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汉代王侯为何痴迷玉器

2016-06-13屈菡

读者欣赏 2016年6期
关键词:玉璧西汉玉器

屈菡

玉具剑出土现场

有专家表示,在西汉,官吏们佩剑是一种义务,特殊的仪式或场面更是不可缺少。而玉具剑是古代佩剑中装饰最为隆重、豪华、高贵的装饰剑,帝王官员平时或上朝佩带以显示尊贵,所以可见墓主人的身份之尊贵特殊。

创造统一盛世的汉王朝,也让玉器使用达到了一个黄金时代。

当然,先秦和汉代的玉器不仅可以彰显尊贵身份,甚至还是国家公器的象征。比如,象征着国运的“传国玉玺”。传国玉玺又称“传国玺”,是秦相李斯奉秦始皇之命,使用和氏璧所镌刻,后来为中国历代皇帝相传,被视为“皇权神授,正统合法”之信物。后来,凡登大位而无此玺者,则被讥为“白版皇帝”,而常常为世人所轻蔑。

公元前206年10月,秦王子婴在今西安灞上率臣下向汉王刘邦献出玉玺,伏地称臣。至此,昙花一现的秦王朝宣告灭亡。接下来,打赢了5年的楚汉战争后,刘邦即皇帝位,是为汉高祖。

秦帝国虽首次统一天下,但很快就土崩瓦解。汲取前朝教训的西汉王朝不仅完成了统一大业,还实现了长治久安。纵向方面,它继承了自夏、商、周至春秋战国以来政治、经济、文化领域的诸多成果;横向方面,它充分发挥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的优势,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措施,以博大的胸怀兼容并蓄,形成了文化融会的社会气象局面。

自此,中国的文化体制和面貌基本上固定下来。浓厚的用玉文化氛围和一整套的用玉制度,就出现在这样的大背景下。

“丝绸之路”不仅输送了丝绸,更促进了和田玉的大规模东输。西汉通西域之后,畅通无阻的官方驿道与民间商道同时打开,西域地区的玉料得以大量进入中原,为玉器制作提供了充足的优质原料。继良渚、殷商、春秋之后,西汉王朝不仅重新迎来了用玉的黄金时代,还将玉器的制作水平推向了一个高峰。

西汉王侯墓的出土玉器最能代表汉代玉器的总体风貌

半个世纪以来,我国各地勘查和发掘的汉墓达3万余座,既有规模宏大的王侯陵墓,亦有官宦财主的墓地,也有庶民百姓的荒冢坟墓。首先,王陵制度本身有着森严的等级规定。汉时,诸侯王和列侯是朝廷官员中有食邑的两大等级,且汉时又实行外任诸侯“同制京师”,这就使得诸侯王墓不仅有国葬特征,而且具备一定的数量。其二,真正的汉代帝陵至今并未发掘,而诸侯王墓已经大量被盗掘或发掘出来。

据统计,目前我国已发掘公布的诸侯王墓有40余座,分布在河北、山东、湖南、江西、江苏、北京、广东、陕西、河南等省市。如此大片国土之上出土的王墓玉器,符合当时的国家礼制,能够全面反映当时全国范围的用玉习俗。王侯汉墓出土之玉器类别齐全、技艺精湛、分布面广,而且规格极高,所以是汉玉风貌的最好实证。

除了海昏侯墓,此前曾出土玉器较多的汉墓有河北满城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夫妇墓、广东广州象岗西汉南越王赵昧墓、山东长青双乳山西汉济北王刘宽墓、河北定州西汉中山怀王刘修墓、江苏徐州狮子山楚王墓、北京大葆台西汉广阳王刘建夫妇墓、河北定州东汉中山穆王刘畅夫妇墓、河南淮阳东汉封列侯墓等。

汉代人相信玉能让灵肉不朽,所以当时大为流行“葬玉风”

西汉时期,无论那些琳琅满目的玉璧等大型礼器,还是那些成组的玉佩等装饰用玉,不仅出现在人们生前的起居生活中,而且要伴随其长眠于墓室。那么,从生到死,这些人为何如此热衷玉器呢?

许多专家认为,这一切都源自汉代人强烈的“玉迷信”观念,他们认为玉可以护尸、防朽。东晋葛洪的《抱朴子》认为:“金玉在九窍,则死人为不朽。”据说,用玉塞住死人的九窍即可使尸体不朽。其实这种观念在汉代就有。

汉初,统治者推崇无为而治的“黄老之学”,更加促使人们相信:人死后存在另一个无极世界。于是,保护尸体不朽、让死者之魄有所归依,就成了人人趋之若鹜的行为。传说中具有神奇功能的玉,成了他们热衷的陪葬品。

汉代制玉与用玉的辉煌,从汉代诸侯王墓出土的随葬品种可窥一斑。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副教授袁胜文曾撰文指出:“从未遭盗扰的墓葬看,两汉诸侯王墓一般随葬玉器数量较大,但随葬玉器数量和质量也存在差异。相比之下,西汉诸侯王墓数量多,早、中、晚三期墓葬皆有,随葬玉器资料比东汉诸侯王墓丰富。东汉诸侯王墓皆遭盗毁,出土玉器数量一般不大,以葬玉为主。”

汉代所有随葬玉器当中,最具代表性的莫过于玉璧和玉衣。未被盗掘的王侯墓葬,必然会有玉璧出土。先秦时期,璧就是最重要的礼器。正所谓“苍璧礼天”。玉璧是礼天之公器,玉衣是护体之灵物。

玉衣之作,初兴于东周,鼎盛于两汉,终结于曹魏初年。据资料统计,我国考古工作者已发现玉衣20余套。西汉玉衣使用没有严格的规定,一般全部用金缕玉衣。到了东汉就有金缕、银缕、铜缕之分。据《后汉书》记载,皇帝死后穿金缕玉衣;诸侯王、列侯、始封上人、公主使用银缕玉衣;大贵人、长公主用铜缕玉衣。截至目前,我国各大墓葬中发现的玉衣超过40件,现在已经全部复原的完整品为5件。

猜你喜欢

玉璧西汉玉器
基于美学的角度探讨玉器鉴赏
西汉
吉庆祥瑞的东汉吉语璧
收藏玉器要力避四误区
人必其自爱
中华文明的第一块基石
厚德载物——中国古代玉器展(上)
路温舒编蒲抄书
苏武守节
玉之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