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翼渐丰初展翅,花未全开满园香
——武汉市新洲区蔬菜产业发展剪影
2016-06-14向浩张丽琴邬南黄鸿
向浩 张丽琴 邬南 黄鸿
羽翼渐丰初展翅,花未全开满园香
——武汉市新洲区蔬菜产业发展剪影
向浩张丽琴邬南黄鸿
向浩,长江蔬菜杂志社,430012
张丽琴,长江蔬菜杂志社
邬南,黄鸿,武汉市新洲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土地流转政策公布以来,农村传统的生产劳作方式已经开始转变。新洲区作为武汉市的传统农业区,涌现出许多优秀的农业从业人员。那么,农业从业人员的真实情况到底如何?他们的困难有哪些呢?近日,长江蔬菜杂志社一行人走访了新洲区具有代表性的蔬菜种植大户、专业合作社以及大型公司,力图为广大读者展现新洲区蔬菜产业发展现状。
种植大户姚生平:三十载苦心孤诣,四万平蔬菜飘香
1986年,年仅16岁的姚生平走上了蔬菜种植之路。作为村里最早开始专业种菜的农户,姚生平很早就意识到不能完全靠天吃饭,为此他重视技术、酷爱钻研,在当地最早运用竹架中棚进行反季节蔬菜种植,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目前,姚生平已经流转土地3.73 hm2,年产值突破100万元,纯利润达到20余万元。近几年,得益于政府补贴,姚生平建起了1.33 hm2钢架大棚。“新洲区农委对蔬菜这块很重视,也做得蛮好。”提起这些变化,姚生平总是津津乐道。在新洲区农委的帮助下,智能灌溉、标准化育苗、生物农药、新优蔬菜品种等一系列新技术、新产品都在姚生平的菜园里得到了广泛运用。
30年的实践积累,姚生平渐渐摸索出一套适应本地条件的高效种植模式,如早春大棚薯尖—秋冬藜蒿、早春大棚薯尖—杭椒—莴苣(甘蓝、西兰花)、大棚小南瓜—苋菜—杭椒等。他本人也成了新洲区知名的蔬菜种植大户,先后被评为“湖北省明星科技示范户”、“武汉市农村实用拔尖人才”。
如今,姚生平近4万m2的菜地载满了他的蔬菜梦想,这些梦想必将在丰收的季节香飘万里。
锦春红种植专业合作社:树立质量意识,借力互联热潮
成立于2014年的新洲区锦春红种植专业合作社可以算是一个“小年青”了。虽然仅发展了一年多时间,但是合作社自力更生,借助“互联网+”的力量,成为了新洲区的后起之秀。合作社之所以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打开局面、站稳脚跟,靠的是两大“法宝”。
一大法宝:把产品做硬,以质量取胜。合作社生产的甜玉米广受市场欢迎,不仅价格比同类产品高,而且还供不应求。秘诀就是产品质量过硬。为保证产品优质、上市早、产量高,合作社采用大棚育苗、地膜移栽、频振式太阳能杀虫灯、生物农药、配方使用有机肥等农业技术。另外,在技术专家的指导下,合作社舍弃传统方式,采用“一株一穗”的种植模式,即一株只结一个玉米,其余全部去掉,确保了玉米穗个头大、味道甜、粒饱满,品质佳。同时,还不断调整、更新甜玉米品种。
二大法宝:拥抱“互联网+”,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传统的蔬菜销售方式是通过商行收购后,送往批发市场,再通过批发商销售到消费者手中。而借助互联网的力量,合作社的蔬菜可直接送到客户手中,省去了中间环节,不仅节约成本、还能保证蔬菜质量。合作社的甜玉米网售价格比市场价格多0.1元/kg。接到订单后,合作社只需把蔬菜采摘分类包装好,客户的配送车辆会直接开到基地,将产品拉回他们的配送冷库。目前,合作社已经与阿里巴巴武汉公司建立了初步合作,未来将继续深化合作,在互联网这片天地开拓新的商机。
湖北东方神农生态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政策引来的“金凤凰”
新洲区在“七万亩设施蔬菜建设”项目推广期间引进了不少企业,东方神农生态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算得上是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公司了。在建设期间,公司承接了“七万亩设施蔬菜建设”、“万亩示范园建设”两大项目,自主投入资金近1亿元。
通过规模化生产、品牌化经营,公司年产蔬菜5 000 t左右,产值达1 300余万元。蔬菜质量过硬、稳定性好,加上采用了质量追溯系统,产品深受客户欢迎,供不应求。为了提高产品竞争力、遵循绿色环保理念,公司的西兰花、青梗松花菜、娃娃菜、结球甘蓝、马铃薯、大葱及莴苣都已经通过了绿色食品认证。
近年来,公司依托生产基地现有资源,积极调整结构,将生产与生态休闲相结合。目前,蔬果采摘项目已开发8.67 hm2,生态山庄、休闲垂钓、餐饮住宿等配套项目都在建设规划中。相信在不远的将来,这里一定会成为武汉市民休闲养生、周末出游的好去处。
后记:随着农业产业化、规模化、专业化程度不断加深,不论种植大户、专业合作社亦或是农业企业都在调整自己的节奏和方向。但目前来看,仍有许多制约因素阻碍着农业产业的发展。首先,基层技术人员大量缺失;其次,许多基地,尤其是中小型的农场或者合作社,科技或供求信息不够及时通畅;再次,部分项目政策扶持力度不够,基础设施建设不全。只要解决好以上问题,相信新洲区的农业的还会更上一层楼。
产业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