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血功能检验在心脑血管疾病患者预后判断中的价值
2016-06-12付安才
付安才
凝血功能检验在心脑血管疾病患者预后判断中的价值
付安才
目的 探讨凝血功能检验在心脑血管疾病患者预后判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72例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照患者入院后的凝血功能检验指标结果将患者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40例),分析2组患者凝血功能各项指标监测结果以及预后相关性。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凝血功能各项指标变化情况更为明显,并且在发病48h内差异显著,观察组入院48hPT(16.00±0.40)s、TT(17.5±3.6)s、APTT(38.5±8.7)s等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T(14.00±0.55)s、TT(16.9±4.5)s、APTT(34.1±7.7)s(P<0.05)。观察组患者的死亡率(21.88%)与病残率(50.0%)显著高于对照组死亡率(0.0%)与病残率(5.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凝血功能检验在心脑血管疾病患者预后判断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凝血功能检验指标变化预示了患者的预后情况,是一种很好的检验方法,值得使用与推广。
凝血功能;心脑血管疾病;预后判断;价值
心脑血管疾病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疾病,给我国的居民生命安全造成了很大威胁。目前,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以及死亡率呈现上升趋势,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应该及时给予有效治疗[1]。治疗这种疾病经常采用的方法是凝血功能检验,这种方法具有很好的诊治价值,本次实验研究将重点分析探讨凝血功能检验在心脑血管疾病患者预后判断中的价值,详细情况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吉林省桦甸市人民医院2013年6月~2014年12月收治的72例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作为本次实验研究对象,其中男38例,女34例,年龄42~73岁,依照患者入院后的凝血功能检验指标结果,将其与正常值进行比较,将指标≥3个并且比正常值升高或者降低30%以上的作为观察组,另外的为对照组,观察组32例,对照组40例,观察组男20例,女12例,年龄(56.2±6.2)岁;对照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57.3±6.7)岁;2组患者在基本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2组患者在实施临床治疗时,根据患者自身情况实施针对性治疗,并选取合适的手术治疗方式开展治疗。
1.3 指标检测 当所有患者入院时、以及出血后的48h与96h内,全部对其抽取空腹静脉血,检验这些静脉血,检验采用的仪器Rayto RF-6100酶标分析仪(美国雷度公司,RT-6100,201305)、Rayto RF-3100电脑洗板机(美国雷度公司,RT-3100,201302),检验使用的试剂为配套试剂,依照有关的操作规程进行检测,检测内容主要有: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原时间等四个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实验研究数据资料均采用医学软件SPSS16.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患者预后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死亡率与病残率显著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预后情况比较[n(%)]
2.2 2组患者凝血功能指标分析 观察组患者的凝血功能各项指标变化情况更为明显,并且在发病48h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有效手段是积极有效地控制血压以及血脂水平,已经有科学家研究结果表明:心脑血管疾病与高脂血症以及高血压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其中产生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因素是氧化LDL[2]。心脑血管疾病严重威胁着中老年人的生命健康,这种疾病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致残率以及复发率高的特点,疾病所引发的并发症也是比较多的[3]。血浆与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等四个指标是凝血检测功能过程中使用较为普遍的,其中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及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与多种凝血因子有着非常紧密的关系,这些指标没有延长定性作用,但是仍旧能够降低凝血作用,这表明患者有出血的风险。血浆凝血酶时间还会受到纤维蛋白原水平等物质的影响,因此如果没有抗凝物质,纤维蛋白原减低将直接使血浆凝血酶时间变长[4]。当患者发生脑出血情况时,患者大脑血液中第一个被消耗的因子是AT III,因子过渡消耗则会引起患者血液高凝状态。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出现血栓事件并处于急性期时,很可能出现高凝状态等其他情况,但是其中的血浆与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等表现得并不是非常明显,总的来说仍具有参考价值,其中的重要参考依据应该是纤维蛋白原水平[5]。
为了更好地防治心脑血管疾病,医护人员应该给予患者生活等方面的指导,首先是心理思想疏导工作要做好,促使患者保持积极向上的乐观思想状态,患者的作息时间规律等,这是患者的生活方面护理,也是非常基础与重要的[6];患者在饮食上也需要特别注意,应该保持合理的生活习惯、摈弃不良生活习惯,膳食均衡营养、不吸烟不喝酒,进行适当运动与训练,这是心脑血管疾病防治的重要条件;除此之外,患者还要定期地进行体检,检查身体血压、血糖等指标是否有显著变化,及时给予防治[7]。另外,医院医护人员还要定期地进行随访,采用多种随访形式询问关心患者的病情发展情况,及时给予药物或者是精神上的治疗与支持,根据患者病情变化,给出变化的有针对性的治疗措施与方案[8]。本次实验研究中,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凝血功能各项指标变化情况更为明显,并且在发病48h内差异非常显著,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观察组患者的死亡率与病残率也显著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凝血功能检验在心脑血管疾病患者预后判断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凝血功能检验指标变化预示了患者的预后情况,是一种很好的检验方法,值得使用与推广。
表2 2组患者凝血功能指标变化情况(x±s)
[1] 徐锦芳.心脑血管疾病患者预后中凝血功能检验的应用价值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23):134-135.
[2] 王丽华.心脑血管疾病患者预后中凝血功能检验的应用价值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7(11):160-161.
[3] 王立京.凝血功能检验在心脑血管疾病患者预后中的判断价值[J].大家健康(下旬版),2014,2(1):89.
[4] 张灼锦,翁梅超.凝血功能变化情况对心脑血管病患者预后判断的价值[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3,34(11):1470-1472.
[5] 潘英武,叶映月.凝血功能和D-二聚体在心脑血管病患者预后判断中的价值[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4,24(16):88-90.
[6] 李艳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凝血功能异常的相关因素与预后分析[D].河北医科大学,2014.
[7] 龙松,陆霓虹,杨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患者凝血功能变化及其临床意义[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3,21(12):12-13.
[8] 杜丽洁.大豆皂甙对高脂血症大鼠血脂及抗血栓作用的影响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1.
10.3969/j.issn.1009-4393.2016.33.009
吉林 132400 吉林省桦甸市人民医院检验科 (付安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