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学习性投入、学习策略与学业成就的关系研究

2016-06-13徐远超

长沙大学学报 2016年3期
关键词:学习策略大学生

徐远超

(长沙大学团委,湖南 长沙 410022)



大学生学习性投入、学习策略与学业成就的关系研究

徐远超

(长沙大学团委,湖南 长沙 410022)

摘要:采用“中国大学生学习与发展追踪研究调查问卷”(NSSE-China)对C学院的大学生学习性投入状况进行调查,探讨了学习性投入的五大可比指标与学习策略、学业成就的关系。结果表明:1.学习性投入的五大可比指标和学习策略存在显著的年级、性别差异。学业成就仅呈现显著的年级差异,并且随着年级的增加,学业成就也会逐年增加;2.学习性投入的五大可比指标与学习策略、学业成就显著正相关;3.学习性投入、学习策略均对学业成就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关键词:大学生;学习性投入;学习策略;学业成就

积极心理学的发展使人的积极心理品质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作为消极概念“倦怠”的对立面,“投入”这种积极的心理状态,成为心理学研究的新热点。从Schaufeli把员工工作投入延伸到学习领域开始[1],短短几十年的时间,关于学习性投入的研究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国内外学者普遍认为,学习性投入应该包括三个因素:学生方面即学生投入在学习上的有效时间以及与学习有关的良好习惯;学校方面即学校为学生的发展提供的资源、制度、环境氛围等;个体与学校的互动交流方面。研究表明,学生越是积极地投入到各种学习活动中,对院校环境和各项工作就越满意,学生满意度越高,就会更加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学习投入和学习拖延、学业倦怠显著负相关,学习投入可以预测问题行为[2]。

学习策略是学生为了完成一定的学习目的与目标,有意识地制定有关学习过程的方案,对学习活动进行调节控制的心智活动[3][4],它具有主动性、有效性、对策性和技艺性[5]的特点。一般认为,学习策略分为四类: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情感策略和资源管理策略[6],其中,元认知策略是最重要的学习策略。学习策略是使学生学会学习的重要手段,是判断个体学习能力高低的重要指标。学生能否灵活的使用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以及学习策略的运用程度,都会对学生的学业成就产生影响。

学业成就是学生在老师的帮助下,通过学习活动取得的学习成果,包括学生的能力、态度、兴趣、学习成绩等各方面结果[7]。它是衡量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指标,也是评价学校教育质量、筛选人才的重要指标。影响学生学业成就的主要因素包括:学生自身、课程教学、院校环境及教育制度。学生的性别、学习动机、自我认知,教学策略、课堂气氛、教师支持,院校类型、院校资源、校风、课堂实践等都与学业成就关系密切[8]。人们通常以学生的学习成绩来评价其学业成就,这种评价忽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即学生对学业成就的自我评价。因此,本研究采用“中国大学生学习与发展追踪研究”的调查工具,即罗燕等人引进并汉化的“大学生学习性投入调查问卷”(NSSE-China)。该问卷以学生为主体,可以更好的发现学生对学业成就的自我评价。作为积极心理学研究的重要概念,大学生学习性投入关注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积极性,不仅符合“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而且有利于挖掘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的人格健全发展。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研究采取随机抽样的方式,对C学院的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1500份,有效问卷1446份,有效率为96.4%。其中,男生717人,女生729人;一年级388人,二年级390人,三年级366人,四年级302人;独生子女576人,非独生子女846人,缺失值24人。

(二)研究工具

1.学习性投入的测量。NSSE-China包括综合分析学习性投入五大指标、院校诊断九项指标和学习诊断八项指标以及测谎的一个指标。学习性投入的测量采用综合分析五大指标,包括学业挑战度(LAC)、主动合作学习水平(ACL)、生师互动(SFI)、教育经验的丰富程度(EEE)和校园环境的支持度(SCE)。学业挑战度有10个项目,主动合作的学习水平6个项目,生师互动8个项目,教育经验丰富程度15个项目,校园环境支持度10个项目。NSSE-China的学习性投入五大可比指标具有较高的测量信度与效度,符合测量学要求[9]。该维度分数越高,代表学生投入学习活动中的时间精力越多,学校的各方面政策和设施越能使学生感到满意。

2.学习策略的测量。作为学习诊断指标之一的变量——学习策略, NSSE-China共有3个项目,采取4点计分,反应值由1-4分别代表“很经常”、“经常”、“有时”和“从未”。项目得分为[(反应值总数-反应值)/(反应值总数-1)]×100。分数越高,表明学生运用学习策略的能力越强。

3.学业成就的测量。采用院校诊断九项指标中的自我报告的教育收获这一维度测量学业成就。该维度共15个项目,包括三个子变量:知识获取、能力发展和自我概念发展。采用里克特四点计分制,1-4分分别代表“极大提高”、“较大提高”、“有点儿提高”和“没有提高”。项目计分方式与上文中学习策略的计分方式相同。分数越高,表明学生自我评价的学业成就越高。

(三)数据处理

通过SPSS17.0对回收的有效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

二结果

(一)差异性检验

1.大学生学习性投入的差异分析。学习性投入的五大指标中,除生师互动维度外,女生在其余四个维度上得分显著高于男生。独生与非独生子女只在生师互动中表现出差异,独生子女比非独生子女更积极地参与生师互动。大学生学习性投入在年级上差异显著,四年级学生在各个指标上得分均显著高于其他三个年级;除校园环境支持度之外,一年级学生在其余四个维度得分均为最低。具体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大学生学习性投入的差异分析(M±SD)

(注:*p<0.05,**p<0.01,***p<0.001,下同)

2.大学生学习策略、学业成就的差异分析。如表2所示,学习策略在性别、年级上存在显著差异:女生学习策略的运用水平显著高于男生;大四学生运用学习策略的水平最高。独生与非独生子女在学习策略的运用上无显著差异。学业成就在性别和是否为独生子女上无显著差异,在年级上存在显著差异。学生学业成就的得分随着年级的升高而升高。

(二)相关性分析

学习性投入的五大指标与学习策略、学业成就均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在0.297-0.529之间。高的学业挑战度、主动参与合作学习、良好的生师互动、丰富的教育经验、友好的校园环境都可以促进学生主动的运用学习策略,提高学业成就。其中,主动合作学习与学习策略的相关最高;校园环境支持度与学习策略的运用相关最低,与学业成就相关最高。学习策略和学业成就呈显著正相关。具体情况如表3所示。

表3 大学生学习性投入、学习策略与学业成就的相关分析

(三)回归分析

为了进一步探索大学生学习性投入的五大指标与学习策略对学业成就的影响,以学习性投入的五大指标、学习策略为自变量,以学业成就为因变量,进行回归分析,结果如下:

1.大学生学习性投入与学业成就的回归分析。如表4所示,大学生学习性投入的五大可比指标对学业成就的回归效应显著,是学业成就的有效预测变量,决定系数为0.454,即学业挑战度、主动合作学习水平、生师互动、教育经验丰富度、校园环境支持度对学业成就的预测力为45.4%。

表4 大学生学习性投入与学业成就的回归分析

2.大学生学习策略与学业成就的回归分析。由表5可知,大学生学习策略与学业成就的回归效应显著,决定系数为0.180,即学习策略可以解释学业成就18.0%的变化。

表5 大学生学习策略与学业成就的回归分析

三讨论

(一)大学生学习性投入、学习策略与学业成就的基本状况

从上述结果可以发现,学习性投入的五大指标在性别和年级上差异显著,学习投入的不同指标受人口学变量的影响各异。除生师互动维度外,女生在五大指标上的得分显著高于男生。原因可能有两方面:(1)女生在找工作方面仍处于不利地位。为了在就业中具备更多的竞争优势,女生把专业学习和投入作为筹码[10];(2)女生一般比男生更倾向于使自己符合社会对自己的角色期待,努力学习是老师和家长的期望。面对大学这个充满各种诱惑的环境,男生易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减少在学习上的投入。在年级差异上,四年级学生学习性投入显著高于一、二、三年级学生,这与文雯对清华大学学生的研究结论相悖[11]。王翠荣[12]等人解释了这一现象:一年级学生刚进入大学,还未把学习方式从家长老师管教下的“被动学习”调整到“主动学习”,加上大学各种丰富的活动分散了他们的注意力,导致其学习性投入减少。对于大四学生,经过了大学四年的锻炼,面对考研、考公务员或是就业的压力,他们更能够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因此,在学习中投入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大学生学习策略存在显著的性别和年级差异,女生学习策略运用水平高于男生,这与Slotte[13]的研究结果一致。女生自我监控能力强,心思细腻,乐于利用资源,因而运用学习策略的水平高于男生。四年级学生学习策略的运用水平最高,大一和大三学生运用水平较低。这可能与环境适应有关,一年级学生由于刚到陌生环境不适应,大学学习经验积累不足,因此学习策略最低。随着在校经验的增加,学习策略也表现出增长趋势;但是对于三年级学生,学业倦怠、社团活动等分散了他们的注意力,学习策略出现了不升反降的状态。而大四学生面对近在眼前的就业、考研压力,他们必须全身心投入学习中,为毕业后的出路做打算,因而不得不经常性地使用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学习策略运用能力随之提高。

男女大学生在学业成就上没有显著差异,面对同样的师资和环境,男女生所接受的知识在质和量上是一样的,因而没有表现出差异。独生与非独生子女在学业成就上没有差异。学业成就在年级上差异显著,四年级学生在学业成就上的得分显著高于一、二、三年级学生。随着年级的升高,学业成就也表现出增长趋势,这与大学生在校经验、知识掌握、能力发展密切相关。

(二)大学生学习性投入与学业成就

大学生学习性投入的每个指标均与学业成就呈显著正相关,说明学习性投入的五个维度均会对学业成就产生积极的影响。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学业挑战度、主动合作学习水平、生师互动、教育经验丰富度、校园环境支持度可以预测学业成就45.4%的变异。增加学生的学习性投入,可以显著提高学生的学业成就。学生成长的校园环境所具有的基本特征之一就是“高学业挑战”[14]。与一般难度的任务相比,学生更愿意卷入有一定挑战性的任务。高的学业挑战必定耗费学生更多的时间、精力。大量时间和精力的投入,又为学业成就提高提供了保障。大学宽松的环境,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主动合作学习,而不是传统的“填鸭式”教学,这就要求学生更主动地进入学习当中,通过积极参与学习活动,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在校教育收获也将随之增强[15]。良好的生师互动对学生的教育收获有积极的影响[16]。教师与学生的良好互动,对学生学习行为的正确反馈以及对学生成长的有效引导,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提高学业成绩[17]。因此,高校必须重视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以促进大学生知识、能力的提升。学业收获是学生的个人努力、教师授课和院校环境之间交互作用的结果。教育经验丰富程度高的院校会给学生在课堂内外提供多种多样的学习机会,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18-19]。“教育经验的丰富程度”要求学校不仅关注教师科研,更要关注教师授课。学校为学生提供的舒适的校园环境和良好的学习氛围是学生提高学业成就的基本保障。在师生关系良好、人际关系融洽的情感氛围中,学生的智慧以及学习的主动性会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学习效率也将随之提高,学习潜力可以得到更大的发掘[20]。

因此,学校不仅要设置具有挑战性的课程,不断丰富完善教师的教育经验,营造良好的师生环境,学生也需要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做学习的积极卷入者,从而提高自己的学业成就,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三)大学生学习策略与学业成就

学习策略与学业成就显著正相关,学习策略可以显著正向预测学业成就。也就是说,学生在学习中越多地使用学习策略,所获得的学业成就也就越高。已有研究发现,成绩优秀学生与成绩较差学生在学习策略运用上差异显著,学习策略的使用是导致二者学习成绩分化的主要原因[21]。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有些学生一直埋头苦干却收效甚微。有些学生擅长使用学习策略,就可以事半功倍。学习策略是学生在学习中有效运用学习方法和调节控制学习活动的有机统一,能够经常使用学习策略的学生更容易取得较高的学业成就。因此老师应注重培养学生有意识地使用学习策略,学生也应主动地自我调节,积极参与学习过程并有意识地协调使用各种学习资源。这启示教育者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是否“刻苦”,更要关注学习行为是否“有效”[22]。教育活动中,“授之以鱼”与“授之以渔”应齐头并进,使学生的学习行为更具有针对性,从而收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Schaufeli W B, Salanova M, González-Romá V, et al. The measurement of engagement and burnout: A two sample confirmatory factor analytic approach[J].Journal of Happiness Studies, 2002, (1).

[2]李玉亭,刘洪琦,李媛媛,等.心理资本,学习投入及学习拖延行为的关系研究——以大学生群体为例[J].商场现代化, 2012,(26).

[3]张阔,付立菲,王敬欣.心理资本、学习策略与大学生学业成绩的关系[J].心理学探新, 2011,(1).

[4]刘儒德. 论学习策略的实质[J].心理科学,1997,(2).

[5]吴越.大学生学习策略与场认知方式、学习风格、学习动机以及学业成就关系的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

[6]杨易.大学生学习策略的研究与测评[D].开封:河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2.

[7]朱巨荣. 中学生学习压力、学习动机、学习自信心与学业成就的关系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8]王蕾,焦丽亚.学生能力国际评价项目(PISA)简介与香港PISA2003评价报告的再评价[J].中国考试, 2006,(9).

[9]涂冬波,史静寰,郭芳芳.中国大学生学习性投入调查问卷的测量学研究[J].复旦教育论坛,2013, (1).

[10]段陆生,李永鑫.大学生专业承诺、学习倦怠与学习投入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4).

[11]文雯,史静寰,周子矜.大四现象:一种学习方式的转型——清华大学本科教育学情调查报告2013[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4,(3).

[12]王翠荣.论高职学生职业成熟度及其与学习投入的关系[J].职业教育研究,2011, (3).

[13]Slotte V, Lonka K, Lindblom-Ylanne S. Study-strategy use in learning from text. Does gender make any difference?[J].Instructional Science,2001,(3).

[14]Kuh G D.What student affairs professionals need to know about student engagement[J].Journal of College Student Development,2009,(6).

[15]蒋华林,张玮玮.生师互动:提高本科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2,(5).

[16]张玮玮.生师互动对本科教育质量的影响研究——基于NSSE-China数据分析[D].重庆: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17]孔海梅.地方综合性高校学生学习投入现状、问题与对策——以H大学为调查对象[D].武汉:中南民族大学,2013.

[18]邹杰梅,徐优.校园环境支持度研究——以西南大学为例[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2,(1).

[19]曾庆洋.军校学员学习性投入及其对学业成就的影响研究[D].郑州: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20]崔玉华,刘伟平.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学业收获及教育影响因素研究——基于H学院大学生学习性投入调查的分析[J].教育与考试,2014,(1).

[21]王舒.基于大学生自我报告的学业成就性别差异研究[D].南宁:广西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22]马建俊.新升格本科院校双语教学实效研究[J].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学报,2013,(2).

(责任编校:余中华)

A Study of the Relations among Learning Engagement,Learning Strategy and Academic Achievement

XU Yuanchao

(Committee of the Communist Youth League, Changsha University, Changsha Hunan 410022, China)

Abstract:Academic challenge, active cooperative learning level, student-teacher interaction, experience in education and the campus environment are considered as the five indicators of learning engagement. This study conducted a survey among college students of Changsha University, based on a questionnaire called NSSE-China, to explore their condition of learning engagement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learning strategy and academic achievement. Results showed that: (1) there were significant grade difference and gender difference in the five indicators of learning engagement and learning strategies. Whereas academic achievement only had great difference in grade and it increased year by year. (2) Learning engagement had a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learning strategy and academic achievement. (3) Learning engagement and learning strategy to some extent could predict academic achievement.

Key Words:college student; learning engagement; learning strategy; academic achievement

收稿日期:2016-01-06

基金项目: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编号:13YBA036。

作者简介:徐远超(1978— ),男,湖南华容人,长沙大学团委讲师,硕士。研究方向:积极心理学。

中图分类号:B8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681(2016)03-0131-04

猜你喜欢

学习策略大学生
应用型本科层次大学生网络在线学习策略及实践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新大学生之歌
高中生数学自主学习策略探讨
一种使用反向学习策略的改进花粉授粉算法
多媒体教学条件下学习策略剖析
基于微博的移动学习策略研究
自主学习策略在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大学生实习如何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