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学构建独立学院教学管理体制

2016-06-13周启强舒思成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6年4期
关键词:独立学院教学质量

周启强,舒思成

(湖南科技大学 外国语学院,湖南 湘潭 411201)



科学构建独立学院教学管理体制

周启强,舒思成

(湖南科技大学 外国语学院,湖南 湘潭 411201)

摘要:独立学院是适应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一种新型办学模式,为我国高等教育培养了大批人才,随着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科学构建独立学院教学管理体制对确保独立学院人才培养质量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探讨独立学院教学管理系统现存在不足的基础上,提出科学构建教学管理体制的几点建议,旨在提高独立学院的教学质量,确保独立学院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独立学院;教学管理体制;教学质量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完善独立学院管理和运行机制。支持民办学校创新体制和育人模式,提高质量,办出特色,办好一批高水平民办学校。”独立学院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新生产物,由于办学时间短,没有现成的经验借鉴和参考,也缺乏自身经验的积累,从总体上说还来不及对它们的教学管理体制展开深入系统的研究。国内有关独立学院教学管理体制的研究大致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创新独立学院的教学管理体制。2003年4月,教育部经过较长时间的调查研究,制定了《关于规范并加强普通高校以新的机制和模式试办独立学院管理的若干意见》,2005年,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又编写了《新机制、新模式、新探索——独立学院办学经验启示录》。在这两份文件中,都强调了规范管理、创新机制对于独立学院发展的重要意义。另一方面对独立学院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进行研究,如郑红平[1]、葛学敏[2]和刘连喜等[3]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究。但基本上是从“教”的角度分析独立学院教学管理体制的不足,鲜见从“学”以及“教”与“学”的衔接等角度分析问题。本文从“教”与“学”的衔接角度来探索如何科学构建独立学院教学管理体制,旨在不断提高独立学院人才培养质量和为学校决策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1教学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

教学管理在高等学校管理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教学管理体制的研究历来受到教育管理者和教育研究者的高度重视。一般认为,高等学校的教学管理兼具学术管理和行政管理的性质,具有整体性、动态性、导向性、学术性、民主性和服务性等特点,其基本内容包括教学计划管理、教学运行管理、教学质量管理与评价,以及学科、专业、课程、教材、实验室、实践教学基地、学风、教学队伍、教学管理制度等教学基本建设的管理。近年来,人们更多地关注创新教育管理体制的研究,提出淡化教学管理的由上而下的行政色彩,推进教学管理从统一型到灵活型、创新型的转变,顺应信息化发展潮流,实行淘汰制和弹性学制管理,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和能力为核心,全面推进教学管理体制的改革。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独立学院教学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越来越突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照搬母体学校的教学管理体制

不少独立学院的教师、教育管理者认为独立学院是本科层次的二级学院,与母体高校的教学管理应当一视同仁,并且与母体高校的教学管理体制一样,会让家长和学生觉得读三本和读一二本之间没有太大的差异,只要学生自己努力,学到的东西并不比母体高校的学生少。基于这种理念,再加上贪图省时省力,照搬母体高校的教学管理体制也就成为当然的选择。其实,三本的教学管理具有自己鲜明的特点,照搬的结果是不能对三本学生因材施教,教学质量反而无从保证。

1.2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互相脱节

目前,独立学院基本是自己管理学生,有自己的学生管理队伍,但绝大多数独立学院没有自己专属的教学队伍,它们的教学队伍基本上由专职老师、母体学校的老师和兼职老师构成。但母体学校的教师由于上不同的教材,精力有限,所以在上独立学院的课程时,有时可能准备不够充分,而兼职教师一般是在职的或刚毕业的研究生,缺乏教学经验,不能很好地把握重难点。师资队伍中青年教师匮乏, 师资结构呈典型的 “哑铃型”。师资力量的混合性使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无法管理到位,老师上完课后基本上和学生无交流。而三本的学生文化基础薄弱,自制力不够,学风建设亟待加强。若教师在课后不进行督促和指导,学生难以自主学习,教师的教风和学生的学风难以互相促进,从而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1.3缺乏教学监控体系

独立学院与母体学校之间有完全不同的特点,一般没有自己完整的师资队伍,对教师课堂教学质量缺乏有效的监控。从内部环境来看,按照2008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第 26 号 《独立学院设置与管理办法》,教学质量监控环节应由参与高校和独立学院共同承担。但是母体学校本身具有繁重的教学任务,难以对独立学院的教学质量进行有效的监控。而独立学院本身没有制定一套全面完整的教学监控制度,不能进行有效的教学评估。加之独立学院学生文化基础相对薄弱,学习动机不明确,若没有有效的教学监控体系,完全照搬母体学校的教学监控体系,效果肯定不如人意。

2科学构建教学管理体制

根据独立学院的实际情况确立教学管理体制的基本模式是独立学院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独立学院一般没有自己完整的师资力量,不能对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进行有效的监控;学生文化基础相对薄弱,学习动机不明确,母体学校的教学管理体制与独立学院的实际情况并不完全吻合。因此,如何科学构建教学管理体系是独立学院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下面对科学构建教学管理体系提出了几点建议。

2.1科学确立教学管理的基本模式

独立学院教学管理体制按照依赖母体高校的程度不同,可依次分为完全托管,半托管、相对独立和完全独立四种基本模式,全面详细地调查这四种模式的产生背景、运行状态及其和人才培养质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客观分析它们各自的优缺点,为学校乃至为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决策提供理论支持是影响独立学院发展的一项长期性和根本性的基础工作。

2.2建立准确反馈社会人才需求的信息机制

独立学院从其办学初衷和办学目标来看,就是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各种应用型人才,这与母体学校培养复合型人才的办学目标是不一样的。因此独立学院应根据自身的特点,进行合理地定位。在设置专业时可以借鉴母体学校的一些专业设置安排,特别是母体学校一些省级、校级等重点学科,因为这些专业的硬件设施和师资力量具有明显的优势。同时应充分考虑当前市场的需求,多设置些市场需求量大、竞争力强的专业。综合考虑市场因素和国家宏观调控,科学地预见社会人才需求变化的机制。不能盲目设置专业,确保培养出的人才在毕业后能找到一席之地。基于这一特点,独立学院应密切关注和跟踪毕业生就业市场的动态,力求建立起灵活有效的机制,及时调整招生专业和招生人数。

2.3建立规范的教学管理制度

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教学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化,着重建立并规范一系列教学管理的基本制度。严格根据教学制度进行管理,同时结合独立学院的自身特点,建立相对灵活的学生学习管理机制,充分发挥班干部在学习上的带头作用;加强对学生学习的分类和分级指导,给个性化培养提供更大的空间。基于每个学生的基础不一样,对学生学习应该进行分类指导。比如英语学习,对于英语基础较好的,并且对英语文化十分感兴趣的学生,对其要求也可以相应高些,在课后可以给这部分学生布置背诵课文、阅读英语名著等作业;而对英语基础稍微薄弱的学生,课后可以给他们布置记单词、背诵经典句型等练习;对于喜欢唱英文歌和看美剧的学生,可以让他们多模仿英文歌词或影视台词,提高自身的口语。

2.4构建学风定量评估体系

独立学院的学生整体上存在学习进取心不够强、学习纪律较为松懈、学习动机和目的多元化、学风班风不尽如人意等特点。想要提高教学质量,不但老师的“教”十分重要,而且学生的“学”也是一个必不可少的条件,只有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达到最佳效果。独立学院可以从培养专业情感、建立激励机制、加强感恩教育和帮助发展爱好特长等方面探索培养良好班风学风的良性机制。绝大部分学生当初选择本专业,对其还是比较感兴趣的,独立学院应该充分利用这一点培养学生的专业情感,当学生觉得自己的专业非常有趣时,就会自主学习,这比被迫学习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设立奖惩机制,激发学生的斗志。基于独立学院的学生自制力不够,学院可以安排早晚自习,班干部或学生会成员检查早晚自习率,监督学生学习。因此综合考虑到课率、自习率、成绩绩点以及任课老师评价等各方面的因素,构建定量评估学风的体系,定量、客观、科学地评价不同班级、年级和专业的学风状况,并且定时对不同班级、年级和专业的学风状况进行分析总结,设立奖励制度,带动整个独立学院的学风建设。

2.5构建教学质量监控指标体系

针对目前绝大多数独立学院的教学主要依托母体学校师资队伍的现实,因此可以构建符合独立学院实际情况的教学质量监控指标体系作为教师聘任的重要依据,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项十分有效的方式,给教师适当的压力能更好地促进教学工作。教学质量监控可以从独立学院领导、同事和学生三个视角对教师的教学工作进行评价。独立院校的领导可以对教师的科研成果,教学成效进行评估,设置奖励政策,提高教师的积极性;同事之间要相互听课并进行互评,在互评中指出其他同事的优点和还需要改进的地方,这样既吸收了其他同事的教学精华,又弥补了自身的不足,而且通过讨论可以交流,相互促进;学生可以对老师的教学和课后辅导进行评教,独立学院的领导和教师应充分重视学生的评教结果,要以学生为中心,制定一系列有利于学生成才的制度。科学构建教学之间的监控指标体系,并与学风评估体系相结合,形成教风—学风—教学质量的良性循环。

3结语

独立学院是适应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型办学模式,在短暂时间里得到了快速发展,获得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独立学院教学管理系统现存在完全照搬母体学校的教学管理体制、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互相脱节和缺乏教学监控体系等问题。科学确立教学管理的基本模式,建立准确反馈社会人才需求的信息机制,建立规范的教学管理制度,构建学风定量评估体系和教学质量监控指标体系。这些建议对科学构建独立学院教学管理体制有很大的借鉴意义。科学地构建符合独立学院自身特点的教学管理体制,实现独立学院和母体学校之间教学管理的良性对接,是保证独立学院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环节,具有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郑红平.独立学院教学管理的主要问题及应对措施[J].民办高等教育研究,2007(2):27-30.

[2] 葛学敏.提高独立学院教学管理水平的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2010(24):24-25.

[3] 刘连喜,陈容芳,曹十芙.独立学院教学运行管理中的障碍因素与对策探讨[J].文教资料,2011(6):169-171.

(责任校对谢宜辰)

doi:10.13582/j.cnki.1674-5884.2016.04.033

收稿日期:20160101

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厅教研教改课题(2011[513])

作者简介:周启强(1967-),男,湖南炎陵人,教授,博士,主要从事英语语言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5884(2016)04-0102-03

猜你喜欢

独立学院教学质量
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关注学习过程 提升教学质量
提高教学质量,重在科学管理
实践教学如何提高教学质量
关于新时期独立学院基层共青团组织引领青年工作的思考
独立学院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文化传承视野下的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究
独立学院法学专业的学科特色及其发展研究
以微课教学促进独立学院国际经济学应用性教学转型
独立学院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