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颈部血管彩超对颈部动脉血管病变患者的诊断价值

2016-06-09解洪艳

当代医学 2016年34期
关键词:动脉血脑血管病颈部

解洪艳

颈部血管彩超对颈部动脉血管病变患者的诊断价值

解洪艳

目的 分析颈部血管彩超对颈部动脉血管病变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收治的85例颈部动脉血管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设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在本院接受体检的健康人(100例)为对照组,2组对象均进行颈部血管彩超检查,比较2组对象的检查结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中共检出73例(85.88%)颈部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斑块形成患者66例(77.65%),对照组中动脉粥样硬化和斑块形成者分别检出10例(10.0%)、12例(12.0%),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软斑患者和混合斑患者多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斑块形成发生的部位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颈部血管彩超检查对于颈部动脉血管病变患者的预测具有重要价值,对缺血性脑血管病防治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

缺血性脑血管病;颈部;血管彩超

脑血管病在老年人群中比较多发,近年来随着老龄化速度的加快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也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并且呈现低龄化趋势,其中缺血性脑血管病变患者约占其中的70%~80%[1]。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具有高发病率、高病死率、高致残率的特点,不但对患者的正常生活造成威胁,同时也加重了患者家庭和社会的负担,如何加强颈部动脉血管病变的诊断和治疗,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成为临床关注的重点课题[2]。本项研究以本院收治的85例颈部动脉血管病变患者者为观察组,并以同期接受体检的100例健康人为对照组进行比较,探究颈部血管彩超在其诊断中的应用及价值,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研究于2011年1月开展至2014年6月结束,观察组中共纳入研究对象85例,均为该段时间内在本院接受治疗的颈部动脉血管病变患者。其中男45例,女40例,年龄46~67岁,平均年龄(55.60±6.10)岁。择取同期在本院接受体检的100例健康人为对照组,其中男68例,女32例,年龄49~70岁,平均(60.14±4.20)岁。2组间一般资料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2组患者均给予颈部血管超声检测,主要措施为:探头频率调节至7.5~13.0 MHZ。患者取仰卧位,充分暴露颈部,按颈总动脉-颈内动脉-椎动脉-锁骨下动脉-颈部动脉分叉部位的顺序进行检查,检测患者的动脉直径、内膜厚度、斑块大小、狭窄程度、血流速度、形状[3]等,并做好详细记录。

1.3 观察指标 注意患者临床症状变化情况,一旦发现不良反应应即刻进行相应的处理。观察2组研究对象的颈部血管彩超斑块形状、病变程度和病变部位,并对其进行对比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5.0统计软件分析、处理本研究数据,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斑块检出率比较 观察组中共检出动脉粥样硬化病人73例(85.88%),斑块形成者66例(77.65%),对照组中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者分别为10例(10.0%)、12例(12.0%),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组间斑块检出率比较[n(%)]

2.2 2组斑块分型比较 观察组中的66例斑块形成患者中,粗糙18例,混合斑8例,软斑16例,硬斑24例。对照组中12例斑块形成患者中,粗糙3例,软斑2例,混合斑1例,硬斑6例。观察组的软斑、混合斑患者明显多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组间斑块分型和比例比较[n(%)]

2.3 2组病变部位对比 观察组中的66例斑块形成患者中,39例(59.01%)形成于颈总动脉分叉部位,21例(31.82%)形成于颈内动脉起始部位,6例(9.09%)形成于颈总动脉主干部位;对照组12例斑块形成患者中,形成于颈总动脉分叉部位者6例(50.0%),颈内动脉起始部位者5例(41.67%),颈总动脉主干部位1例(8.33%),2组对象的斑块形成发生的部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心脑血管疾病即心脏血管和脑血管的疾病的统称,也被称为“富贵病”的“三高症”,心脑血管疾病是发生于心脏和脑部的全身性血管病变或系统性血管病变疾病。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改变,其发病率也逐年增加,并且逐渐趋于年轻化[4]。其中缺血性脑血管病变的发病率较高,常见的病症有脑血栓形成、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梗死等,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和病死率高的特点,加强其早期诊断、预防和治疗对保证患者的健康具有重要意义[5]。

临床中常用脑血管造影方式进行血管闭塞程度和血管狭窄程度的检查和评价,但是该种检查方式具有创伤性,栓塞性卒中的发生率为0.5%~0.3%[6],同时,造影检查的费用较高,也对其临床推广应用造成一定的限制[7]。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发展和进步,采用颈部血管彩超对颈部动脉血管病变患者进行检查和诊断的应用逐渐广泛[8]。颈部血管彩超具有无创性,能够立体、直观的显现出患者颈部的血管状况。对于探查患者的颈部各动脉狭窄程度、斑块性质、病变部位和斑块大小均有重要价值,也为预防疾病和监测病情提供有效的数据参考。观察组中入选的85例患者中共检出66例斑块形成患者,检出率为27.27%,其中硬斑24例(36.36%),主要在颈总动脉分叉部位发生,占其他部位的36.36%,可能是由于颈总动脉的分叉血流冲击力较大,出现脂质沉积和血管内膜损伤,血小板活化,引起血栓而导致的。多数文献研究报道,斑块的形成和动脉粥样硬化会导致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综上所述,颈部血管彩超具有操作简单、无创、无辐射等特点,应用于颈部动脉血管病变患者诊断,不但能够有效的检测出患者的颈部动脉血管血流情况,还能够进行血管内膜狭窄程度的判断,是否存在斑块或闭塞情况等,为患者进行积极的疾病预防和后期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值得临床重视和广泛推广。

[1] 于淑芬,钟卫华.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在老年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诊断中的应用[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35(6):1451-1452.

[2] 潘为领,王学廷,冯丽,等.256层螺旋CT颈动脉血管成像在缺血性脑血管病诊断中的应用[J].实用医药杂志,2013,30(4):296-298.

[3] 蔡成仕,黄立军.CT血管造影在缺血性脑血管病诊断中的应用[J].中国基层医药,2015,22(2):167-169,后插1.

[4] 尤国庆,耿云平,刘蕾,等.颈动脉双源CT血管造影和脑CT动态灌注成像在缺血性脑血管病诊断中的应用[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 34(2):388-389.

[5] 赵俊平,吴红样.DWI与MRA在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长治医学院学报,2013,27(3):228-229.

[6] 夏群.颈动脉超声检查在缺血性脑血管病鉴别诊断中的应用分析[J].陕西医学杂志,2013,42(7):872-873.

[7] 鲍素芬,鲍国辉,张舒新,等.颈动脉超声检查在缺血性脑血管病鉴别诊断中的应用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5,2(14):2801-2802.

[8] 穆洁,勇强,刘凤菊,等.三维颈动脉超声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应用[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15,31(1):1-4.

10.3969/j.issn.1009-4393.2016.34.057

吉林 132400 吉林省桦甸市人民医院功能检查科(解洪艳)

猜你喜欢

动脉血脑血管病颈部
居家运动——颈部练习(初级篇)
居家运动——颈部练习(中级篇)
改良颈部重要外敷方法
勘误声明
脑血管病与血管性认知障碍的相关性分析
彩超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颈部动脉血管病变的临床应用
CT全脑灌注成像在脑血管病变中的临床价值
超声测定胎儿脐动脉血流诊断胎儿窘迫的临床研究
颈部淋巴结超声学分区
脐动脉血气对新生儿窒息及预后判断的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