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药治疗偏头痛疗效观察与5-羟色胺相关性探讨∗

2016-06-12张若曦河北经贸大学医院河北石家庄05006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北京海淀区00000华北制药新药研发中心河北石家庄05000

河北医学 2016年2期
关键词:通窍羟色胺偏头痛

冯 霞, 张若曦, 冯 玲(.河北经贸大学医院, 河北 石家庄 05006 .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 北京 海淀区 00000 .华北制药新药研发中心, 河北 石家庄 05000)



中药治疗偏头痛疗效观察与5-羟色胺相关性探讨∗

冯 霞1, 张若曦2, 冯 玲3
(1.河北经贸大学医院, 河北 石家庄 050061 2.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 北京 海淀区 010000 3.华北制药新药研发中心, 河北 石家庄 050001)

摘 要:目的:观察中药活血通窍止痛汤治疗偏头痛临床疗效,与尼莫地平常规疗法做疗效比较;探讨两种治疗方法对5-羟色胺(5-HT)值的影响。方法:100例患者治疗前后均做5-羟色胺(5-HT)血清值检测,建立数据库。治疗组给予活血通窍止痛汤治疗,对照组给予尼莫地平治疗。统计两种疗法对5-羟色胺值的影响。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0%;优于对照组(有效率78%);组间比较:(P<0.05)。100例患者治疗前后5-羟色胺均值比较:(P<0.05)。治疗前,两组5-羟色胺均值比较:(P>0. 05);具可比性.治疗后,两组5-羟色胺均值比较:(P<0.05),具有差异性。治疗后,两组较治疗前5-羟色胺值均有提高(P<0.05),所提高数值,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活血通窍止痛汤治疗偏头痛临床疗效肯定,其疗效优于尼莫地平常规疗法,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种疗法均有提高机体5-羟色胺(5-HT)血清含量的作用,具有统计学意义.与常规疗法相比,活血通窍止疼汤提高体内5-羟色胺(5 -HT)血清含量的作用更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5-羟色胺值的提高与疗效成正比.具有统计学意义。

关键词:偏头痛; 活血通窍止疼汤; 尼莫地平; 5-羟色胺(5-HT)

偏头痛是反复发作的以一侧搏动性疼痛为主的头痛,病因未明,多在青春期发病,女性明显多于男性,临床显示,严重频发者,可影响其认知能力[2],导致社会功能障碍。现代研究证实[4]:偏头痛的发病与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等神经递质的含量异常有关。我们从2006年开始,对就医的偏头痛患者采用中药活血通窍止痛汤规范治疗,并追踪5-羟色胺血清值对偏头痛治疗和疗效的影响,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100例患者均来自2010年11月至2013年11月间在我院门诊就医的偏头痛患者,其中女性72例,男性28例,年龄17~41岁,平均年龄27.5 ±9.7岁。100例患者随机按单双数分为单数组和双数组,单数为治疗组,给与活血通窍止疼汤治疗,双数为对照组.给与尼莫地平治疗。治疗组50例;男性13例,女性37例,年龄17~41岁,平均(27.15±7.89)岁,病程1~6年,平均(3.19±0.94)年,其中无先兆偏头痛13例;先兆偏头痛11例;慢性偏头痛20例;紧张型偏头痛6例。对照组50例,男性15例,女性35例,年龄17~39岁,平均(25.79+9.36)岁,病程1~5年,平均(3. 41+1.07)年;其中无先兆偏头痛12例;先兆偏头痛12例;慢性偏头痛21例;紧张型偏头痛5例。两组患者在头痛分类,性别,年龄,发病时间,病程长短,发作频率;5-HT血清检测值上均无统计学差异存在.(P>0. 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所有入选病例均符合2004年《国际头痛分类及诊断标准》[3]中原发性头痛-偏头痛分类诊断:ICHD-2无先兆偏头痛诊断标准;ICHD-2先兆偏头痛诊断标准;ICHD-2慢性偏头痛诊断标准;ICHD-2腹型偏头痛诊断标准;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中头痛的诊断标准。排除标准:均经头颅CT;脑电图;颈颅多普勒等检查,排除颅脑和颈部血管疾病引发的其他类头痛。排除继发性头痛;药物性头痛;睡眠性头痛;颅神经痛;中枢性或原发性面部痛。

1.3治疗方法

1.3.1治疗组:给予中药治疗,以舒肝解郁,养心安神,活血通络止疼为治疗法则,口服自拟活血通窍止痛汤,组方:川芎25g、红花15g,桃仁15g、地龙15g、僵蚕12g、白芍30g、甘草12g、大枣5枚、浮小麦60、元胡20g、五灵脂15g、羌活15g、细辛3g、葛根30g一日一剂,水煎服,每日三次分服。

1.3.2对照组:给予西药常规治疗:尼莫地平60mg/次3次/ d,辅以复合维生素B10mg/次,3次/ d口服。

1.3.3疗程:两组均治疗40d为一个疗程。于疗程结束时,做疗效统计。

1.4观察指标及方法:观察两组患者头痛发作频率、发作间隔时间、相关症状,比较两组治疗疗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5-羟色胺检测值,比较两组经不同方法治疗后体内5-羟色胺提高值与疗效的关系。两组患者均于治疗前和治疗后填写头痛发作频率;发作间隔时间,相关症状调查表;均于治疗前及治疗结束后7d内,于早晨8点前抽取肘静脉血8mL,检测5-HT血清值.以先后为序,以数字1~100顺序编号,建立数据库。5-羟色胺血清含量检测:采用人5-羟色胺(5-HT)酶联免疫分析试剂盒;,用于测定人血清、血浆及相关液体样本中5-羟色胺(5-HT)含量。检测范围: 80ng/ L~2400ng/ L。实验原理:本试剂盒应用双抗体夹心法测定标本中人5-羟色胺(5-HT)水平。通过标准曲线计算出人5-羟色胺(5-HT)浓度。本试剂盒由厦门慧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仅供研究使用。

1.5疗效评价标准:参考《国际头痛治疗疗效标准》[3]及《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采用控制疼痛发作时间间隔为评判依据[4]:经一个疗程治疗后,3个月以上未发作者为治愈;一个月以上未发作者为好转;一个月以内出现发作者为无效。

2 结 果

2.1治疗一个疗程后,治疗组50例治愈35例;有效10例;无效5例;对照组50例:治愈23例;有效16例;无效11例;两组疗效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由表1可见,两组经一个疗程治疗后,总有效率分别为90%和78%,组间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2.2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体内5羟色胺(5-HT)含量检测值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5-羟色胺检测值比较(±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5-羟色胺检测值比较(±s)

注:与治疗前数据相比,∗P<0.05与对照组相比,※P>0.05∗P<0.05

组别 n 治疗前5-HT检测值(ng/ L)治疗后5-HT检测值(ng/ L) P值治疗组 50 920.98±130.91※ 1097.34±184.78∗ 0.000对照组 50 916.40±121.24 997.58±110.93∗ 0.001 P值 0.344 0.046

由表2可看出,治疗前,两组5-羟色胺值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可比性,治疗后,两组5-羟色胺值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提高(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且治疗组提高数值优于对照组(P<0. 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3治疗组与对照组经过治疗,体内5-羟色胺(5-HT)含量检测值升高数值与疗效比较见表3。

表3 两组5-羟色胺提高数值与疗效比较

由表3可见,治疗后,两组5-羟色胺含量平均值较治疗前均有提高,分别提高了176.36 ng/ L,81.18 ng/ L,且两组治疗有效率与5-羟色胺提高值成正比关系,组间比较:治疗前P>0.05,治疗后P<0.05,提高值P<0.05,有效率P<0.05,说明治疗前两组具可比性,治疗后,不论是5-羟色胺含量提高的平均值还是绝对值及有效率,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且表明疗效与机体内5-羟色胺含量的提升密切相关。

3 讨 论

偏头痛病因复杂,临床治疗个体差异性极强,复发率高。其病因可能与遗传,心理因素,精神紧张,情绪波动,压力,血管舒缩功能障碍等因素有关,临床表现为间歇性发作的头痛,以一侧枕部疼痛多见,多为搏动性疼痛,牵掣性疼痛、刺痛等,可伴烦躁不安、恶心、视觉障碍等症状。

经一个疗程治疗,治疗组治愈35例;好转10例;无效5例;对照组治愈23例;好转16例;无效11例;中药活血通窍止痛汤较单纯西药治疗,治愈率提高了24个百分点;无效率降低了12个百分点;两组有效率比较:(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表明中药活血通窍止痛汤的介入,明显提高本病的治疗效果,方中活血逐瘀,涤痰通络,养血止痛柔肝熄风等的综合作用,明显改善患者因瘀致虚,因虚更瘀的虚实交杂的体质,达到气血充盈,经脉通畅,通则不痛的目的,明显改善临床症状,进而治愈本病。治疗组总有效率达到90%,与国内近年来报道的其他多种疗法治疗效果相比,疗效明显[5]。考虑与中医中药整体观念,辨证施治,全面调整的综合作用有关.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偏头痛的发病因素虽复杂,但神经递质缺失和传递功能弱化与其关系最为密切,与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等神经递质的含量异常有关。受到最广泛研究的神经递质是5-羟色胺,近年来有关5-羟色胺(5-HT)血清值的改变,对机体多系统功能影响的报道越来越多,很多研究者都提示了[3]:5-羟色胺血清值降低导致神经递质缺失和传递功能弱化.产生精神类;认知类;躯体类的诸多症状;有报道认为[5]:5-羟色胺含量水平较低的人群更容易发生偏头痛、抑郁、冲动行为、酗酒,自杀、攻击及暴力行为。

本课题也非常关注这一论点,对入选的100例患者在治疗前后均做了5-羟色胺(5-HT)血清值检测,期望能直接观察药物治疗对体内5-羟色胺血清值含量的影响;体内5-羟色胺血清值含量的改变和本病治疗疗效的关系.不同治疗方法对5-羟色胺血清值不同的影响;以及当临床症状改善,疾病或治愈或无效.不同转归时,体内5-HT血清值的变化,更多了解影响本病治疗疗效的相关因素。

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5-羟色胺血清均值比较(P>0.05);证明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存在,具有可比性;治疗后,两组5-羟色胺血清均值出现了差异,治疗组均值高于对照组(P<0.05)显示中药活血通窍止疼汤,提高患者体内5-羟色胺血清含量效果较常规疗法更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考虑与中药多样复杂的组成和治疗调节机制有关,中药组方具多重性,从君臣佐使多个途径蓄积治疗作用,对于致病及诱发因素都很复杂的偏头痛,中医中药多方位的调节治疗,就显示出了其优势所在.

经不同治疗方法治疗后,两组患者体内5-羟色胺血清含量均值都较治疗前有提高,同组前后比较,两组提高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治疗后的含量均值(1097.34±184.78ng/ L)仍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97.58±110.93ng/ L),其差异具统计学意义。显示了中药治疗的介入,可更明显的提高患者体内5-羟色胺含量,治疗有效率也更高。

本研究中,治疗组有效率为90%,治疗后的5-羟色胺(5-羟色胺)血清含量为1097.34±184.78ng/ L;对照组有效率为78%;治疗后的5-羟色胺(5-羟色胺)血清含量为997.58±110.93ng/ L;证实了不管那种治疗方法,其疗效都与患者体内5-羟色胺(5-羟色胺)血清含量均值的提高成正比,进一步证实神经递质缺失和传递功能弱化与偏头痛的发病和治疗均有密切相关性,5-羟色胺含量水平较低的人群更容易发生偏头痛。中医中药通过柔肝熄风;舒肝解郁;活血通络止疼提高患者体内5-羟色胺含量水平,对偏头痛改善症状,临床治愈效果肯定。

参考文献:

[1] 彭瑞强.头痛的最新国际分类诊断标准和治疗新进展[J].重庆医学,2006,35(12):1131~1134.

[2]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78.

[3] 李月华.偏头痛的中西医诊断与治疗[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9.49~54.

[4] 于元生.中国偏头痛诊断治疗指南[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1,17(2):65~86.

[5] 汪春运.五羟色胺能的临床效应[J].四川精神卫生,2008,21(4):245~249.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 j.issn.1006-6233.2016.02.062

文章编号:1006-6233(2016)02-0341-04

基金项目:∗河北省科技厅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编号:14277728D)

猜你喜欢

通窍羟色胺偏头痛
5-羟色胺对肠道疾病的影响
变异性鼻炎应用通窍鼻炎片联合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治疗的效果观察
化瘀通窍中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随机对照试验的meta分析
通窍活血汤家兔体内移行成分川芎嗪的分析
鼻舒通窍合剂制备工艺的优化
极北鲵肠内5-羟色胺、胃泌素和生长抑素内分泌细胞胚后发育
偏头痛与脑卒中关系的研究进展
穴位埋线治疗发作期偏头痛32例
活血散偏汤治疗偏头痛的效果观察
以先兆型偏头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CADASIL(附1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