化、单向度,向立体式、多样化发展。这也表明了观众审美走向的变化。

在西部牛仔时期,伊斯特伍德的电影尤以《黄金三镖客》最为成功。影片以美国南北战争的混乱时局为叙事背景,塑造了三个性格迥异、轮廓鲜明的男性形象。从叙事上看,影片层次分明,内容饱满,有着丰富的审美空间。片中实际上并没有严格的所谓好坏、美丑之分,也没有鲜明的道德立场,而是多了几分冷峻色彩。主人公在影片中语言寥寥,其正义感的体现,更多的是建立在“人之常情”之上,并不比普通人的精神境界来得崇高。并且,影片借赏金猎人的视角,展现了美国南北战争的荒诞。一名醉酒的上尉,踉跄地拿着酒瓶告诉主人公“谁的酒比较多,可以灌醉士兵,然后送上战场当炮灰,他就是赢家”。为了占领一架毫无战略意义的桥,上尉不得不听令于上司,让他的士兵发起一次次进攻,许多年轻人命丧于此。这些画面很容易令人想起美国著名作家克莱恩《红色英勇勋章》中荒诞的战争场景。这一真实的历史镜像与西部牛仔的结合,为影片增添了不少魅力。此外,影片中主观镜头与长镜头的结合,又十分微妙地表现了人物的心理空间。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突破了美国传统西部片的旧有模式。这些新元素的添加,使得伊斯特伍德的西部片获得了很大的成功,也为其奠定了美国电影史上不可取代的艺术地位。

当西部片逐渐走向衰落后,伊斯特伍德开始将视线转向城市。虽然叙事背景和空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牛仔的神话却依然继续。在都市背景下,伊斯特伍德塑造了很多充满正义感和责任心的英雄人物形象。例如,《肮脏的哈利》中警探与冷血杀手之间的精彩博弈;《独行铁金刚》中倔强的追逐逃犯的库根;《太空牛仔》中临危受命的老宇航员柯文;《老爷车》中为了朋友和尊严再次披挂上阵的老兵沃尔特。可见,在伊斯特伍德以城市为背景的英雄叙事里,叙事与人物形象都渐趋多样和真实丰满。这些故事既保留了西部影片的精神内核,契合美国传统文化中的英雄崇拜,又与现实生活相对接近,映射出一定的社会问题。这是伊斯特伍德影片成功的原因。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期间,伊斯特伍德又拍摄了一部西部牛仔片《不可饶恕》。这部影片为其赢得了包括最佳导演和最佳影片两个重量级奥斯卡奖项。影片讲述了三个赏金猎人共同追杀暴徒的故事。梦想成为牛仔的年轻人与弃恶从善的老枪手这两个主人公,都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牛仔,他们与伊斯特伍德此前所塑造的诸多西部牛仔形象大相径庭。影片没有了传统西部片的浪漫主义色彩,而是充满沧桑、深沉又略带温情的现实主义感。虽然西部片的衰落已经不可阻挡,但这部影片被肯定也表明了观众心中仍有牛仔情结,也表明了伊斯特伍德在电影艺术上的成熟和新的成就。

二、“反英雄”人物

在伊斯特伍德的影片中,也有许多令人印象深刻的反英雄(anti-hero)人物形象。这些人物与传统的英雄定义有着很大的区别。他们或身上有诸多与传统英雄不符的人性弱点,经历了从令人厌恶到被人接纳和肯定的过程;他们或本是普通人,在困难和危险面前表现出惶恐与胆怯,最终走上磕磕绊绊的“英雄之旅”;他们或有着崇高的理想,却缺乏实现英雄梦的能力,等等。传统英雄的脸谱化,与“反英雄”人物的多样性相比,显然后者更具亲和力与戏剧性。

《不可饶恕》中的“库费小子”,《老爷车》里的沃尔特,《美国狙击手》里的凯尔等,都是伊斯特伍德电影中典型的“反英雄”人物。他们反英雄的一面又不尽相同。这些形象与标准化的传统英雄形象截然不同,赋予了影片独特的审美气质和叙事张力。例如,《不可饶恕》里梦想成为真正牛仔的“库费小子”是个近视眼,最多能看到50码远,以至于差点误伤了前来寻找他合作的威廉·莫尼和奈德。以往西部片中的“对决”就在电光火石之间,胜负立分,生死立判,而《不可饶恕》中却没有这种牛仔之间的公平对决。库费小子趁第二个牛仔上厕所时,连开三枪将他射杀。《老爷车》中的越南老兵沃尔特始终受困于战争的阴影当中,离群索居,性格孤僻。《美国狙击手》也没有大篇幅地去表现战争场面和凯尔的英勇,而是以战争为叙事背景,展现其对个体生活的影响。

在这些影片中,“反英雄”人物从某种程度上说都具有一定的悲剧性,这体现出电影创作者视角的变化和立场的重置。导演从这些“反英雄”人物的视点出发,引出诸多现实社会中普通人所面临的生存困境。人性、宗教、道德信仰、种族问题等,在伊斯特伍德的这些影片中都有所涉及。例如,《老爷车》中,导演以一个孤独的退伍老兵的生活经历,引出暴力、宗教信仰以及种族偏见等社会问题。虽然,在这些影片中,导演对美国西部片的英雄主义和暴力元素皆有沿用,但与此前西部片中的牛仔和城市硬汉相比,其颠覆性叙事是极为明显的。其中,最突出的是对暴力的思考。以暴制暴在传统西部片中是一种社会秩序重建、快意恩仇的手段,但在这些“反英雄”人物身上,显然暴力并没有扮演这样一个角色。反而是暴力的伤害被更多地凸显出来。正如伊斯特伍德对《不可饶恕》的看法:“人们可以从中看到一次复仇的成功, 不过, 在这个故事里实际上任何人都无所得, 甚至人人都有所失, 失去了他们自己或者他们生命的一部分。这就是当人们为了复仇而热衷于暴力的时候所发生的事情。”对暴力现实主义式的审视与质疑,消解了英雄电影的传奇色彩,增加了更多的人文性内容。

三、女性英雄形象

伊斯特伍德在其从影的半个多世纪当中,塑造了许多脍炙人口的银幕硬汉形象。实际上,在他的英雄叙事中,并非清一色的男性世界,女性英雄虽然不多,但也令人印象深刻。伊斯特伍德影片中女性英雄的加入,与20世纪女性主义在文学与艺术领域的兴盛不无关系。强调女性的独立,享有与男性平等的社会权力是女性主义批评理论的核心命题。从20世纪后期开始,美国电影中女性英雄形象越来越多。例如,《杀死比尔》里的黑曼巴,《饥饿游戏》里的凯特尼斯,《永不妥协》中的布罗克维奇以及《末路狂花》中的两位女主人公塞尔玛和路易斯。这些人物形象不仅向观众展现了女性身上所具有的,并不比男人逊色的英雄气质,也揭示了现代社会女性所面临的种种生存困境。

伊斯特伍德的《百万美元宝贝》和《换子疑云》也堪称女性主义电影的优秀作品。两部影片中的女性都具有超越常人的坚韧与勇敢。在伊斯特伍德导演的女性英雄影片中,可以看到对英雄传奇叙事的进一步消解。

影片从日常叙事出发,从英雄大情怀转向对小人物的情感书写。她们的付出不是为了除暴安良,匡扶正义,而是出于自我认同的需要,出于对现实命运的反抗。例如,《百万美元宝贝》里,拳台一直以来是体现男性力量与气质的典型象征。伊斯特伍德却选择女性成为拳台上的主角。女主人公麦琪在成为一名职业拳手之前,从未有过稳定的生活。她13岁开始洗盘子、当女招待,年过30依然单身,收入微薄。在快餐店工作的她,甚至捡拾客人剩下的牛排充饥。“在成长的过程中,她只知道一件事,自己是个垃圾。”麦琪想要证明自己的决心和不懈的努力终于让一直拒绝她的教练弗兰克回心转意。虽然弗兰克带着麦琪一路过关斩将,走上了事业巅峰,但麦琪最终却因为拳台上的一次意外,走向命运悲剧。《百万美元宝贝》中的女性形象褪去了英雄的传奇色彩,转而透射出浓郁的悲情意识。影片以英雄叙事为表象,揭示了现代社会人的生存困境与精神上的孤独本质。这部影片体现了导演深切的人文情怀,也是其对暴力省思的继续。

伊斯特伍德另一部以女性为主人公的影片《换子疑云》也同样表达了现代社会人的孤独。影片中既有显性的暴力,也有对社会隐性暴力的揭示。单亲母亲、连环杀手、失踪的孩子、冷漠的政府与警局,这一切都指向现代社会的诸多问题。社会暴力引起的个体安全感丧失、政府与警局的官僚作风所导致的信任危机、单亲家庭的诸多问题等。克莉斯汀以一己之力与国家机关进行对抗,坚持法庭的裁判有误,甚至终其一生都在寻找失去的儿子。其中,男孩父亲这一男性形象的缺失以及作为社会主导的男性话语所施加的暴力,体现出导演审视生活的独特视角和对社会问题的思考。

综上所述,伊斯特伍德在其半个多世纪的从影生涯中,塑造了许多经典的英雄人物形象。伴随着英雄形象的变迁与审美内涵的多样化,伊斯特伍德的影片也从浪漫主义逐步走向现实主义。这些人物形象,折射出电影创作者对现实生活和生命本质的思考,赋予了影片深沉与独特的审美境界。

[参考文献]

[1] 吕远.“英雄的历程”——好莱坞主流故事模型分析[J].当代电影,2010(10).

[2] 杨茜.克林特·伊斯特伍德电影导演艺术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15.

[3] 史丽萍.伊斯特伍德与好莱坞电影中的英雄情结[J].电影文学,2015(24).

[4] 贾婷.一个倔老头的“终极关怀”——电影《老爷车》所带来的人类学思考[J].小说评论,2013(S1).

[5] 林冬梅.克林特·伊斯特伍德:从“西部牛仔”到“全能大师”[J].电影,2007(12).

猜你喜欢

电影艺术
家国构想与民族仪式的交合同构
中国电影IP创作的文化伦理反思
后现代语境下的电影身体
关于新千年以来武侠电影流变的理性审视
全球化纪录片的中国之路
微电影的商业模式创新
论当下电影艺术在日常生活审美化中的表现
中国反法西斯战争电影创作的历史得失思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