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科学课程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2016-06-08徐建荣
徐建荣
摘 要:“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自古至今我国教育家就比较重视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供创造力作为新的教学理念被摆在了一个重要的位置。小学科学课程是以探究为主的课程,在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的创造力方面有着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优势,科学教师要借助这个优势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的创造力。
关键词:科学课程;学生;问题意识;培养
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提高学生创新能力是新课程提倡的教学理念之一,学生的问题意识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在思维和认识活动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是发展学生创造力的基础。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要改变传统的以传授知识为目的的授课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创设能够激发学生问题意识的教学氛围
宽松、和谐、自由的课堂氛围中,学生思维更为活跃,有利于问题意识的形成,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我们首先要做的是在教学过程中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所以,教师要以爱为基础,以情为先导,营造一种愉悦、宽松、平等、合作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有积极的情感体验。其次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要从一个指挥者转变为一个引领者,走近学生,了解学生,和他们打成一片,成为他们中的一员,和孩子们一起探究,一起动手,一起学习;教师要真诚地面对学生,不管学生提出的问题是多么肤浅或幼稚,我们都应该给予适当的鼓励,精心呵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另外,对于同学之间的嘲讽,也要进行及时制止。只有在这样的氛围之下,学生才能敢想、敢说、敢问,为问题意识这颗种子的生长提供充足的阳光、水分和适宜的土壤,利于其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二、借助生活现象培养问题意识
小学生年龄小,阅历少,他们的问题可能更多的来之于实际生活中。所以我们一定要注重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去发现问题。学生对周围事物充满了兴趣和疑问,即便是看到了一群小蚂蚁,他们也会情不自禁地在地上蹲半天,观察的同时诸多问题在脑海里闪现:“蚂蚁在做什么?”、“为什么它们走路时排着队?”、“它们待会儿能找到回家的路吗?”、“蚂蚁会说话吗?”、“蚂蚁身体这么小,怎么力气这么大?”等等。这些问题,虽然都不复杂,甚至有的不能算作真正意义上的“问题”,但这些问题却来源于学生对身边生活、环境的直接观察与感受。每当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我们都要给予学生高度赞扬并努力帮助其找寻到答案,细心呵护学生这种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此基础上引导其他更多学生,更富热情、更科学地去观察、研究其身边的事物和现象,并由此不断地、自主地去发现问题。
三、创设问题情境激发问题意识
小学生科学知识匮乏,在教学中很难自主发现问题,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为学生创造可以激发学生问题意识的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1.创设趣味性问题情境
生动趣味的学习材料是学习的最佳刺激,我们可以充分挖掘教材中的趣味点,利用游戏、魔术、故事等形式进行问题情境的设置,以趣引思,使学生处于兴奋和积极的思维状态。例如教学《摩擦力》一课,上课伊始我采用魔术的形式导入:取出两本书页交叉在一起的书,请学生检查有没有刷上胶水,有没有其他什么机关。然后请两个“大力士”上来把交叉在一起的书拉开,结果两个同学用尽全力也拉不开。接下来教师对准书页吹了一口“仙气”,轻轻松松就把书分开了。学生惊讶之余,问题立刻在他们脑海里形成,并产生了对新知识探索的强烈需求。创设趣味性的问题情境,动人心弦,发人深思,可以很好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究事物奥妙的动机。
2.利用实验创设问题情境
实验是学习科学知识,完成探究过程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创设实验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实验中新奇现象发生的条件和原因,学生的各种疑问会因运而生。例如,教学毛细现象时,我引导学生做如下实验:将两片合紧的玻璃片插入盛有红水的水槽内,发现水会沿着玻璃片往上升。“水往低处流”是学生脑海里根深蒂固的想法,问题就在他们矛盾的心理状态下产生。再如,教学热胀冷缩前,我让学生观察炉子上水壶烧开前的变化,学生自然会问:“壶里的水为什么会溢出来?”经过一番辩驳达成共识“可能是壶里水被烧热后,体积胀大了。”“怎样证明呢?”学生又争先恐后谈自己的设想……。只要我们不断创设类似情境对学生进行反复训练,学生定能做出深入的多维度的思考,进行创造性的思维活动。
四、加强方法指导,培养问题意识
掌握正确的提问方法对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有着积极的作用,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提问方法的指导。首先,要指导学生会用科学、规范的语言来表述问题。学生的很多问题仅仅是头脑中的一些疑问,这些疑问往往是模糊的、笼统的,这就需要指导学生用明确、规范的语言表述出来,一般要经历逻辑思维和语言组织的过程。例如教学《校园里的小动物》我让学生观察蜗牛的同时思考从哪些方面来研究蜗牛?学生:“我想知道蜗牛能不能看见东西?”教师:“也就是研究蜗牛有没有视觉?”学生:“我想研究蜗牛能不能听见声音?”教师:“也就是研究蜗牛有没有听觉?”学生:“我想研究蜗牛吃什么?”教师:“也就是研究蜗牛的食性?”学生:“我想研究蜗牛是怎么走路的?”教师:“也就是研究蜗牛的运动?”等等。从低年级开始经常这样训练,学生逐渐就能用科学、规范、简洁的语言来表述问题、概念和规律。其次,指导学生筛选问题。当学生提出各种问题后,教师要帮助学生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整理、归类。然后根据实际条件,找出哪些问题适合我们研究,哪些问题现在还无法研究,哪些问题不需要研究,在此基础上确定课堂研究主题。这样有目的的训练,慢慢地学生就知道如何去获取有价值的探究问题。
问题意识是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基础,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不仅有利于学生的科学学习,还激发了学生对于科学的浓厚兴趣,同时也是锻炼学生思维,培养创新精神与能力的有效手段。但是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为此我们科学教师一定要把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当作一项重要工作长期去抓,让学生在不断质疑和释疑的过程中提高科学素养,为培育创新型人才打下良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