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颈部血管彩超及DSA评估动脉粥样斑块与脑梗死关联性的意义
2016-06-13刘海杰
刘海杰
联合颈部血管彩超及DSA评估动脉粥样斑块与脑梗死关联性的意义
刘海杰
目的 通过临床病例资料回顾性分析观察颈部血管彩超(US)联合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在动脉粥样斑块与脑梗死关联性评估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以180例住院患者作为本组研究的观察对象,其中90例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其余90例未发生脑梗死的患者作为对照组,2组患者均行US联合DSA检测,对比2组患者的内中膜厚度(IMT)、粥样硬化状况以及前后循环系统斑块位置及狭窄程度。结果 (1)观察组的IMT增厚、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以及狭窄的发现率与发生程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US与DSA联合检查中,椎基底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多发于椎动脉起始段,其次为双侧椎动脉;US在狭窄血管检查中的效果较差,仅能对闭塞的椎动脉进行判定。结论 US联合DSA检测能够及时、准确地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狭窄程度,为脑梗死患者的预防与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颈部血管彩超(US);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动脉粥样斑块;脑梗死
缺血性脑血管病是神经内科临床中致死率最高的疾病之一,其发生多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有关,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是提高患者预后与转归的重要保证[1]。现阶段临床中针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检查方法以US、DSA、MRA、TCD等为主。本研究观察US联合DSA在动脉粥样斑块与脑梗死关联性评估中的临床意义,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北华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一疗区于2012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180例住院患者作为本组研究的观察对象,其中90例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其余90例未发生脑梗死的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组中,男67例,女23例;年龄60~75岁,平均(67.34±3.49)岁。对照组中,男62例,女28例;年龄63~77岁,平均(68.18±5.32)岁。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US检查 US检查采用PHILIPS彩色多普勒超声现象仪,主要测量指标有:颈总动脉内径、IMT、管腔狭窄程度等。
1.2.2 DSA检查 患者取平卧位,开放静脉通道,常规消毒铺巾;局部麻醉后右侧股动脉穿刺,采用Seldinger动脉插管法置5 F血管鞘,后注入肝素2500 U;分别对颈总动脉、锁骨下动脉、颈总动脉分叉部、颈内动脉及其分支等进行造影检查,采集图像,拔出动脉鞘,止血后加压包扎。
1.3 评价标准 颈动脉狭窄[2]。轻度狭窄:0%~29%;中度狭窄:30%~69%;重度狭窄:70%~90%;血管闭塞:狭窄100%。
(1)椎动脉狭窄[3]。轻度狭窄:0%~29%;中度狭窄:30%~69%;重度狭窄:70%~90%;Ⅳ型:椎动脉或基底动脉闭塞。
(2)吻合率。US与DSA检查结果是否一致,百分比越高,说明吻合率高;反之,吻合率低。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5.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US检测 观察组的IMT增厚、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以及狭窄的发现率与发生程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US检测情况对比(n)
2.2 前循环系统 2组患者均行US与DSA联合检测,US与DSA检查中,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主要发生在颈总动脉分叉处,其前循环系统斑块的发生部位、颈动脉狭窄检出率显著高于US和DS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US与DSA检查前循环系统斑块位置及狭窄程度对比(n)
2.3 后循环系统 2组患者均行US联合DSA检测,US与DSA联合检查中,椎基底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多发于椎动脉起始段,其次为双侧椎动脉;其后循环系统的多发部位和狭窄率检出率显著高于US组与DS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US与DSA检查后循环系统斑块位置及狭窄程度对比(n)
3 讨论
动脉粥样硬化是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发生原因,其主要是由于从内膜开始动脉出现病变,最初有脂质和复合糖类聚集,之后会出现出血及血栓形成,导致纤维组织开始增生和钙质沉积。随着病情的发展,动脉中层逐渐开始蜕变和钙化,病变开始累积到弹性大的中等肌性动脉,最终一旦出现阻塞动脉腔就会导致该段组织或器官的坏死。动脉粥样硬化在北美有症状颈动脉内膜切除术试验(NASCET)中[4],颈动脉狭窄程度70%~79%者第1年卒中的风险为11%,狭窄程度>90%者第1年卒中的风险为35%,因此,颈动脉狭窄程度是缺血性卒中发生与患者相关预后的重要指标。
US凭借其无创、操作简单、可重复性等优势在颈动脉斑块检查中的应用程度越来越高,其可以对IMT及斑块的回声进行测定,鉴别软斑、硬斑或混合斑;但是US检查经常受到椎骨及周围组织影响[5-6],而且分辨率较低,对医师的技术要求较高。
DSA是目前血管狭窄检查的金标准,其能够准确、清晰地反映血管的狭窄程度,动态地呈现血管情况,有助于动脉夹层及前后循环系统盗血等的鉴别;而且DSA拥有其他检查手段所缺少的3 D技术[7-8],能够对偏心病变进行准确检查,尤其对椎动脉起始段等后循环系统的斑块与夹层以及颅内外侧枝循环的评估效果理想。但是,DSA检查属于有创检查,在操作中对医师的经验与操作技术较高,以避免不良反应与风险事件的发生。
综上所述,US联合DSA检测能够及时、准确地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狭窄程度,对脑梗死患者的预防与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1] 方波.联合颈部血管彩超及DSA评估动脉粥样斑块与脑梗死关联性的意义[J].中国实用医药,2014,3(9):4-6.
[2] 贾岩.颈动脉粥样硬化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脑梗死发病的关系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09,12(19):1766-1768.
[3] 黄献,宋治,郑文.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脑动脉狭窄及与脑血管危险因素的研究[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0,18(9):1203-1205.[4] 王新成.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相关性分析[J].当代医学,2013,11(21):56-57.
[5] Ay H,Furie KL,Singhal A,et al.An evidencebased causative classification system for acute ischemic stroke[J].Aan Neur,2005:58(5):688-697.[6] 吴春芳.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斑块硬化之间的关系探讨[J].当代医学,2015,21(3):71-72.
[7] 高长根,方波.联合颈部血管彩超及CTA评价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关联性研究[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0,18(7):879-880.
[8] 周益平,吴胜军,晁丽娜,等.颈动脉彩超及CTA检查对脑梗死患者颈部血管病变的诊断价值[J].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14, 36(11):1303-1305.
10.3969/j.issn.1009-4393.2016.17.043
吉林 132011 北华大学附属医院超声诊断科 (刘海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