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党的思想政治工作

2016-06-13刘向东

现代企业文化·理论版 2016年7期
关键词:思想政治工作

刘向东

中图分类号:D641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1145(2016)04-000-02

摘 要 新时期党政机关思想政治工作要从人们思想活动、形势、任务的特点出发,掌握和了解人们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所产生的竞争意识、经济意识、利益意识以及多变的思想形态。 进行有的放矢的思想教育,疏导和渗透,提高人们对新时期形势、任务以及发展特点的认识,激发人们对建设现代化事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各级党政机关领导干部要重视思想政治工作,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提高激励机制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作用。

关键词 思想政治工作 人们思想活动 利益意识

党政机关思想政治工作是指党及其所属各级各类组织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对党员和群众进行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的思想教育,培育社会主义新人,动员人们为社会主义事业而奋斗的社会实践活动。由于党政机关处于市场经济发展的前沿,其行政人员思想素质的高低与国家治理的好坏休戚相关,所以我们应从新时期人们思想活动的新特点入手,掌握其思想活动的新变化,并对症下药从存在的问题中找出原因,这样才有利于把党政机关的思想政治工作做好,也才有利于国家的长治久安、持续发展。

一、新时期人们思想活动的新特点

竞争性。竞争是市场经济最基本的运行机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打破了等级特权观念和“等、要、靠”的思想,弱化了个人对国家和集体的依附,人们也逐渐由“单位人”变为“社会人”,体制的变革使人们呼唤竞争精神,在社会选拔中更注重考察人的能力、才识,“爱拼才会赢”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共识,所有这些都潜移默化地增强了人们的竞争意识,推进了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建设的步伐,但竞争如果缺乏有效的监督和约束,就会使有些人采取不法手段来追求物质利益,破坏社会公正,使人们对改革、对社会主义制度产生怀疑,甚至能在一定程度上、一定范围内引发经济和社会秩序的混乱。因而合理地规范竞争就显得十分的重要。

多变性。人的思想从来就不是一成不变的,总是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从历史上看,每当处在社会转型期,社会处于过渡和不定型的状态,相应地人们的思想也会处于不确定和剧烈变化的状态之中。趋利性。 在计划经济时代,“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的传统义利观使人们一直羞于谈功利。但在改革开放的经济条件下,人们越来越认识到物质利益的重要性,因为物质利益是人类生存的基础,也是人们进行其它社会活动最基本的条件。这种趋利性思想一方面能使人们堂堂正正地争取自己合理、合法的物质利益,促进生产发展和社会进步;另一方面,也会影响人们考虑问题的出发点和判断是非的标准,使一些人不能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之间的利益关系,甚至不择手段地追求个人利益,滋生拜金主义。这就要求思想政治工作要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义利观,鼓励人们通过正当手段追求个人物质利益,反对损害国家和集体利益,非法为己牟利的行为。

非理性。非理性是指对问题缺乏理性思考的思想表现,对任何事物抱一种无所谓的态度,不讲原则;或处理问题感情用事,情绪处于一种浮躁的状态。思想活动的非理性来自于大变革和社会转型期人们的特殊心态。人们在由依附到自主的转变过程中,不少人感到十分陌生、困惑和茫然,觉得无所适从,甚至转而产生强烈的怀旧情绪或对新事物产生抵触情绪。随着改革的深化,在一系列重大利益的调整中必然会产生许多新的矛盾(如下岗问题),触及一些人的眼前利益,引起一些人的不满和心理失衡。人们思想活动的非理性倾向对社会发展和稳定是极为有害的,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并采取有力措施进行教育和疏导。

二、现阶段党政机关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的问题

领导干部对机关思想政治工作建设不够重视。一些党政机关部门领导干部对加强机关党的建设重要性认识不统一、不到位,集中表现在口头重视、行动上却并不重视。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认为,抓经济工作千头万绪,哪有闲暇再去顾及机关思想政治工作;二是认为,机关党组织不领导本部门的业务工作,只要抓抓党员教育和发展就行了;三是认为,机关党员集中,领导干部居多,自觉性较高,不会出问题。另外社会上对党务干部存在偏见,有些人认为,机关党务干部抓理论学习、抓党的建设是没事找事干,尤其是市场经济年代,搞机关党建没什么用。还有的机关党务干部对自身从事机关党建工作缺乏光荣感、责任感。

思想政治工作内容针对性不强。 灌输的方法是党内思想政治工作的一种重要方法,即通过自上而下的对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进行政治宣传和理论教育。市场经济的特点不断强化着人们的自主性意识,灌输对人们会产生一定的排斥甚至逆反心理,如果不注意研究接受者的时代特点,就不可能取得实质性效果。

缺乏激励机制。“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现象,在计划经济时代机关企事业单位普遍存在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虽从各方面都在改变这种局面,但在机关单位“一杯清茶一支烟,一张报纸看半天”的现象仍普遍存在,究其原因就在于目前的组织体制还未完全激发起人们的积极性。因此建立一个公平、平等、竞争、择优的激励机制是必需的。通过激发诱导,尽量发掘人的潜力,充分调动和发挥机关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并按照德能勤绩的要求全面考核各级干部,合理安排他们的职位和岗位,辅之以必要的物质上或精神上的奖罚来实现新形势下的机关勤政、廉政、高效目标。

三、现阶段党政机关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的问题原因分析

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人文中心主义文化,即文化的基本内容和发展目标在于训练人、教育人、开导人,在于告诉人做人的准则和方式方法。这种文化体现在我国的政治生活中,使得以血亲关系为重的家长作风盛行,势能观念沉重,在思想教育过程中主要是单向度的训导方式,缺乏沟通,所有这些都压抑了民主意识、竞争精神。即使在社会主义革命成功后,作为封建观念基础的封建制度(基本属性)虽然已不复存在,但我国社会结构的势能性并没有彻底改变,所以,“势能观念”一度成了只有“社会主义”色彩的文化,在势能文化的影响下,思想教育也不可避免地表现出训导性、随意性等特点。政府被视为无所不知、无所不能;而政府官员的言行也就自然成为金科玉律。这一切虽然随着改革的深入有所改变,但其影响尤其是对人们竞争精神的压制依然存在。

利益分化导致思想政治工作困惑 。物质利益是人类生存的基础,也是人们进行其他社会活动最基本的条件,新形势下,趋利性成为人们思想活动的新特点之一。随着改革的逐步深入,人们的利益与暂时得失会有很大差異。使得社会分配不公与共同富裕、市场主体的行为扩张与正常经济秩序的矛盾、市场行为的变异与道德法纪的矛盾,以及稳定就业与提高劳动生产率之间的矛盾变得更为突出。所有这一切都冲击了党政机关的思想政治工作,引起社会成员的“身份认同危机”,也给行政人员带来思想困惑。

法律监督体制不健全。 思想政治工作一般都靠传统习俗、社会舆论、社会赏罚等精神力量进行调控是有限的,目前还缺乏统一而又有权威的或占绝对统治地位的道德思想和道德行为标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往往会由于一些眼前利益的分配不公或对某些社会现象的不满产生抵触情绪,甚至产生一些非理性的行为。这些非理性行为仅靠道德规范的说教是不够的,还必须依靠法律监督来控制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因为失去监督和制约的权力会自我膨胀,没有监督和制约的思想行为也有可能变质,并最终可能导致腐败的产生。但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中国的法律监督体制尚不完善,还有待于进一步改善。

参考文献:

[1]潘莉娜.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路[J].经营管理者,2015(19).

猜你喜欢

思想政治工作
简论企业办公室思想政治工作的意义及其策略
坚持以人为本做好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
关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融合的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