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输血方法在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2016-06-09陈宝龙

当代医学 2016年30期
关键词:网织丙组溶血性

陈宝龙

不同输血方法在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陈宝龙

目的 探讨在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中应用不同输血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 收集106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甲组(35例)、乙组(35例)、丙组(36例)。给予甲组患者洗涤红细胞输血,给予乙组患者去白红细胞悬液输血,给予丙组患者三洗红细胞输血联合血液置换治疗,比较3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甲组与丙组患者治疗之后各项检测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74.3%)与丙组(97.2%)输血治疗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乙丙3组患者在接受输血后的红细胞以及血红蛋白均比输血前要多,网织红细胞比输血前低,血红蛋白比输血之前更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经研究表明,对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采取去白红细胞悬液输血的临床疗效与采取三洗红细胞输血的疗效相同,但是选择三洗红细胞输血联合血液置换的治疗方式,效果更好,且有一定的安全性,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输血治疗方式;溶血性贫血;联合血液置换;临床疗效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utoimmune hemolytic anemia,AIHA)是一种获得性溶血性疾患,由于免疫功能紊乱产生抗自身红细胞抗体,与红细胞表面抗原结合,或激活补体使红细胞加速破坏而致溶血性贫血。国外报道本病约占溶血性疾病患者总数的1/3。国内AIHA的发病率仅次于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占获得性溶血性贫血疾患的第2位,女性患者多于男性,以青壮年为多,其中温反应性抗体型约占80%。目前,临床对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的治疗,一般都采取输血治疗的方式对这类患者进行抢救[1]。本研究对106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采取了不同的输血治疗方式,并取得了一定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12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106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甲组(35例)、乙组(35例)、丙组(36例)。其中,甲组男20例,女15例,年龄23~71岁,平均年龄(50.12±3.75)岁;乙组男18例,女17例,年龄25~69岁,平均年龄(52.93±3.54)岁;丙组男16例,女20例,年龄29~75岁,平均年龄(56.21±2.73)岁。所有患者贫血分类,原发性有50例,继发性有56例,其中,淋巴瘤20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8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42例,再生障碍性贫血36例[2]。3组患者在身体各项指标、性别以及年龄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医生需要严格根据患者的病情以及身体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对甲乙丙3组患者采取恰当的输血治疗方法。医生予以106例贫血患者60 g/L的红细胞含量,如果红细胞的输入量少于60 g/L,患者很可能出现头晕、四肢无力以及发热等临床症状,一旦患者出现以上贫血症状,医生需要给予这些患者输血治疗的方式进行抢救[3]。甲乙丙3组的输血次数以及输血量基本是一样的。其中,甲组患者接受了32次输血,每次的输注量为67 U;乙组患者接受了37次输血,每次的输注量为63 U;丙组患者接受了25次输血,每次的输注量为40 U。甲乙丙3组患者的网织红细胞、血红蛋白、胆红素以及血清胆红素在输血前以及输血后1 d的情况下接受了相应的检测[4]。

1.3 疗效评价标准 如果患者的贫血症状消失,身体各项指标如网织红细胞、血红蛋白以及血清胆红素均处于正常的范围内,则治疗显效[5]。如果患者的贫血病情得到了极大改善,网织红细胞含量低于5%,则治疗有效。如果患者的贫血症状没有得到改善,并且各项指标仍然处于非正常状态,则为治疗无效。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20.0对相关数据资料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3组患者采取不同输血治疗方式临床效果比较 对甲乙丙3组患者采取不同的输血治疗方式,结果显示,输血之后,甲组患者与丙组患者的各项检测指标如网织红细胞、血红蛋白以及血清胆红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输血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4.3%,乙组总有效率为82.8%,丙组总有效率为97.2%,甲组患者与丙组患者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3组患者采取不同输血治疗方式临床效果比较(n)

2.2 3组患者输血前后各项血液指标比较 甲乙丙3组患者在接受输血后的红细胞以及血红蛋白均比输血前多,网织红细胞以及胆红素比输血前低,丙组优于甲组与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3组患者输血前后各项血液指标比较(x±s)

3 讨论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是一种由于患者自身免疫系统出现故障,免疫功能的运作出现混乱,B淋巴细胞功能出现异常亢进,其体内自身抗体与补体会直接吸附在红细胞的表面,利用抗原提的反应能够有效加速红细胞的破坏而诱发溶血性贫血,患者很多时候因为全身气短、虚弱以及乏力等情况,严重的患者可能会直接威胁生命。而科学有效的输血则是治疗该疾病最行之有效的方法[6]。原发性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原因不明确,占60%左右;继发性者伴发于淋巴系统恶性肿瘤及与免疫有关的疾病,如淋巴瘤、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等及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某些细菌病毒感染等,约占40%左右[7]。

本次研究通过对106例患者采取不同的输血治疗方式,结果显示,甲组患者与丙组患者的各项检测指标如网织红细胞、血红蛋白以及血清胆红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甲乙丙3组患者的各项血液指标在输血前以及输血后发生了一定的改变,患者接受输血后,其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的含量明显比输血前多,而患者的网织红细胞以及胆红素比输血前低。甲组总有效率为74.3%,乙组总有效率为82.8%,丙组总有效率为97.2%,甲组患者与丙组患者输血治疗的总有效率分别是74.3%、9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知,三洗红细胞输血联合血液置换的治疗方式,在3种治疗方式中临床效果最好。

综上所述,对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采取白红细胞悬液输血后患者的临床疗效与采取三洗红细胞输血的疗效相同,但是选择三洗红细胞输血联合血液置换的治疗方式对患者进行输血治疗效果更好,并且有一定的安全性,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8]。

[1] 刘霞,项峥,肖航,等.半数溶血量测定在含皂苷类中药复方注射剂致溶血反应预警中的作用[J].药物不良反应杂志,2012,14(5):286-289.

[2] 王霞,李文璨,孙涛,等.A2B亚型输血相容性检测及输血方案选择[J].当代医学,2015,21(13):53-54.

[3] 余东娟.不同采血方法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比较[J].当代医学, 2014,12(15):149-150.

[4] 蒋亮,钟凤朝.长期输血患者铁代谢与Hepcidin水平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当代医药,2014,21(19):18-21.

[5] 孙小纯,欧兴义,陈晖,等.不同输血方法在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中的效果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3,51(4):64-65,68.

[6] 周岳敏.不同输血方法在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学术版),2014,36(5):35-37.

[7] 余海燕.不同输血方法在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中的应用分析[J].临床医学,2015,35(5):44-45.

[8] 周雪丽,阎石,李鹏,等.微柱凝胶卡式法Coombs试验在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诊断中的应用[J].中华血液学杂志,2012,33(1):31-33.

10.3969/j.issn.1009-4393.2016.30.066

江西 341000 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输血科(陈宝龙)

猜你喜欢

网织丙组溶血性
血液分析仪检测网织红细胞参数在贫血诊断中的应用意义
碳氧血红蛋白在新生儿ABO溶血性黄疸中的临床意义
网织红细胞参数在贫血性诊断中的意义研究
地佐辛复合丙泊酚用于无痛人流的意义探析
全国网织红细胞计数参考区间和决定限现状调查与分析
利巴韦林片致溶血性贫血伴急性肾衰竭1例
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储血袋两种放置方式的溶血性分析
养血益气胶囊联合泼尼松片治疗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30例
网织红细胞的研究进展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