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素质的培养
2016-06-08郭正琴
郭正琴
摘 要:小学在教养"四有"人才方面,有其特殊重要的作用,特别是语文,它是思想性、知识性很强的学科。小学语文教师肩负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的使命,与此同时应该有意识地对学生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对其进行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如劳动光荣、助人为乐、拾金不昧、为人民服务等。
关键词:有机结合;抓住语段;循循善诱;配合活动
"小学语文是基础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不仅具有工具性,而且有很强的思想性。"小学在教养"四有"人才方面,有其特殊重要的作用,特别是语文,它是思想性、知识性很强的学科,又小学生天真活泼可爱,求知欲望高,在教学时应该抓住各种有利契机,利用各种训练途径自然而然地,切切实实地,卓有成效地渗透思想政治教育。下面就如何"渗透"谈谈笔者三十多年来在语文教学中的肤浅体会。
一、有机结合,教书育人
语文学科的重要特点是语言文字训练和思想教育的辩证。这就充分表明了小学语文教学在教书育人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也就是说,我们应当把在阅读中进行思想教育,放在提高民族素质的高度来认识。我们的语文老师必须坚定这样的认识。语文文字的训练和思想教育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二者应有机结合,相辅相成。因此,语文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去仔细地观察,细心地认识社会,去寻找美,歌颂美,弘扬美,懂得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增强认识问题,识别事物的能力,由稳中有降到行,知行统一,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比如学习了《落花生》一文,学生懂得了做人不仅要做到外表美,而更重要的是心灵美。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去观察自己周围的人和事,去寻找心灵善的人,并写成文章讴歌美。让学生既深入生活锤炼了语言,又丰富了情感锻炼了思想。另外,还可结合教材的内容,结合学生真实的思想实际开展有关的课外活动,不断地陶冶学生的情操,以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和道德行为。
二、抓住语段,从中体味
一篇文章往往有一个或几个最关键的语段,教学时要善于抓住它们,并带领学生细心读,从中体味,在分析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有意识地渗透文章本身所具有的思想精华,让学生自然而然地得到启迪。例如:在教学小学语文第九册《狼牙山五壮士》这篇课文时,笔者就紧紧地抓住人物的言行,神态的语句,反复朗读,边读边议,抓住语言"走"、"同志们""用石头砸!""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这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这声音惊天动地,气壮山河!抓住宰态描写:昂首挺胸,抓住云集:跳下深谷。而让学生体会五壮士坚贞不屈、视死如归,勇于献身的英雄气概,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无比仇恨,对中国共产党和人民以及祖国的无限热爱和无限忠诚。这不仅给学生上一节生动的爱解放教育课又能深刻地体会。
三、循循善诱,激励挑战
学生的成长无论是在学习还是思想方面,都是靠自己在平时的努力,一点一滴地累积起来的。因此,我们应在教学中,循循善诱,激励学生奋发进取。为了使课文所描写的人物形象在学生面前栩栩如生地站起来,并铭刻在心灵上,教学时应该借助对形象的具体分析,体会人物崇高的思想境界,自觉地检查自己的言行,自己反馈自己,教育自己,如学习了《落花生》一文,要求学生举例说明"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这句话的意思。学生列举了张海迪身残志坚,自学成才,努力为"四化"做贡献,雷锋叔叔生活朴素,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受到全国人民的崇敬和爱戴;阮文发单脚跳几十年扑在教学中,默默奉献……学生还检查了自己轻视劳动,贪图享受,不能独立自强等不良习惯,从而激发起学生刻苦学习,努力拼搏的好思想。
四、渗透思想,道德教育
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爱国意识、公民意识等是十分重要的内容,但绝不是全部内容,德育教育有一个必不可少的内容——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学生在小学阶段所接受的教育会对其行为习惯产生很大影响。我发现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文章都具有一定的德育功能,因此我在教学中充分运用这些文章,通过多种方式进行道德素质教育和心理素质教育,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德育渗透。
五、配合活动,讲究方法
在平时教学中,我们应当采取春雨润物,潜移默化的方法,把思想教育渗透于语言文字训练之中,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既获得知识,培养能力,又提高认识受到教育,可配合活动,寻找活动,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把作者的心、学生的心沟通起来,融会贯通。教师必须以高度的责任感去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特别是中下等生思想上,意志上薄弱的学生,并通过各种活动,如举行演讲"我和凡首比童年"、"我和张海迪比学习"等比赛,不断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努力营造一下平等和谐的课堂气氛,让学生自觉地接受老师的情感。教师应该真正地吃透教材,驾驭教材并以为一般的热情,从语言文字入手,细心地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例如语文《一夜的工作》一文写的是何其芳陪周总理审阅稿子,亲眼见到周总理一夜工作的情况,表达了对周总理无比敬爱的思想感情。怎样让学生也产生如此感情?教师必须怀着对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深厚的思想感情深钻教材,掌握与教材有关的资料,在作者与学生之间架起一座心灵之桥。
教学时,可抓住"我想高声对全世界这样说,看啊,这就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总理……"这一重点句子引发开去。问:作为一国之总理,夜餐应当是怎样的?作者当时时为什么那么激动?启发学生想象,教师并结合当时正值三年自然灾害时期,总理的这一平凡的举动正是艰苦朴素的事迹,让学生认识到:周总理是国家最高领导人之一,夜以继日地为人民服务,对待同志又是那样的谦虚,亲切,生活又是那样的简朴,作者所见所闻,怎能不深受感动呢?他们能不为这样的好总理而深感自豪和骄傲,这样领会了文中的内容,又不断陶冶高尚的情操,一箭双雕,何乐而不为。
有些文章,如《狼牙山五壮士》、《草地夜行》还可以多参观、询问、故事会等形式在故事情节和分析人物形象时,渗透思想教育。
总之,我们教育学生,一要教给知识,二要教育思想,我们要把二者紧密配合起来,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朱祥.小学语文素质教学发展[J].江苏教学管理,2011(09):100-103.
[2]张亮海.小学语文教学的策略研究[J].中小学教育研究,2011(10):33-35.
[3]庄海强.语文教学从什么角度入手[J].教学与管理,2010(12):5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