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角色游戏中混龄幼儿亲社会行为养成的研究

2016-06-08邱风英

速读·下旬 2016年6期
关键词:角色游戏

邱风英

摘 要:对于幼儿来说,游戏就是生活,而生活就是游戏。角色游戏是幼儿通过扮演角色,运用想象,创造性地反映个人生活印象的一种游戏。角色游戏是幼儿园的主导活动,它能满足幼儿的生理和心理需要,是一种特殊的教育活动,是童心嬉戏的世界。幼儿在游戏中获得社会性交往,并在交往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关键词:混龄幼儿;角色游戏;社会行为养成

一、角色游戏的概念

角色游戏是幼儿以模仿和想像,通过扮演角色,创造性的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游戏。其中扮演的是幼儿熟悉的,了解的角色,模仿的主要是教师,成人,伙伴等,有利于发展幼儿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角色游戏中,幼儿通过分工扮演角色进行交往,不断的扩大交往空间。在角色游戏中,孩子们通过对现实生活的模仿,再现社会中的人际交往,练习着社会交往的技能,不知不觉中就提升了人际智能。

从角色游戏中,幼儿所扮演的角色性质可分为三类:

第一类:机能性角色。它是通过模仿范例(模仿对象)的一两个最富有特色的典型角色动作,来标志他所模仿的对象。如:司机——方向盘的转动,医生——听诊器、注射器的使用等。

第二类:互补性角色。①以角色关系中另一方的存在为条件的角色扮演。如:妈妈——孩子,老师——幼儿。这种角色主要来源于儿童的日常生活,是他们比较熟悉的、有亲身体验的人际关系再现。②在幼儿园的角色游戏中,幼儿往往喜欢担任占主动地位的一方。如:母子中的母亲,另一方一般均由假想对象玩具娃娃担任。③这种角色选择、扮演大多发生于成人与幼儿之间。如:游戏中很少有“朋友”这种在幼儿之间发生的角色。

第三类:想像性或虚构性角色。此类角色往往在现实生活中不存在,主要来源于故事、童话、电视、电影等文学作品中。如:《环珠格格》中的小燕子。

二、角色交往缺失的现象和分析

(一)情景展示:

情景一:“娃娃”的胳膊断了,“妈妈”抱着她去医院,“医生”想用透明胶把胳膊粘贴起来,老师看见了,赶紧走过去说:“娃娃胳膊断了应该用夹板夹起来。”

情景二:“司机”开了汽车闯了红灯,“交警”拦不住,“交警”就赶快去告诉老师,XX闯了红灯。

情景三:“超市”的顾客太多,很多小朋友想买雪糕,但是雪糕的数量不够了,“售货员”赶快去找老师求助,“老师,雪糕不够了。”

情景四:老师和幼儿协商好他们需要扮演的角色后就离开了,几个孩子也不管自己要当谁就“活跃”了起来。

情景五:“火锅店”没有人光顾,“老板”一个人坐在门口发呆。

情景六:娃娃家的“妈妈”不管“宝宝”在哭闹,继续和别人在聊天。

(二)观察分析:

1.缺乏真实生动的游戏情境

创造主动的游戏环境,激发幼儿的主动性,幼儿在自由、轻松的空间环境里很容易产生浓厚的兴趣。游戏环境的创设要满足幼儿的发展需要,体现层次性,创设游戏环境时既要考虑发展快的幼儿,也要考虑发展慢的幼儿,还要兼顾有特殊需要的幼儿。使每个幼儿都能在适宜的环境中获得发展。

2.缺乏充足的生活经验

角色游戏是幼儿对现实生活的反映,幼儿的生活经验越丰富,角色游戏的内容也就越真实和新颖。幼儿的生活经验主要来自家庭和幼儿园的生活,教师和家长应该利用一切机会引导幼儿观察周围的社会生活,积累生活印象。原苏联学前教育家门捷利茨卡娅强调指出,要想组织一个有趣的活动,应该用人民生活中的事情和他们的劳动功绩来打动孩子们的心,使孩子们乐意模仿他们的行为和他们一起体验劳动的乐趣。

3.缺乏自主的幼儿活动

教师在幼儿心目中占有一定的地位,由于长时间的接触,幼儿容易对教师产生依赖,如:幼儿在活动中遇到问题,不是积极主动的去解决问题,而是直接告诉老师,另外由于幼儿在日常活动中常受到教师的约束,所以并不能释放自我,当幼儿获得自由时就非常激动,还有就是有些幼儿角色装扮意识不强,教师应该提出一些启发性的问题,促进游戏的发展。

三、进行“角色游戏”策略

(一)发展角色游戏主体。由于幼儿正处于发展阶段,他的装扮行为经常是高度概括的,幼儿有自己的标准。日常生活细节中的各种情景被浓缩在小小的游戏中,这样幼儿就容易忽略许多细节,这是幼儿角色扮演固有的特点,教师不能因为他们装扮的“不像”就好心地去指导。发展角色游戏的主体就是让作为主体的幼儿进入角色中去玩,使他们觉得角色游戏“好玩”仅仅是这样而已。幼儿园的游戏是“教育性的游戏”其特征在于它一方面服务于教育目的,一方面又使幼儿得到满足和快乐。因此,教师的指导应该主要放在创设情境,排除困难等方面,为幼儿尽情游戏提供条件。

(二)教育要融入幼儿生活。“生活”一词从它本来的意义上讲就是人的生命活动或者生存实践。在角色游戏中,教师要多给幼儿自由活动和自主活动的空间,从幼儿的角度去看待他们的生活方式避免让幼儿过早地适应成人复杂的生活。教师应该为幼儿创设宽松自由的游戏氛围,以幼儿为主体,融入到幼儿的活动中,尊重幼儿的每一个游戏,允许幼儿在游戏中自主发挥,鼓励和支持幼儿无谓的“创举”。教育要融入幼儿生活,指的是教师除了要树立正确科学的幼儿生活观和游戏观之外,更要为幼儿创建积极美好的生活。教师要引导幼儿积极的发现不断地探索生活中的游戏材料和社会角色言行特点,将其自身融入幼儿群体之中,与幼儿一起“玩”从而激起幼儿对游戏的兴趣。

在角色游戏中不但要求教师善于发现和调动幼儿活动的兴趣,还要在了解和掌握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参与游戏,以角色的身份采取建议、评价等方式影响幼儿游戏。在游戏中应该时刻以幼儿为主体,教师要融入其活动中,让幼儿选择自己的生活,选择自己的游戏,这样才能达到教育人性化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张丽玲,白学军.合作游戏训练对学前儿童合作行为的影响[J].心理与行为研究,2010,03.

[2]迟毓凯.人格与情境启动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2005.

[3]赵爱玲.混龄教育对3岁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影响[D].浙江理工大学,2010.

本文为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5年规划课题(课题立项号:GS[2015]GHB0535)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角色游戏
如何在角色游戏中培养幼儿良好的规则意识
生活教育对幼儿自主性游戏的影响
小班幼儿角色游戏中篡位与偏区现状指导策略分析
幼儿园角色游戏组织优化的实践研究
游戏精神引领下的角色游戏改革研究
角色游戏中发挥幼儿自主性研究
角色游戏在幼儿同伴交往能力培养中的应用
主题活动融入角色游戏探究
游戏精神引领下的角色游戏改革研究
角色游戏中发挥幼儿自主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