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王夫之人性论思想研究

2016-06-08王奇玉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6年5期
关键词:人性论王夫之研究

王奇玉

摘 要:我国古代在哲学思考上曾经取得过非常大的成就,留下了丰厚的文化遗产。比如明末清初的思想家王夫之就对人的本质进行过深入的思考,得出了宝贵的见解。王夫之的人性论试图回答一个人们一直以来都在思考的问题,那就是人的本质到底是什么。对这个问题的思考结构构建起了王夫之的人性论思想。在总结了中国历史上对于人性本质的种种解释之后,王夫之提出了自己关于人的本质的看法。本文将对王夫之的人性论思想加以探讨和研究。

关键词:王夫之 人性论 研究

一、前言

王夫之的人性论思想是建立在过去思想界的思想成果之上的,是儒家传统的人性理论的集大成者。王夫之主张人的“性”并非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在日常生活中随时产生为微小的变化,人要持守本心,就要每日加强对自己内在的完善。最近这些年来,我国学者对王夫之的思想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其中取得了成就的代表人物,有张岱年、唐君毅和刘春建等。

二、王夫之人性论的具体内涵

(一)言性必从气上说

王夫之延续了中国古老朴素的哲学观念,认为万物的本源是“气”,这个气是一种抽象的概念,“天地之产,皆精微茂美之气所成”。气生成了人的同时,也生成了人性。当气处于万物之中时,就产生了“道”,当气处于人体之中时,就产生了“性”。所以,人性的生成是“受之于天”。而命在“天之气化”。王夫之从这个观点出发,以气来阐述性的性质,这种思路与张载有着共同之处。气为性本的思想在我国历史上并不罕见,王夫之在这一点上继承了传统哲学朴素唯物主义的思想。

(二)性者生理

形是性的外在表达形式,而气则是性的本源,但是性与形之间的不同是如何产生的呢?性与形的区别是什么呢?性的内在产生形的外在的过程是什么样的?这都是需要解释的问题。王夫之为了回答这些问题,提出了所谓“生理”的概念。生理的概念是运用理的思想来解决王夫之人性论的,依照理学的观点,理是天地万物的运行规律,先于万物而产生,自然也先于气和形。气依照理的规律来形成形,这种规律也就是“生理”。所以人在世间,既有着性之生,又有着形之生。

(三)性者一本

尽管王夫之建立生理的概念来解释性与形的差别,但这并不代表着王夫之倾向于二元人性论,相反,王夫之认为理和气事实上是一体两面的,不存在气外之理,所有的理都是与气紧密结合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气通过生理来把性转化为形的过程并非是一种根源上的改变,性本身就是理的表现形式,理在生理的作用下把自身投射在人的性当中。王夫之仍然是坚持着人性一元论的,为了把气、性、理之间的关系协调进人性一元论中,把理统一于气之中。

三、王夫之“天命之谓性”的思想

(一)性者生之理也

王夫之试图用容易理解的方式来对性进行描述,认为人的性是人人皆有的,所以“仁义礼智之理,下愚所不能灭,而声色臭味之欲,上智所不能废。”道德同样被视为人性的一部分。人作为有智慧有思想的主体,气是与其他的生物不同的,这是因为人性与禽兽之性有着明显的差别,那么形成了性的气自然也有着差别。由于人性之气的不同,所以可以进“元、亨、利、贞”的思考,最终导致人和禽兽的形也产生了差别。这种理解建立了人类在宇宙中的特殊地位。

(二)天命之谓性

我们已经了解,性的本源是气,但是,形成了性的气是从哪里来的呢?王夫之把气的源头指向了哲学上的最高概念——天,人之性,性之气,是来自于天。天指的不是天空,也不是人格化的老天爷,而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万物都在天地阴阳中运行,五行之气化生万物,其中的精华形成老人,所以人在形成的过程中就有人道在其中,性来源于天命。王夫之还说“天之命人物也,以理以气。”这是说,上天在形成万物的时候,运用了理和气,理是方法,气是材料[1]。

(三)有善者性之体

王夫之相信,善是天地正理,是上天的本质。所以,如果人的性是受命于天,那么人性的本质自然是善的。王夫之把孟子以来的人性本善论从经验总结变为哲学思考,提升了人性本善论的理论层次。尽管人性之中有种种缺陷,但是由于天道的本源地位,善才是根本的,这就是人为什么要扬善的原因。与之相对的,恶并非是人性中本来存在的,甚至人的性中从来不存在恶这种东西。所谓恶,不过就是“善之不彰”。如果善的本念得不到鼓励和彰显,就会显出恶的面貌[2]。

(四)气质中之性

既然人性本善,那么为什么会出现善之不彰的情况呢?这就与气质有关。气质的概念首见于张载,张载认为,人的性有两个来源,受于天的太虚和得于道的气化同时作用,才造就了人的浩然正气。王夫之从历代气质的思想中继续发展,认为来源于理和气的性想要彰显与人,需要气质的作用,而气质是仁人君子所必须要修炼的[3]。

四、王夫之“性日生日成”的人性生成论思想

(一)王夫之对性的规定

从气质的概念引申出来,王夫之对性又增加了几点描述,用以完善自己对于性、气、理之间关系的理论。王夫之认为,性由气定,什么样的气产生什么样的性,气的性质决定了性的性质。同时,王夫之规定了性在理与气通过生理的过程形成了形开始才产生意义。如果没有形,那么性的概念就无从谈起。王夫之还认为,性还可以具现化为人精神层面的道德和情感,进一步强调了形是性的前提这一看法[4]。

(二)王夫之对宿命论的批判

王夫之对于人性的认识并非是消极,而是积极进取的。由于气质的可改变,一个人要保持本性,必须要不断地修炼,这就对宿命论提出了挑战。宿命论认为,人的性在出行的时候就依然确定,而王夫之强烈的反对这种说法。同时,性日生日成的理论也是针对程朱理学而提出的,王夫之利用这个理论把人性的彰显提升到重回人性本源的理论高度,认为对道德的强调和修习是为了把善的特质尽可能的彰显出来[5]。

(三)继善成性的性善论

王夫之把气质引入到自己的理论框架内,就是承认了人性是需要修炼和保持的,这就变相的承认了人对于七情六欲的需求。对于七情六欲的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人的气质,影响了人性的善恶分化。尽管人性当中本来有善,但是如果后天条件太过恶劣,使得善无法彰显,那么人就会变恶。所以王夫之提出了继善成性的说法,要求人在一个和谐的环境中参与到天道循环的过程中去,在这个过程中保持和发扬自身的善。

(四)日生日成的人性生成论

在结合了气质说和继善成性理论之后,王夫之终于建立了性的日生日成论。也就是说,气以理的方式生成形之后,性尽管已经产生,却并非是最终的形态,而是在持续不断的动态变化中。人对于自身气质的修炼将影响到性的产生和发展。这种理论更加强调后天努力的重要性,这也是王夫之和张载思想的主要区别[6]。

(五)习与性成

由于人性是日生日成的,所以必然会有一个因素影响到了性的生成和发展,王夫之认为,这个因素就是习。人的习影响到了人参与到天道循环之中,也影响了性的生成。所以,习是进行气质修炼的主要方面。需要注意的是,习并非是学习人性,而是用习的方式来使本来的人性得到彰显[7]。

(六)恶之所从来

王夫之对于恶的来源还有着更加深入的阐释,他给恶安排了两个来源,第一个天道生化的变合之几,第二个是不良的习带来的后果。天道在变化的过程中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需要越过障碍,克服苦难,而恶就是这个过程不可缺少的一环。生活中的不良习惯日积月累,也会促使恶的形成[8]。

五、王夫之人性论的贡献和意义

(一)王夫之人性论的理论贡献

王夫之的人性论从理论上打破了人性先天形成的宿命论观点,把人性看成是一个虽然有着善的本质,但是仍然需要人不断的维护和修养的东西。同时,日生日成的思想让人性的产生和发展成为了一个动态的过程,强调了习对于性的影响。

(二)王夫之人性论的意义

王夫之把性善论从孟子式的先验主义上升到了哲学思辨的高度,让性善论有了坚实的逻辑基础和理论基础,强调人不能放弃自己,而是要积极的修养自身,发挥主观能动性。同时王夫之把道德上升到了宇宙本源的高度,让人对道德的秉持有了更高的哲学色彩,对于我们今天的生活仍然有着重大的指导意义。

六、结论

王夫之关于人性论的思想在我国哲学思想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启发了后来的思想家和哲学家,总结、集成和发扬了古典的中国传统哲学思想。本文首先对王夫之人性论的内涵进行了分析,然后对王夫之人性论的贡献和意义进行了探讨。

参考文献

[1] 黄聪.张载与王夫之人性论思想比较研究[J].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6):9-10.

[2] 方光华,曹振明.张载思想研究的历史回顾[J].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1-15,21.

[3] 苏晓晗.王夫之人性论思想刍议[J].中共济南市委党校济南市行政学院济南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2(4):113-114.

[4] 谢芳,王学锋.王夫之别开生面的人性论探析[J].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5-8.

[5] 章启辉.王夫之的《四书》研究及其早期启蒙思想[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

[6] 唐琼芝.王船山佛学思想与其人性论哲学——《相宗络索》探微[D].吉林大学,2015.

[7] 燕国材.我国古代人性论的心理学诠释[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1):113-125.

[8] 李秀娟,陈力祥.人性为善何以可能——王船山关于人性为善思想的形上学批判及其人文价值[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18-22.

猜你喜欢

人性论王夫之研究
论教育本质的超越性
心送
谁说小孩不能做研究?
Applications of Deep Mixing to Earthquake Disaster Mitigation
A Thought:What have We Learned from Natural Disasters? Five Years after the Great East Japan Earthquake
对周期函数最小正周期判定法的研究与应用
集体行动的逻辑与公共治理理论
人性论的教育意义研究
霍布斯社会契约论浅析
心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