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循证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的影响分析

2016-06-09卢薇薇

当代医学 2016年34期
关键词:卧床循证心肌梗死

卢薇薇

循证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的影响分析

卢薇薇

目的 对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应该效果进行探究,并分析对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取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77例,随机将患者分为常规护理组(36例)和循证护理组(41例)对常规护理和循证护理的效果进行观察并比较。结果 循证护理组患者的卧床、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常规护理组,心律失常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组,健康知识掌握率显著高于常规护理组,心功能分级显著优于常规护理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确切,不仅能够使降低心律失常发生率大大降低,同时对改善患者的心功能以及促进患者康复具有重要作用。

循证护理;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

急性心肌梗死是由于冠状脉动脉硬化而导致的一种常见的心脏疾病,很多患者在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后会出现心律失常的情况,大大增加了患者的死亡率[1]。因此在对患者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的同时,采取科学规范的护理措施也至关重要。本研究对41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循证护理,取得了显著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于2013年8月~2015年7月期间经临床确诊并且在江苏省徐州市中心医院接受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77例,随机将患者分为常规护理组(36例)和循证护理组(41例)。常规护理组中女15例,男21例;年龄27~74岁,平均年龄(53.7±7.7)岁;心肌梗死位置:急性前壁患者16例,广泛前壁患者9例,前间壁患者7例,下壁患者4例。循证护理组中女17例,男24例;年龄28~76岁,平均年龄(54.2±7.5)岁;心肌梗死位置:急性前壁患者17例,广泛前壁患者10例,前间壁患者8例,下壁患者6例。治疗前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心肌梗死位置以及病情等一般基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常规护理组的36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主要包括对患者的病情变化以及生命体征进行密切关注,对患者介绍医院、科室以及病房环境,给予患者吸氧、心电监护、日常护理以及生理护理等;循证护理组的41例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循证护理,具体措施如下。

1.2.1 循证准备 相关医护人员要对循证护理的相关内容进行全面的了解,包括其本质、概念、起源、实证分析与应用、实施步骤等,并将本科室的护理经验与文献资料进行有机结合,对循证问题以及护理方案等进行设计[2]。

1.2.2 循证问题 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的发病原因、发病机制、临床症状、影响因素、治疗方法等进行全面的研究,并根据本科对该病实际的护理经验,来对患者的实际病情以及特点等充分考虑,并确立了如下循证问题:(1)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的相关知识;(2)抢救以及治疗的方法;(3)治疗以及护理的效果[3]。

1.2.3 循证应用 (1)重症监护:心律失常是急性心肌梗死最常见的并发症,也是引起死亡尤其是猝死的最常见原因,在起病24 h内发生率最高,护理人员要对患者进行24 h的心电监护,严密观察患者神志、面色、心率、心律、血压和胸痛变化,尤其“RonT”室早、多源性室早和高度房室传导阻滞,预防室颤及阿斯综合征发生。若患者出现头晕、胸闷与排血量降低与低血压性休克,或是出现阿斯综合征,就需考虑传导阻滞因素,并给予患者高流量吸氧,必要时需采取头低脚高位来增加头部的血液供应,或是安装起搏器。针对已经发生心室颤动的患者,则可应用直流电复律并同时予以电击除颤[4]。(2)镇痛护理:疼痛使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增加了心肌耗氧量和心脏负荷,诱发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或休克。护理人员要对患者的疼痛程度正确评估,对疼痛的发生部位、持续时间、类型以及疼痛程度等进行密切观察并记录,疼痛时要尽快止痛治疗,谨遵医嘱含服或静滴硝酸甘油,必要时以吗啡皮下注射。(3)用药护理:严格遵医嘱给予溶栓、抗心律失常、抗凝、扩血管、镇痛等治疗,观察疗效与不良反应。根据患者病情进展情况及生命体征各项指标变化情况建立两条静脉通道,并保持两条静脉输液通畅。护理人员尽量选择较为粗大的静脉给药。其中一条通道输注抗心律失常类药物,推注药物时观察患者心率变化情况,不宜过快。另一条输注常规用药。同时护理人员应该向患者讲解药物的药理机制以及使用方法,不良反应。给药过程中应注意患者神志变化,有无心律失常及出血现象等,如发现异常及时给予对症治。(4)心理护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由于起病突然,且病情危重,往往会产生抑郁、焦虑、恐惧等不良心理情绪,从而导致心率加快而出现心律失常,加重病情的发展。护理人员应为患者营造一个和谐、舒适、温馨、整洁的病房环境。根据患者的性格特征、病情程度与文化程度等实际情况给予其个体化的心理护理,加强沟通,告知患者相关的治疗方法和护理措施以取得支持与配合,进行必要的健康教育以增强其治疗信心,使其保持良好心理状态。(5)休息: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应卧床休息,卧床期间做好生活护理,协助肢体床上活动,预防静脉血栓形成。限制患者探陪,创建舒适病房环境,让患者保证充足的休息以及睡眠时间[5]。(6)饮食护理:给予患者富含维生素、低盐、低脂、低胆固醇清淡食物,禁食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忌浓茶、咖啡;禁食豆类与牛奶类食物,避免腹胀。前3天进流质饮食,待病情稳定后改为半流质饮食,逐渐进普食,注意少食多餐,避免饮食过量[6]。(7)排便护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由于活动发生改变,需卧床休息,肠蠕动相对较缓慢,常常会发生便秘,用力排便时可诱发或心律失常或心衰,再梗死或猝死。所以,护理人员需指导患者习惯在床上排便,并嘱咐患者不可用力,必要时服用缓泻剂或开塞露灌肠。

1.3 疗效标准 对2组患者的卧床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等进行统计并比较;同时观察2组患者心率失常发生情况、健康知识掌握情况以及心功能等并进行比较。

1.4 统计学方法 本文所得实验数据均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患者的卧床、住院时间以及住院费用比较 循证护理组患者的卧床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常规护理组,住院费用显著少于常规护理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的卧床、住院时间以及住院费用比较(x±s)

2.2 2组患者心律失常发生率以及健康知识掌握率比较 常规护理组患者的心律失常发生率为30.6%(11/36),健康知识掌握率为77.8%(28/36);循证护理患者的心律失常发生率为9.8%(4/41),健康知识掌握率为92.7%(38/41),2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2组患者的心功能分级比较 经过不同方式的护理工作后,两组患者的心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但是循证护理组患者的心功能分级显著优于常规护理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食等因素均有可能引起该病的发生,随着病情的加重,患者会出现胸骨后疼痛、低血压、神志不清、胸闷、心率失常等危急现象[7]。研究资料表明,如果患者在急性心肌梗死发作后出现心律失常的情况,则会使患者的死亡率大大提高。因此在对患者积极救治的同时,给予患者规范的、科学的临床护理措施具有重要作用。循证护理是临床上一种较为新型的护理模式,是通过对相关文献进行研究,以及对临床护理经验进行总结,而制定的一套标准化的临床护理方案,并且让患者在住院到出院的全过程中均接受有目的、有计划的护理措施。这种护理模式对盲目、机械的常规护理的弊端进行了弥补,将“一切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服务理念落实在护理实践中。

在本次研究中,77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经过不同方式的护理措施后,循证护理组患者的卧床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常规护理组,住院费用显著少于常规护理组,心功能分级显著优于常规护理组,同时循证护理患者的心律失常发生率和健康知识掌握率分别为9.8%和92.7%,与常规护理组的30.6%和77.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确切,不仅能够使降低心律失常发生率大大降低,同时对改善患者的心功能以及促进患者康复具有重要作用,值得在临床实践中大力推广。

表2 2组患者的心功能分级比较[n(%)]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是临床上一种发病急、病情不稳定、病情进展快和致死率高的常见内科危急症状,情绪紧张、劳动过度、暴饮暴

[1] 布威海丽且姆・买买提,王小梅.循证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的影响分析[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5,9(11):209-210.

[2] 李群笑,何洁兰,罗英,等.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33):657-658.

[3] 吴美玲,许秋嫦.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护理中循证护理的应用体会[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4,2(9):150-151.

[4] 林雪英,陈卓芳,梁菊艳.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护理中的应用[J].当代医学,2014,20(5):123-124.

[5] 曹宏霞,王霞,杨秀兰,等.循证护理在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行直接PCI术中常见问题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4(15):53-54. [6] 刘荣红,赵文增,王东颖,等.循证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医嘱依从性的影响[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29):7093-7094.

[7] 黄春兰,朱辉群,黎小惠.循证护理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病人中的效果评价[J].临床医学工程,2013,20(11):1441-1442.

10.3969/j.issn.1009-4393.2016.34.085

江苏 221009 江苏省徐州市中心医院(卢薇薇)

猜你喜欢

卧床循证心肌梗死
家有卧床老人,如何预防压疮
牛繁殖、饲养、卧床精细管理七法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分析
《循证护理》稿约
循证护理在新生儿静脉采血中的应用
保胎之纠结——绝对卧床还是适当运动
一次性营养袋在卧床患者洗头中的巧用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
中医药防治心肌梗死:思考与展望
循证医学的人文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