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疗效分析
2016-06-08刘亮
刘 亮
(永清县人民医院,河北 廊坊 065600)
中西医结合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疗效分析
刘 亮
(永清县人民医院,河北 廊坊 065600)
目的 观察并分析参麦注射液用于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病毒性心肌炎患者187例经检查确诊后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研究组93例和对照组94例。对照组采取头孢孟多酯治疗,试验组用参麦注射液并且结合头孢孟多酯的方法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组总有效率为88.17%较对照组的77.66%高,AST和CK水平均较对照组低,差异均显著(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病毒性心肌炎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上大力推广。
中西结合;病毒性心肌炎;降低感染率
近年来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呈上升多发趋势,发病患者呈低龄化。临床上现阶段治疗病毒性心肌炎主要的方法为广谱抗菌消炎和使用抗病毒药物,此种治疗方法虽可以快速高效的缓解患者病情,但也存在诸多的弊端。抗细菌抗病毒药物的长期使用易产生耐药性,从而降低患者免疫能力和后续治疗的风险。为避免抗生素长期滥用,近年医者选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方法。我院结合实际使用中西医结合方法使用参麦注射液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现报道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病毒性心肌炎患者187例经检查确诊后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研究组93例和对照组94例。观察组93例,男48例,女45例;年龄23~64岁,中位年龄(45.5±8.9)岁;病程2~13周,平均病程(8.9±2.8)周;病程分型:短期40例,中长期53例。对照组94例,男50例,女44例;年龄21~65岁,中位年龄(46.5±8.8)岁;病程2~11周,平均病程(7.9±2.5)周;病程分型:短期48例,中长期46例。两组患者未发现有特异性病变者。两组身体体征差异不显著(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应用抗病毒、抗生素等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参麦注射液30~50 mL加入9%氯化钠100 mL中,2次/d。
1.3 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的心肌酶变动指数和临床治疗效果。
1.4 评定标准
显效:病情稳定迅速转好;好转:临床症状缓解;无效:治疗后状无改善。总有效率=显效率+好转率。
1.5 统计学方法
处理数据用SPSS 14.0软件,以P<0.05为差异显著。
2 结 果
2.1 临床疗效
试验组总有效率为88.17%较对照组的77.66%高,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 临床疗效对比 [n(%)]
2.2 心肌酶变化情况
差异均显著(P<0.05)。见表2。
表2 心肌酶变化情况 (±s,U/L)
表2 心肌酶变化情况 (±s,U/L)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时间 AST CK试验组 治疗前 48.11±13.69 175.72±46.68(n=102) 治疗后 22.53±11.90* 87.35±28.19*对照组 治疗前 48.05±12.79 195.39±48.66(n=101) 治疗后 35.41±12.64 115.87±50.45
3 讨 论
病毒性心肌炎是因病毒性感染引起的一系列心肌病理变化。近年来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呈上升多发趋势,发病患者呈低龄化。临床上现阶段治疗病毒性心肌炎主要的方法为广谱抗菌消炎和使用抗病毒药物,此种治疗方法虽可以快速高效的缓解患者病情,但也存在诸多的弊端。抗细菌抗病毒药物的长期使用易产生耐药性,从而降低患者免疫能力和后续治疗的风险。为避免抗生素长期滥用,近年医者选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方法。我院结合实际使用参麦注射液治疗病毒性心肌炎有较好临床疗效。据研究报道:参麦注射液是主要是由麦冬和红参两味药材经高效提取结晶而成。麦冬有生津、强心和止喝等功效。红参具生津、补气,强心等功效,可增强机体免疫有效抵御外邪。所以参麦注射液可以有效提高心肌抗御疾病的能力。
综上所述,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对我院近年的患者的病情恢复有积极作用,并且应用中药治疗安全无副作用,在临床值得大力推广。
[1] 张 莉,王保和,胡 晶,等.参麦注射液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系统评价[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0,10(6):700-706.
[2] 施 敏,沈 毅.参麦注射液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Meta分析[J].中成药,2012,34(10):1882-1886.
[3] 宋彦彩.参 麦.黄芪注射液联合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疗效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2014,2(16):59-60.
[3] 吴琳娜.参麦注射液辅助治疗37例病毒性心肌炎的效果分析[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4,14(9):9-11.
[4] 陈望青.参麦注射液联合维生素C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疗效及对血肌钙蛋白T的影响[J].中国药房,2012,23(20):1879-1880.
[5] 俞凌燕.参麦方药效物质基础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10.
本文编辑:李 豆
R542.2
B
ISSN.2095-6681.2016.32.166.01