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脑梗死动脉介入溶栓与非介入治疗的效果对比观察与评价

2016-06-09丁涛

当代医学 2016年34期
关键词:尿激酶溶栓神经功能

丁涛

脑梗死动脉介入溶栓与非介入治疗的效果对比观察与评价

丁涛

目的 对比观察动脉介入溶栓与非介入治疗脑梗死的效果。方法 收集脑梗死患者共105例,根据患者入院日期的单双号数分为对照组(n=52)和观察组(n=53),对照组患者接受非介入治疗,观察组接受动脉介入溶栓治疗,将2组临床疗效、治疗24小时及15天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4.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1.2%,观察组治疗24小时和15天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分别为(16.8±4.9)分、(13.2±4.6)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2.3±8.5)分和(20.1±8.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脑梗死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动脉溶栓介入治疗总有效率高于非介入治疗,能够进一步保证治疗的效果,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的缺损症状,有利于促进患者康复,值得推广应用。

脑梗死;动脉介入溶栓

脑梗死又被称为缺血性卒中,指的是由多种因素导致的脑部血液供应障碍,使患者局部的脑组织出现缺血性或缺氧性坏死[1]。而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和饮食结构的改变,急性脑梗死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对患者的健康和生命都造成了严重的威胁[2]。本次研究对脑梗死患者分别采用了动脉介入溶栓治疗和非介入治疗的方式,旨在对比两种治疗方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3月~2014年12月常德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共105例,分为对照组(n=52)和观察组(n=53)。其中,对照组男32例,女20例;年龄40~75岁,平均年龄(58.2±10.8)岁;29例合并高血压,18例合并糖尿病。观察组男32例,女21例;年龄39~77岁,平均年龄(58.4±10.5)岁;27例合并高血压,19例合并糖尿病。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接受降压降糖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非介入治疗,口服阿司匹林(福建紫华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批号:H35021442),剂量为100 mg;若患者对阿司匹林药物过敏,则口服氯吡格雷[赛诺菲(杭州)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J20130007],剂量为75 mg,1天1次;口服阿托伐他汀(北京嘉林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批号:H20093819),剂量为10~70 mg,每天1次;口服普罗布考(齐鲁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H10980054),剂量为

250 mg,每天2次。观察组进行动脉介入溶栓治疗,将介入导管从股动脉、主动脉弓到达梗死的位置,在找到梗死处的责任血管后,充分掌握侧支血管的循环情况。将500 000 U的尿激酶(哈高科白天鹅药业集团有限公司;生产批号:H10930112)融入50 mL的生理盐水当中,经介入导管将尿激酶缓慢注入,每分钟约10 000 U,在30 min内注射完成。注意在尿激酶注入了250 000 U时,应对患者血管梗死处的溶栓情况进行细致观察,如果已经完全通畅了,应停止药物注射;如果血管仍然存在局部闭塞,那么应继续给药,同时通过微导丝进行机械碎栓,直到血管畅通为止。在治疗的过程中,可针对患者的实际情况加量尿激酶。如果在注入

1 000 000 U后仍然无法使血管通畅,那么应立即终止用药。

1.3 评价指标 统计2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并对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评分。

疗效评价标准[3],痊愈:患者的脑梗死临床症状消失,言语功能和肌力均恢复正常,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了91%以上;显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明显改善,肌力恢复达两级以上,能够借助拐棍行走,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幅度为46%~90%;有效:患者的主要症状有所减轻,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幅度为18%~45%;无效:患者症状没有改善。

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评分使用NIHSS评分标准进行评价,包括了15个项目的神经功能检查量表,每个项目为0~2分或者0~3分,分数越高表示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越深[4]。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以及治疗后24小时和15天后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表2。

表1 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对比[n(%)]

表2 对照组和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对比(x±s,分)

3 讨论

脑梗死是由各种因素引发的脑组织供血减少,导致脑组织因缺血而坏死,从而引发一系列的神经系统症状。由于中枢神经系统被破坏,患者的大脑无法对低级中枢进行调节,从而释放了原始反射,干扰了正常运动的传导[5]。因此,患者的认知功能、运动功能、语言功能、记忆功能等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障碍,极大的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6]。目前临床上的治疗方式包括了药物治疗和介入治疗,其中药物治疗这种非介入的治疗方式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患者的症状,但是仍然存在不少缺陷。

通过本次研究发现,观察组患者在接受了动脉溶栓介入治疗后,其治疗总有效率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尿激酶能够对纤维蛋白和纤维蛋白原产生降解作用,而在微导丝机械的配合使用下,保证了血管闭塞位置的有效通畅,而随着局部药物浓度的不断增加,药物和血栓的接触面也逐渐扩大,从而加快了溶栓的速度,保证了溶栓的效果[7]。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在尿激酶的动脉介入溶栓治疗中,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但仍然需要预防血管再闭塞、脑出血等脑梗死后常见的并发症,避免增加治疗的难度,提高患者的复发率,进一步保证治疗的效果[8]。

综上所述,在脑梗死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动脉溶栓介入治疗能够进一步保证治疗的效果,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的缺损症状,有利于促进患者康复,值得推广应用。

[1] 田洪,郝磊,宋川,等.急性脑梗死动脉溶栓治疗的疗效相关因素探讨[J].介入放射学杂志,2014,23(10):839-842.

[2] 刘秀云.药物治疗早期脑梗死123例[J].吉林医学,2011,32(10):1941-1942.

[3] 闫树贵,盛露秋,张文谦,等.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溶栓治疗[J].中外健康文摘,2011,8(2):24-28.

[4] 陈胡萍,曾宪容.伴无症状颅内动脉瘤的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概况分析[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15,14(5):535-537.

[5] 胡海地,常青,陈喆,等.急性肢体动脉栓塞患者的外科诊治及预后分析[J].中华医学杂志,2011,91(41):2923-2926.

[6] 李保清.动脉溶栓介入治疗老年急性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患者疗效分析[J].中国实用医刊,2014,41(9):49-51.

[7] 吴立新.无症状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J].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4,34(14):4025-4027.

[8] 袁蕾,滕继军,李秋菊,等.静止性脑梗死88例临床分析[J].山东医药,2013,53(35):41-43.

10.3969/j.issn.1009-4393.2016.34.114

湖南 415000 常德市第一人民医院(丁涛)

猜你喜欢

尿激酶溶栓神经功能
替罗非班联合尿激酶在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应用效果
间歇性低氧干预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急性脑梗死动脉溶栓治疗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精确制导 特异性溶栓
胸腔微管引流并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胸膜炎
机械溶栓结合尿激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高压氧辅助治疗对卒中后抑郁患者血清5-HT、NE及神经功能的影响
急性脑梗死早期溶栓的观察与护理
负压封闭引流(VSD)结合尿激酶溶液冲洗应用于四肢软组织缺损的研究
不同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的脑梗死患者血尿酸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