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十堰市蔬菜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

2016-06-14杨朝辉

长江蔬菜 2016年9期
关键词:蔬菜基地十堰市面积

杨朝辉



十堰市蔬菜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

杨朝辉

杨朝辉,湖北十堰市蔬菜办公室,茅箭区柳林路15号行署院内,442000,电话:15072906401,E-mail:1160996671@qq.com

导读:十堰市位于湖北省西北部,汉水中上游,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建市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蔬菜产业发展,确立了“城郊土地以菜为主,城郊农民以菜为业,城郊政府以菜为责”的指导思想。“十二五”时期,抢抓机遇,启动了十堰市历史上最大规模的蔬菜基地建设工程——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新建蔬菜基地项目,全市新增了一批蔬菜基地,扩大了生产面积,稳定了市场供应,增加了农民收入,推动了蔬菜产业的发展。在推进产业发展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亟待解决。

十堰市蔬菜生产的自然条件优越,是安全优质蔬菜种植适宜区。建市40多年来,历届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菜篮子”工程。经过长期努力,蔬菜产业已经发展成为全市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但随着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实施,0.33万hm2以上的蔬菜基地被淹没。“十二五”期间,十堰市蔬菜产业面对挑战,抢抓机遇,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笔者对十堰市“十二五”期间蔬菜生产状况进行了统计与分析,在剖析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发展对策,期望能够对十堰市蔬菜产业发展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1 十堰市蔬菜生产现状

1.1种植面积、产量、产值及比重情况

从表1可以看出,蔬菜生产已成为十堰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2011-2015年,蔬菜产值从占种植业产值的30.78%上升到38.04%;受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淹没蔬菜基地影响,2012年蔬菜种植面积较2011年下降0.45万hm2,随着新建基地建设进度的加快,种植面积回升,2015年已达到7.71万hm2;“十二五”期间,十堰市蔬菜生产的总产量一直处于稳步上升态势,2011年总产量139.8 t,2012年上升幅度达5.2%,2013年上升幅度达6.2%,2014年上升幅度有所回落,为3.8%,2015年与2014年基本持平(受2015年年初雪灾及春季干旱影响)。

分析原因,一是近几年十堰市借助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新建蔬菜基地项目,全市蔬菜基地得到恢复和扩大,特别是设施蔬菜基地面积迅速增加,蔬菜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基地复种指数显著提高;二是加大了“三新”(新品种、新技术、新材料)的引进和推广,蔬菜生产水平得到提升;三是近几年新型经营主体异军突起,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协会、新型职业菜农等提升了蔬菜生产的规模化、标准化和产出效益。

表1 2011-2015年十堰市蔬菜生产情况统计

1.2蔬菜种植品种情况

从图1可看出,“十二五”期间,十堰市蔬菜种植结构以白菜类蔬菜比例最高,其次为根茎类蔬菜和叶菜类蔬菜;2012年较2011年除水生菜类、其他蔬菜类和西甜瓜及草莓种植面积有所增加外,其余蔬菜均下降,水生菜类2011-2014年种植面积持续增长。2015年白菜类、根茎类和叶菜类种植面积占到蔬菜总种植面积的53.4%,分别占蔬菜总生产面积的21.9%、17.8%和13.7%;瓜菜类、豆类(菜用)和茄果类蔬菜分别占蔬菜总种植面积的9.5%、8.4% 和10.1%。可见大白菜、甘蓝、萝卜等露地大路菜和生产周期短、复种指数高的叶菜类种植面积较大,而番茄、茄子、黄瓜等精细菜种植面积相对较小,种植结构不够合理,可适当降低白菜、萝卜的种植面积,增加蔬菜种植花色品种。

图1 2011-2015年十堰市不同种类蔬菜种植面积

从表2可以看出,2015年各类蔬菜种类中列出的主要种类虽只有1~3个,但所占比例均较大;十堰市瓜菜类主产地为郧西县,占全市27.48%;水生菜主产地为郧阳区,占46.56%;食用菌主产地为房县,产量占全市78.29%;其余种类蔬菜主要分布在郧阳区、郧西县、竹溪县、竹山县和丹江口市;张湾区、茅箭区因受城市建设占地等因素影响,蔬菜基地面积和种植面积均较过去有所下降,从种植面积上看虽不是十堰市蔬菜主要产区,但作用举足轻重,十堰城区40%以上的鲜菜供应量来自这2个区。

1.3蔬菜产量情况

从近几年的蔬菜单位面积产量变化情况来看(图2),十堰市的蔬菜单位面积产量虽有一定的波动,但总体是逐步提高,2015年年初大雪及春季干旱对当年总产量及单产有一定的影响。2015年十堰市蔬菜产量达到20 861 kg/hm2,比2011年提高了8.5%,年均增长1.7%,但与2012年相比有所下降。分析原因主要是,2012-2015年一些老菜地被淹没,虽大力新建蔬菜基地,但基地基础设施配套不完善,新基地土质较差,基地产出能力不足;加之,一些懂技术老菜农的搬迁与转行,新进入的业主缺乏种菜基本常识,导致全市蔬菜种植技术水平严重下降。

1.4蔬菜人均占有量情况

2015年十堰市蔬菜人均占有量达到469.2 kg,较2011-2014年平均值436.1 kg增加了33.1 kg,较全国蔬菜人均占有量[人均占有量=产量×2/(上年底人口数+本年底人口数)]约550 kg低80.8 kg。按国家城市蔬菜自给能力计算公式(城市自给能力=城市人均占有量/全国人均占有量)计算,十堰市2015年蔬菜自给能力达到85%,而实际情况是总产量162.8万t中含企业加工、流通外销、损毁和弃采等,实际可自用鲜菜在50万t左右。2015年全市总人口数为347万人,按人均日需商品净菜0.6 kg计算,十堰市年需商品净菜76万t,实际自给率在66%左右。因此仍需加大基地建设和管护,提高蔬菜生产水平。

2 存在的问题

2.1周年生产能力差,淡旺季明显

目前,十堰市菜地保有面积达2.67万hm2以上,但设施蔬菜基地面积小,蔬菜生产仍以露地种植的大路菜为主。受气候和茬口交替等条件限制,每年早春、夏季、秋延由于缺少设施成为十堰市生产淡季,蔬菜上市量少;5~6月、9~10月为生产旺季,但大多为叶菜类、瓜类、豆类、茄果类等,种类单一。绿叶菜、豆类菜等多数不耐运输,受交通运输不便、贮藏加工条件不足等影响,常造成产品大量上市,出现廉价倾销甚至“卖不出”的境况,影响菜农收入与种菜积极性。

表2 2015年十堰市蔬菜种植品种情况统计

图2 2011-2015年十堰市单位面积产量变化情况

2.2管理技术水平低,商品率不高

近年来,十堰市累计新建蔬菜基地0.37万hm2,带动了很多新业主加入到蔬菜产业建设中来。他们大多数以前从未接触过蔬菜,有的甚至从未接触过农业,在从“外行”到“菜农”的角色转换过程中存在对蔬菜生产、规模定位、种植条件把握和种植技术等认识不到位的问题。有的基地生产1~2年无起色就放弃了;有的基地过分看中外地技术,而不考虑与本地自然条件等结合;有的基地规模过大,管理、技术、劳力都得不到保证。同时,大部分基地只重生产、轻销售,重产量、轻品质,重品种、轻技术,不注重栽培技术的更新,缺乏严格的生产操作规程,导致蔬菜商品率差,经济效益低下。

2.3资金投入不足,基础设施差

蔬菜生产对基础设施要求较高,需投入较多的资金,由于资金投入不足,大部分菜地的棚体质量差,新置土地多数未得到改良,基地排灌条件差,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很弱。2012年4月21日,狂风暴雨造成竹溪境内305省道沿线的5个主要蔬菜基地大棚骨架损毁、棚膜破裂,其中压塌摧毁的大棚达230个;2013年6~8月旱灾造成十堰市蔬菜受灾面积6 173 hm2;2015年1月27~28日,强降雪造成十堰市13.3 hm2大棚蔬菜受损,其中大部分发生倒塌,1 000万株冬春育苗受损。再加上田间机耕路不够配套,机械化耕作少,加工、保鲜、冷冻配套设备未建立,极大地影响了蔬菜产业发展后劲。

2.4组织机构不健全,服务能力弱

市级虽有蔬菜科研、推广等部门,但受人员、项目资金等限制,科技引领和服务功能相当脆弱,县级仅有极少数蔬菜主管部门辖有蔬菜技术推广站服务于生产一线,专职蔬菜技术员更是少之又少,蔬菜生产整体基本呈现有人负责无人抓的局面,科技推广和应用十分艰难。另外,生产与市场的信息指导、受灾补偿机制、贷款融资等服务步伐缓慢,还需进一步加大探索与实施力度。

3 十堰市蔬菜产业发展对策

3.1加强引导,调动菜农积极性

在发展蔬菜种植的过程中,政府应围绕产前、产中、产后做好引导和服务工作,开展广泛宣传,制定蔬菜补贴、奖励政策,调动农民参与蔬菜生产发展的积极性。蔬菜基地建设要突出特色、体现重点、发挥优势,根据当地资源禀赋和现实基础,制定蔬菜产业总体规划,分阶段推进,按规划实施,稳固农民参与蔬菜生产发展的动力。以业主投入为主,项目建设和政府投入为补贴,共同建设产业示范园区,集中展示“三新”推广、高效栽培、体制机制等特色样板,起到引领示范作用。大力培养科技示范户,创办示范基地、示范田,给农民看、帮农民办、领农民干,增加农民参与蔬菜生产发展的信心。

3.2发展设施,提高综合生产能力

因地制宜地发展设施生产,以创新模式作为提高综合生产能力的主攻方向。抓好时间这个关键,供淡堵旺,积极开展早春茬、秋延后多层覆盖技术的研发工作,尽可能地提早春季蔬菜上市时间和延长秋冬季蔬菜生长时间,使收获期不断向淡季延伸。大中棚早春蔬菜至6月下旬相继拉秧,可采用避雨和遮荫栽培,利用棚室种植一些耐热快生菜,1个月左右就可上市,供应8~9月伏缺季节。同时,积极探索试行保护设施内的多种类、多茬口的套作、间作等种植模式,增加复种指数,扩大播种面积。

3.3依靠科技,提高种菜技术水平

俗话说“三年一个生意手,十年一个庄稼汉”,可见蔬菜对种植技术的要求较高,因此应提高业主对蔬菜生产技术重要性的认识,并不断更新技术以适应时代发展。按照市场需要及时更新品种,加强名优特新蔬菜品种的引进、试验、示范与推广,注意不同抗性品种和种类的合理搭配,避免单一化;重点选择适合设施栽培的耐低温弱光、抗病、优质的黄瓜、番茄、辣椒、茄子、西甜瓜等专用品种;适宜春、夏、秋等不同季节露地栽培的白菜、萝卜、结球甘蓝、菠菜等品种;适宜不同市场和饮食文化需求的养心菜、荆芥、莲藕、冰菜等特色蔬菜品种。提高蔬菜的灌溉与施肥水平,加强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的应用;优化栽培制度,因地制宜地实行间、混、套作和轮作;应用现代新科技如绑蔓枪、水肥一体化滴灌技术等提高工效。加强培训,通过开展各类培训,及时增加技术人员和“土专家”队伍数量;通过有经验的生产主管和熟练工人进行生产示范,提高菜农种菜技术水平;通过加强与科研院校和生产先进地区的交流,提升自身发展能力和视野,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实现蔬菜产业可持续发展。

3.4加大投入,建立稳产高产基地

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围绕重点蔬菜生产基地、重点蔬菜生产标准园,加大水、电、路、产地冷库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蔬菜生产贮藏基本条件。加大项目支持力度,协助基地业主积极向省、市争报项目;市、县本级财政专项资金应向示范基地打造、规模生产、科技投入等方面倾斜,适当贴补加工企业。逐步实行蔬菜生产风险基金,主要用于生产遭受较大自然灾害时的适当补贴,降低农民从事蔬菜生产的自然风险。利用精准扶贫机遇,支持有需求的业主向帮扶单位和所在地政府寻求融资、贷款等帮助,解决生产资金不足等问题。发展信息网络,建立蔬菜生产、销售平台,及时公布蔬菜市场价格,对蔬菜销售形势进行预测,发挥好信息服务功能。

3.5适度规模,提高产业化经营水平

在种植技术相对成熟的前提下,根据不同业主类型把握种植规模。用工类型以“自我生产为主”的,种植面积建议设施生产控制在0.2 hm2左右;用工类型以“自我生产为主+临时性季节工”为主的,种植面积建议设施生产控制在0.4 hm2左右;用工类型以“管理技术人员+固定工+临时工”的,多为园区式蔬菜生产,设施面积在3.33 hm2以上,这种类型的基地要获得正常生产效益,离不开国家建设项目的支持和较好的销售渠道以及较高的管理水平。如果园区规模过大,可通过鼓励农民转包入股、反租倒包、承租反包等形式种植,园区负责质量把关、打造品牌和市场销售,农民负责生产,基地与农民签定订单。同时,可鼓励蔬菜产业化龙头企业以订单方式发展蔬菜生产,从而带动千家万户发展商品生产,形成适当集中与分散生产相结合的规模生产优势,促进蔬菜产业化经营水平。

参考文献

[1]十堰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十堰调查队编.十堰领导干部统计手册[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1-2014.

[2]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农业部文件(发改农经[2012]49号).全国蔬菜产业发展规划(2011-2020年)[G].

[3]夏树应,万敏.转方式促转型建设现代蔬菜产业[J].长江蔬菜,2015(18):63-65.

[4]夏树应,王永重.十堰市蔬菜产业现状及对策[J].长江蔬菜,2014(4):67-70.

[5]宋建华,刘在富.河南周口市蔬菜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J].长江蔬菜,2015(2):74-76.

[6]邓耀华,司升云,程萍,等.耐热快生菜生产中遇到的七大问题解答[J].长江蔬菜,2015(11):49-51.

高山蔬菜

研究员,湖北省农科院经济作物研究所副所长,在职博士,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家大宗蔬菜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行业专项“长江流域生态型高山蔬菜栽培及产业化示范”首席专家,科技部“国外园艺作物品种引进与改良(南方)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技术负责人,多个省县市蔬菜专家顾问。先后参与和主持省部级以上蔬菜课题项目30 多项,其中主持国 家级科技项目8 项;培育审(认)定瓜菜新品种16 个,其中主持选育9个;发表文章、专著共40 余篇(部),其中主编、主笔12 篇(部);制定国家及地方技术标准17 部;获省级以上科技进步奖等8 项,获国家技术发明专利3 项。

收稿日期:2016-02-26

猜你喜欢

蔬菜基地十堰市面积
湖北省十堰市东风61小学五(5)中队
怎样围面积最大
最大的面积
《宝藏》通联站展示之窗 湖北省 十堰市
巧用面积法解几何题
农谷三安模式 蔬菜基地大白菜喜获丰收
巧用面积求坐标
参观曹家桥蔬菜基地
浅析“菜篮子”工程建设之“喜”与“忧”
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