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吉庆祥瑞的东汉吉语璧

2019-06-11黄诚

东方收藏 2019年4期
关键词:玉璧子孙玉器

黄诚

由于社会生产等方面原因,中国古代玉文化发展经历战国至西汉这一高峰期后,至东汉略有衰微,东汉玉器“种类和数量都比西汉少,主要有环、璜、觿、扇形佩和玉舞人等”(卢兆荫《承前启后的东汉魏晋南北朝玉器》)。这一时期的玉器与西汉玉器的大气磅礴相比,其风格更为细致精密,在图案布局上呈现出“间距空隙小,图案紧密,纹样生动”等特点。同时玉器雕琢工艺上,镂雕工艺成为当时玉器最主要的雕刻手法。东汉玉器的镂雕技术作为玉器史上的一个重要发展阶段,打上了鲜明的时代烙印。

此外西汉末至东汉初这段时间,出现谶纬之学,《隋书·经籍志》载“王莽好符命,光武以图谶兴天下,遂盛行于世”。在这种玄学泛滥的迷信思潮下,玉器也不可避免地带有符箓谶纬色彩,如东汉时期流行玉刚卯严卯之类的压胜玉佩。

也正是成熟的镂雕技艺与谶纬思潮的结合,东汉玉器发展中产生了以镂雕文字为装饰,带有辟邪趋福祥瑞意味的吉语玉璧。吉语玉璧不仅有大型陈列装饰玉璧,也有小型人体佩饰玉璧。其文字的内容大都为“宜子孙”“长乐”等吉祥语句。

这些玉璧上的镂雕文字既有纯粹作为玉璧外出廓图案,也有作为玉璧“肉”内装饰图案。前者以大型陈列装饰玉璧为主,且玉璧表面都饰以谷纹,后者在玉璧表面镂空处理,做工设计更为精致巧妙且尺寸较小,当是人体佩饰玉的范畴。吉语玉璧出土和传世都有出现,现将目前考古所见代表性器物列举如下:

一、广西合浦县环城乡黄泥岗1号墓出土“宜子孙日益昌”玉璧(图1),玉璧呈现鸡骨白状态,1990年广西合浦县环城乡黄泥岗1号墓出土,玉璧上方镂雕螭龙及云气纹,纹样之间镂雕“宜子孙日益昌”六字。玉璧表面饰有谷纹。该墓葬年代大致為东汉早期。

二、山东青州市马家冢子东汉墓出土“宜子孙”玉璧(图2),白玉质地,通长30、径20.7厘米,1982年山东青州市马家冢子东汉墓出土,玉璧上方出廓雕双螭纹饰,双螭之间为镂雕竖读“宜子孙”吉语铭文。玉璧表面内区为谷纹,外区一圈为游走螭龙纹。该墓葬年代大致为东汉中晚期。

三、陕西咸阳市周陵乡新庄村东汉墓出土“延年”玉璧(图3)。黄玉质地,直径15.8、厚0.7厘米,1976年陕西咸阳市周陵乡新庄村东汉墓出土,玉璧下半部分残缺,出廓部分正面镂雕“延年”二字,左右两侧各镂雕一螭虎,左侧螭虎雕有羽翼,其两只螭虎面部、身躯、四肢阴线刻技法娴熟。玉璧表面为凸起的乳钉纹。

传世大型玉璧见北京故宫博物院藏“益寿”玉璧、“长乐”玉璧;台北故宫博物院藏“长乐”玉璧。这里就不再一一列举。

用于人体装饰的佩饰玉类小型吉语璧,见1984年扬州甘泉老虎墩汉墓出土“宜子孙”吉语玉璧(图4)。该璧高9、璧径7厘米。玉璧整体采用双面镂雕工艺,在其出廓部分镂雕一凤鸟造型,凤鸟腹下雕一“宜”字,玉璧表面镂雕两只相对的螭虎造型,螭虎首尾相之间各雕有“子”与“孙”二字。整体造型尺寸精巧,堪称东汉佩饰玉中的精品。该玉璧与玉具剑伴出,当佩玉之用。到乾隆时期清宫亦有类似造型的“宜子孙”铭文仿古玉佩,多收于紫檀木匣中,并配以诗画册页。山东青州市马家冢子东汉墓中出土一件残缺的“为福”玉璧(图5),该玉璧高11.3、直径9厘米,该玉璧亦是表面镂空造型,表面内重镂雕二组龙纹,龙纹之间为上下排列镂雕隶书“为福”二字。

猜你喜欢

玉璧子孙玉器
但问何以遗子孙
基于美学的角度探讨玉器鉴赏
全国仅三件的“宜子孙”玉璧:曾被小娃娃拖着满街跑
First Man
收藏玉器要力避四误区
中华文明的第一块基石
厚德载物——中国古代玉器展(上)
玉之器
由英雄到罪犯的蜕变
子孙怎样,你的家族便怎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