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让创新创业报道更具传播力、影响力
——《四川日报》“双创”报道的方法与体会

2016-06-14陈露耘

中国记者 2016年5期
关键词:问题导向创新创业

□ 文/陈露耘



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让创新创业报道更具传播力、影响力
——《四川日报》“双创”报道的方法与体会

□ 文/陈露耘

内容提要作者认为,在当前经济形势下,做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报道,必须坚持问题导向,把握大局,在遵循经济规律、市场规则前提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促进问题的解决,发挥舆论引导力,从而为推动经济转型作贡献。

关键词问题导向 创新创业 舆论引导力

当前经济形势下,媒体做好经济新闻报道,引导大众对形势和趋势理智看待正确认识树立信心尤为重要。

2015年来,《四川日报》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报道上,坚持问题意识,强化问题导向,对创新创业中的许多重要问题进行了有益探索,一系列的报道取得了成功,成就了一批精品力作,也促进了创新创业中一些实际问题的解决,对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的推进起到了正确的舆论引导作用。

一、掌握大局,认识经济发展中的问题,相关的报道才能有正确的方向,做到有的放矢

媒体的舆论引导能力强弱,取决于传播内容的优劣。若没有优质的内容,即使拥有传播渠道优势的新媒体也谈不上影响力。优质的内容包含两个方面,一是立意高,对经济政策、新闻现象看得透,看得远;二是接地气,能促进解决实际问题。

2014年9月,李克强总理在夏季达沃斯论坛首次公开发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经过一年多时间,创新创业已成为国家实现经济发展新旧动能转换的发展战略。

对四川而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尤其重要。尽管经济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四川一样面临动能转换、结构调整的压力,而且要和全国同步实现小康,四川的任务重于全国一些发达地区。2015年春节前后,《四川日报》通过一组《回家》的系列报道,调查发现许多在外务工的四川人春节后不再返回沿海地区。经济下行压力下,四川除了要通过科技创新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实现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还要解决从外省返乡的农民工就业问题。

“大众创新、万众创业”既能培养长远的动力,又能解决当前的问题——这就是四川的大局。2015年5月,四川省政府下发《关于全面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意见》,提出实施创业四川行动,力图形成想创、会创、能创、齐创的生动局面。8月,四川又成为国家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创新创业已成为四川改革发展的必然路径。但政策的实施需要强有力的推动,需要形成各方的合力,其中离不开舆论的导向和推力。

二、抓住创新创业中最大的问题——如何调动人的积极性,找准不同群体的不同核心问题,才能对症下药

2015年以来,《四川日报》以创业创新的主体为核心,报道了一系列不同的主体面对的不同问题,以及创业者在不同阶段的问题。如大学生创业团队普遍面临的资金不足、经验不足等问题;女性创业群体的短板;等等。问题虽然多,但对这些问题的报道让读者感受到当前宏观经济虽然严峻,创业的氛围却很好,这是未来发展的希望,而且这些问题摆到桌面上,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四川日报》首先做到挖掘的问题具有非常准确的针对性。找准问题,《四川日报》主要采取了三类方式:

一是问卷调查。吸引川商返乡创业是四川在“大众创新、万众创业”中的重要抓手。要吸引川商返乡,先要看看走南闯北见多识广的川商关注什么。2015年9月,四川日报全媒体集群联合四川省投资促进局和省社科院,对全国30个外省(市、区)省级四川商会会长进行了返乡投资创业问卷调查,内容包括返乡创业积极性、最有意愿的投资方向、还有哪些顾虑等等。30个异地四川商会旗下约有会员企业1.6万家,他们是返乡创业的主力军,这次针对性很强的调查取得了很好的效果。2016年2月,四川日报全媒体集群又向有意或已返乡创业的川籍农民工征集待解的创业问题,超过4800位网友参与提问。

二是记者实地调查。创业园区是推动农民工返乡创业的重要载体,但四川推行多年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农民工创业到底需要怎样的创业载体?已有农民工返乡创业园建设过程中,有哪些经验和教训?在对金堂县竹篙镇等具有代表性园区进行调查后,川报推出《农民工返乡创业园“遇冷”调查》系列报道,通过对全省17个返乡农民工创业(孵化)园运营情况逐一梳理,总结出园区普遍存在产业低端、抗风险能力差、创业成本高、园区建管思路滞后等问题。创业园“遇冷”,园区外呢?川报又推出《一个人口大镇的农民工返乡创业调查》,将目光对准一个典型的劳动力输出镇——泸州市泸县方洞镇,对准那里的37位农民工创业者,搜集到了大量一手素材。

三是让企业家通过自己的眼睛去发现问题。11月,川报再推《归来 我的返乡创业考察报告》,邀请创业者执笔,从他们自己的视角,观察四川投资环境。他们的考察心得和建言,对各地政府改进工作不无裨益。如广东四川商会会长宋永太在考察中就发现,四川发展的现状,已由量变产生质变,拐点来了。但要真正激活川商回乡发展热情,还需要简政放权和落实政策,用心打造“亲商重商”的投资环境。

这些客观而现实的问题的挖掘,是记者深入基层,踏实调研采访的成果,报道一经推出,引发了各方对创新创业的思考,也对一些政策的制定起到了参考作用。四川省先后出台《关于支持农民工和农民企业家返乡创业的实施意见》《关于鼓励川商返乡兴业回家发展的指导意见》,首次出台专门支持农民工创业、支持川商群体的有针对性的真金白银的政策。

三、掌握主动性,正视问题,研机析理、分析问题,解决创新创业者关注的问题,营造创新创业的良好氛围

媒体发挥舆论引导作用,最有效的就是能促进问题的解决。优秀的经济报道善于研机析理、察形见势、分析问题,才能促进问题的解决。在“大众创新、万众创业”报道中,《四川日报》一个问题接一个问题推进解决,分析问题针针见血,新闻报道步步为营,从而引发各方思考,为创新创业营造了良好的舆论范围。

国企是四川创新创业的一个大群体,创新离不开企业家,4月,川报推出《聚焦国企改革·对话掌舵者》系列,对话国资国企改革一线的企业负责人,展现国企掌舵者的深入思考和务实行动,听他们讲述改革背后的故事,对于四川的全面创新提供了来自企业家的思路。

针对高新技术领域的创业问题,8月,川报推出《与天府创业“大咖”共进午餐》系列报道,以访谈的形式,报道曾经求学海外名校,或就职于顶尖企业、机构的某个领域,现在却回到四川创业的顶尖人才,走进他们的世界,展现他们的创业故事,既释疑解惑,又展现四川的发展机遇与潜力。

□ 一年来,“双创”成为创新驱动战略的代名词,新华社记者联合36氪研究院,梳理了一年来我国“双创”趋势,全景多角度解读“双创”一岁光景。图为创业成功融资比例。(新华社/发)

为吸引更多川商返乡创业,川报的《归来》系列里精心策划了一组《归来 返乡创业回家发展秘笈》,记录先行的返乡创业者的故事,那些看似平淡的创业历程,却是对后来者来说不可多得的宝贵经验。其中《一个人的归来,一座城的涅槃》,记录广安人李双林返乡创业,带动华蓥市这样一个全国资源枯竭型城市,由煤矿、水泥等传统“黑白”产业转型发展电子信息产业的历程,激发后来者返乡创业的激情。

仅有激情是不够的,必须要解决实际问题。对于所有创业者共同关注的融资难等问题,记者一追到底,从2015年10月起,《四川日报》开始报道省政府启动筹建返乡兴业投资基金,这是全国首只返乡创业基金,备受各界关注。川报对这个基金规模多大,投向哪些领域,谁来负责运作,风险如何防控等等一系列问题追踪报道,为促进相关问题的解决,既采访了返乡川商,又采访专家学者,以及刘永好等四川籍企业家,直到2016 年2月川商返乡发展大会上这只基金成立,促进这只基金被创业者知晓,也展现四川省为着实推进创新创业所做的努力。

四、遵循新闻规律,创新传播手段,才能提高传播力和影响力

之所以说《四川日报》对“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报道取得了成功,一是受到省委省政府的高度评价;二是通过报道,许多创业者成为媒体的关注者,认同党报的价值观,也成为记者的朋友,成为记者观察创业群体的范本,也成为媒体观察时代变迁的范本。

之所以成功,一是在内容层面是遵循了新闻的规律。对“大众创新、万众创业”这样常规性新闻的报道,首先要有的是好的策划。以川商返乡创业这组报道为例,川报设计了《归来》这个总的栏题,然后根据不同报道阶段、不同报道内容,在总栏题下分设《归来·家乡的创业发展邀请》《归来·返乡创业回家发展秘笈》《归来·30个异地商会问卷调查》《归来·我的返乡创业考察报告》四个子栏目,循序渐进,既独立成篇,又互成体系。二是新闻成为好新闻,从来都离不开记者的脚踏实地的采访写作和编辑的精心处理,报纸上的呈现图文并茂,可视化数据等让读者一目了然。

在传播上创新,《四川日报》对内整合,集合优势力量;对外联合,扩大影响。首先整合旗下的多媒体矩阵,采用H5、视频等多种表现形式,对创新创业进行报道,如去年10月的全国双创周活动的全媒体报道,受到国家发展改革委的好评。对外联合省投促局、省政府网站,共同搭建互动平台,分为线上“创业云”和线下“创客路”两部分。“创业云”是由报纸、网页、微信等构建的多媒体矩阵平台,具备发布支持川商返乡创业兴业政策措施、收集意见建议、深度挖掘综合利用川商返乡创业兴业大数据辅助地方政府决策的功能。线下“创客路”是一个活动组织平台,川报全媒体集群、省投促局与重点市县依托这一平台,策划推动实施一系列投资考察、项目对接活动。平台将最大限度凝聚省级部门、市县政府、异地四川商会和媒体的合力,帮助实现各方更加精细化和更具实效性的对接。这是川报从线上到线下的一次尝试,实现了与创业者、与地方政府的有益互动。

(作者是《四川日报》主任记者)

编 辑 张 垒 leizhangbox@163.com

今天媒体人何以倡导、践行“工匠精神”

编者按

在一个随处充斥着“网红”“10万+”“唯快不破”“变现”“断崖式下滑”……字眼的媒体变革时代,“精品”“经典”“职业荣誉”“专注”“执着”“坐得住”“十年磨一剑”等过去常提的词汇用得少了,这背后代表的是“工匠精神”的“下滑”。本刊本期封面专题栏目特约请几位媒体人代表分享对“工匠精神”的感悟与思考,旨在弘扬媒体人的“工匠精神”,并推动业界同行对这一主题展开争鸣与思考,欢迎继续来稿交流。

猜你喜欢

问题导向创新创业
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小学数学问题导向式教学策略研究
基于问题导向的小学数学自能学习初探
计量经济学课程案例教学研究
克拉玛依区社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研究
十八大以来党的纪律检查体制改革:理念、思路与路径
高校创新创业孵化园管理问题研究
大学英语教学中PBL教学模式的实施研究
把握“金钥匙”打开创业门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实施路径研究
武陵山片区高校经管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培养的建设与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