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层次会计人才能力框架与知识体系建设研究

2016-06-08张俊民高厚山

商业会计 2016年10期
关键词:会计人才知识体系

张俊民+高厚山

摘要:利用能力要素法,高层次会计人才能力框架的构成要素包括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以及专业品质。其中,遵守准则、严格保密、客观公正、终生学习属于高层次会计人才核心专业品质,是能力框架的基础。逻辑思维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决策分析能力、人际沟通能力、持续学习能力属于高层次会计人才核心专业能力。财务会计知识、预算编制理论与实务知识、企业战略与价值评估知识、风险管理知识属于高层次会计人才核心专业知识。并根据能力框架构建相应的知识体系。

关键词:会计人才 能力框架 知识体系 能力要素法 功能分析法

高层次会计人才指我国会计从业人员中具备硕士、博士学位,在企事业单位中担任会计部门主管以上要职的会计人员。高层次会计人才作为一种重要的管理型人才,在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促进经济健康发展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会计职业领域已然由传统会计核算拓展至价值管理、战略规划以及投融资决策等高端管理领域,这对高层次会计人才应具备的能力以及知识结构带来新的挑战。然而,目前的研究大都基于会计从业人员这一整体,缺乏对高层次会计人才能力框架的研究。利用能力要素法,针对高层次会计人才这一群体,本文尝试构建其能力框架,并基于能力框架设置相应的课程体系,以期为我国会计人才培养、队伍建设作出贡献。

一、高层次会计人才能力框架的构建模式

基于Hager et al.(1990)以及陈佳俊等(2009)的研究,目前,关于能力框架的构建存在以下两种模式:

(一)功能分析法

功能分析法亦被称为“产出法”,这种方法重点关注工作的实际产出,以及人们对工作绩效所能容忍的最低限度,具体而言,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明确当前职位所承担的责任、角色以及所处的工作环境,并从中分析、提炼出该工作职位的职责以及所担当关键角色;其次,基于在复杂环境下对工作业绩的预期,制定若干可接受的标准,并结合上述职责和关键角色确定胜任力单元;再次,根据上述胜任力单元,分析其构成要素所应该具备的核心竞争力。

(二)能力要素法

能力要素法亦被称为“投入法”,此种方法重点关注个体为了胜任工作所需具备的技能、知识以及职业价值。国际会计师联合会(IFAC)曾指出,会计师的胜任能力构成要素包括职业知识、职业技能及职业价值。根据其建议,将功能分析法与能力要素法结合使用,是构建能力框架的最佳模式。本文拟采纳该建议,在充分借鉴国内外研究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当前环境高层次会计人才角色定位,推导出角色扮演应具备的胜任能力,最终,利用能力要素法初步构建我国高层次会计人才的能力框架。

二、高层次会计人才核心能力理论分析以及假设

(一)高层次会计人才的关键角色

目前,国内专家学者对会计人才能力研究,其关键角色的划分标志通常包括如下几点:(1)专业技术职称,如高级会计师、中级会计师以及助理会计师;(2)会计市场准入资格,如会计从业资格以及注册会计师职业资格;(3)其他,如会计领军人才培养工程等(刘玉廷,2010)。而高层次会计人才作为行业的领头雁往往在企业内担任会计部门主管及以上职务,具备高级会计师职称,部分甚至具备会计领军人才称号。

(二)高层次会计人才的核心能力

核心能力指高层次会计人才基于一定的职业价值观,综合运用其专业知识,按照特定标准履行其职责的能力。高层次会计人才作为会计行业的领头雁,是行业发展的标杆,因此,应具备一定的政策理论水平,能够洞悉市场环境的变化对企业会计工作带来的影响并能够予以前瞻性的应对;应具备会计政策的职业判断能力,以保证会计信息公允、可靠地反映企业经济活动;应具备根据企业实际情况设计具体财务制度的能力,以应对资本市场的不断变化;应具备综合运用企业财务信息,为管理者经营决策提供意见及建议的能力。刘玉廷(2004)指出,高级会计人才应具备较高的政策理论水平、过硬的财务管理的能力以及执业判断能力,能够在本单位组织实施内部控制,同时能够综合运用财务信息,为管理层经营决策提供意见以及建议。许萍和曲晓辉(2005)认为高级会计人才应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沟通与协调的能力、开拓创新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领导能力等。借鉴国内学者的研究,笔者假设,我国高层次会计人才的核心能力主要包括:

1.逻辑思维能力。逻辑思维指人们借助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方式能动地反映客观现实的认知过程。逻辑思维特别是创新思维与批判思维的运用可以帮助高层次会计人才做出合理的专业判断,应对企业面临的层出不穷的问题。

社会进步依赖创新,一切创新活动都来源于创新思维,是人们创新思维的外化和结果。新时期,高层次会计人才将逐步参与到企业经营活动管理中去。而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必然受到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是一种综合性的社会活动,很难找到“教科书式”的措施以解决层出不穷的问题,这就对管理者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有创新的举措加以应对。而批判思维是个人治学精神和创新思维的综合,注重逻辑分析和判断的运用,提高批判思维可促使人们更灵活地运用各种思维技巧,同时与创新思维相辅相成,只有充分认识到事物的长短利弊,才能在现有基础上加以不断创新。

2.团队协作能力。企业财务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有其空间上并存、时间上相互衔接依次继起的特点。高层次会计人才只有强化团队协作意识,充分利用企业会计人员提供的数据,才能进行准确的职业判断,从而提高整体“战斗力”。

3.决策分析能力。企业会计准则赋予会计人员一定的“自由裁量权”,不同政策的选择对企业所提供的财务报表有着质的影响。同时,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不同的投、融资决策效果也会有天壤之别。高层次会计人才只有在具备上述能力的基础上不断提高自身决策分析能力,才能在若干可供选择方案中选择最优方案,实现企业发展的“帕累托最优”。

4.人际沟通能力。高层次会计人才往往担任财务经理等要职,对内需要向管理层报告企业财务信息;对外,需要与外部审计人员沟通以便更好地支持外部审计人员的工作,这需要高层次会计人才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与人际沟通能力。

5.持续学习能力。持续学习能力主要指高层次会计人才在整个职业生涯中应不断学习,钻研业务,提高技能,以满足会计准则的不断变化以及所面临的经济活动日益复杂的要求。

三、高层次会计人才能力框架理论分析以及假设

根据能力要素法,高层次会计人才能力框架的构成要素包括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以及专业品质。如前所述,高层次会计人才应具备的专业技能主要包括逻辑思维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决策分析能力、人际沟通能力以及持续学习能力。而高层次会计人才专业品质以及专业知识的分析如下:

(一)专业品质假设

高层次会计人才的专业品质指在实际工作中,应遵循的行为准则、道德标准。专业品质在高层次会计人才能力框架中处于基础地位,决定了高层次会计人才以何种价值观开展工作。2008年,IESBA发布的《职业会计师道德守则》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指出,会计人员要遵守如下基本原则:诚信、客观公正、专业胜任能力、保密、职业行为。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比照征求意见稿全面修订了我国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守则,并于2008年发布征求意见稿。结合国内外研究,笔者认为,我国高层次会计人才专业品质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遵守准则。遵守准则要求高层次会计人才严格按照准则规定对发生的经济业务进行会计处理,不提供虚假的财务信息,不授意参与舞弊活动这是最基本的要求。

2.严格保密。由于地位的特殊性,高层次会计人才一般掌握企业内部的商业秘密。高层次会计人才要恪守保密原则,维护公司的正当权益。除特殊情形外,不得公开发布任何重要信息。

3.客观公正。客观公正要求高层次会计人才在进行职业判断时,不能以企业业绩为目的选择适用的会计政策,不能以个人偏好决定企业投融资决策,在工作中不偏不倚,保持中立的态度。

4.终生学习。终生学习要求高层次会计人才在整个职业生涯中,面对准则的变化以及日益复杂的经济业务,通过接受继续教育或者利用外部专家的帮助等方式,持续提高自身专业能力。

(二)专业知识假设

为满足工作的需要及掌握相应技能的要求,高层次会计人才需掌握一定的相对稳定的、系统化知识。专业知识是能力框架的“左膀右臂”,在专业品质的约束下发挥作用。许萍、曲晓辉(2005)指出,高级会计人才应掌握诸如公司治理、企业战略管理、风险管理、企业价值管理、财务与会计相关理论、经济学以及行为学等知识。结合国内学者的研究,笔者认为,高层次会计人才应具备如下专业知识:

1.财务会计知识。财务会计知识主要包括会计学(中高级)、财务管理、管理会计、会计理论、审计以及财务报表分析等。这些知识是基础,据此,高层次会计人才可以分析企业财务状况,进而为提高财务决策有效性提供支持。

2.预算编制理论与实务知识。预算编制理论与实务主要包括界定编制主体、分配预算编制管理权限,确定预算编制的方法,执行已通过表决的预算,对预算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予以调整。只有掌握了预算编制理论与实务,才能根据企业现有经营活动预测未来经营业绩,才能将经营目标细化,为企业经营活动提供指导与支持。

3.企业战略与企业价值评估知识。企业战略与价值知识主要包括组织行为学、管理学、企业战略管理、企业估值等。高层次会计人才作为企业会计的核心,在企业战略制定与执行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作为管理层,只有正确把握企业自身的价值并能够公允估计其他企业价值,才能通过企业并购、资产重组等方式不断扩大规模,提高市场占有率。因此,高层次会计人才应掌握企业战略及企业价值评估知识。

4.风险管理知识。任何偏离企业战略目标的重大行为对企业而言都意味着风险,需要采取措施加以控制。内部控制即控制风险,控制风险即风险管理(李维安、戴文涛,2013)。作为企业管理层的高层次会计人才在制定及实施企业战略的同时应注意偏离战略目标的行动,并加以不断调整。因此高层次会计人才应掌握风险管理以及内部控制的相关知识。

四、基于高层次会计人才能力框架的专业知识体系建设研究

知识是能力发展的基础,知识体系是构建会计人才能力框架的保证。新时期,高层次会计人才应具备相应的专业品质、专业能力以及专业知识。为支持、保证高层次会计人才能力框架的构建,在教育过程中应设置相应的课程,搭建相应的知识体系(如图1所示)。

专业品质在高层次会计人才能力框架中处于基础性地位,专业能力以及专业知识在其约束下发挥作用,加强对专业品质的教育在构建能力框架过程中起着基础性作用。而目前本科教育缺乏系统地学习会计职业道德的过程,因此需要通过设置商务伦理与会计职业道德加强对高层次会计人才专业品质的培养。

专业能力的提高有赖于课堂活动训练。教学过程中,教师担任“孵化师”的重要角色,通过任务的分配,积极引导学生在课下搜集资料,组织学生在课堂上大胆交流,发表自己的观点,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角,而不是被动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从而实现学生语言组织能力、逻辑判断能力、沟通能力、决策分析能力的全面提升。其次,逻辑思维中的创新思维和批判思维可通过学术论文写作培养。学术论文的写作首先需阅读大量文献,从文献中寻找已有研究存在的问题,进而确定下一步研究的主题。寻找问题、分析问题进而解决问题的过程本身就是对创新思维和批判思维的锻炼。然而,目前学者大都在做Ball和Brown风格和类型的实证研究(陈冬华、李真,2015),因此,学术论文的写作首先要加强方法课程教育,具备实证会计理论和计量经济学这些基础性课程。

知识的获取离不开课堂教育,课堂教育是实现知识的积累最有效的途径。知识通常包括职业基础知识、执业技能知识以及职业环境知识。其中执业基础知识指管理学、经济学一般知识,这部分知识的积累为高层次会计人才的终身学习和相关专业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对高层次会计人才而言,这部分内容属于已经掌握的知识,不设置相关课程。执业技能知识指高层次会计人员在日常工作中,为满足较高层次特定目的的需要而应具备的知识,作为企业管理部门的核心,高层次会计人才应具备扎实的财务会计理论功底,系统地掌握企业会计准则,能够组织开展单位财务会计工作;能够对企业中发生的合并、重组等重大的财务事项做出准确、合理的职业判断,因此,应具备企业估值、企业合并、资产重组相关知识;能够参与企业战略的制定与执行,应具备管理学、战略管理、风险管理等相关知识。据此,应设置财务会计类(具体包括财务会计理论与实务、财务管理理论与实务、管理会计理论与实务、审计理论与实务、财务报表分析及预测)、内部控制理论与实务、战略管理、企业风险管理、企业估值与公司并购、公司理财前沿问题等方向课程。职业环境知识指高层次会计人才在实际工作中涉及到的法律、法规、制度、准则等方面的知识,任何经济活动都离不开特定的宏观环境,只有把握宏观框架,才能保证企业会计信息合法、合规,因此,在专业课程授课过程中,适当增加法律法规、准则应用等内容。

上述框架及知识体系汇集了作为行业精英的高层次会计人员所应具备的能力及知识体系。在全民教育的今天,高层次会计人才必将向着高学历方向迈进。只有因势利导,顺势而为,积极推进高层次会计人才建设,根据高层次会计人才应具备能力框架的变动不断调整培养过程中的课程体系,才能为我国会计人才队伍建设做出积极贡献。J

参考文献:

[1]周宏,张巍,宗文龙,杨霁.企业会计人员能力框架与会计人才评价研究[J].会计研究,2007,(04):83-89.

[2]宋夏云.我国政府绩效审计人员的能力框架研究[J].会计研究,2013,(04):89-94.

[3]陈佳俊,贺颖奇.中国内部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框架研究[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9,(11):114-118.

[4]邓传洲,赵春光,郑德渊.职业会计师能力框架研究[J].会计研究,2004,(06):31-35.

[5]王军.乘势前进 奋发作为 大力推动“十二五”时期会计人才建设再上新台阶[J].会计研究,2011,(10):3-8.

[6]刘玉廷.对我国高级会计人才职业能力与评价机制的探讨[J].会计研究,2004,(06):27-30.

[7]许萍,曲晓辉. 高级会计人才能力框架研究[J].当代财经,2005,(11):101-105.

[8]刘玉廷.全面实施我国会计人才战略[J].会计研究,2010,(03):5-11.

[9]王军.抢抓机遇 创新思维 开创新时期会计学会工作新局面[J].会计研究,2009,(11):3-8.

[10]陈冬华,李真.乡土与城邦[J].会计研究,2005,(1):4-14.

[11]李维安,戴文涛.公司治理、内部控制、风险管理的关系框架——基于战略管理视角[J].审计与经济研究,2013,(4):3-12.

[12]IFAC.International Education Standards for Professional Accountants.2003.www.ifac.org.

[13]Hager,P,A.Gonczi,L.Oliver.Competency-Based Approaches to Professional Education.The Changing Face of Profession-al Education,1990.

作者简介:

张俊民,天津财经大学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管理学博士;研究方向:资本市场会计监管与审计理论。

高厚山,天津财经大学会计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审计理论与实务。

猜你喜欢

会计人才知识体系
CS2013指导下的程序设计课程实践教学实施方案设计与翻转实验教学实践
构建知识体系的专题课程教学改革实践和探索
中小企业对高职高专会计专业人才的需求分析
智能信息处理实验课程建设
高职院校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研究
关于铁路会计人才培养的探讨
“互联网+”创新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现代学徒制在创新型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应用
《飞机结构与系统》课程教学问题与改进措施
数学支架式教学模式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