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管造影引导下介入治疗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观察

2016-06-09丁绍纯

当代医学 2016年34期
关键词:聚体肠系膜死亡率

丁绍纯

血管造影引导下介入治疗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观察

丁绍纯

目的 探讨血管造影引导下介入治疗对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方法 选取82例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患者,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采用血管造影引导下介入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7.62%,显著高于对照组(77.50%),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患者D-D聚体、肠系膜上静脉管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D-D聚体水平显著降低,肠系膜上静脉管径明显增粗,与对照组及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死亡率为1例(2.38%),对照组死亡率为8例(20.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管造影引导下介入治疗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满意,显著降低死亡率。

血管造影;介入治疗;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

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mesenteric venous thrombosis,MVT)是临床少见的肠黏膜缺血性疾病,以腹痛为常见临床症状,部分患者伴有恶心呕吐等消化系统症状,临床误诊率高达90%[1-2]。介入治疗技术的发现和发展,逐渐降低了MVT的死亡率[3],但关于血管造影引导下介入治疗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研究较少,本研究为探讨血管造影引导下介入治疗对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选取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患者82例进行对比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1月~2014年1月期间萍乡市人民医院住院部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患者82例,全部患者均以不同程度的腹痛症状就诊,部分患者伴有腹胀、肛门无排气和恶心呕吐等消化系统症状,血管造影检查明确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标准[4]。排除心肺功能不全患者、肠坏死和其他血管血栓形成的患者。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2例,其中男24例,女18例,年龄33~75岁,平均年龄(48.62±6.47)岁,合并糖尿病13例,合并心血管疾病15例,合并脑血管疾病14例;对照组40例,其中男23例,女17例,年龄34~74岁,平均年龄(48.33±6.66)岁,合并糖尿病12例,合并心血管疾病14例,合并脑血管疾病14例;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合并症等一般资料上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13例患者采用保守治疗,27例患者采用手术取栓术、坏死肠管切除术,术后采用禁食、抗凝、补充液体容量等常规治疗措施。观察组采用血管造影引导下介入治疗,经肠系膜上动脉血管灌入罂粟碱,以解除肠系膜上动脉血管痉挛状态,穿刺股动脉,行选择性肠系膜上动脉血管造影,将动脉导管置入肠系膜上动脉近处段,经动脉导管采用输液泵将罂粟碱维持灌入肠系膜上动脉中,速度:30 mg/h,直至腹痛症状完全缓解。经皮肝穿刺直至入肝内门静脉分支,置入血管造影导管,肝内门静脉、肠系膜上静脉血管造影引导下明确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后,将8 F动脉鞘(Arrow USA)联合8 FGuiding导管,插入静脉血栓内,采用20 mL注射器抽吸栓子出体外。选用具有侧孔的溶栓导丝(Boston SC)在静脉血栓形成局部注入尿激酶,采用脉冲-喷射法将150×104U,50×104U/(h・次),每天1次尿激酶置入静脉导管系统,根据病情进行血管造影检查。

1.3 观察指标 治疗后出院患者每7天进行电话随访,维持30 d。患者经治疗后无腹痛症状,无腹膜刺激征阳性体征大于30 d的患者为治愈,患者经治疗后腹痛症状、腹膜刺激征阳性体征均明显改善,但未达到上述标准的患者为好转;对于腹痛进行加重,腹膜刺激征经治疗后无变化或治疗后腹膜刺激征加重的患者为无效。

1.4 统计学方法 研究数据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患者治疗疗效比较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D-D聚体水平显著降低,观察组肠系膜上静脉管径显著增高,与对照组和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2组患者治疗疗效比较(n)

表2 2组患者治疗前后D-D聚体、肠系膜上静脉管径比较(x±s)

2.3 2组患者死亡率比较 观察组死亡1例(2.38%),对照组死亡8例(20.00%),2组死亡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51,P<0.05)。

3 讨论

MVT由于早期诊断率较低,大部分患者就诊时可发生肠道坏死症状,其死亡率高达20%~45%[5]。目前治疗MVT导致的肠粘膜缺血的方法主要以坏死肠道外科切除术和静脉切开取栓子治疗,但临床疗效欠佳。患者精神、食欲、睡眠等一般情况较差,多因素导致患者的手术成功率较低,且其死亡率高约29%~37%[6]。近年来,由于医学影像学计数的发展,多层螺旋CT、磁共振成像检查的应用,MVT的及时有效诊断成为了可能。相关研究表明:血管造影引导下介入治疗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满意[7]。

本研究显示:血管造影引导下介入治疗患者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治疗患者,治疗前,2组患者D-D聚体、肠系膜上静脉管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治疗后,血管造影引导下介入治疗患者

D-D聚体水平明显降低,肠系膜上静脉管径明显增高,与常规治疗及治疗前比较具有显著性。且血管造影引导下介入治疗患者死亡率明显低于常规治疗患者,与研究报道结果相一致[8]。综上所述,血管造影引导下介入治疗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满意,显著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值得临床应用。

[1] 王深明,姚陈,李勇辉.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诊疗应注意的问题[J].临床误诊误治,2014,27(3):26-28.

[2] 吴梦涛,张勇学,陆清声,等.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切勿贻误诊治时机[J].临床误诊误治,2014,27(3):29-32.

[3] 古风.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19例临床分析[J].广西医学,2014, 6(1):108-109.

[4] 伏红超.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像学诊断进展[J].中国伤残医学,2013,21(12):382.

[5] 段鹏飞,李晓强,钱爱民,等.急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的手术及介入治疗[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13,28(7):504-506.

[6] 张波,尤龙.急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23例的诊治体会[J].血栓与止血学,2013,19(4):191-192.

[7] 韩宗霖,孙岩,孔祥骞,等.脾切除术后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治疗体会[J].解放军医药杂志,2013,25(6):39-40.

[8] 杨恒,王攀,杨强,等.兔急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后IFABP及D-dimer的变化和意义[J].四川动物,2013,31(2):269-271,275.

2.2 2组患者治疗前后D-D聚体、肠系膜上静脉管径比较治疗前,2组患者D-D聚体、肠系膜上静脉管径比较差异无统计

10.3969/j.issn.1009-4393.2016.34.010

江西 337000 萍乡市人民医院放射科介入室(丁绍纯)

猜你喜欢

聚体肠系膜死亡率
走路可以降低死亡率
春季养鸡这样降低死亡率
新冠肺炎的死亡率为何难确定?
克罗恩病与肠系膜脂肪
急性烂鳃、套肠、败血症…一旦治疗不及时,死亡率或高达90%,叉尾鮰真的值得养吗?
超敏CRP、D-二聚体、LP(a)联合检验诊断冠心病的临床意义分析
肺栓塞CT能谱成像碘基图联合D-二聚体分析病情
贴敷治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
巨大肠系膜血管瘤1例
D2聚体联合主动脉CTA在急诊确诊主动脉夹层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