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狂犬病疫苗接种后不良反应的发生原因分析及护理策略

2016-06-08陈庆梅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6年11期
关键词:护理策略不良反应

陈庆梅



狂犬病疫苗接种后不良反应的发生原因分析及护理策略

陈庆梅

【摘要】目的 分析狂犬病疫苗接种后不良反应的发生原因及相关护理方法。方法 收集我院门诊接种狂犬疫苗者800例,其中100例发生不良反应,进行注射前护理、注射时进行不良反应的护理和心理护理,分析不良反应发生与年龄、性别、针次的关系,分析其主要临床症状。结果 不良反应在性别见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年龄<10岁者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其他年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注射第1针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第2针、第3针、第4针、第5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症状为注射部位红肿、疼痛、瘙痒、硬结的患者的比例最高,其次为发热、乏力,最低的是淋巴结肿大。结论 不良反应主要发生在<10岁、>60岁的年龄段,第1次针刺注射后发生较多,临床症状以局部不良反应为主,护理时根据这些特点针对性处理可有效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

【关键词】狂犬病疫苗;不良反应;护理策略

作者单位:北京市昌平区医院急诊科护理部,北京 102200

狂犬病是一种被犬、猫等温血动物咬伤或抓伤后有狂犬病毒导致的人畜共患的传染性疾病,一旦发病则会百分百死亡。被动物咬伤后及时接种狂犬病疫苗是预防病发的唯一有效措施[1]。然而,部分患者在接种狂犬疫苗后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影响了药物的使用安全性[2]。因此,为了保障狂犬疫苗接种的安全性,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是有必要的。本研究对800例接种狂犬疫苗者在接种疫苗后的不良反应进行分析,探讨其发生原因及对应的护理措施。

1 材料和方法

1.1临床材料

收集2013年5月~2015年7月在我院门诊接种狂犬疫苗者800例,均为动物咬伤后24 h内接种。其中接种后产生不良反应者100例,发生率为12.5%。

1.2方法

记录患者的年龄、性别、发生不良反应的时间和临床表现。

1.3护理

(1)注射前护理:责任护士须询问患者病史、过敏史,仔细检查疫苗生产日期和有效期,检查疫苗是否按规定保存在2-8℃的冰箱中,避免因疫苗的质量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所有患者均在就诊是由接诊医师讲解狂犬疫苗和狂犬患者免疫球蛋白使用的相关知识及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同时签署知情同意书。(2)不良反应的护理:①局部不良反应的护理。部分患者在接种部位可出现红肿、疼痛、瘙痒、硬结等症状,通常在短期内能自行恢复,无需特殊处理,若症状较严重,可用新鲜马铃薯、白萝卜切皮局部贴敷30分钟,或以50%硫酸镁湿敷30分钟,2次/天;硫酸镁有消炎、消肿的作用[3]。②全身不良反应护理。部分患者在接种后出现全身不适感、发热、乏力、头晕等症状。发热一般在注射后24 h内发生,轻微发热(<38.5℃),通常在接种后1~2天自行恢复,注意多饮白开水,温水洗澡,休息充分即可。有荨麻疹、全身瘙痒者则进行抗过敏治疗,同时加强皮肤护理,修剪指甲,避免瘙痒用受抓破,诱发感染,可用消毒棉签擦瘙痒部位,避免用肥皂、热水洗澡,避免暴晒;头痛、头晕患者注意多休息,情绪保持稳定;高烧(>38.5℃),可用物理降温法降温,如33℃乙醇擦洗,同时根据医嘱口服药物降温;恶心呕吐患者给予高蛋白、高能量清淡食物[4]。 ③心理护理。接种狂犬疫苗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后会产生紧张、恐惧等不良心理,会影响部分患者对治疗的信心而放弃继续接种疫苗[5],责任护士应向患者耐心讲解接种狂犬疫苗的目的、重要性和安全性。由于不良反应的发生与个体因素有关,因此嘱咐患者多饮水,促排泄,告知患者出现不良反应不用害怕,只要及时处理,均可消除,以提高其对接种疫苗的信心。

2 结果

2.1不良反应与年龄、性别的关系

100例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中,男49例,女51例;患者年龄3个月~85岁,平均年龄(27.5±1.5)岁;严重不良反应6例。各个年龄段在性别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年龄<10岁者出现不良反应的比例高于其他年龄组(P<0.05),见表1。

表1 不良反应发生在年龄和性别的分布情况

2.2不良反应与针次的关系

注射第1针、第2针、第3针、第4针、第5针后发生不良反应的例数分别为44例(44.0%)、19例(19.0%)、24例(24.0%)、7例(7.0%)、6例(6.0%)。注射第1针后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第2针、第3针、第4针、第5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不良反应的主要症状分布情况

症状为注射部位红肿、疼痛、瘙痒、硬结的患者比例最高,其次为发热、乏力,最低的是淋巴结肿大,见表2。

表2 不良反应的主要症状分布情况(n,%)

3 讨论

3.1不良反应与年龄的关系

对机体而言,狂犬疫苗是抗原,可诱导人体免疫系统产生狂犬病的保护能力,但因疫苗本身的生物学特性及人体存在个体差异,因此会导致部分接种患者出现不良反应。本研究结果显示,不良反应很大一部分为<10岁儿童,>60岁也较多见,这是由于10岁以下儿童的神经系统和免疫功能尚未发育健全,对体温调控失衡;而老年人机体衰弱,且伴有慢性病,精神易紧张,对疫苗的相关知识了解甚少。故责任护士要密切观察患者注射后的感受及体征变化,一旦有异常及时对症处理。

3.2不良反应与针次的关系

本研究结果显示,第1次注射疫苗后发生不良反应的比例最高,达44.0%,随着针次的增加,发生比例逐渐下降,提示每次接种疫苗后均有可能发生不良反应。故责任护士应在每次注射疫苗后密切观察30分钟,尤其是第1针后,更应重视不良反应发生的可能。

3.3不良反应的主要症状

接种狂犬疫苗后主要发生的是局部不良反应,主要症状为注射部位红肿、疼痛、瘙痒、硬结,其发生率高达49.0%,全身不良反应以发热、乏力居多,占24.0%[6]。所以,交替注射方法,在手臂三角肌不同部位进针,可减少局部不良反应的发生;同时需注意无菌操作,避免感染的发生,引起局部红肿、硬结等的发生[7]。

狂犬病为国家乙类传染病,传染性强,潜伏期不定,病死率极高,具有可防但不可治的特点,是人类生命健康威胁最大的一个疾病之一,故充分做好预防控制极其重要。接种疫苗后出现不良反应,会使患者产生紧张、恐惧心理,导致部分患者放弃接种疫苗,从而影响接种效果。从本研究可知,不良反应主要发生在<10岁、>60岁的年龄段,第1次针刺注射后发生较多,临床症状以局部不良反应为主,护理时根据这些特点针对性处理可有效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

参考文献

[1]周硕. 20例狂犬病临床分析[J]. 热带病与寄生虫学,2009,7(1):40,44.

[2]郑新雄,祝玉桃,陈伟,等. 人用冻干无佐剂狂犬病疫苗的临床观察[J].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2007,20(4):276-277.

[3]王建伟,富小飞. 人狂犬病免疫球蛋白联合狂犬病疫苗对暴露后患者伤口愈合的影响[J].中华传染病杂志,2009,27(8):493-494.

[4]史建伟,彭芝英,汤卫平,等. 狂犬病疫苗接种后不良反应观察研究[J]. 实用预防医学,2006,13(6):1515-1516.

[5]吕进,王希良. 流感病毒灭活疫苗研究进展[J]. 国际免疫学杂志,2007,30(2):125-128.

[6]梁海荣,唐焕文,李华文,等. 2463例狂犬病疫苗免疫后抗体水平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2003,19(6):118.

[7]耿贯一,刘瑞璋,汪培山. 疫苗流行病学效果评价[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45-46.

Analysis of the Causes of Adverse Reactions After Rabies Vaccination and Nursing Strategies

CHEN Qingmei, Clinical Nursing Department, Hospital of Changping District, Beijing, 102200,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auses of adverse reactions after rabies vaccination and the related nursing methods. Methods A total of 800 cases of outpatients vaccinated with rabies vaccine in our hospital, adverse reactions occurred in 100 cases. Before the injection, Nursing care and psychological nursing for the patients with adverse reactions, to analyze the relationship with age, gender and the times of injection and the main clinical symptoms of adverse reactions. Results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 difference in the adverse reaction in the sex, the incidence rate of adverse reactions about who less than 10 years old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other age groups ,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incidence rate of adverse reactions after injection of first needles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second needles, third needles, fourth needles, fifth needles,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high proportion of symptoms of the injection site which appear redness, pain, itching and induration, followed by fever, fatigue, the least is lymph node enlargement. Conclusion Adverse reactions mainly occur less than 10 years old and more than 60 years old, after the first needling injection occurred more. The clinical symptoms of local adverse reactions,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argeted treatment, the nursing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risk of adverse reaction.

[Key words]Rabies vaccine, Adverse reaction, Nursing strategy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08(2016)11-0250-02

doi:10.3969/j.issn.1674-9308.2016.11.172

猜你喜欢

护理策略不良反应
探讨躁狂型糖尿病低血糖患者的院前急救和护理
探讨CRRT在配合ECMO治疗重症患者中的护理策略
支气管哮喘合并肺部感染的护理策略分析
浅谈妇科手术的护理
32546例疏血通注射液医院集中监测研究
颅脑损伤并发尿崩症的原因及护理策略分析
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临床合理用药分析
基层医院应重视糖皮质激素的临床应用
综合护理干预对首次机采血小板献血者持续献血应用效果分析
骨瓜提取物的不良反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