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双极电切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的临床观察
2016-06-09张锐
张锐
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双极电切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的临床观察
张锐
目的 观察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双极电切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收治的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98例,其中49例行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双极电切术(TUPKP),设为观察组;另外49例行前列腺电切术(TURP),设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情况、临床效果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较对照组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3 h Na+水平高,并发症发生率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个月后,观察组IPSS、QOL评分较对照组低,Qmax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双极电切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可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等离子双极电切术;临床疗效
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是中老年男性泌尿系统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增生的前列腺使尿道变窄,患者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排尿困难逐渐加重,逐渐发展为反复的尿潴留、尿路感染、结石等,最终导致肾脏发生不可逆的损伤[1]。在治疗上,良性前列腺增生主要采取手术治疗的方法,目前使用最多的是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但该术式手术过程中出血较多,术后并发症发病率较高[2]。而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双极电切术(TUPKP)在近年来得到临床实践证实具有较好的效果。为进一步证实该术式的临床效果,本次研究对比TUPKP和TURP的手术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7月~2015年11月辽宁省大石桥市中心医院收治的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98例,所有患者均有明显的下尿路刺激的临床表现,经超声诊断明确为前列腺体积增大,符合前列腺增生的外科手术标准,且排除前列腺癌、逼尿肌无力等其他可导致下尿路刺激症状的疾病。根据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为49例行TUPKP术的患者,年龄51~82岁,平均(72.3±4.1)岁,病程1个月~16年,术前平均前列腺重量(49.2±6.3)g,术前IPSS评分(23.7±4.9)分,QOL评分(4.7±0.7)分,Qmax(6.8±0.5)mL/s;对照组为49例行TURP术的患者,年龄49~85岁,平均(69.3±4.7)岁,病程2个月~14年,术前平均前列腺重量(47.4±5.7)g,术前IPSS评分(24.1±4.5)分,QOL评分(4.4±0.6)分,Qmax(6.5±0.7)mL/s。2组患者的年龄、病程、术前前列腺重量、IPSS评分、QOL评分等一般资料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常规连续硬脊膜外麻醉成功后,取截石位。
1.2.1 观察组 采用英国Gyrus等离子体双极气化电切系统,以0.9%生理盐水做冲洗液。在影像监视系统下将电切镜插入尿道,首先观察患者前列腺增生情况、精阜位置、尿道及膀胱内有无病变等情况,然后以精阜为远端标志,于6点处切一从患者膀胧颈口点处至精阜且深达包膜的标志沟。如以两侧叶增生为主,则先后在膀胱颈6点钟、12点钟处各切割一沟槽,且6点钟处的应宽大且深达包膜(此处距离包膜最近),逆时针切除大部分侧叶、腹侧叶和尖部组织。如中叶增生明显,则先将中叶切至膀胱颈与三角区齐平,然后再按上法切除[3]。切割至可于镜下见前列腺包膜的环形纤维后,切割前列腺尖部和精阜周围前列腺组织并切平后尿道。
1.2.2 对照组 采用日本奥林巴斯电切系统,以5%葡萄糖为冲洗液。手术过程及术中处理同观察组。2组患者术后常规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所有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3 h Na+水平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所有患者随访3~9个月,并于术后3个月时测量并记录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3]、生活质量评分(QOL)[4]及最大尿流率(Qmax)等指标,将其结果与术前数据进行比较。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术中情况比较 观察并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留置导尿管时间、术后3 h Na+水平。观察组手术时间为(63.2±6.8) min,对照组为(84.7±7.2)min,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t=15.20,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为(137.3±5.4)mL,对照组为(186.7±6.2)mL,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t=42.06,P<0.05);观察组留置导尿管时间(5.3±1.7)d,对照组为(4.6±1.5)d,差别无统计学意义(t=2.16,P>0.05);术后3 h Na+水平(141.3±4.2) mmol/L,对照组为(129.2±4.7)mmol/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3.44,P<0.05)。
2.2 术后3月IPSS评分、QOL评分及Qmax比较 2组患者术后的情况较术前均有较明显的改善,其术后3个月IPSS评分、QOL评分均较术前减小,Qmax均较术前增大,且观察组术后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术后3个月IPSS、QOL 评分及Qmax比较(x±s)
2.3 术后并发症情况比较 观察组有4例(8.2%)出现并发症,对照组有11例(22.4%)出现并发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69,P<0.05)。观察组的4例并发症中有2例(4.1%)包膜穿孔,1例(2.0%)继发性出血,1例(2.0%)膀胱颈挛缩;对照组中有3例(6.1%)包膜穿孔,4例(8.2%)继发性出血,2例(4.1%)膀胱颈挛缩,2例(4.1%)尿道狭窄。
3 讨论
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是老年人泌尿系统的常见病和多发病,随着我国老龄化趋势日益加剧,该病的发病率也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当BPH发展至重度时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此时可选择手术治疗,但大多数老年人患有不同程度的各系统疾病,故手术风险大且并发症多。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在过去几十年中一直被认为是治疗BPH的金标准[5],但事实上,由于TURP采用的是单极电切袢,在治疗过程中易发生电极与镜鞘短路,导致尿道灼伤,使术后尿道狭窄的发升率增加,且其继发性出血、包膜穿孔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均较高[6]。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双极电切术(TUPKP)是在TURP的基础上优化改良产生的,目前已经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其工作原理为电切环的工作电极与回路电极构成双极电路,通过生理盐水作为介质形成局部回路,在两电极间构成等离子球体,当组织进入等离子球体内即可打断其组织内的有机分子键,产生汽化切割效应[7]。该方法切割的靶组织表面温度低,能够防止闭孔神经反射,降低尿道狭窄等并发生的发生率,且其凝固层薄(0.5~1.0 mm),热穿透效应较低。另外,不同于TURP使用葡萄糖溶液作为冲洗液,TUPKP使用的是0.9%生理盐水,故其不易发生稀释性低钠血症[8]。在本次研究中,TUPKP术的并发症发生率为8.2%,明显低于TURP术(22.4%),且其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3个月的IPSS、QOL评分降低明显、Qmax升高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双极电切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对患者造成的手术创伤小,且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在随访中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1] 廖倩,黄伟华.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药物治疗进展[J].医学综述,2015, 21(14):2599-2601.
[2] 钟锦卫.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与汽化电切术的并发症比较[J].中华腔镜泌尿外科杂志(电子版),2013,7(1):51-54.
[3] 关礼贤,张湛英,徐勋,等.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双极电切术治疗前列腺增生86例[J].当代医学,2013,19(9):28-29.
[4] 刘斐.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对高危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医学创新,2012,9(13):38-39.
[5] 肖伟,杨科,吴万瑞,等.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与经尿道双极等离子电切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疗效比较[J].中国性科学,2012, 21(10):20-23.
[6] 潘茂华,李少康.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并发症的原因及其防治[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9):69-71.
[7] 零云.经尿道前列腺双极等离子电切术75例的临床观察[J].当代医学,2011,17(18):54-55.
[8] 甘露,曾静,黄桂晓,等.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双极电切术与耻骨上经膀胱前列腺切除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疗效和安全性比较[J].医学综述,2014,20(5):959-960.
10.3969/j.issn.1009-4393.2016.31.054
辽宁 115100 辽宁省大石桥市中心医院泌尿外科 (张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