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南昌西汉海昏侯墓的发现

2016-06-13

读者欣赏 2016年6期
关键词:杨军海昏侯紫金

“海昏”意为鄱阳湖以西

许多年来,这个在鄱阳湖西岸消失了上千年的神秘古城,如同一座东方庞贝古城,依旧不断被人们提起:刘贺被封海昏侯,那海昏侯国究竟在哪里?

想要了解海昏侯国,首先要知道“海昏”的由来。很多人想不明白,墓主人身份高贵,为什么会起“海昏”这个听起来并不是很好的封号呢?是不是因为其昏庸无能,所以才叫“海昏侯”?其实不然。古人把湖泊称作海,例如曾为皇家园林的北海和中南海。而“昏”在甲骨文中是太阳落山之意,代表方位是西。因此,“海昏”的意思即是“鄱阳湖以西”。

紫金城遗址城墙历经2000多年不倒

实物的佐证出现于2007年。当年,在南昌连续发掘出数座古墓,墓中的木简、墓砖上相继出现了“海昏”二字。首先,在一座于2007年9月发现的东晋古墓中发现了一件记载墓主身份的文物,墓主身份被认定为海昏县骑都尉,这是首次发现能证明海昏古城存在的实物。紧接着在当年的12月,一座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大型墓室中,“豫章国海昏县”几个字出现在该古墓后室门口的3块墓砖上。这可否说明,传说中的海昏侯国就在南昌附近?

“海昏县骑都尉”之墓在当时就引起了热议。有专家推测说,刘贺被削去昌邑王号,贬为海昏侯后,就居住在南昌市新建区鄱阳湖滨的汉代古城—紫金城。至今当地仍流传着“皇封地”的说法。

沿着南昌西汉海昏侯墓东北方向的乡村公路驱车10多分钟,拐几个弯,可以抵达铁河乡东红村陶家自然村,而备受关注的紫金城遗址就隐蔽在村后那片郁郁葱葱的竹林中。陶家村是一个约有600人的古老村落,按该村队长陶瑞波的话来说,他们家就至少传了七八代了,都住在这个村子里,世代都是农民。

沿着村后林间的石子小路走几百米,一道大约两人高的泥墙映入眼帘,虽然上面已经长满竹子,但是和周围的土地区别十分明显。陶瑞波说,这就是黄土堆积的城墙遗址了,一共有两道,还有城门。走过城墙后,眼前也豁然开朗起来。大片已杂草丛生的农田中,一块石碑尤为显眼,上面赫然写着“紫金城城址与铁河古墓群”。

陶瑞波说,他从小就知道家后面有道古城墙。儿时的他经常和村子里的小伙伴们成群结队地在城墙上玩耍,稍微大些就经常在城墙附近放牛,经常能在地里捡到瓷片、瓦片。并且,在围墙内的田地里,当地农民曾经挖到过大石柱,埋在地下足足有1.5米,每根都有100多斤,估计就是当年建房子的石墩子。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也正多亏了这种“落后”,这座震惊全国的汉代遗址依然保持着“原生态”,也为今后大遗址公园的建设创造了条件。目前,专家已启动对城墙的勘探。专家们在勘探中发现了非常特殊的现象—紫金城有两道城墙。江西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徐长青推测,在当时一般人可能就在第一道城墙外面活动,进不了核心区域。

海昏古城是毁于地震还是沉入鄱阳湖底?

更加扑朔迷离的则是海昏侯国的消失。这段历史,史料中只有零星记述,且众说纷纭。其中有一种说法是因为当时发生了地震。修订于同治十二年(1873年)的《南昌府志》记载:318年3月,庐陵、豫章西阳地震山崩。这其中,就包括了海昏古城。

还有一种说法是在隋唐时期沉入湖底。根据《水经·赣水注》记载,隋炀帝时,鄱阳湖湖水南移扩展,元、明两代,随着湖区的继续沉降,鄱阳湖逐渐向西南方扩展至进贤县北境的北山,海昏古城因此沉入了湖底。

在永修县当地依旧流传着一个民谣:“淹了海昏县,现出吴城镇。”这个民谣也似乎唱出了当时的那段历史:海昏古城在鄱阳湖湖水上升的演变中湮没,取而代之的则是吴城的兴盛。

考证:紫金城址确定为海昏侯国都城

海昏侯都城城址的谜团终于破解于南昌西汉海昏侯墓的发现。在对南昌西汉海昏侯墓进行科学考古发掘的同时,考古人员还对其周边地区进行了实地调查,调查面积超过5平方公里,发现了以紫金城城址,历代南昌西汉海昏侯墓园、贵族和平民墓地等为核心的海昏侯国一系列重要遗存,并证实面积达3.6平方公里的紫金城城址即为汉代海昏侯国都城。

专家一致认为,以紫金城为代表的海昏侯国都城和以南昌西汉海昏侯墓为代表的墓葬区,是我国目前发现保存最完整,墓园区与侯国都城布局最清晰,出土文物数量、品类最丰富的汉代侯国聚落遗址,是重要的国家级历史文化遗产,是研究西汉侯国历史最独特的大遗址。

结合调查勘探和考古资料,基本可以确认紫金城城址为南昌西汉海昏侯国都城,由此弄清了以海昏侯都城、墓园区、贵族和一般墓葬区为代表的汉代侯国的基本布局,这一考证具有重大学术意义。

当地流传的“百姥冢”传说难道真是刘贺墓?

2011年3月23日,对于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也就是后来的南昌西汉海昏侯墓考古发掘队领队杨军来说,注定是一个难忘的日子。这天,已经下班回家的他接到了一个紧急电话。时任南昌市博物馆馆长的李国立告诉他,有老百姓反映,在南昌市新建区大塘坪乡观西村老裘村民小组东南约1000米的墎墩山上,发现了一个盗洞,可能是盗墓贼所为。

“盗墓地点挨着铁河古墓群,而且我当时脑子里突然闪现出地方史料里有一条‘百姥冢的记载,传说第一代海昏侯刘贺的墓就在建昌县西北60里的昌邑城内,有大坟一座,小坟两百许,旧称‘百姥冢。发现盗洞的古墓位置不就在这附近吗?这可不能耽误。”杨军回忆道。

令人哭笑不得的是,正在做晚饭的杨军一摸口袋有200块钱,想也没想就赶紧出了门。结果,由于路途遥远难寻,他坐出租车花了270元。到达古墓时已经是晚上7点多,杨军见到几位考古专家时的第一句话竟是“赶紧借我70块钱”。

惊:14.8米盗洞牵出西汉列侯墓

巨大的封土,让初见南昌西汉海昏侯墓的专家们明确地意识到:这座墓葬等级很高。当天晚上,他们便对古墓进行了保护。经探测,南昌西汉海昏侯墓出现的盗洞竟然深达14.8米。杨军用打井工具吊个篮子下到古墓,拍下了南昌西汉海昏侯墓内部的第一张照片。

国家文物局接到汇报后,立刻重视起来,特地在南昌组织专家论证会,最终决定对古墓进行抢救性考古挖掘,并派出了专家组指导、参与考古挖掘和文物保护工作。这也是继长沙马王堆、广州南越王墓之后,我国第三次由国家文物局从全国调集顶尖专家一线指导挖掘工作。

险:盗洞离主棺只有5厘米

14.8米的盗洞,究竟有多深?如果你看过《鬼吹灯》,自然知道“摸金校尉”的厉害。就连作为考古发掘领队的杨军也不禁感叹道:“把椁室底板都打通了。”

“可以说,盗墓者也是非常“专业”的。盗洞就打在主椁室的正中间,仅差巴掌宽的距离就会打到主棺,只有大约5厘米。”杨军说,“不知是天意还是墓主人的故意设计,主棺并没有在正中间,盗洞正好打在了一个没有随葬品的位置。”

幸运的是,多亏了当地村民的及时发现和各级政府、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才避免了墓园被进一步破坏,这个历经2000多年沧海桑田的主墓得以完整保存。2011年,南昌西汉海昏侯墓考古发掘工作经国家文物局批准正式启动。2015年1月6日,国家文物局正式将南昌西汉海昏侯墓的考古挖掘工作上升到国家层面,将之与南宋沉船“南海一号”考古并列为2015年国内两个重大考古项目。

猜你喜欢

杨军海昏侯紫金
旱鸭子打败水军
紫金茶业获系列信贷政策大力支持
发现海昏侯
变味的AA制
回民村的千年古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