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数学体验教学的几点思考

2016-06-08雷卫东

速读·下旬 2016年6期
关键词:体验活动体验教学

雷卫东

摘 要:数学学习是师生之间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体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发展欲,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同时,让学生置身于情境中,调用各种感官参与体验,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达到知识的内化与自主建构,实现各项素质的全面发展。然而,在如今的小学数学教学中,体验教学参差不齐,体验活动的形式、质量、效果都不尽人意。本文将针对“材料选择、活动创设、数学思考”三个方面谈谈笔者对体验教学的思考。

关键词:体验教学;体验活动;知识内化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指出:数学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首先取决于学生对知识生成过程的体验。体验是学生自主建构、知识内化的前提,是能力生成的基础和决定性条件。而反观如今的数学课堂,体验教学在实施上,仍出现差异性、随意性大,效果不佳的现象,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对于克和千克的认识,学生的活动经历太少,体验不够

课上没有很好地利用教学材料让学生充分体验感受,有时是以老师的体验代替学生的体验,如,当老师问道:生活中哪些物体大约重1千克?教师迫不及待地出示“1个菠萝、5个苹果、1袋洗衣粉”,也没有让学生去掂一掂,感受一下。有时是用部分学生的体验代替全体学生的体验,如,请学生拿出带来的物品,介绍重量,这时只有部分同学拿出东西,加以介绍。因此,造成了学生经历太少、体验不深。

二、在让学生体验感受的同时,数学知识内化不深

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如果没有很好地体现数学的思维过程,一味地去“玩”这些学习材料,数学课就会变成生活课。如,用天平称出10根牙签大约为1克后,除了让学生掂一掂外,就没有进一步深入,是不是可以让学生用1克牙签去推算10克大约有多少根?100根牙签有几克?从而培养学生的估算、推理能力。再如,在教学1千克时,学生知道1块香皂重150克,是不是可以让学生想象一下几块这样的香皂约重1千克?这样一来,学生思维得到提升,知识得以内化。其实,这样的例子在这节课上还有很多,材料也有很多,需要教师加以提炼。

下面笔者谈谈数学课堂教学中体验教学的几点见解。

1.选择合适的学习材料,让学生的体验触手可及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的实际,有利于学生体验与理解、思考与探索。”因此,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老师在选择学习材料时,要找寻贴近学生生活的材料和信息,这些材料不仅来源于学生的现实世界,被孩子所熟知,同时应具备经历体验的可能和触摸感受的便捷。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对“千克与克”这两个质量单位还不熟悉,但他们已经知道物体有轻重,并能用手或其他部位的感觉体验物体轻重。所以教学时,老师应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选择学生所熟悉的事和物作为学习材料,作为学生学习研究、操作实践的“源”。如,教师提供硬币、黄豆、牙签等学生常见的较轻的物体感受“克”;选择袋装盐、洗衣粉、各种水果、书包、体重等来认识千克。这些都是与学生联系紧密的物品,大家都能触手可及,方便准备,操作容易,在课堂中体现了较好的教学价值。

2.创设丰富的体验活动,让学生的感悟心手相应

皮亚杰认为,人对客体的认识是从对客体的活动开始的,思维认识的发展过程,就是在实践活动中主体对客体的认识结构不断建构的过程。活动既是认识的源泉,又是思维发展的基础。只有活动,才能引起思维和认识的发展,进而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体验离不开活动,而活动是在体验的过程中展开。学生也许会相信老师告诉他的,但他更愿意相信自己所看的、经历的事,这就是一种体验。因此,在数学学习中,让学生通过活动经历认知的全过程,这样学生对知识才会有清楚、准确的认识。教学中,尽量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动脑、动手、动口的机会,引导学生在体验中建构1克和1千克的概念,使学生知道比较东西的轻重不能单靠眼睛观察,必须用手掂一掂或用秤称一称。例如,在教学1克的环节中,何教师有意识地让学生掂一掂2分硬币,再感受9根牙签,3颗黄豆重1克,通过多次体验,逐步让学生建立起1克的概念;让学生通过掂一掂菠萝、小西瓜、五个苹果,拼凑1千克物体等多次体验,建立千克的概念。

通过丰富的体验活动,学生将抽象的质量单位与具体的生活物品相联系,把不直观不具体的数学知识变成了看得见、摸得到的生活表象,将1克转化为1个2分的硬币、9根牙签、3颗黄豆,将1千克转化成5个苹果,8根香蕉、20个鸡蛋等,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成丰富的表象,加强质量观念。

3.引导有效的数学思考,让知识的内化触手生春

体验学习,强调亲历性和反思性。学习过程中不仅要学生用身体去经历,用心灵去感悟,而且要学会用大脑去思考。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让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在实践活动中,体验、理解、思考、探索,从而将知识内化,建构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例如,在“克”的教学环节中,让学生估计手上的一小袋黄豆大约重多少?(事先老师发给每个组的黄豆数量是不一样多的,有的小组9颗,有的小组15颗,有的30颗……。)引导学生经历猜测、估计、推算等数学思考,将“克”的感觉内化成知识经验,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再如,在“千克”教学环节中,让学生估计书包的重量,自己的体重,用身边的物体拼凑出1千克等等,这些实践活动,让学生经历观察、想象、交流、实验等学习过程,使质量单位“千克”在学生的心中不断内化。

在数学课堂中,让学生在熟知的材料中,通过丰富的体验活动,经历认知的思维过程,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深刻的心灵感悟,实现知识的内化和主动建构,从而发展思维,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周伯文.浅谈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的几点做法[J].课程教育研究,2015,36:142-143.

[2]张巧文.浅谈小学数学体验教学[J].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2011,02:26.

[3]殷允会,张琰.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教学的几点思考[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9,22:113.

[4]张同华.浅谈小学数学体验教学[A]..基础教育理论研究成果荟萃(中)[C],2006:1.

猜你喜欢

体验活动体验教学
生活化让品德课堂充满魅力
小学品德教学中体验活动应用之我见
抓住方法,实施体验教学
优化体验教学,创建高效英语课堂
初中英语课堂中体验教学的模式和实施策略研究
多元评价,焕发劳技课程的魅力
数学探究中提升学生智慧的路径研究
体验教学提升学生英语素养的研究
新课程背景下做好中学历史教学工作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