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尘螨滴剂舌下含服治疗过敏性哮喘儿童临床疗效及免疫机制探讨∗
2016-06-12许丽娟湖北省武汉市普仁医院湖北武汉430081
邓 敏, 许丽娟(湖北省武汉市普仁医院, 湖北 武汉 430081)
粉尘螨滴剂舌下含服治疗过敏性哮喘儿童
临床疗效及免疫机制探讨∗
邓 敏, 许丽娟∗∗
(湖北省武汉市普仁医院, 湖北 武汉 430081)
摘 要:目的:观察采用粉尘螨滴剂舌下含服治疗对过敏性哮喘儿童临床疗效的影响及其免疫机制探讨,以及安全性评价。方法:选择2011年3月至2014年3月期间收治的92例确诊为过敏性哮喘的儿童作为研究对象,随机粉尘螨滴剂治疗组(观察组,n=47)和单存GINA方案治疗组(对照组,n =45)。对照组儿童均予全球哮喘防治指南GINA方案治疗;观察组儿童在在此基础上加用粉尘螨滴剂舌下含服,每日1次,逐渐递增剂量至维持量,治疗6个月停药。对比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前后哮喘症状评分变化差异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检测两组治疗前后IgE及白介素细胞因子检测等免疫指标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组哮喘患儿的总控制率为91.49%,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FVC、FEV1%、PEF等肺功能相关指标FVC、FEV1%、PEF%均有所提升,而观察组升高情况均较对照组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IgA、IL-2、IL-4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所降低,而血清总IgE显著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IgA、IL-2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而血清总IgE亦有所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的IgA、IL-2、IL-4水平比较,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而血清总IgE水平观察组则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见到明显的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粉尘螨滴剂舌下含服治疗过敏性哮喘儿童可有效控制哮喘发作,改善肺功能,调整机体免疫功能。
∗∗通讯作者
过敏性哮喘(bronchia1asthma)是儿童时期常见的呼吸道变态反应性疾病,本文采用粉尘螨滴剂舌下含服特异性免疫治疗尘螨引起的儿童过敏性哮喘,疗效满意,安全性高,现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1年3月至2014年3月期间,本院儿科病房92例收治的确诊为过敏性哮喘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49例,女43例,年龄2~14岁,平均年龄(7.5±2.9)岁,病程0.5~10年,平均(4.7±2. 1)年。将入选患儿按入院顺序编号,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即即粉尘螨滴剂治疗组(观察组,n=47)和单纯GINA方案治疗组(对照组,n=45)。观察组47例中男25例,女22例;对照组45例中男24例,女21例;两组患儿治疗前的年龄、体质量指数,病程、肺功能测定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见表1。
1.2入选标准: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2008年制订的支气管哮喘诊断标准[1]。纳入标准:①符合上述诊断标准的患儿。②患儿曾有接触屋尘螨、粉尘螨引起哮喘发作病史。③患者既往周期性、季节性、哮喘发作加重较为明显。④所有患儿经皮肤变应原测定均提示对粉尘螨、屋尘螨过敏,并且阳性程度(++)及以上。⑤无合并其他疾病而影响本研究观察者,⑥1个月内未曾使用或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并且无长期服用免疫制剂等影响本试验的药物者。⑦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者。排除标准:①排除心源性哮喘、支气管扩张合并哮喘者。②排除过敏原测定对粉尘螨、屋尘螨过敏未过敏患儿;③年龄大于14岁者;④有心、脑、肝、肾等严重脏器疾病或并发症者;⑤有精神神志异常及缺乏自理能力者;⑥不及时配合相关检查者。剔除标准:①因自动出院者需予以剔除;②病例入选后发现不符合病例入选标准,或未按试验方案规定治疗的病例,予以剔除;③入选病例自行退出或完成整个疗程而无法判定疗效的病例,作为脱落处理。
表1 两组患者围术期前的基线资料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围术期前的基线资料比较(±s)
注:与对照组比较,△P均>0.0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组别 例数 年龄(岁)体质量指数(kg/ cm2)病程(年)肺功能FVC(L) FEV1% PEF(L/ min)对照组 45 7.4±3.0 19.8±1.4 4.6±2.3 0.95±0.12 20.7±7.5 94.2±18.1观察组 47 7.6±2.8△ 20.1±1.2△ 4.8±2.1△ 0.94±0.15△ 19.8±8.2△ 93.6±17.3△
1.3方 法
1.3.1治疗方法:所有纳入研究对象的过敏性哮喘患儿均在治疗前行过敏原测定,检测结果均对尘螨有不同程度过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的患儿方可纳入研究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予全球哮喘防治指南GINA方案治疗,如在治疗期间症状发作,给予适当的对症用药。观察组儿童在给予全球哮喘防治指南GINA方案治疗和对症处理的基础上,加用粉尘螨滴剂舌下含服治疗(畅迪,浙江我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产,国药准字S20060012),滴于舌下,含1min后吞服,每日1次,逐渐递增剂量至维持量,治疗6个月停药,具体给药方法如下:舌下含服粉尘螨滴剂1~4号1次/ d;第1~3号各用1周,每次剂量依次为1、2、3、4、6、8、10滴;第4周起使用第4号滴剂,每次3滴维持治疗。治疗周期为6个月。
1.3.2观察指标:①哮喘控制疗效评定标准:两组均于治疗前后使用哮喘控制问卷(ACQ)评估哮喘控制水平。完全控制:治疗后咳嗽、哮喘症状在1周内消失,用药3个月内未见复发,评分<0.75。;良好控制:咳嗽哮喘在1周内减轻,在半个月至1个月之内消失,3个月无复发,评分0.75~1.5分;未控制:咳嗽哮喘无明显变化,评分>1.5分。总控制率=(完全控制+良好控制) /总人数×%。②肺功能测定采用MS-IOS肺功能测定仪,测定患者通气功能(FVC),第1s用力呼气容积(FEV1)及最大呼气峰流速(PEF)。③IgE及白介素细胞因子检测:两组均于治疗前及治疗满6个月后哮喘缓解期,采肘静脉血4mL,其中2mL不加抗凝剂分离后取其血清于-30℃冻存,供IgE检测。剩余2mL加肝素抗凝,分离血浆后-30℃冻存,供IL-2和IL-4检测。为减少测量偏倚,所有血制品进行批量统一检测。
1.3.3安全性评价:密切观察并记录患儿治疗期间有无恶心、呕吐、过敏等不良反应情况发生,严密监测患者肝、肾功能及其他入院常规检查,以评价粉尘螨滴剂在过敏性哮喘儿童治疗期间应用的安全性。
1.3.4统计方法:本研究的数据统计均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中位数或均数±标准差(± 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两个独立样本秩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或秩和检验,α=0.05,采用双侧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两组患儿哮喘控制情况比较:治疗后观察组组哮喘患儿的总控制率91.4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 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哮喘控制情况比较(n)
2.2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肺功能变化情况比较:治疗后两组的FVC、FEV1%、PEF等肺功能相关指标均有所提升,而观察组升高情况均较对照组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肺功能变化情况比较(±s)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差异具有显著意义。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组别 例数 时间 FVC(L) FEV1% PEF(L/ min)对照组 47 治疗前 0.95±0.12 20.37±7.15 94.22±18.31治疗后 1.15±0.24 26.47±9.46△ 112.32±23.57△观察组 45 治疗前 0.94±0.15 19.58±8.12 93.63±17.34治疗后 2.13±0.82△△▲ 43.90±12.65△△▲ 157.30±23.47△△▲
2.3两组患儿免疫指标变化情况比较:组内比较:观察组治疗后血清IgA、IL-2、IL-4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所降低,而血清总IgE显著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IgA、IL-2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而血清总IgE亦有所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的IgA、IL-2、IL-4水平比较,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而血清总IgE水平观察组则高于对照组(P <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儿免疫指标变化情况比较(IU/ mL,±s)
注: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差异具有显著意义
免疫指标 观察组治疗前 治疗后 P值对照组治疗前 治疗后 P值IgE(IU/ mL) 167.3±66.7 325.2±99.7△△ 0.007 164.6±75.6 234.7±87.9 0.009 IgA(IU/ mL) 313.2±87.5 139.7±54.7△△ 0.01 308.4±86.5 267±68.7 0.013 IL-2(IU/ mL) 56.5±8.6 70.5±6.8△ 0.003 56.2±8.7 63±7.6 0.042 IL-4(IU/ mL) 42.2±6.3 16.1±7.1△△ 0.04 41.8±6.5 38.5±5.8 0.164
2.4不良反应情况:两组均未见到明显的不良反应发生,仅有2例患儿出现皮肤瘙痒,食欲减退等轻微不良反应,经对症处理后好转。
3 讨 论
粉尘螨变应原是导致儿童哮喘反复发作的最常见诱因之一,目前绝大多数学者认为Th1/ Th2类细胞的失衡是导致过敏性哮喘的重要机制[2],主要表现为Th1型细胞因子表达水平下降及Th2细胞分泌全变应细胞因子增多。当前WHO推荐的过敏性哮喘最佳治疗方案为避免接触变应原、适当吸入糖皮质激素和使用特异性免疫制剂治疗,然而资料显示变应原特异性免疫脱敏治疗是阻止变态反应性疾病进展的唯一方法。其通过逐渐增加特异性变应原制剂剂量、并反复应用,可提高患儿对自身特异性变应原的免疫耐受力,达到再次暴露于特异性变应原后少发病、减轻发作症状,甚至不发病的目的。应用粉尘螨制剂对粉尘螨过敏性哮喘患者进行免疫脱敏治疗的传统给药途径为皮下注射,相关研究则表明[3]:舌下含服粉尘螨滴剂也具有皮下注射的相同效力,且更为方便,安全性更高。本研究中92例尘螨过敏性哮喘患儿,经过为期半年的粉尘螨滴剂舌下含服免疫脱敏治疗或全球哮喘防治指南GINA方案治疗后,血清总IgE较对照组显著升高,而IL-2由治疗前的(56.5±8.6)ng/ L水平,升高至(70.5± 6.8)ng/ L;IL-4则由治疗前的(42.2±6.3)ng/ L下降至(16.1±7.1)ng/ L,改善程度均较未用粉尘螨滴剂患儿明显。众所周知,IL-2为Th1型细胞因子,IL-4为Th2型细胞因子,结合本研究结果情况,表明:加用尘螨滴剂舌下含服治疗过敏性哮喘患儿可使外周血细胞因子Th1/ Th2型免疫应答更易趋于平衡,免疫指标检测结果从某种程度上支持了哮喘Th1/ Th2类细胞因子失衡学说,也提示了特异性粉尘螨免疫治疗有效性的机制可能与通过调整了失衡的Th1/ Th2型免疫应答,使机体免疫反应趋于平衡有关。
本研究结果则显表明:舌下含服粉尘螨滴剂特异性免疫脱敏治疗在改善控制过敏性哮喘患儿的哮喘发作症状、及肺功能方面优于对照组,并且结果还表明观察组治疗后血清IgA水平较对照组显著降低。表明粉尘螨滴剂舌下脱敏疗法可提高患儿的特异性变应原的免疫耐受力,降低对变应原的敏感性,表现为抗炎抗体反应的减弱,呈现出血清IgA水平降低表现,对粉尘螨过敏患儿起到积极保护作用。越高越有助于改善儿童变应性哮喘的症状,并且是一种安全、简便的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支气管哮喘的定义、诊断、治疗和管理方案)[J].中华哮喘杂志,2008,2(1):3.
[2] 崔爱华,冯益真.Th1/ Th2类细胞因子失衡与支气管哮喘[J].河北医学,2002,8(3):140~142.
[3] 马香萍,多力坤.舌下特异性免疫治疗对粉尘螨过敏性哮喘儿童的作用[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0,12(5):344~347.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 j.issn.1006-6233.2016.02.041
文章编号:1006-6233(2016)02-0290-04
基金项目:∗湖北省武汉市卫生计生委科研课题,(编号:WX14D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