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国当前幼教课程观的反思
2016-06-11熊英
摘 要
我国从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从国外大量引进幼教学理论和课程模式,从中汲取了丰富的教育经验和教学资源,提供了先进的幼教案例。但是在将这些优质资源应用于我国的实际幼教环境中时却出现了许多问题,这归根结底是过分强调资源引进而带来的矫枉过正,从人本主义观到知识观再到成才官观,无不充斥着幼儿为本,提高兴趣和多元发展的意味。
【关键词】幼教;课程观;反思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的幼教研究发展为对幼教理论与课程理论及实践的探究阶段,相关问题的讨论成为讨论热点。从国外引进大量优质教育理论和课程模式,从中获取了先进而丰富的幼儿教育资源,并为当前的幼儿教育改革提供了大量借鉴。但随着幼儿教育发展水平的提高,尤其是在幼儿教学的具体实践中,反映出了许多我国幼教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 对当前幼教课程观存在问题的分析
1.1 过分依赖“引进”,课程改革不合理。
为了适应当前幼儿教育的课程改革的现实发展需要,我国大量引进国外的幼儿课程教育理论及模式,这些先进的教育模式包括美国生成课、凯米前瞻课、德弗里斯课程以及大量教学理论,如后现代课程论、多元智力论、最近发展区域论、建构论等。引进的国家是一些幼教水平相对发达的国家诸如美国、德国、法国、日本、澳大利亚等,这些国家的先进教育经验为我国的幼儿教育提供了许多新思路,扩展了教育者的思路,提供了多种多样的各式借鉴模式,对我国的幼儿教育水平提升起到了相当程度的促进作用。但不可否认的是,在借鉴先进经验的过程中,使得教育者养成了过分依赖国外理论及教育模式的习惯,对不同教学理论及模式仅进行比较和优劣势分析,而忽略了运用这些经验和理论对我国的实际情况进行组合改造和课程创新。
1.2 扭曲了“以幼儿为本”的人本价值观
受到这些国外幼儿教育思想及经验的影响,我国幼儿教育各项改革中盛行“以幼儿为本”的思想,尤其在课程改革和教学模式优化中,更是不断强调以幼儿为中心的价值观,以这种人本主义价值观作为幼儿教育先进水平的评价标准。
以人为本的人文思想运用于幼儿教育本身并无错误,但需要在认真分析我国的社会现实并将其融入更多实践性,才能成为真正应该贯彻的幼儿教育思想。在我国多民族多元文化背景下,过分注重以幼儿为本,大举推行和提倡相关的教学实践,是不符合我国社会现实的。首先,我国传统文化中强调集体组织甚至国家的共同利益目标,是“大我”文化,个人利益需要为集体利益做出让步甚至牺牲,但是以幼儿为中心的过分强调会与我国的文化思想及社会氛围相左,无法将西方的价值观及思维模式直接照搬,也容易将我国传统文化思想中好的品质丢掉。其次,“以幼儿为本”的教育思想是发达国家提出并不断实践的教学经验,但这些发达国家到目前也并未完全实践这一教育思想,因为这一教学理论也有其仍需讨论和存在争议的地方,例如美国著名的幼儿教育家凯茨就认为应反对这一教育理论,因为它不符合逻辑,应使用和寻求儿童真正需要的教育课程。另外,英国最新的跟踪统计表明,以幼儿为本的教育模式是一种单向互动的模式,这种模式并不是最佳的最有效的选择,只有双向互动的教育模式才能真正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使其自愿主动地参与教师引导下的学习活动,并结合游戏形式使得幼儿的教学寓教于乐。
1.3 知识与兴趣难以相容
与其他阶段的教育思路相同,许多幼儿教育者把幼儿教育当成一种知识教育和学科教育,认为对于幼儿的教学内容是传授其系统性的知识,让幼儿接受逻辑性的学科教育,但是教学内容由于脱离日常生活,没有抓住其学习特点,很难引起幼儿的学习热情。根据引进的教育教学思想,幼儿教育价值观发生了转变,课程模式更多倾向于活动和参与实践,使其在活动的参与中获得更多经验并快乐学习,通过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增强其学习能力和知识积累,关注点也转向了对幼儿兴趣的激发和提升。虽然这符合寓教于乐的教育原则,也能够使幼儿在快乐中学习,但是又难免发生过分强调学习兴趣而忽略对内容的关注和优化,幼儿教育者并未真正思考实际教学中应该给予什么类型什么样的知识和技能供幼儿学习,甚至否定了教育者本身在幼儿教育过程中的引导作用,认为只需要让幼儿自由活动获得快乐而不加以干涉和引导。其实,幼儿教育是教师与幼儿互动共同参与的活动过程,教师的引导传授作用十分重要并在此基础上重视幼儿的主体性和自主性,教师更多应关注教授什么样的知识和技能以何种方式传授给幼儿,这是教师作用最主要的体现方式。
2 对当前幼教课程的思考和建议
2.1 资源引进来和教育走出去
根据以上分析不难发现,我国在引进国外优质幼儿教学理论及模式的同时,并未重视幼儿教育实践和课程创新的重要意义。举例来说,许多幼儿教师并未对国外幼儿教育中大力推广蒙台梭利教学法的原由和社会文化背景做真正的了解和研究,甚至不清结合我国幼儿教育实际的合理教学模式是什么。对许多幼儿教育者而言, 在未做充分研究和实际调研的情况下就将引进的教育资源和教学模式照搬进自己的教学课堂中,就难免出现“矫枉过正”,使诸如蒙台梭利教学法无法在实际的教学实践和教学课堂上得到充分而合理的应用。引进国外先进教育理论和教学模式是一种值得提倡的手段和方式,但只有充分结合自身情况和现实发展需要,把引进的资源和观点作为一种新的或值得借鉴的发展方向和思路来进行思考和改造,并以此为参考對合理评估我国幼教发展水平提出科学标准,才能明确我们自身的发展方向少走弯路, 也才能够结合自身社会的实際发展需要创新出具备可操作性的幼儿教育课程或教学模式,以全新的姿态和充满自信的教学成果参与国际性交流,提升我国幼儿教育水平。
2.2 和谐发展观与以人为本
著名的人本主义理论告诉我们以人为本的道理和重要性, 运用到幼儿教育中则强调了对每一个儿童的尊重和关心,并理解和信任他们每一个幼小的心灵,同时关注儿童的个性发展和自主创造性。在理解尊重儿童自身发展的基础上, 探讨教育发展和所处的文化社会环境, 有效结合个人与社会在本位层面的里外融合。倡导人本主义课程论就是要在以人为本的辩证统一下建立心理学课程论,关注并强调个体本位发展和自我价值实现, 除智力发展外, 更应注重人格道德、审美观念的多层次和谐进步。 当前我国在教育方面正朝着素质教育方向迈进, 也就由此更加关注儿童的全面健康成长, 注重儿童的个体差异和个性发展,强调积极发现每一个人的优势, 向每一个人提供适合自身发展的有利机会,鼓励其自身最大限度地发挥潜能充分展示个人才能, 这样就能够取得人本主义和每个儿童和谐成长相一致。
2.3 以兴趣为手段促进自身全面发展的目标
上世纪50年代提倡的“知识中心”课程观以及后来的“幼儿中心”课程观, 都不能为我国幼儿教育发展提供完全的借鉴,而应该从我国幼儿教育发展实际需要和儿童自身发展的实情为出发点,对不同地区和不同群体设计和组织可操作性强的教学课程, 以帮助每个儿童的发展和学习。 “知识中心”容易忽略儿童自身的特点, 难以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而“幼儿中心”容易忽略教师的引导作用,使得兴趣成为发展主体,对教学内容本身并无倾注,导致儿童学无所获。但是将二者结合,找到发展方向的平衡点, 即在激发并提升儿童学习兴趣的同时, 将教学内容中應当包含的知识和技能以游戏或活动的方式促进儿童学习的参与性。
这里需要强调的是游戏和活动的学习方式,需要提出保障儿童学习中游戏的权利, 为儿童成长提供更多有利游戏的条件, 尊重儿童学习中游戏的权利和意见, 使得儿童教学能够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2.4 应提倡全面发展的幼儿教育发展观
我国在对幼儿教育发展方向的指导已经提出,幼儿教育已经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各地应因地制宜开展幼儿教育, 为儿童终生发展提供良好基础,同时关注个性发展的差异, 鼓励每一个儿童都取得最好的发展机会。因此,全面发展才是培养人才的最终目的,也是近几十年来世界各国在幼儿教育改革中的共同目标和人才教育奠基阶段的衡量标准。对于过早开发智力的深刻反思已经将国际幼儿教育从六、七十年代的片面早期智力开发倾向引向倡导儿童教育从智力发展为主转向对儿童个性化及全面发展的引导教育, 尤其是情感发展和社会交往能力方面的提升。在我国,“从娃娃抓起”,其实也是强调全面素质教育应以儿童教育为重要阶段。 经过二十年的发展,深圳实验学校幼儿部从“培养完整的人” 教育观念出发并以“人的教育, 重要的是塑造健全人格”为教育理念, 开展全面科学的幼儿教育。教育思想家阿维森纳指出,应当把个人全面发展作为教育的最终目的, 强调教育的作用性并不仅限于智力开发和知识学习, “德、智、体”全方位的完整人格教育才是教育的出发点和目的地。美国也于近年将基础教育的的各学科课程标准进行了修改,强调的重要观点是:各学科教育最终应以不同角度共同促进个人全面发展。《适宜于 0-8岁儿童发展的教育方案》在美国被誉为幼儿教育的圣经”,其中有一点值得关注,就是对高质量的幼儿教育机构应当创造能够促进儿童身心健康、社会性、及情感认知等各方面发展的安全教育环境,同时认为如果无法促使每个儿童全面发展, 学校教育也将由此失败,幼儿教育的教学理念和课程模式应以促进儿童全面发展为基础,同时有助于终身教育并使其个性得到发挥和尊重。
参考文献
[1]李辉.幼儿园课程改革﹕在“儿童主导”与“教师主导”之间寻找平衡[J].幼儿教育,2005(07-08):4.
[2]李敏谊,冯景.流行背后的误用与背离——反思当前幼儿园课程改革中运用多元智力理论的一些误区[J].学前教育研究,2006(07-08):21.
[3]陈帼眉.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幼儿教育[J].幼儿教育,2000(01):5.
[4]朱家雄.幼儿园园本课程再議[J].教育导刊,幼儿教育,2006(05):4.
[5]深圳实验学校幼儿部.幼儿园“完整”课程的研究和实践[J].学前教育研究, 2002(06):58.
[6]冯晓霞.普及与提高:我国幼儿教育的时代性主题[J].早期教育,2002(03):3.
作者简介
熊英(1963-),四川省乐山市五通桥区人。大学专科学历。现供职于四川省乐山市机关幼儿园。研究方向为学前教育。
作者单位
四川省乐山市机关幼儿园 四川省乐山市 61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