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社会体制相关问题的五点认识
2016-06-13丁元竹
文/丁元竹
关于社会体制相关问题的五点认识
文/丁元竹
丁元竹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
一、如何定位社会体制和社会体制改革
中国特色的社会体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一种具体体现。社会体制、经济体制、文化体制、生态文明体制等改革实际上是通过改革不断地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二、社会建设、社会治理与社会体制
三、社会体制改革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社会体制改革需要明确改革的两个边界条件:一是利益格局。合理的利益格局是调动社会积极性、创造性和活力的基本前提,也就是公平正义;二是公正。要注重发挥志愿机制在调动社会资源、激励社会活力中的作用,如果经济体制改革是要把利己主义激发出来,那么社会体制改革就是要激发利他主义。
四、社会体制改革的方式
社会体制改革的方式是在原来事业单位和公共服务的大框架下改革,还是放开框架,允许多元主体进入,通过竞争形成新的格局。这两种方式的利弊需要认真分析。滴滴、优步与出租车就经营权进行博弈就是一个例证。政府也可以创造一个环境,在确保社会稳定的前提下允许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单位等主体之间开展竞争,待它们博弈到一定程度后再进行规范,这样会更有利于改革。社会体制改革就是完善公共服务的供给体制,创造一个合理的利益格局和一个公平的生存环境,然后来发挥志愿机制和市场机制作用。
五、互联网对社会体制改革的影响
互联网出现后,在对公共服务的价格机制和公众选择方面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过去乘出租车只能在路边等待,而现在打车软件大大提高了透明度,改变了以往的认知程度。这对社会体制改革也产生了较大影响,如社交网络成为了分享经济的一个社会基础和社会信誉基础。
社会建设包括两大体系:一是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特别是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二是社会管理或社会治理。社会建设中,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和社会治理都涉及到社会体制机制创新的问题。社会体制改革就是要释放公共服务领域和社会领域的活力,包括公共服务体系的供给如何能够更加有效地满足公众的需求,如何通过社会体制改革使得社会更有秩序的同时充满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